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5-17 23:01:44瑞
山水的約定之讀後感
「山水的約定」此書,作者分成了四個部分還描述。每個部分所描寫的重點都不盡相同,但每部分都很有味道,有作者獨特的用文特色及令人印象深刻的詩。
說到作者的詩,真的是給我感觸很深,我是第一次看到用這種方式把詩與文配合的如此恰到好處的人。他的詩不算華麗,淡淡的卻很有感覺。不會覺得是特地想要賣弄一番學問而特地造詩,反而有為真正有感而發的情感發聲之態。讀起來意猶未盡,更有一番風味。
這種文帶詩的方式很不錯,但是想又耍的好想必是不簡單,也看的出作者的文學造詣有多好,真是令人大大佩服。
第一部分,兒時追憶,是講述作者小時後的故事,或是應該說是雜記吧。他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為背景,記述著小時後村莊的人、事、物。有甘有苦、有歡樂有淚水,但是似乎是痛苦的部分比較多。小時後的作者,飽受飢餓及炸彈所襲擊,他對於這兩項事務表現出來的態度,好似雲淡風輕,卻更有深埋入淺意識的大創傷,畢竟他的母親,也是因此而死的。
這個部分給我的感覺是比較無奈。作者對於環境的無奈,對於母親的死的無奈,對於飢餓的無奈…。再再傳達給我濃濃的鄉情及重重的無奈感。雖然我不曾有這種經驗,但隨著作者的文字抒發,我也好似可以深入當時看到這般情境,充滿迷惘的童年,但是卻不是怨恨的感覺,而是懷念的味道縈繞著我,或許這也是作者獨特的感情模式吧!
第二部分,台灣山水的約定,記述著他與妻子在台灣的遊記,文中充滿了他對於妻子的愛以及對大自然的愛。這段他對於林木有很多重的描寫,用了很多狀聲詞、形容詞還有白描手法,讓樹木活靈活現,更感生動。還有回憶的方式來突顯與妻子的情感,兩人的感情沒有隨著時間而消磨,反正更感甜蜜的讓人羨慕。雖然沒有肉麻的對話,但兩人早已心照不喧了,充滿了台灣那種含蓄的美。那種默契十足的鴛鴦美伴,活生生的就是作者兩夫妻,真是只羨鴛鴦不羨仙呢!
不過這段最重要的還是對於出遊的景物。其中有一篇我特別喜歡,「線海線山」是描述與妻子全台走透透留下的回憶。他這次還融入了藝術與歷史,把不同時空不同地點全部連結,好似一部電影,帶領我們進入他的時空隧道。有一句描寫山的片段很有意思:笨重的山啊也是「凝固了的波浪」。這句話充滿了想像力,不禁讓人會心一笑,真是充滿了甜蜜與快樂的篇集。
第三部分,歷史的探索,是各國旅遊的雜記。依照往例作者使用他那充滿學問的腦袋寫出了很多連結時空的歷史探索之旅。當然,他仍然喜歡使用很多形容無來表達一項事物,這個手法一直讓我很想學起來。不過雖然也是遊記,卻與上個部分有迥然不同的感覺,這個部分主要是以古蹟探訪為主,比較充滿對於歷史的敬畏與嚮往。
作者似乎很喜歡中國古代建築,特別是唐代。即使去了別國仍想看看中國建築的影子,只可惜這樣的建築卻越來越少了!其實人好像只要站在古物面前,總有一種萬物過客、滄海之一粟的感覺,這或許是對歷史的崇拜吧!至少我是這樣認為,人對於以往的人事物充滿了感動,不管是什麼樣的感動。歷史對於人就好像是樹木的根,忘記歷史就是忘本。
第四部份,思懷˙文化感受,這是與正文比較無關的一部分,像是附錄之類的性質。對於一些幫助過他的人或市一些他想收錄而沒有恰當位置的文章。
像是梁啟超老師的那篇,我就覺得他真的很喜歡這位老師,而且衷心的感謝他,尤其是搬出他明言的時候,真有雄糾糾氣昂昂的感動。那句我不贊同你的話,但是我誓死擁護你說話的權利,真的是正氣凜然啊!
看完整本書,這些小雜記讓我意猶未盡。每篇都是一個感動,對於生命的感動。即使我來不及經歷他的生活,也沒有像他的經驗豐富,但是我仍立志成為一個博學多聞的人,像作者這樣有學問的人。
把文字弄活,不簡單;把書面變影像,很高超。作者有這樣的能力,想必也是經過一番苦修。我想做什麼都一樣,只要認真努力,都可以有好的結果。今天這本書讓我見識到活的文字書,不知道何時又有什麼新的書能讓我有這樣的感動了!這般美好的感覺將永駐我心,這真是一本質得收藏的好書啊!
