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5-29 01:29:53喵咪

執行與演繹

一個演繹者必定是一個執行者,但一個執行者卻不一定能成為一個演繹者。

不過,作曲家們好像都不太喜歡演繹者,她們希望演奏者只要乖乖照著譜上所寫的表現出來就好了,不過也有些作曲家認為有時候讓演奏者多一點發揮空間,可能會有出乎意料之外的驚喜。但是,在音樂的世界裡怎麼可能會沒有演繹者呢?

有人曾說:「即使是蕭邦也不可能對於自己的作品做真正正確的詮釋。」我認同這個說法,並不是我認為蕭邦彈的不好,而是我認為音樂一但被紙筆寫了出來,它就已經從作曲家的身上獨立出來了,就連作曲家自己也不敢保證自己的詮釋完全符合當初創作音樂原本的精神與理念。因為人是可變的,同一個人每一次彈出來的感覺都不一樣,而每一個人就算真的完全按照樂譜所記載的各個符號來彈也都會不一樣,這個道理就像是複製人永遠不可能和母體一樣,因為他在被複製之後所遭遇的事情無法和母體所遭遇的事情一模一樣一般。一次演奏所牽涉到的因素很多,如觸鍵的力度、速度,踏板的深淺,使用的樂器,這些零零總總的因素都是作曲家所無法掌握的,一次演出的變動太大,很難全盤掌握。

同意每一次的演出是一次”再創作”的活動,就像是每一個人對於一幅畫、一首詩、一件衣服、一棟房子的想法都不同一樣,我們都在進行”再創作”的活動,這是原創者很難干涉的,而音樂的演出之所以被特別討論,就是因為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夠透過”讀譜”來領略音樂、欣賞音樂,而是必須透過演出來傳達音樂,再讓聽眾去欣賞,去”再創造”。因為這一層的認知,我們演出人必須摸著自己的良心來進行每一次的演出,必須先做到執行者的任務才行。而要想達到演繹者,就需要更多音樂之外的知識來輔助,台北有一間斐瑟髮廊,裡面有一位髮型師林錦惠就是一位孜孜不倦的藝術工作者,雖然在這個社會上,髮型師的社會地位可能還沒有那麼高,可是我認定她算是一位藝術工作者的原因就在於她把美髮當成一件真正的藝術工作,當客人來找她時,她會耐心地與客人分析究竟她適合什麼樣的髮型,也時常自己去進修,一進修就是好幾個月,但她不見得每次都去學習美髮的事務,她也學習雕塑、繪畫,來從中獲得靈感。我想,若真正想成為一個音樂家,就是要有像她這樣持續活躍中的精神。

朱銘老師曾經說過:「非想一點記一點,非學一樣作一樣,得將藝術的種子種活在心田。」他自己切身地執行,而成就今天他響亮的國際聲譽。他也曾在訪談中說到,藝術,是修來的,不是學來的,學來的不叫藝術,充其量只是一個匠。音樂家在執行之餘,也該學習努力不懈的精神,讓自己的心活躍,讓自己的藝術層次越來越高;否則,所謂的音樂家也只不過是一名樂匠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