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21 10:10:42aggartpra

多地叫停背後 遭遇轉正難的共享電單車該如何突圍

  憑著經濟、環保和方便快捷的優勢,共享電單車已成為不少人出行生活的一部分,但同時也帶來瞭擾亂交通秩序等一系列問題。“共享電單車應該如何定義,運營管理應該如何規范”已成為各界熱議的話題。

  盡管配好瞭頭盔,考過瞭“駕照”,傢住廣東省江門市的陳斌還是不得不告別陪伴瞭他3年的共享電單車。

  從2017年開始,騎共享電單車成瞭陳斌最常用的通勤方式。“從我傢到公司大約3公裡,從打開App掃碼騎行到停車繳費,一共隻用十幾分鐘。”在他看來,這樣的通勤方式不僅經濟實惠,還省去瞭開著私傢車找停車位的煩惱。

  直到最近手機屏幕上出現瞭“無車可用”的提醒,陳斌突然發現,江門市的共享電單車已經全部被叫停。

  今日,江門市交通運輸局發佈《關於限期回收存量共享電動自行車的通知》。該通知要求,包括杭州青奇科技有限公司(街兔,青桔)、北京摩拜科技有限公司(美團)等相關企業,需於9月2日前主動回收江門市目前已投放的全部共享電動自行車,並不再繼續投放共享電動自行車。對回收較慢或逾期未回收的共享電動車,江門市相關職能部門將開展行動,清理存量共享電動自行車。

  自誕生以來,共享電單車版圖逐步擴張,已經成為不少人出行生活的一部分。然而,和前些年備受爭議的共享單車一樣,共享電單車的發展也遭遇瞭瓶頸。

  香港特別行政區城市公共交通協會發佈的《全國共享電單車行業發展報告》顯示,目前全國共有超過200傢共享電單車運營企業,已投放共享電單車總量近500萬輛。其中,全國縣級以上區域已投放共享電單車占比超過50%,服務瞭近5億城鎮人口。

  在共享電單車的發展過程中,“身份未明”是其始終沒有擺脫的尷尬之一。記者調查後發現,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城市仍未允許共享電單車進入。今年以來,更有不少共享電單車運行已久的城市對其亮出“紅牌”。共享電單車該何去何從?有關部門應如何管理?成為社會各界熱議的話題。

  多地“叫停”背後,共享電單車仍然身份存疑

  事實上,江門市並非近幾個月唯一叫停共享電單車的城市。

  今年6月,廣東省佛山市交通運輸局組織各區約談共享電動自行車企業法人,強調佛山“不鼓勵發展共享電動自行車”,並督促企業限期清理已投放的共享電動自行車。

  廣東省中山市也在同一時間宣佈瞭類似措施。中山市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共享電動自行車流動性強,亂擺亂放現象突出,存在較大交通安全隱患,這也是其被叫停的主要原因。

  隨著機動車保有量的持續增長和人口聚集,城市道路擁堵、公共交通不足等出行問題日益突出。在共享單車掀起的共享經濟模式得到消費者認可後,針對3-10公裡中短途出行痛點的共享電單車也應運而生。

  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5G新產業》作者盤和林教授認為,共享電單車越來越普及的背後,是市場的真實需求。

  “共享電單車的優點很明顯,綠色環保、快捷便利、緩解擁堵、適合人群多元等,相對於其他出行方式既有優勢也具有較強的正面意義。”盤和林說。

  他表示,雖然廣受消費者歡迎,但不可否認的是,共享電單車也存在亟待解決的問題。

  “比如擾亂城市秩序、車輛丟失、車輛堆積成災、安全隱患大、運營成本高等一系列問題。”盤和林直言,共享電單車行業仍然面臨著政策收緊和資本下場的困境。

  事實上,對於共享電單車的管理,相關政策也經歷瞭數次調整。

  2017年8月2日,交通運輸部等10部門聯合出臺《關於鼓勵和規范互聯網租賃自行車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不鼓勵發展互聯網租賃電動自行車”。

