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8-07 04:15:21freudhayek

薪水差 沒前景 法令鬆綁也沒用?

台灣怎麼辦

2012/8/6 聯合報 要聞】

 

本報記者 蔡永彬

中央研究院提出「人才宣言」至今將滿一年,但是現況幾無改變。原因不在法令規章是否「鬆綁」,而在於台灣環境不佳、薪水差、產業沒前景,僱主不付中、高階專業人士想要的待遇,外籍人士不想來、赴海外的留學生人數越來越少。

台灣出國留學的人數逐年減少;在美國所有領域的頂尖華人裡,台灣籍人數和中國大陸籍人數越差越多。台灣人才不斷向外流失,人才問題在十年、廿年內,將從隱憂變成現實。

目前外籍專業人士在台工作門檻是兩年工作經驗、月薪新台幣四萬七千九百七十一元以上;針對外籍畢業生,今年放寬至免工作經驗、月薪三萬七千六百一十九元。然而,在目前大專畢業生每月「22k」(兩萬兩千元)、「28k」(兩萬八千元)的起薪之下,誰願意付「38k」請外籍畢業生?更別說是「44k」的外籍專業人士。

台灣在聘請外人的法令規定不算太嚴格,僅有小部分、較繁瑣的制度規章較不友善,但也一一改善中;重點還是雇主成天喊著「鬆綁」,卻不付像樣的薪水,如果「鬆綁」的實質僅是拉低薪資門檻,即使根本不設限,還是沒有人願意來台灣。

台灣留學生從卅多年前的五萬多人剩不到三萬人,政府近年祭出人才培育方案,如果能夠持之以恆地增加補助經費或名額,的確可能收到效果。然而,我們不可能讓所有人「齊頭平等」,短期內應該提出好待遇招攬外人、補足我們迫切需要的專業項目;長期來看,則應該一面送人出國進修、一面逐步改善國內的環境和待遇,人才庫才會不分土洋、源源不絕。

 

 

分析:

大陸在鄧小平的「改革、開放」政策實施以前,就是政府管制一大堆的「社會主義計畫經濟」,其結果就是抑制了自由經濟的多元化的複雜發展的傾向。目前台灣的政府「不改革、不開放、不鬆綁」,也就是在像過去的大陸政府一樣:「抑制了台灣的自由經濟的多元化的複雜發展的傾向」,因而經濟發展停滯,薪資水準不會上漲。官員卻說是:「台灣環境不佳、薪水差、產業沒前景,僱主不付中、高階專業人士想要的待遇,外籍人士不想來、赴海外的留學生人數越來越少」,也就是「都怪大家不配合政府」,從不責怪自己的「不改革、不開放、不鬆綁」。

就僱主與員工的個人利益來說,僱主自然傾向於付出薪資越少越好,員工自然傾向於得到薪資越多越好。即使由官員來經營自己的事業,也會像所有的僱主一樣。但是,由於官員不會經營自己的事業,只會使用管制的特權,因而傾向於繼續管制。否則當官者無權,就會感到失落、空虛、無聊。也是因為,對大部份的當官者來說,他們也只是普通人,沒有經濟學裡的長遠洞察力,也不理解所謂的「發展」是什麼意思。沒有進步,就沒有發展。台灣的政府規模持續擴大,就是社會退步的癥結。政府規模越大,社會的自由發展力量受到的箝制就越多。

在真正的「改革、開放、鬆綁」了以後,可自由經營的投資活動增加了,僱主的數量就會增加,對市場的勞動需求也會增加:由於他們競相爭取他們所需要的相對稀少的勞工,出較高價格者才能獲得他們所需要的勞工,自然就帶動薪資水準的上漲。

官員們認為:即使鬆綁了,對台灣社會的發展也沒有用。顯然,台灣的官員們認為:市場經濟(自由經濟)是沒有用的,計畫經濟才是有用的?蘇聯、中國大陸犯過的錯誤,現在的台灣政府為什麼還要繼續犯同樣的錯誤?

當前的社會制度下既得利益團隊自然是反對鬆綁的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