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9-21 17:19:12零
是行銷還是欺騙?
最近手機常接到銀行的「行銷人員」表明,因為我是他們的信用卡客戶,(或是因為信用良好)所以「特別」被選為貴賓,可以享受某某特別優惠的保險專案。
第一次, 謝謝妳,我不需要。
第二次, 我工作不方便接,妳可以晚點再撥。
第三次, 麻煩妳幫我註記,我以後不想接到這種電話。(回答是:沒辦法喔,我們是行銷部門不是信用卡部門)馬的,那妳憑什麼有我的電話,還打來騷擾我。
第四次, ……
第五次, ……
……
台哥大寄來一張邀請函,說因為是貴賓用戶,所以可以用優惠價格買到新手機。本來覺得還不錯,仔細一看,規定一堆,又要用多少錢以上的月租費,而且要用滿多少個月,而且限定某廠牌的某些手機才有優惠。
信用卡公司也說,因為你是貴賓用戶,信用良好,免任何費用,利息低廉地要將錢借給你,幾乎是拜託你求你借了。乍看之下,真的很划算,但我勤勞地按了計算機算了又算,說不出哪裡怪,但也不覺特划算。實情是,一點都沒有便宜到,我家就有個被騙了的笨蛋,莫名其妙還是繳了不低的利息。
某泛藍立委有天起床發神經說要開個展,於是我就被派去採訪他。實情是,他對繪畫的熱情,其情或許可佳,但一點都沒有報導的必要。廣告,又是廣告,他的個展有人幫他買了廣告,雜誌某部份內容變成了行銷工具,於是生存不易的藝術雜誌可以少賠點,原先與藝術沾不上邊的人,也可以包裝一下。
到底是行銷還是欺騙,我已經分不清楚,二者之間的界線實在模糊。自己身邊也有很多親朋好友,因為現在各行各業競爭激烈,即便不是業務推銷員,也背了一堆莫名其妙要推銷出去的配額,能幫就幫,我也很能體會。但請不要假藉行銷來欺騙我,明明我不是貴賓,明明那個專案也不是特別的優惠,明明你不是藝術家,明明手機優惠都是有條件的(而且在對方訂的任何複雜到看不懂的條件下,不管對方是通訊業者、信用卡、銀行……,消費者絕對不會是佔便宜的人),明明,你所說所言所聲明,都與事實不符。
適度的包裝,利用適度的方法,是行銷。例如這個產品,它本身名符其實,利用廣告或活動讓更多人知道它,這是行銷;明明要收取很多名目的規費,卻假稱一毛不收就,這是欺騙;明明借錢就是借錢,需要就借,借了就得還,利息也不會少算,卻還要用「高尚」來包裝,這叫做「狡猾」、「詭辯」。但所有的大大小小程度的欺騙,竟然都還大言不慚,光明磊落地出現在各個地方,電視、文宣、甚至是我的手機裡。
為什麼大家視為稀鬆平常,頂多消極地告誡家人朋友,這種都不要信啦,都騙人的。但為什麼沒有人跳出來指責他們?「騙子!你們騙人!」。我一點都不極端,我也很正常,我也知道有些事,對方也是言不由衷、身不由己。但本來「三人成虎」這個成語,就是「眾志成城」的諷刺證明,從第一人發難開始視欺騙為正常行徑,沒人揭穿後更大膽而為,終於整個社會都一起來騙,反正都是行銷嘛,於是所有東西都可以行銷,藝術可以行銷、政治可以行銷、借錢可以行銷,不過都是騙嘛,只是是披著文明的外衣,行騙。然後大家一起騙,到最後,人人都在騙,人人都清楚騙人的技倆,隨時都懷疑:他會不會在騙我?最明顯的是,現在真的抽獎,都沒有得獎人願意去領了(樂透除外,但萬一有天發現,樂透也是騙人的?),那人跟人之間,還剩下什麼?各行各業,沒有了「行銷」可以用,因為沒有人再相信行銷了,還能用什麼?
如果我試著反應,打電話告訴台哥大,請不要寄不是優惠的假優惠給我;要推銷保險可以,只要寄傳單,有需要我會主動聯絡……,如果在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地方,試著反應,試著掙扎,難道一點作用都沒有嗎?至少我表明了我的態度,我識破你的「行銷」,我識破你的欺騙,而且我一點都不接受,反而非常討厭,這樣總會有點效果吧,這時候難道不是「眾志成城」用對的地方嗎?
