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9-30 15:21:44零
發言權力也是一種暴力
曾經參加過週三的誠品講堂連上三期,長達一年。在這段時間,剛好該位講師涉入了一件政治事件,姑且稱之為「嘻‧嘻‧嘻」事件。
最近友人轉寄此人的一篇文章〈別讓夢想把權力合理化〉,此人是所謂的「菁英」、「知識份子」行文確實發人省思,但卻讓我聯想到,他所指稱「為了夢想常把權力合理化」的人物,其實不只是搞政治的。
我對他並不認識,也沒有偏頗的好惡,讀了他幾本散文,渾然的詩性與文質,和充滿理想抱負的文采與思考性,也可說是淋漓盡致;剖析書與其時代、歷史與思潮,堪稱相當精彩。
但我忍不住在「嘻‧嘻‧嘻」事件後,大嘆可惜;在看到髮線愈往後移的他,上了許多政論節目口沬橫飛地無奈嘲諷政客,搖頭無語;在〈別讓夢想把權力合理化〉一文中,我讀到他對政客的批判和期許,也看到無形的手在指向他自己。
或許自詡為「知識份子」者的社會責任或使命,是該針砭時弊,甚至為不識時局的大眾,點出政治與社會制度默然移向罪惡的潛藏事實,這點是我無法否認。但現下只感覺在媒體過度開放、政論節目氾濫到令人髮指的現在,對於這些「知識份子」是否慎重衡度自己應有的分寸、立場,甚或發言的媒體或位置而不「濫權」?
我以為所謂「知識份子的責任或使命」的這種夢想,是不是讓他們把發言的權力無限擴張的舉止,合理化了。
現在的自由開放,讓人有種人人都可發言的錯覺,但事實上並不是所有「發言」都是有效的,所謂「人民的心聲」常常是片面、可笑或自私偏頗的。
既然這些「知識份子」,因為他們的學養、識見而身負重任,即便是在這個人人都可發言的時代(但所謂的這些「發言」的影響仍比不上政客和財閥),他們更應珍惜羽毛,別輕易、濫用發言的權力,因為比起一般人,他們的發言有著非比常民的份量和影響力。別學政客的「置入性行銷」,無忌憚地入侵雜誌、廣播、電視、網路……,發言的權力過度使用的結果,尤其是在主持人或電視台具特定立場的政論節目,只是讓人瞬間,似又看到追尋權力的貪婪面容,只是是以不同的角色出現。
「政治人物相信:在理想的保護傘下,什麼事都可以做,這樣的政治,比沒有理想的權力鬥爭,還更可怕。尤其如果這種理想,必須靠長期權力來實踐的話,讓我們別忘了,權力比理想更迷人、更容易改變人心。
民主的好處之一,就是讓權力不斷換手,至少理論上如此。然而在現實上,擁有權力的人,幾乎毫無例外,會想辦法繞過民主的精神,延續自己的權力,做長期執政的打算。繞過民主的一種方法,就是灌注人民一種短期內無法實現的夢想,將自己的權力建築在夢想上,用夢想來合理化權力。」(註)
民主是政治可以輪替、權力可以換手,但知識份子並沒有換手的空檔,知識份子常與政治靠得太近,近到有時候乾脆加入他們,或者將知識份子的發言權,變成另一種「置入性行銷」:因為我是懷抱理想、夢想,所以大家應該要聽我說。為了延伸理想,糾正錯誤,而必須產生另一種與政治抗衡的影響力,而為了產生影響力,任何可發言發聲的資源都不放過。
即使是發言的權力,遭到濫用時,都會形成一種暴力;一種因為自身的優勢而產生的權力,過度使用也是暴力,不論這些暴力是善意惡意,有心或者無心。身負知識份子的光環,也是一種權力,任何一種權力,若不小心使用,都會淪為戕害他人的暴力。看起來像是另一種舞台表演,或者,是另一種政治。
