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8-12 10:09:32小鳳
為何我們如此憤怒?
覺得英國人比較冷漠,我的證據其實很薄弱,只是因為他們對陌生人不多言。以往到過的歐美和亞洲地方,無論是工作還是旅遊,只要一有機會與當地人接觸,不論是圖書館職員抑或的士司機,見了自己的東方樣貌,總會好奇的問:“你是從哪裡來的?”我也樂於借問題介紹澳門。倒是在倫敦,圖書館職員只會問你要找什麼資料,的士司機也只會對你的目的地表示興趣。看到同文未艾那篇《包容的臨界點》,才想起自己眼中的冷漠,也許只是一個真正國際大都會的市民性格:對來自五洲各族不同膚色的“倫敦人”組合早就習以為常,一張東方臉,又有何值得追問的呢?
事實上,剛抵倫敦的幾天,最震撼的也是街上白人、黑人、南亞裔人與黃種人摩肩擦踵的景象,那時的感覺,是英國比經常強調自己是個多民族移民組成的包容大國的美國,更具包容性。去過的美國城市,除了黑人引以為傲的阿特蘭大以外,街道上的人臉風景,還是以白人為主體。倫敦卻不一樣,街上的白人數目沒有絕對優勢,感覺上白人跟黑人和南亞裔人一樣多。也許,就是在這樣一個具有真正包容氣氛的國家,在發現自殺式炸彈襲擊者原來在英國土生土長時,大家才會錯愕當場。
當英國警方證實四名“七七爆炸”的襲擊者是在英國長大的激進穆斯林後,當地傳媒最統一的問題是:為什麼?為什麼在英國這樣民主開放包容的成長環境下,仍然會有激進穆斯林以自殺的方式破壞“自己的國家”?英國的《標準晚報》(Evening Standard)在七月十五日刊登了一個專訪,內容是一個在英國出生和長大的巴基斯坦穆斯林青年對自殺式襲擊的解釋。文章的標題是“為何我的年輕穆斯林朋友對英國如此憤怒?”訪問中的主角Faisal透露了英國激進穆斯林行為和思想的特點,像他們會盡量不去英國的回教清真寺,因為“那些清真寺都掌握在溫和的穆斯林手中,他們仍然在信奉老土的(Old-fashioned)伊斯蘭教義,那不是真正做伊斯蘭崇拜的地方。”這些年輕的激進穆斯林,只會與三數名“兄弟”(Brothers)組成兼具社交和宗教教育功能的“研習圈子”,然後對伊斯蘭教教義提出問題和進行辯論。
(倫敦雜記.之六)
事實上,剛抵倫敦的幾天,最震撼的也是街上白人、黑人、南亞裔人與黃種人摩肩擦踵的景象,那時的感覺,是英國比經常強調自己是個多民族移民組成的包容大國的美國,更具包容性。去過的美國城市,除了黑人引以為傲的阿特蘭大以外,街道上的人臉風景,還是以白人為主體。倫敦卻不一樣,街上的白人數目沒有絕對優勢,感覺上白人跟黑人和南亞裔人一樣多。也許,就是在這樣一個具有真正包容氣氛的國家,在發現自殺式炸彈襲擊者原來在英國土生土長時,大家才會錯愕當場。
當英國警方證實四名“七七爆炸”的襲擊者是在英國長大的激進穆斯林後,當地傳媒最統一的問題是:為什麼?為什麼在英國這樣民主開放包容的成長環境下,仍然會有激進穆斯林以自殺的方式破壞“自己的國家”?英國的《標準晚報》(Evening Standard)在七月十五日刊登了一個專訪,內容是一個在英國出生和長大的巴基斯坦穆斯林青年對自殺式襲擊的解釋。文章的標題是“為何我的年輕穆斯林朋友對英國如此憤怒?”訪問中的主角Faisal透露了英國激進穆斯林行為和思想的特點,像他們會盡量不去英國的回教清真寺,因為“那些清真寺都掌握在溫和的穆斯林手中,他們仍然在信奉老土的(Old-fashioned)伊斯蘭教義,那不是真正做伊斯蘭崇拜的地方。”這些年輕的激進穆斯林,只會與三數名“兄弟”(Brothers)組成兼具社交和宗教教育功能的“研習圈子”,然後對伊斯蘭教教義提出問題和進行辯論。
(倫敦雜記.之六)
sc
2006-10-27 20:47:58
最震撼的也是街上白人、黑人、南亞裔人與黃種人摩肩擦踵的景象,那時的感覺,是英國比經常強調自己是個多民族移民組成的包容大國的美國,更具包容性。
true. but racism is severe in england than any other places in the world. i wonder if you can use 包容性 to describe this ”mix”.
hope i have not offened you. i said this out of my experience here.
SC
文章說的是當年倫敦街頭留給自己的一個印象。對我來說,一個城市可以讓這麼多不同族裔的人共同生活,當時真的覺得那就是“包容性”。至於種族歧視問題,不少朋友都曾經跟我說過類似的話,說英國的種族歧視很嚴重,我也相信你們在那裡的生活經驗。可是,我也時時在想,當我們覺得英國的種族歧視嚴重的同時,有沒有想過,在我們這些號稱沒有種族歧視的地方,其實是同種同族的新移民已經遭受歧視。我很想再思考這個問題,希望得到你繼續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