還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終究,他們還是會找到別的方法來騙?
第一次, 謝謝妳,我不需要。
第二次, 我工作不方便接,妳可以晚點再撥。
第三次, 麻煩妳幫我註記,我以後不想接到這種電話。(回答是:沒辦法喔,我們是行銷部門不是信用卡部門)馬的,那妳憑什麼有我的電話,還打來騷擾我。
第四次, ……
第五次, ……
……
台哥大寄來一張邀請函,說因為是貴賓用戶,所以可以用優惠價格買到新手機。本來覺得還不錯,仔細一看,規定一堆,又要用多少錢以上的月租費,而且要用滿多少個月,而且限定某廠牌的某些手機才有優惠。
信用卡公司也說,因為你是貴賓用戶,信用良好,免任何費用,利息低廉地要將錢借給你,幾乎是拜託你求你借了。乍看之下,真的很划算,但我勤勞地按了計算機算了又算,說不出哪裡怪,但也不覺特划算。實情是,一點都沒有便宜到,我家就有個被騙了的笨蛋,莫名其妙還是繳了不低的利息。
某泛藍立委有天起床發神經說要開個展,於是我就被派去採訪他。實情是,他對繪畫的熱情,其情或許可佳,但一點都沒有報導的必要。廣告,又是廣告,他的個展有人幫他買了廣告,雜誌某部份內容變成了行銷工具,於是生存不易的藝術雜誌可以少賠點,原先與藝術沾不上邊的人,也可以包裝一下。
到底是行銷還是欺騙,我已經分不清楚,二者之間的界線實在模糊。自己身邊也有很多親朋好友,因為現在各行各業競爭激烈,即便不是業務推銷員,也背了一堆莫名其妙要推銷出去的配額,能幫就幫,我也很能體會。但請不要假藉行銷來欺騙我,明明我不是貴賓,明明那個專案也不是特別的優惠,明明你不是藝術家,明明手機優惠都是有條件的(而且在對方訂的任何複雜到看不懂的條件下,不管對方是通訊業者、信用卡、銀行……,消費者絕對不會是佔便宜的人),明明,你所說所言所聲明,都與事實不符。
適度的包裝,利用適度的方法,是行銷。例如這個產品,它本身名符其實,利用廣告或活動讓更多人知道它,這是行銷;明明要收取很多名目的規費,卻假稱一毛不收就,這是欺騙;明明借錢就是借錢,需要就借,借了就得還,利息也不會少算,卻還要用「高尚」來包裝,這叫做「狡猾」、「詭辯」。但所有的大大小小程度的欺騙,竟然都還大言不慚,光明磊落地出現在各個地方,電視、文宣、甚至是我的手機裡。
為什麼大家視為稀鬆平常,頂多消極地告誡家人朋友,這種都不要信啦,都騙人的。但為什麼沒有人跳出來指責他們?「騙子!你們騙人!」。我一點都不極端,我也很正常,我也知道有些事,對方也是言不由衷、身不由己。但本來「三人成虎」這個成語,就是「眾志成城」的諷刺證明,從第一人發難開始視欺騙為正常行徑,沒人揭穿後更大膽而為,終於整個社會都一起來騙,反正都是行銷嘛,於是所有東西都可以行銷,藝術可以行銷、政治可以行銷、借錢可以行銷,不過都是騙嘛,只是是披著文明的外衣,行騙。然後大家一起騙,到最後,人人都在騙,人人都清楚騙人的技倆,隨時都懷疑:他會不會在騙我?最明顯的是,現在真的抽獎,都沒有得獎人願意去領了(樂透除外,但萬一有天發現,樂透也是騙人的?),那人跟人之間,還剩下什麼?各行各業,沒有了「行銷」可以用,因為沒有人再相信行銷了,還能用什麼?
如果我試著反應,打電話告訴台哥大,請不要寄不是優惠的假優惠給我;要推銷保險可以,只要寄傳單,有需要我會主動聯絡……,如果在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地方,試著反應,試著掙扎,難道一點作用都沒有嗎?至少我表明了我的態度,我識破你的「行銷」,我識破你的欺騙,而且我一點都不接受,反而非常討厭,這樣總會有點效果吧,這時候難道不是「眾志成城」用對的地方嗎?
還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終究,他們還是會找到別的方法來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