說到作者的詩,真的是給我感觸很深,我是第一次看到用這種方式把詩與文配合的如此恰到好處的人。他的詩不算華麗,淡淡的卻很有感覺。不會覺得是特地想要賣弄一番學問而特地造詩,反而有為真正有感而發的情感發聲之態。讀起來意猶未盡,更有一番風味。
這種文帶詩的方式很不錯,但是想又耍的好想必是不簡單,也看的出作者的文學造詣有多好,真是令人大大佩服。
第一部分,兒時追憶,是講述作者小時後的故事,或是應該說是雜記吧。他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為背景,記述著小時後村莊的人、事、物。有甘有苦、有歡樂有淚水,但是似乎是痛苦的部分比較多。小時後的作者,飽受飢餓及炸彈所襲擊,他對於這兩項事務表現出來的態度,好似雲淡風輕,卻更有深埋入淺意識的大創傷,畢竟他的母親,也是因此而死的。
這個部分給我的感覺是比較無奈。作者對於環境的無奈,對於母親的死的無奈,對於飢餓的無奈…。再再傳達給我濃濃的鄉情及重重的無奈感。雖然我不曾有這種經驗,但隨著作者的文字抒發,我也好似可以深入當時看到這般情境,充滿迷惘的童年,但是卻不是怨恨的感覺,而是懷念的味道縈繞著我,或許這也是作者獨特的感情模式吧!
第二部分,台灣山水的約定,記述著他與妻子在台灣的遊記,文中充滿了他對於妻子的愛以及對大自然的愛。這段他對於林木有很多重的描寫,用了很多狀聲詞、形容詞還有白描手法,讓樹木活靈活現,更感生動。還有回憶的方式來突顯與妻子的情感,兩人的感情沒有隨著時間而消磨,反正更感甜蜜的讓人羨慕。雖然沒有肉麻的對話,但兩人早已心照不喧了,充滿了台灣那種含蓄的美。那種默契十足的鴛鴦美伴,活生生的就是作者兩夫妻,真是只羨鴛鴦不羨仙呢!
不過這段最重要的還是對於出遊的景物。其中有一篇我特別喜歡,「線海線山」是描述與妻子全台走透透留下的回憶。他這次還融入了藝術與歷史,把不同時空不同地點全部連結,好似一部電影,帶領我們進入他的時空隧道。有一句描寫山的片段很有意思:笨重的山啊也是「凝固了的波浪」。這句話充滿了想像力,不禁讓人會心一笑,真是充滿了甜蜜與快樂的篇集。
第三部分,歷史的探索,是各國旅遊的雜記。依照往例作者使用他那充滿學問的腦袋寫出了很多連結時空的歷史探索之旅。當然,他仍然喜歡使用很多形容無來表達一項事物,這個手法一直讓我很想學起來。不過雖然也是遊記,卻與上個部分有迥然不同的感覺,這個部分主要是以古蹟探訪為主,比較充滿對於歷史的敬畏與嚮往。
作者似乎很喜歡中國古代建築,特別是唐代。即使去了別國仍想看看中國建築的影子,只可惜這樣的建築卻越來越少了!其實人好像只要站在古物面前,總有一種萬物過客、滄海之一粟的感覺,這或許是對歷史的崇拜吧!至少我是這樣認為,人對於以往的人事物充滿了感動,不管是什麼樣的感動。歷史對於人就好像是樹木的根,忘記歷史就是忘本。
第四部份,思懷˙文化感受,這是與正文比較無關的一部分,像是附錄之類的性質。對於一些幫助過他的人或市一些他想收錄而沒有恰當位置的文章。
像是梁啟超老師的那篇,我就覺得他真的很喜歡這位老師,而且衷心的感謝他,尤其是搬出他明言的時候,真有雄糾糾氣昂昂的感動。那句我不贊同你的話,但是我誓死擁護你說話的權利,真的是正氣凜然啊!
看完整本書,這些小雜記讓我意猶未盡。每篇都是一個感動,對於生命的感動。即使我來不及經歷他的生活,也沒有像他的經驗豐富,但是我仍立志成為一個博學多聞的人,像作者這樣有學問的人。
把文字弄活,不簡單;把書面變影像,很高超。作者有這樣的能力,想必也是經過一番苦修。我想做什麼都一樣,只要認真努力,都可以有好的結果。今天這本書讓我見識到活的文字書,不知道何時又有什麼新的書能讓我有這樣的感動了!這般美好的感覺將永駐我心,這真是一本質得收藏的好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