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3-21 20:17:35ADAM

田園美景---巴比松畫派特展

                

展覽日期:2011-02-26 ~ 2011-05-01

活動地點:一展廳

主辦單位: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環球策展股份有限公司

 【展出資訊】

 展出地點:中正紀念堂一展廳

 展出時間:100226日(六)至10051日(日)9:00-18:00 (周一不休館)

 票價資訊:全票200元,優惠票170元,大宗購票另有優惠。(購訂單下載)

 洽詢電話:(02)2700-1766

 

此次180件展品是由日本的《新大谷美術館》所出借,新大谷美術館所蒐藏的藝術作品主要包括當代法國、日本藝術家的畫作,太田美喜子,新大谷美術館現任策展人,主修19世紀西洋藝術史,2005年於日本新大谷美術館策畫巴比松展覽,很榮幸此次邀請到太小姐來協助台灣的策展工作,太小姐本人好美喔,有美女藝術家的fu /  取材自 田園美景

 

背景即為 巴比松派義大利畫家 豐塔涅西 ( Antonio Fontanesi ) 的畫作

 

收藏家  /  遠藤 秀幸

收藏家的話

 

第一次拜見巴比松畫家的畫集,是在法國巴黎的羅浮宮,印象如同看教科書那樣艱深、沉悶。但在旅居巴黎期間,生活的步調也逐漸改變,覺得一兩百年前似乎也不那麼遙遠。 之後再度欣賞他們的畫集,感受到其中充滿了現代已不再追求的詩意,以及對自然率直的敬意。

 

而巴比松派和日本的關係,是在明治9 ( 1876 ) 政府邀請的巴比松派義大利畫家 豐塔涅西 ( Antonio Fontanesi ),將米勒的版畫等帶入日本,並以其當作教材。 明治22 ( 1889 ) 的第一屆美術會,展出了柯洛、米勒、胡梭的作品,也在歷史上寫下一筆。 豐塔涅西 影響日本近代美術甚鉅,也是我之所以會知道巴比松派且倍感親近的原因。

 

相較競標會場裡其他讓人咋舌的高價藝術品,巴比松派的畫作顯得平價。而版畫大多數為黑白,比起油畫較為乏味,數量多而難以定價,這雖然是讓藝術商卻步的理由,也正是像我這種業餘收藏者得以插手的地方。 我在這二十年間,在這帶點髒污的版畫上,直接或間接學習到的東西是無法計算的。 法國的歷史背景、生活習慣、宗教及其地方的獨特風俗等,全濃縮這些版畫裡。

 

這次有緣份能在臺灣展出,我衷心地感謝 新大谷美術館 太田美喜子女士和其夥伴、各界的鼎力相助和臺日工作人員的努力。 能夠在距離法國如此遙遠的臺灣,讓各位欣賞這版畫,比誰都還要感到開心與驕傲的一定是那十九世紀無名畫匠的靈魂。 我深信,穿越了超過百餘年的時空,他 們的熱情一定能達到會場的諸位嘉賓的心裡。 /  取材自「巴比松學派特展」導覽手冊

 

展場一隅  /  圖片取材自「田園美景

本次「田園美景─米勒與巴比松學派特展」以「農民」、「神話與異國風景」、「森林與田園」和「放牧」四大主題,展出「巴比松七星」:米勒、「羊群之拉斐爾」的賈克 ( Charles-Emile Jacque )、多比尼( Charles-François Daubigny )、迪亞茲 ( Narcisse Virgilio Díaz de la Peña )、特華雍 ( Constant Troyon )、杜培 ( Jules Dupré ) 及「巴比松之師」柯洛 ( Jean-Baptiste-Camille Corot ) 等人之精采作品難得齊聚一堂,首度在台展出。 此外,在19世紀後半的法國平面藝術史上,巴比松畫派的版畫 ( Barbizon Prints )  是不容小覷,本次難得大規模展出巴比松學派令人精豔的版畫作品,涵蓋石版、銅版、玻璃版畫等不同技巧,反映當時版畫的精細製作和印刷技術從中可窺見藝術家構想創作的過程。取材自 田園美景

 

【Meal】‧膳食  /  Charles-Emile Jacque  /  Printed by Sarazin  /  Etching on Paper ( 金屬蝕刻 )  /  13.3 x 10.9 cm  /  取材自「巴比松學派特展」導覽手冊 

 

【Sisters】‧姊妹  / Charles-Emiles Jacque 繪畫  /  Leon Jacque 刻版  /  Etching on Paper (  金屬蝕刻 )  /  19.9 x 15.0 cm  /  取材自「巴比松學派特展」導覽手冊

