賑災的心情
文/林玉鳳
四川雅安地震當天,看了新聞,即時想到的是捐款賑災。那是近乎自然的決定,不需要複雜的思考,唯一會想的是捐多少比較好。
準備上網捐款之際,慣性的看一下社交網絡,「洗版」的居然是勸人不要捐款的訊息,理由從「郭美美」事件令人無法信任中國紅十字會開始,到港人捐建的學校建成後被拆建為商場,以至當日為豆腐渣工程出頭入獄的譚作人等等,一切一切,都是零八年汶川地震以後,社會廣泛流傳的賑災善款被不當挪用或有人貪污等傳聞,以至對維權人士的不當對待的訊息。那些貼文,我幾乎都讀了,除了個別人會因為憎恨內地政權而對災民出言不遜、幸災樂禍以外,大部分都寫得很有理由。只是,即便是很有理由,我還是覺得災難發生過後當即勸喻別人不要捐款讓人難受,因為,這是個Facebook上我們天天會為異地不認識的人逝去而鍵入R.I.P.的年代,這明明是個我們願意表示同情的年代,為什麼國人遇上災難,我們的惻隱之心會在理性面前崩潰,表達關懷和捐獻,需要先肯定自己沒有受騙又不是不再受騙?
這樣的問題,真的無意辯論,除了幸災樂禍的少數,我也無意怪責任何對賑災顯得猶豫或否定的朋友。我自己第一次給內地捐款,是1992年的華東水災,那時還是學生,那年頭,港澳都沒有回歸,但一次水災,清楚明白什麼叫血濃於水。那樣的感情,在汶川地震時應該是到了高峰,那時社會也一直有流傳內地善慈機構和地方政府對海外捐款有不當撕用記錄的傳聞,可是,地震當日以至其後一段長時間,大家賑災和表達關心的熱情,還是敵過了那一切令人失信心的傳聞。想不到前後不過五年,大眾賑災的心情與想法會有那麼大的變化,社會情緒變化之大,真夠嚇人的。
我讀的是傳播學,會討論危機處理,我知道今天的不信任都源於當日沒有好好處理災難以後的好幾件事情。只是,那畢竟已過去了,此時此刻,我只希望,我們真的會好好吸取教訓,明白團結凝聚來之不易,失去卻可以在朝夕之間。我們的制度有崩壞的地方,公義有不能申張的地方,這一切,如果還再不補救,便更難有迴轉的餘地。天祐雅安,願災民可以盡快走出陰霾,我們的善良不用再擔心受騙,我們的惻隱之心,可以回歸最自然的狀態,不會有任何的人選擇幸災樂禍,這一切,我們都曾經擁有過,也應該重新爭取回來。天祐所有本該善良的人!
文:原載2013年4月25日《澳門日報》“新園地”版“筆成氣候”專欄
圖:http://img.sharpdaily.com.hk/3/20130422/large/thumbs_22va004p201.jpg
上一篇:遠離香港的地產業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