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輩愈反對 國中生網癮愈嚴重?
亞大調查發現
【2012/3/13 中國時報 生活新聞】
陳界良 台中報導
台灣臨床心理學會年會昨天起在亞洲大學登場,亞大心理系與成功大學行為醫學所調查發現,全國國中生網路成癮的盛行率高達12.1%,且當同儕支持或父母長輩愈反對時,網路成癮程度愈高,網路成癮已嚴重影響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發展,值得重視。
亞大心理系教授兼副校長柯慧貞指出,從2200多份問卷中發現,國中生網路成癮症高達12.1%,男生15.9%、女生8.9%;網路使用時間,上課日每人平均2.3小時,假日高達6.3小時;學生成癮後性格較衝動,常影響一生,也常常造成嚴重的社會問題。
調查也發現,網路成癮的青少年中有31.8%電腦放在個人房間內,非成癮症的少年有20.4%電腦放在房間內,電腦放在個人房內與網路成癮有相當關連度,建議家長避免在子女房內放電腦,最好擺在客廳等家庭公共空間,可隨時關心青少年上網情形。
柯慧貞建議,青少年一旦沉迷網路,家長不要一味反對,從調查資料的交互分析也顯示,當國中生的周遭同儕愈支持上網,父母愈反對時,孩子網路上癮程度愈高。父母可開放合理的時間上網,並要讓孩子在現實生活中得到歸屬感、愉快與成就感,減少上網依賴。
柯慧貞表示,她已在亞大人文社會學院規劃成立網路成癮防治中心,希望政府重視此一嚴重社會問題。參加臨床心理學年會的衛生署長邱文達對研究團隊的發現相當重視,認為政府可整合跨部會資源,針對此議題擬定政策,加以防範。
分析:
也許他們更應該去研究的議題是:為什麼從未有學生罹患「受教育成癮症」?
受教育是一個長期的無聊痛苦的過程。那些曾經經歷過受教育的無聊痛苦的過程的我輩,當升級為校長、師長、家長或是高級官員後,就自動遺忘了那段時期的部份記憶。因為,大多數的媳婦在熬成婆的時候,只會記得「跟我受的苦比起來,妳現在的生活可好多了」。他們會潛意識的把過去所遭受到的痛苦轉移發洩在可發洩的對象身上,這是因為,他們的心理發展還停留在過去,所以會模仿過去發生過的劇情,而且還義正詞嚴。這也是人們普遍性的對過去的經歷的模仿的歷史重演。而且,他們普遍性的專注的是,他們過去曾經遭受到的痛苦,卻毫不在意自己讓別人正在遭受到的痛苦。
國中生受教育的無聊痛苦,其實正是影響他們身心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透過網路,是他們可以讓自己的心理發展停滯的無聊痛苦的生活得以挺過去的主要方式。在他們沒有其他方式可以讓精神專注,讓心理發展的停滯可以宣洩的情況下,剝奪他們唯一的生活樂趣,是非常殘忍變態的。只是,由於社會大眾多半只是在無意識狀態下的活著,既不能了解自己,更不可能了解別人。
有些他們稱之為所謂成績優異的學生,之所以成績優異,是犧牲了自己非常多的生活,將自己監禁在學校教育制度裡的書海裡拼命,花了自己更多時間精力去忍受更大的痛苦所換來的。當生活上唯一的生活樂趣被剝奪,必須重返過去的長期無聊痛苦的生活,對他來說,就是正在面臨心理發展的倒退,是可能會感受到更大痛苦,若是在不能忍受這種更大的痛苦的情況下,有些學生就可能會認為自己的生活毫無希望而自殺。
學生犧牲了大量的生活時間,把自己監禁在學校教室,受到當局的監視、看管,忍受著政府提供的學校教育。有許多家長也自動的配合學校的要求,加強看管自己的孩子。這就是政治上的歷史重演。也就是大眾認為的所謂傳統,能夠一代傳一代的原因。
當生活只是無需思考的沿襲過去,一切都只是在「自動化」的運作,心智作用的功能就因長期沒有使用而退化。
政府國營化了的學校教育,可能是造成許多社會問題、心理疾病、精神疾病的主要原因。因為它壓制了心理發展,也壓制了心智作用的發展。
不過,由於「當局者迷」,當局永遠也不會知道自己正在做什麼!因為,當局只是一種群眾。受群眾心理所自動支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