註:引用自楊照所著〈別讓夢想把權力合理化〉,PChome電子報,新新聞評論報,2005.09.22。
最近友人轉寄此人的一篇文章〈別讓夢想把權力合理化〉,此人是所謂的「菁英」、「知識份子」行文確實發人省思,但卻讓我聯想到,他所指稱「為了夢想常把權力合理化」的人物,其實不只是搞政治的。
我對他並不認識,也沒有偏頗的好惡,讀了他幾本散文,渾然的詩性與文質,和充滿理想抱負的文采與思考性,也可說是淋漓盡致;剖析書與其時代、歷史與思潮,堪稱相當精彩。
但我忍不住在「嘻‧嘻‧嘻」事件後,大嘆可惜;在看到髮線愈往後移的他,上了許多政論節目口沬橫飛地無奈嘲諷政客,搖頭無語;在〈別讓夢想把權力合理化〉一文中,我讀到他對政客的批判和期許,也看到無形的手在指向他自己。
或許自詡為「知識份子」者的社會責任或使命,是該針砭時弊,甚至為不識時局的大眾,點出政治與社會制度默然移向罪惡的潛藏事實,這點是我無法否認。但現下只感覺在媒體過度開放、政論節目氾濫到令人髮指的現在,對於這些「知識份子」是否慎重衡度自己應有的分寸、立場,甚或發言的媒體或位置而不「濫權」?
我以為所謂「知識份子的責任或使命」的這種夢想,是不是讓他們把發言的權力無限擴張的舉止,合理化了。
現在的自由開放,讓人有種人人都可發言的錯覺,但事實上並不是所有「發言」都是有效的,所謂「人民的心聲」常常是片面、可笑或自私偏頗的。
既然這些「知識份子」,因為他們的學養、識見而身負重任,即便是在這個人人都可發言的時代(但所謂的這些「發言」的影響仍比不上政客和財閥),他們更應珍惜羽毛,別輕易、濫用發言的權力,因為比起一般人,他們的發言有著非比常民的份量和影響力。別學政客的「置入性行銷」,無忌憚地入侵雜誌、廣播、電視、網路……,發言的權力過度使用的結果,尤其是在主持人或電視台具特定立場的政論節目,只是讓人瞬間,似又看到追尋權力的貪婪面容,只是是以不同的角色出現。
「政治人物相信:在理想的保護傘下,什麼事都可以做,這樣的政治,比沒有理想的權力鬥爭,還更可怕。尤其如果這種理想,必須靠長期權力來實踐的話,讓我們別忘了,權力比理想更迷人、更容易改變人心。
民主的好處之一,就是讓權力不斷換手,至少理論上如此。然而在現實上,擁有權力的人,幾乎毫無例外,會想辦法繞過民主的精神,延續自己的權力,做長期執政的打算。繞過民主的一種方法,就是灌注人民一種短期內無法實現的夢想,將自己的權力建築在夢想上,用夢想來合理化權力。」(註)
民主是政治可以輪替、權力可以換手,但知識份子並沒有換手的空檔,知識份子常與政治靠得太近,近到有時候乾脆加入他們,或者將知識份子的發言權,變成另一種「置入性行銷」:因為我是懷抱理想、夢想,所以大家應該要聽我說。為了延伸理想,糾正錯誤,而必須產生另一種與政治抗衡的影響力,而為了產生影響力,任何可發言發聲的資源都不放過。
即使是發言的權力,遭到濫用時,都會形成一種暴力;一種因為自身的優勢而產生的權力,過度使用也是暴力,不論這些暴力是善意惡意,有心或者無心。身負知識份子的光環,也是一種權力,任何一種權力,若不小心使用,都會淪為戕害他人的暴力。看起來像是另一種舞台表演,或者,是另一種政治。
註:引用自楊照所著〈別讓夢想把權力合理化〉,PChome電子報,新新聞評論報,2005.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