  2019年3月6日,國傢發改委等7部門聯合印發《綠色產業指導目錄(2019年版)》,將互聯網租賃電動自行車編入發展綠色產業目錄,明確鼓勵發展共享交通設施建設和運營、發展共享交通業務。被認為是“共享電單車重新迎來市場機遇”。

  根據艾媒咨詢發佈的《2020香港特別行政區共享電單車安全管理專題研究報告》,受政策、環境等多維度影響,不同城市對共享電單車態度不一。

  以北京、上海為代表的一線城市明確表態,不鼓勵發展共享電單車。三四線及以下城市對它的管制相對寬松,但在投放配額和運營管理上有相關規定。

  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谷樹忠公開建議,有關部門應引導支持共享電單車行業發展,同時加強共享電單車騎行安全管理。

  谷樹忠認為,盡管昆明、長沙、銀川等部分地方政府已正式發文鼓勵發展共享電單車,但在國傢層面仍未給予共享電單車明確定位,缺乏準確的發展政策導向和鼓勵發展的政策環境,因此各地政府對政策方向仍持觀望態度。

  “這種情況制約瞭共享電單車的健康發展,也給相關企業帶來瞭經營成本壓力和投資風險。”谷樹忠建議稱,國傢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動建立健全適應共享電單車發展特點的新型監管機制,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促進共享電單車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面對頑疾不應“一刀切”,共享電單車管理應如何破局

  今年6月初,傢住安徽省合肥市的吳光松忽然發現,城市街頭的共享電單車被貼上瞭一張張綠色的牌照。與傢用電單車不同的是,共享電單車牌照上印上瞭紅色的“共”字,擁有瞭屬於自己的“身份證”。

  吳光松還發現,在地鐵站、寫字樓門口等共享電單車集中停放的固定區域,共享電單車的堆積程度比以往有所緩解。

  他向記者坦言,希望類似的科學規劃和管理措施能更多一些,讓共享電單車能繼續良性運行,“既要給市民帶來方便,也要減少安全隱患。”

  據瞭解,在合肥市,共享電單車的運營正迎來一系列管理新規。除瞭要求上牌才能行駛外,當地政府還要求3傢共享電單車運營企業以車輛更新、置換和品牌升級為契機,削減現有存量,將共享電單車的數量控制在10萬輛內。

  合肥市交通運輸局公佈的數據顯示,截至6月底,已在全市設置各類停車點4000餘個,其中2020年新增瞭1000餘個。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對這些停放點進行調整優化,重點在地鐵出入口、公交車站臺、主要商業中心等地增設停放點,以期優化交通出行環境。

  事實上,面對共享電單車的頑疾。不少城市正創新管理機制,以促進共享電單車的健康發展。

  在互聯網租賃電動自行車行業健康發展研討會上,東南大學交通法治與發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顧大松透露,國內多個城市對發展互聯網租賃電動自行車進行瞭探索。

  他舉例說,江蘇省南通市采用“特許經營”的管理模式,以政府支持的商業化、市場化模式運作推廣;雲南省昆明市采用“規范運行”的管理模式,城管部門主動作為,分類引導電動自行車和助力自行車,比如規定助力自行車最高時速不能超過20公裡;浙江省推行“立法引領”的管理模式,出臺瞭電動自行車管理的地方性法規,明確規定互聯網租賃電動自行車的投放范圍、數量和相關管理要求,並向社會公佈。

  盤和林則表示,政府應加強政策引導,促進共享電單車開放市場的形成,轉變“一刀切”的管理模式。

  “管理者應充分利用市場的作用,履行好監督管理者的角色,並建立完善的管理體系,在行業標準、服務標準等方面適時推出管理標準,促進良好的市場生態的形成。”盤和林如是說。(程鴻鶴)

