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9-19 00:49:00yearn

我們只能選擇看或不看?

當社會上惡質媒體內容充斥,為此現象感到憂心忡忡者,紛紛提出面對不當媒體內容的因應之道,其中發起拒看拒讀者有之,提出分級制度者以節制媒體有之,倡議閱聽人自由選擇,鼓勵多接收訊息者亦有之。簡單說來,有的人因為媒體內容太糟糕,索性就不看了;有的人認為只挑好看或適合的節目看即可;也有人認為反正好壞的標準很難訂立,不如多看點,總能看到好節目。三種不同的立場基本上是以「看」與「不看」以處理接收到的媒體內容,即使如此,人們還是希望看到優質的內容,並且不願意看到差勁、難看的內容。

 而問題正出在於,不論我們閱聽人怎麼做,媒體還是氾濫般地生產了這些大量良莠不齊的內容出來,而我們最終還是只能選擇對送到嘴巴的食物張口吃下去,或是把頭撇開來。這樣的情況下,即使是閱聽人最具有主動性的狀況下,也只能「繼續接收覺得滿意的媒體內容」與「拒絕再接收不滿意的媒體內容」。不是很多人〈這些人當中又有很多是媒體內容的生產者〉在講「遙控器掌握在觀眾手上」? 但目前應該有不少的真實情況是「人們不滿意電視、報紙的內容,但也只能將就著看了」吧?

 面對惡質的媒體內容,我們該怎麼處理?若我們大量的照單全收,姑且不論閱聽人的品味被媒體長期培養等問題,人們又何必為了怕日後吃壞肚子,而吃下對身體有害的食物以期增強抵抗力,此舉實在倒果為因。接觸媒體實在不宜移用「接種疫苗」式的概念作比擬;不良的媒體內容本來就不應去接收,甚至不該出現。如果選擇全然不看太過消極,無法促使媒體自律、進步,選擇全盤接收不也是緣木求魚,況且這會使媒體內容的提升更無可能。

 看來,較積極的作法似乎是對媒體內容進行管制,如:分級制度的推動。然而目前的電視分級制度,在設計上卻出了一個問題。設計的邏輯是:有一大群同質的閱聽人要接收媒體生產的訊息,而為了過濾掉不良的訊息,要設置門檻以做篩選;然而每個閱聽人的背景喜好都不同,門檻的設計只好以年齡作標準,將電視節目分成四個等級,不同年齡的人看不同等級的節目。此時問題出現了,對電視節目的分級成了對閱聽人的分級,該是管制電視節目的卻管制起了閱聽人。媒體照樣生產他們的內容,閱聽人卻是依年齡被分成四級,再按照自己的等級去看電視。

 何況即使有了一套完善的分級制度,那也將很有可能是按照社會上主流價值所訂立,無法完全顧及無數背景各異的閱聽人,將忽視其他多元的聲音,並且也會忽視閱聽人擁有詮釋訊息的能力與自由。而又有什麼樣的分級制度能避免掉媒體常出現的偏差、刻板印象、錯誤觀念,甚至意識形態等問題呢?最重要的是,即使分級制度保護了閱聽人,過濾掉了大部份的不良、不當媒體內容;媒體仍然是會生產這些訊息出來,惡質的訊息依然存在。

 回到問題的最初,我們是否只能在媒體生產出訊息來之後,再來決定看或是不看嗎?或許我們該積極管制的是媒體本身,我們要主動從這些訊息的生產面下手,如此才有可能見到媒體內容的提升,而不必坐著等需要比較用心去生產的好節目自己出現。儘管我們無法說出什麼是絕對的好與壞,我們卻可以相信一個良性、民主、多元的生產環境,才可能生產出符合多元閱聽人需求的適當訊息內容來。我們也可以去想想,為什麼在目前的商業媒體環境下會出現一個資訊爆炸的社會,難道不正是因為這些氾濫的訊息有利可圖所造成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