 

【Rest】‧休憩  /  Leon-Augustan Lhermitte  /   Etching on Paper (  金屬蝕刻 )  /  21.5 x 15.4 cm  /  取材自「巴比松學派特展」導覽手冊 

 

【Nursery】‧脯育  /   Leon-Augustan Lhermitte  /    Etching on Paper (  金屬蝕刻 )  / 23.6 x 17.4 cm  /  取材自「巴比松學派特展」導覽手冊 

 

【Woman pouring water into milk cans】‧倒水至桶中的女人  /  Jean-Francois Millet ‧米勒  /  玻璃板密接感光法  /  28.4 x 22.1 cm  /  取材自「巴比松學派特展」導覽手冊

 

【Galatea】‧伽拉特亞  /  Narcisse- Virgile Diaz de la Pena 繪圖  / Charles-Emile Jacque 刻版  /   Etching on Paper (  金屬蝕刻 )  /  15.0 x 9.4 cm  /  取材自「巴比松學派特展」導覽手冊

 

【Vintage】‧葡萄收成  /  Charles-Francois Daubigny  /   Etching on Paper (  金屬蝕刻 )  /  20.0 x 33.7 cm  /   取材自「巴比松學派特展」導覽手冊

 

【Peasant woman watering cows】‧農婦餵牛  /  Julien Dupre 繪圖  /  G. Rodriguez 仿製  /   Etching on Paper (  金屬蝕刻 )  /  22.8 x 31.0 cm  /   取材自「巴比松學派特展」導覽手冊

 

【Shepherd and Flock】‧牧者與羊群  /  Jean- Ferdinard Chaigneau  繪圖‧刻版  /  Etching & Aquatint ( 金屬蝕刻 + 細點蝕刻 )  /  41.5 x 32.4 cm  /   取材自「巴比松學派特展」導覽手冊

 

【Path】 /  Constant Troyon  /  Oil on Canvas  /  翻拍自 Solei Impression 明信片

 

【Return of the flock】 / Jean-Ferdinard Chaigneau  /  Oil on Canvas  /  翻拍自 Solei Impression 明信片

 

【Deer in Fontainebleau】‧楓丹白露鹿群  /  Karl Bodmer /  Oil on Canvas‧油畫  /  65.0 x 54.0 cm  /  取材自「巴比松學派特展」導覽手冊

  

五年前開始學油畫時,耳朵聽到的、眼睛看到的都是「印象派」,1860年蔚為新流的「印象派」強調人對外界物體的的感覺和印象,在創作技法上反對因循守舊,主張藝術的革新。

繪畫技巧方面,「印象派」對光和色進行了探討,研究出用外光描寫對象的方法,並認識到色彩的變化是由色光造成的:色彩是隨著觀察位置,受光狀態的不同和環境的影響而發生變化。而「印象派」卻是濫觴、傳承於「巴比松派」的。

大多出生在1814年左右的一群畫家受到楓丹白露森林田野風光所吸引,群聚在森林外的巴比松村,不羈地追求大自然光影變化,形成18301840法國興起的鄉村風景畫派,「巴比松畫派」成功的為風景畫打下很好的基礎,也替後來1860年開展的「印象派」奠定了相當好的道路。

因此,挑了生日的當天特地跑了一趟中正紀念館,以朝聖的心情去看了《巴比松特展》,結果發現180件作品中,除了代表性的幾幅油畫外,大多是「巴比松七星」的版畫。 說真的,光上面貼的三幅油畫作品還有 Charles-Emiles Jacque 的【Sheepfold / 羊舍】、還有日本油畫之父 豐塔涅西 ( Antonio Fontanesi ) 就值回票價了! 更何況還有一堆的版畫當紅利," 卯死啊 " !

版畫是以蝕刻技巧為表現的畫作,約為 A4、A5 的尺寸,都不大,但是也夠嗆人的啦! 蝕刻多以直線刻畫,我畫的針筆畫表達光線的手法就是源自於版畫的作法,只是在17世紀的畫家可以把天空雲彩的變化處理得那麼柔、把森林樹木的層次處理得那麼清晰不亂,還真是把我嚇傻了!

關於蝕刻的方式可以參考 林雪卿 教授的專文:巴比松畫派的版畫創作

 

 

威爾剛 2019-12-26 05:43:28

感謝分享!

http://www.yyj.tw/

Joyce Hsu 2011-05-01 23:13:22

你說得真好啊!心有同感!已將您的大作推到我的Facebook上囉!

版主回應
謝謝囉! 2011-05-02 16:19:57
好攝客-------小煌 2011-03-23 13:30:40

創作的方式很特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