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2-29 13:21:32AGI

最後一個設計師

[誰說他沒創意?他還懂斜撐咧!]

每個設計的背後都是無數人的努力成果
當建築師在抱怨營造廠的施工品質時
是否有深入探究每個工種所能達到的極限?

記得921當時
有一個我負責專案的工地正在開挖基地
營造廠的主任基於山坡地單側開挖較無坍塌之虞
開挖較高處以自然斜坡而不用支保處理
就這麼一震
嚇壞了台灣所有的建築師與業主
自然護坡當場少了一片
雖未造成嚴重傷害
但也為後來所有的設計與監造埋下地雷
之後在鋼筋綁紮的過程中
遇過最大規模綁筋又拆筋的個案
記得135彎勾的事情吧!
那是整體營建業的歷史共業
而且是有一個樓層拆三次的經驗
到後來每次去驗鋼筋
都會看到那些體格強壯皮膚黝黑的專綁鋼筋原住民朋友
用那兇狠的眼神並手握#10鋼筋棒看著當時呆呆的我
深怕設計單位一個”拆”字出口
他們這星期又白費力氣了
[密密麻麻的鋼筋與管線]

鋼筋綁紮工的自由意志隱含著施工程序的順手與否
大家都這麼做或許某種程度意味著”正確”
卻也代表要死大家一起死的超然
偏偏921的震撼卻屬於後者
那是最後一個集體創作的成果
積非成是!
而今天大家都能接受箍筋135彎勾的事實
非不能也 是不為也
最後一個設計師是鋼筋工?
非也
[注意樓梯彎折的部分 厚度只有5公分]

有圖面依循的的部分按圖施工是負責任的態度
沒有圖面交代的部分
是否成為各工種盡情揮灑的園地
以一脈相承的建築工藝來說似乎可以這麼看
師傅的手藝決定某些建築細部的質感
現代砌磚可用雷射精準定位
多了光線的平滑卻少了手工的線條
在大量純手工的建築營造裡
漸漸流失的是手藝的傳承
年輕人對於粗重與污染多的行業敬而遠之
老一輩的師傅逐漸凋零
注重質感的細部變的昂貴與稀有
[這小子是天才 容許誤差只有2mm 他老兄已誤到美國去了]

工作一段時日了
工地也勤跑
發現工地的老人越來越多
不過老師傅越多我可是越高興
在充分的溝通後就可以試著放手給他去完成屬於他創作的部分
我喜歡跟他們一起蹲
不是監督而是學習
他們是有程序與堅持的
有時某些施工程序會反饋設計的步驟
也是解決新構想付諸執行的模擬

但也有些不愉快的經驗
就是不經溝通而逕行自我解釋的施做
對於做的不理想的部分
要有相當的勇氣去喊一聲”拆”
通常轉個方式收尾或戰敗式的妥協
這會是一種有度量的雙贏
雖然他在我的圖裡多劃了一筆
但龜毛式的堅持只會讓他再有意的多畫幾筆咧
[該切割的是玻璃啦 不是承重的鋼樑!]

設計在末端會出奇不意的浮現眾多師傅的自由意志
有些是驚喜
有些真是建築界的奇筢!虧他想的出來
有些是生雞蛋的沒有放雞屎一大堆
凡這些我都統稱最後的設計師
與其跟他奮戰
倒不如退一步看看他能玩出啥把戲?

PS:那張結構玻璃的爪具已在發現後全數調整更換,並將該廠商列為拒絕往來戶
一壘手 2008-04-02 23:57:45

天才與白吃的差異在於
他到底知不知道他在作什麼......

版主回應
有一種白癡是信手拈來絕不費吹灰之力
有一種天才是胡搞瞎搞還竟然流芳萬世
2008-04-03 10:45:35
位子 2008-03-08 23:53:57

唉~~~『末端會出奇不意的浮現眾多師傅的自由意志』,這是台灣對於&quot負責與執行&quot教育的失敗,另外的一點...上工前的教育也是很重要的...我最近看著這樣的事件一再發生...然後,解決方式都是...只能解決一個問題,但是後續還有許多的問題,等待著發生...

我喜歡這句『有時某些施工程序會反饋設計的步驟,也是解決新構想付諸執行的模擬』,設計師與老工人間的經驗交換與學習。

版主回應
龐大混亂的營建體系
與淺碟的市場
無法累積豐厚的資產
這也是台灣的現實

年輕人有時真得把老人的話聽進心砍裡!
一生受用啊
2008-03-09 10:1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