療癒中最難的一環?
【2015/10/3 聯合報 周末書房】
◎許佑生
推薦書:艾麗絲. 米勒【身體不說謊:再揭幸福童年的秘密】
「內在的小孩」,最早概念由榮格在1940年提出。直到80年代才廣泛運用在心理治療層面。那時期,沿著這議題,很多心理師或書籍推廣「愛護內在小孩,跟家人和平相處」。
後來衝出一匹黑馬,以關注兒童早期心理創傷的心理醫師,艾麗斯米勒著作一系列書籍,特別是晚近這一本【身體不說謊】,顛覆了先前大眾「天下無不是的父母」金科玉律,以諸多個案佐證,修正為「天下有『是的父母』,更不少是『不是的父母』」,釋開了父母奉愛之名的豁免權,變成可被反省的對象後;讀者才驚駭發現,毫無節制與限度的孝順,扼殺了許多小孩成長後的身心。
米勒稱摩西十誡的「第四戒」:規定人們要敬愛自己的父母,從古至今,主宰了西方世界,並與東方百行孝為先呼應。「父母的愛,是為我們好,父母是不能質疑的」深植人心。但進入現代,最後被發掘闡述的兒童心理學的新證據後,孝順沒有崩盤,但已不再是不能挑戰的禁忌。
米勒以心思慎密、對生命思索幽微的世界文豪為例,證諸他們從小受到父母親的精神箝制、權威管教、漠視冷淡或強取才華;即使長大後,腦神經恪遵大眾期待心態,不敢向父母討回一絲公道;但身體早年受到壓抑、排拒、虐待的記憶歷歷存在,即使不自覺下,也可能摧毀已成年的人生。如卡夫卡、契訶夫、尼采、伍爾芙、韓波,不是身心交瘁早逝,就是罹患憂鬱症自盡。
即便不致如此,也會複製身體記憶,把父母對待的身體、心靈虐待方式,炮製在自己子女身上,卻渾然未覺。
【追憶逝水年華】作者普魯斯更遭母愛滅頂,他永懷感恩義務、永不可能去反抗母親的控制束縛。
如米勒所言,他若能像自己筆下主人翁那樣,向母親對談,或許普魯斯特就不會壓抑成疾,罹患氣喘病,承受窒息發作之苦。
一個質疑父母的「不肖子」大帽子壓下來,東西方人民,都會擠成齏身粉骨。因此世世代代,沒人敢公然違逆父母,心理界亦多以訴諸道德方面的互相和解,米勒直指,心理師要扮演的是「知情見證者」,去了解患者的身體語言,探知他們的需要,而不是像他們的父母,繼續忽視這些要求。
腦子,會屈服於宗教、道德,做選擇性記憶。米勒一書,最珍貴之處在於,甘冒天下之大不韙,建立了一套新信仰:身體,才是真相的守護者,它一直記憶著早年並不解其意、但已被創傷的遭遇。
討回身體真相,並非要向父母報仇,而是學習去面對埋得很深的記憶,自我放下,做到療癒中最難的一環。
分析:
所謂「內在的小孩」,其實是在說,有許多的人的「內在心靈」受到其不理解的心理壓抑,沒有發展、沒有成長,所以在「內在心靈」上,仍然只是小孩。更有些的人,在受到某些他不接受的挫折的情況下,以野蠻的行為反應爆發出來,傷害別人或傷害自己,這樣的「內在心靈」,可以稱之為他的心理發展還停留在野獸階段,所以會有潛意識的「內在的野獸」。因而會有某些教育體系下的教師們,會再想開課教育大家,如何小心謹慎的自保,安全和平的分手,以避免遭受到對方的幼稚野蠻的行為的傷害。
對「內在的小孩」來說,重要的不是繼續被保護、被愛護,而是要自由發展、成長、成熟。不是繼續視「內在小孩」的情況是「正常人」。不錯,具有「內在小孩」存在的人是非常普遍而眾多,但是,這些人只是文明社會裡的專制教育體系下所產生的「普通人」。
「討回身體真相」,就是弗洛依德所說的「自己去瞭解自己的真相」,也就是深層挖掘出自己的潛意識內容,讓潛意識的內容轉換成意識的內容。因為潛意識的內容對當事人來說,是處於無知的狀態,卻仍然在影響著當事人的心理活動運作與行為。這種潛意識與意識處於矛盾狀態的情況,消耗了當事人的許多的心理能量,長期如此,可能就會感到「心力交瘁」。如果當事人的意識崩潰了,就可能會讓「內在的小孩」轉變成為「內在的野獸」,而不由自主地犯下「滔天大罪」。如果當事人的潛意識內容成功地轉換成為了意識,那麼,長期的心理矛盾所引發的許多心理症狀,會因為壓抑來源的被理解而被取消,症狀就會被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