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4-16 11:06:40小鳳
琑你開心
如果有學生走過來跟你說:「得到這樣的分數,我很不開心!」你會如何回應?
這是近來常常想到的問題,因為聽到這樣的一句說話:“I am not here to please you, but to teach you.”這是一個外籍同事跟學生說的。
其實,自己也曾經說過類似的話。有一年,遇到一個平日很努力的學生,可是,他的成績一直平平。學生要畢業的那一年,他在我的課上拿了一個A-,那是我所知他拿到最高的分數。結果學生跑來跟我說,自己很失望,因為從來沒有拿過A,一直以為他這次努力可以達成願望,言語間,大概是暗示我應該滿足他的心願,給他一個A。不知為什麼,自己聽了倒生氣起來,跟他說:「我在這裡不是為了滿足你的心願,心願應該由你自己來滿足。我的工作是告訴你,你應得的是什麼!」如果當時就聽過同事的話,我想自己大概會用最的廣東話跟他說:「我不是在這裡琑你開心的,我是來教你的!」
這幾年快樂學習或愉快學習一類的口號聽到多了,少不免想問:「學習是不是一定要快樂?一定會快樂?」如果是,寒窗苦讀還有什麼意思?學習的苦,苦在哪裡?好像這是只有古人才能理解的問題,所以才有寒窗苦讀、懸樑刺股、鑿壁偷光一類的成語。可是,這類成語所彰顯的苦,充其量只是獨自一人奮發圖強時隱隱有種寂寞地坐在冷板凳上的感覺。學習真正的苦,究竟在哪裡?
問學生,十個人中八個人說是低分。學生重視分數,不知是古今皆然抑或是今天越演越烈的結果,反正是從社會到個人,都有一種只看分數來肯定一個人成績的趨勢。作為老師,有人重視自己的評核,本來是值得高興的事。可是,如果一個學期下來,學生對老師的最後評價只剩下「俾分高」或「俾分低」,那不得不說是一個令人傷心的結局。因為到了這樣的時候,老師的功能,就剩下人肉計分器一種功能,什麼教與學的精神與理念,彷彿成為謊言。如果教育果真剩下計分功能,那學校大可都關門大吉,請幾個裁判員評分,讓學生來比賽,然後琑琑學生開心,人人高分,讓高高興興的帶著成績表回家便是了。「求學不是求分數」,大家都應該反省啊!
這是近來常常想到的問題,因為聽到這樣的一句說話:“I am not here to please you, but to teach you.”這是一個外籍同事跟學生說的。
其實,自己也曾經說過類似的話。有一年,遇到一個平日很努力的學生,可是,他的成績一直平平。學生要畢業的那一年,他在我的課上拿了一個A-,那是我所知他拿到最高的分數。結果學生跑來跟我說,自己很失望,因為從來沒有拿過A,一直以為他這次努力可以達成願望,言語間,大概是暗示我應該滿足他的心願,給他一個A。不知為什麼,自己聽了倒生氣起來,跟他說:「我在這裡不是為了滿足你的心願,心願應該由你自己來滿足。我的工作是告訴你,你應得的是什麼!」如果當時就聽過同事的話,我想自己大概會用最的廣東話跟他說:「我不是在這裡琑你開心的,我是來教你的!」
這幾年快樂學習或愉快學習一類的口號聽到多了,少不免想問:「學習是不是一定要快樂?一定會快樂?」如果是,寒窗苦讀還有什麼意思?學習的苦,苦在哪裡?好像這是只有古人才能理解的問題,所以才有寒窗苦讀、懸樑刺股、鑿壁偷光一類的成語。可是,這類成語所彰顯的苦,充其量只是獨自一人奮發圖強時隱隱有種寂寞地坐在冷板凳上的感覺。學習真正的苦,究竟在哪裡?
問學生,十個人中八個人說是低分。學生重視分數,不知是古今皆然抑或是今天越演越烈的結果,反正是從社會到個人,都有一種只看分數來肯定一個人成績的趨勢。作為老師,有人重視自己的評核,本來是值得高興的事。可是,如果一個學期下來,學生對老師的最後評價只剩下「俾分高」或「俾分低」,那不得不說是一個令人傷心的結局。因為到了這樣的時候,老師的功能,就剩下人肉計分器一種功能,什麼教與學的精神與理念,彷彿成為謊言。如果教育果真剩下計分功能,那學校大可都關門大吉,請幾個裁判員評分,讓學生來比賽,然後琑琑學生開心,人人高分,讓高高興興的帶著成績表回家便是了。「求學不是求分數」,大家都應該反省啊!
上一篇:一個願意為你煞風景的人
下一篇:Miss要拍拖
分数只能是代表在该科中的表现。如何给自己打分才是重要的
「求學不是求分數」,我相信這是每個老師與學生的願望。當我被一大堆報告或考試壓著心口時,我也曾經對自己說:求學不是求分數。可是,當我一想到,學期尾時,我的獎學金是靠我這年的分數,假若拿不到了,下年的學費該怎麼辦呢?於是,又深吸一口氣,再死死地拼命讀。
這個世紀的學生,求學算不上苦,求學條件可以很優越,可是揹著的壓力不少,香港早陣子便鬧出小五生自殺事件,社會上學生的表現,其實可看出一個教育制度。沒有學生願意評價一個老師是「高分老師」或「低分老師」,可是,一些好的老師總離我們而去。
如果你說「求學不是求分數」,為甚麼教育上要有分數的設立,倒不如只有合格與不合格?那麼香港會考便不會害死人了。當學生的我們也不想只求分數,可是,這個社會卻一直要求我們分數。
版主回應
詩澄:“這個社會一直要求我們分數”,那是因為,即使大家都明白分數的缺點,我們還是沒有發現比分數更公平的殷別方法。社會資源有限,職位向上流動的空間是金字塔型的,所以,即使如何不情願,我們還是要用這樣的方法。 2007-05-15 22:58:12
Bensin:
如何给自己打分才是重要的,說得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