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2-22 08:55:05ag168

玻璃加熱時的行為

下列表格將Sys96玻璃在不同的溫度區間內的行為反應,作一個概略式的描述。然而,並非所有的玻璃都會有一樣的行為表現,各種玻璃依其黏稠度不同,會有一些差異;一般而言,窗玻璃會比融合玻璃溫度區間高約10~40℃。
溫度範圍
可見狀況
物理狀況
爐內成型狀況
室溫~540℃
單層(3mm): 邊緣銳利,無明顯改變
雙層(6mm):同上
三層(9mm):同上
玻璃由膨脹係數(COE)決定膨脹或收縮的程度。
在476(+/- 12)℃以下會有溫差衝擊(thermal shock)現象。
在此範圍的高溫段為徐冷區間。對Sys96而言,徐冷區間在徐冷點513(+-12) ℃及應力點476(+/- 12)℃之間。
540~680℃
於高溫區段觀察
單層(3mm): 邊緣開始軟化變圓
雙層(6mm):不會黏合在一起,除非長時間持溫
三層(9mm):同雙層
玻璃開始軟化如硬液體,但仍保持原來的形狀。
大多彩繪或釉彩在此溫度範圍完成。如在高溫段持溫一段時間,玻璃會因重力作用彎曲。
680~732℃
單層(3mm): 邊緣些許變圓,表面開始光亮。
雙層(6mm):同上,兩層之間開始黏合。
三層(9mm):同雙層
當玻璃經過”液相溫度(Liquidus Temp.)”後,即由固態逐漸轉變為液態。如在此區間持溫過久時,即會產生結晶體,又稱白化作用(Devetrification)。
可將表面磨損處移除,又稱火拋。在高溫區段可完全烤彎。玻璃表面會融合在一起,稱為”燒結”或”黏著”。
732~760℃
單層(3mm): 邊緣開始收縮及壟起。
雙層(6mm):兩層之間已經黏合,上層圓邊,輪廓不變。
三層(9mm):同雙層
表面張力大於重力
長時間持溫時,白化作用持續,並進一步深入到玻璃內層。
玻璃融合在一起且圓邊,特稱”不完全融合(Tack Fuse)”
760~788℃
單層(3mm): 中央部份因四周變厚且形成針點而變的極薄。
雙層(6mm):在高溫段兩層之間完全融合。
三層(9mm):整體輪廓已超過原來,除非以模型或攔壩限制變形。
在高溫區段,重力開始强過表面張力。
任何夾在玻璃間或玻璃與底板間的氣泡都將開始膨脹
完全融合(Full Fuse)或爐刻(Kilncarving-剪纖維紙置於底部具陰刻效果)
788~870℃
單層(3mm): 中央部份可能會由底板壟起。
雙層(6mm):表面平整似水,玻璃之間或玻璃與底板縫隙造成的氣泡向上升起。
三層(9mm):除非圍起來,玻璃會癱流直到6mm厚度。
黏稠度逐漸降低,玻璃因重力流動。
完全融合(Full Fuse)或爐刻(Kilncarving)。
在高溫區段玻璃可填入模型上的細小縫隙或紋路。
870~930℃
單層(3mm): 氣泡破裂形成坑洞。
雙層及三層:玻璃狀似蜜糖。如底板不平玻璃會流出邊緣,一定要用模型或攔磚阻擋。上升的氣泡會將底層玻璃拉到表面。
黏稠度持續降低,流動性增加。
玻璃流動性高到可用濕的金屬棒梳出線條(Combing)
930℃以上
單層(3mm):坑洞完全張開。
雙層及三層:”沸騰”式的活動持續進行。
黏稠度持續降低
可進行脫臘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