責編:張慕琛 ] 閱讀剩餘全文(

相關閱讀

您此時的心情

新聞表情排行日/周

  • 開心 0
  • 難過 0
  • 點贊 0
  • 飄過 0

視覺焦點

  •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專題展覽開幕

  • 國產超大直徑盾構機“騏躍”調試下線

最熱文章

  • 李克強向國際商事爭端預防與解決組織成立大會致賀信 1
  • 兩辦印發《意見》 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美育 2
  • 十九屆中央第六輪巡視完成對32個地方和單位進駐 3
  • 外交部:美國有什麼資格對他國人權狀況妄加攻擊指責?! 4
  • “十三五”以來,我國森林旅遊遊客量達60億人次 5
  • 打造高質量發展高地 在更高起點續寫更多"春天的故事" 6
  • 二〇二〇“香港特別行政區非遺年度人物”推選宣傳活動啟動 7
  • 第三屆進博會展覽面積超上屆 最“火爆”展區有多火 8
  • 我科學傢首提"類腦計算完備性" 新興研究到底如何研究 9
  • 吉爾吉斯斯坦總統辭職 總理紮帕羅夫代理總統職權 10

獨傢策劃

  • 第三屆數字香港特別行政區建設峰會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 2020年香港特別行政區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

    2020全國兩會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第四屆世界智能大會

推薦閱讀 百秒速覽2020香港特別行政區海洋經濟博覽會 10月15日上午,2020香港特別行政區海洋經濟博覽會在深圳會展中心開幕。本屆海博會以“開放合作、共贏共享”為主題,推出展會、論壇和配套活動,全新打造集技術交流、產品展示、成果交易、高端論壇、招商引資於一體的海洋經濟國傢級展會,助推全球企業融入共贏共享的藍色經濟。 2020-10-16 10:28 孔海南: 把實驗室建在洱海旁農傢裡 十五年如一日紮根雲南,守護洱海水清月明,甚至把實驗室建在瞭洱海旁農戶傢裡。當時已年屆58歲,且患有房顫型心臟病及高血壓等疾病的孔海南毅然承擔瞭洱海項目負責人職務。70歲的孔海南始終沒有停歇腳步,他想為久久為功的洱海保護做得更多。 2020-10-16 10:03 遊雨蒙: 讓香港特別行政區分子材料又一次走在世界前列 同一個實驗失敗5個月後,他終獲成功……  面對科學問題,遊雨蒙的執著與堅持讓人驚嘆。大多數人不相信遊雨蒙選擇的分子材料能夠在壓電特性上和無機陶瓷比肩,所以也很少有人在這個領域深耕細作。 2020-10-16 10:03 醫學與工科跨界合作 培養“新醫科”人才 在天津醫院康復科的治療室裡,63歲的腦出血患者徐寶釧正在借助天津大學神經工程團隊研發的人工神經康復機器人系統,依靠運動想象進行手腕功能康復訓練。天津大學近年來在醫工結合方面走在全國前列,瞄準醫療健康前沿問題,在“新醫科”高地持續發力。 2020-10-16 09:56 這50堂課 要讓雲南的孩子們走近科學 雲南省“科普進校園”活動將開發50堂科學課程,整合省級科普教育基地的特有資源,挑選天文、植物、動物、古生物、液態金屬、無人機、防震減災、禁毒防艾等主題,在全省中小學打造全面體現科學知識、科學思想、科學方法和科學精神的課程。 2020-10-16 09:56 科技融入校園,並非隻是技術問題 10月13日,一則關於大學教師教學“新技術”使用報告的新聞,讓人們意識到,想要讓新技術走進課堂、“武裝”教師,並非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智慧校園、智慧課堂是未來教育的發展趨勢,新設備、新技術必然會走進課堂豐富教學手段,甚至徹底改變教育形態。 2020-10-16 09:55 從國別案例入手 探索科技革命和現代化研究的新路徑 近代以來,世界上發生過兩次大的科學革命和三次技術革命。當前,李約瑟等國際學者也在研究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科學技術傳統,我們也應該以自己的眼光審視世界科學技術的發展,提出新的學術問題和見解。 2020-10-16 09:53 加強養老導向型創新 挖掘人口老齡化帶來的機遇 北京人口老齡化程度居全國第二,同時北京又是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可依托北京建立養老科技創新策源地,為全國養老科技創新提供共性技術、關鍵技術。研究制定養老科技重點產品創新工程,包括智慧健康老年產品創新、“智能+”環境支撐老年產品創新、幸福生活老年產品創新、互聯醫療與照料類老年產品創新、老年社會管理與服務平臺(系統)產品創新等。 