2014-09-14 21:26:28小鳳

澳門劇場式的唐吉訶德






文/林玉鳳

  很久沒寫過劇評或觀劇後記這類文章,上周六看過行內人稱「大鳥」的許國權新作《再見唐吉訶德》,很想一次過寫一下過去幾年對澳門劇場的一些感覺。

  大鳥近年執導的作品,是澳門劇場中少有既注重娛樂元素又重視劇場技術、故事完整度與啟發性的作品,所以常常叫好又叫座。這次的《再見唐吉訶德》,編導李盤志用劇中劇的方式,說的是一個話劇團成員二十年前和二十年後都在排練同一齣《唐吉訶德》的故事。劇中惹人注目的是處理六四事件的情節,可是,作品好看,不是因為這些惹人注目的情節,而是當劇中人兩度排練由西班牙經典小說《唐吉訶德》改編而來的劇本時,那一代人如何在戲內戲外追尋理想,又對理想自嘲、反諷、詰問與堅持。唐吉訶德的故事既是劇本的主線又是一個世代的隱喻,在兩個半小時的演出裡,戲中劇一直交替出現,第一重是唐吉訶德到底是瘋子抑或英雄式的游俠,第二重是排演《唐吉訶德》的大學生到底有沒有輕易放棄理想,他們的理想究竟是什麼,第三重像劇場簡介說的,是排演《唐吉訶德》的──「一群已屆中年、聚會時只會談名牌講炒樓的劇團友人接獲己移民導演來電,動議要把20年前未排完便爛尾的《唐吉訶德》完成,當各有事業家庭要照顧的人,嘗試重圓舊夢,卻困難重重」的故事

  我是大學時期開始看澳門的劇團演出,到今天仍然記得的演出不多。近幾年的澳門出品卻不一樣,也許是本土劇本多了,技巧進步了,內容多元了,無論是大製作或小演出,很多作品都惹人思考,引人發笑,讓人驚喜,看過後常常記憶猶新而且容易有共鳴。也因為近年在英美和香港看過不少演出,今天覺得,對比之下,這幾年澳門真的出了不少好劇作,比得上歐美劇院長期上映的好些劇目,是值得長期演出也該有票房保證的好作品。像這次的《再見唐吉訶德》,既討論澳門又能兼談人性,劇本難得的完整有深度,故事層次豐富而沒有流於說教,笑中有淚意味深長,導演技法純熟,好些演員非常出眾。只是,看過以後,想起像大鳥一類的澳門劇場人,很多都是業餘在澳門奮鬥了二、三十年,水準去到專業級別了卻仍然無法支撐一個專業的劇團,像劇中那群既要演活唐吉訶德又要嘲諷唐吉訶德和借用唐吉訶德來寄寓理想的演員,也許,他們其實也是唐吉訶德,既是瘋子又是英雄,因為,不管推動文化的口號說得有多響,澳門終究還沒有出現讓他們實現真正理想的舞台。

 

文:原載2014912日《澳門日報》“筆成氣候”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