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革?教育革命?
台灣所謂的「教育改革」,經過了多次的修訂,本質上仍然是由教育部的一元領導式的在經營著。事實上,這樣的一元領導的教育活動,本質上就是政治活動。學生們暗地裡的幫派活動與霸凌活動,就是他們心理被壓抑所找到的出口。因此,自有學校教育以來,學生的這類暗地裡的政治活動從未消失。
現行的學校教育體系,暗示了教育當局是英明的領導者,我們這些該受他們管教的子民們,便是政治地位低下的受教育者。這種階級的不平等,就像是監獄裡的管理當局與受刑人之間的關係,暗結黨派與霸凌鬥毆,是很自然的現象。不管學校當局怎麼舉辦反霸凌遊行的活動,都不會有什麼用,因為現行的學校教育的結構性存在,就是霸凌自然會產生的原因。
沒有不會犯錯的領導人。而且,在一元領導的社會裡,領導人所犯的錯誤,是由全民來承受其錯誤所造成的損失。台灣的學校教育發展,就是這樣的一錯再錯。多元化發展的社會裡,其個別的領導人所犯的錯誤,自然是由該個別的領導人負全責,並承擔自己的損失。
而且,眾多的教育領導人裡,若是有人發明了「對的」教育經營的方法,對廣大的消費者有利,便會受到廣大的消費者青睞。其他的教育領導人便會學習模仿這種教育經營的方法,自然就會對全民都有利。或是,透過市場區隔的方式,發展出不同的對消費者有利的教育。
這就是鄧小平所說的「黑貓白貓」理論。不但適用於經濟發展,也適用於教育發展。雖然大陸還沒有用在教育發展方面,但是,台灣可以先用。那就是將教育這項事業對民間「開放」來經營,讓民間能夠「獨立自主」的來經營教育,減少教育部在教育方面的角色,教育部只擔任裁判方面的角色,減少政府干預。讓台灣的教育朝向多元化的發展。
這樣一來,原本的學校與學生之間的「地位不平等」,所造成的許多壓迫學生的事件,也會消除。因為學生及其家長可以自由選擇要讓孩子學什麼有用的知識,來做自己想要做的事。也不必像是現在的教育體系下的漫長的年級制度,由學校老師來鑑別學生的聰明程度,而是「自我發展」的由自己來決定自己的成長。
沒錯,這就是真正的「學店」。但是,這些真正的學店之間有自由競爭的壓力,它們必須發展出對消費者有利的產品。而且,消費者有選擇的自由。這樣的結構下,店家與消費者的地位是平等的,彼此才會有相互尊重可言。
我們需要的是繼續的裝模作樣的「教育改革」?還是需要對消費者有利的「教育革命」?要繼續讓教育是政治性活動?或是讓教育變成是經濟性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