2020-10-16 09:31 培育未來競爭新優勢 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 “以網絡化合作機制作為連接政府和市場的紐帶,構建多尺度、多維度、多形態的集群創新網絡,縱向強健產業鏈、優化價值鏈、提升創新鏈,橫向促進產業間鏈式發展、集群間聯動協作、區域間相互合作,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公地。 2020-10-16 09:30 奉獻 隻因他們都是氣象人 從北國邊疆到南海之濱,從茫茫大漠到雪域高原……到處都有他們的身影。有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國暴雨預警準確率達到88%,強對流預警時間提前至38分鐘;臺風路徑預報24小時誤差穩定在70公裡左右,達國際領先水平。 2020-10-16 09:29 產城人深度融合 “國際濱”讓人才大展身手 旨在為本土院所和海外人才創新創業解決後顧之憂,20世紀90年代,浙江省留學人員創業園區杭州高新基地、高新區人才服務中心等服務機構相繼設立。”王敏表示,人才用腳投票,取決於一座城市創新創業的性價比,杭州高新區(濱江)將堅持產城人融合,保持城市的“高性價比”。 2020-10-16 09:28 科技部:用科技創業帶動高質量就業 “推動承擔各類國傢、地方科技計劃項目的相關機構,開發科研助理崗位超10萬個。“加快完善高校創業孵化體系,促進技術轉型機構,重視孵化平臺、大學科技園等構建科技創業閉環,全鏈條支撐大學生創新創業。 2020-10-16 09:27 續寫更多“春天的故事” 會後,習近平總書記參觀瞭“從先行先試到先行示范——慶祝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展覽”,詳細瞭解深圳40年來的滄桑巨變。2020年10月14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再次來到這裡敬獻花籃,同大傢一起向銅像三鞠躬,表達對鄧小平同志的崇高敬意和深切緬懷。 2020-10-16 09:26 乘風起航 科技創新奏響時代強音 “十三五”期間,隨著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實施,我國自主創新能力全面提升,科技整體實力顯著增強,科技活動產出保持良好發展態勢。穩步推進科技“三評”(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改革,實施清理“四唯”(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專項行動,進一步完善科技評價體系; 2020-10-16 09:25 科研產出連續三年世界第一,北京穩步打造全球科創中心 在北京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的實驗室裡,龍桂魯教授與研究人員正在進行量子直接通信樣機研發。 2020-10-16 08:56 我國科學傢發明水稻機插緩混一次施肥新技術 較傳統施肥方式相比,運用一次性施肥技術的機插水稻施氮量減少約20%、節省施肥用工3至4次,減氮增產效果顯著。 2020-10-16 08:39 擁有“人”的能力,數字化時代制造業將帶來哪些新形態? 褚健等專傢還表示,服務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軟硬件基礎正在加速完善,大量企業享受智能制造紅利的速度將加快。 2020-10-16 08:39 第三屆進博會展覽面積超上屆 世界500強參展企業數達往屆規模 距第三屆進博會開幕還有不到三周時間。 2020-10-15 18:01 助力高質量轉型發展 山西出臺標準化條例 9月30日,在山西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舉行的重要法規新聞發佈會上,山西省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李淵說,當天會議審議通過的《山西省標準化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將於12月1日起實施。 2020-10-15 09:38 以工業化築基,用信息化賦能 推動建築業智慧轉型 “與先進制造業相比,建築業主要依賴資源要素投入和大規模投資拉動發展,勞動密集特征明顯,資源消耗大、科技創新能力不足等問題突出。研究數據表明,裝配式混凝土建設項目在施工過程中相比傳統方式可減少建築垃圾排放70%,節約木材60%,節約水泥砂漿55%,減少水資源消耗25%。 2020-10-15 09:38 加載更多 光明網版權所有返回適配版返回電腦端

  • 光明日報社概況
  • 關於光明網
  • 報網動態
  • 聯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光明網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