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9-04 09:32:25ADAM

內溝溪

[內溝里石造橋墩的明山橋]


2007年9月2日.....內溝溪漫步


雙樂會九月份行程的第一炮是排定內溝山步道接明舉步道,路程約三個小時,主要是夏暑炎熱,活動儘量以輕鬆為前提。

偏偏我在前一晚不小心又閃了腰(舊疾),行動不便,不敢隨隊上上下下,只有忍[痛] 放棄此行。 但是我仍然騎了老爺機車在東湖國中的集合點與大夥碰了面,祝福山友登山愉快。 李師兄為了鼓勵我參加,甚至還幫我針炙一會兒,腰骨是有感覺稍為輕鬆一些,但是我還是決定不要冒險。

目送他們14人由國中圍牆邊轉進去,我一個人則騎著老爺車前往探訪近來頗為走紅的內溝溪。
 
[內溝溪生態展示館前的土地公廟]    


順著康樂街一路往前走,過了白馬山莊後,遇三叉路,左轉過隧道到大湖,右轉到瓏山林山莊,往前順著路彎直走即可到內溝里。

在石造的明山橋有明顯的路標,左轉即是由民眾活動中心改建的內溝溪生態展示館。 展示館的廣場前有一座福德廟,循廟左側的上坡路上,一上去左側的岔路即是明舉山步道的登山口。

直走沒幾步路就可以看見山藤垂掛的山主祠,非常古樸。 再往前走,林蔭蔽日,舒適怡人;不久經過私人的靜修堂後,可達一座涼亭,取名 [ 駐山 ]、[ 觀海 ] 的 [ 靜思亭 ],亭旁是有美麗風化紋路的巨大的海蝕岩,約有近10米高,頗值得玩味。

由海蝕岩折返的半途的階梯出去,可接上生態步道,有菜圃、生態池,種有金針、蓮花等植物。 整個一圈走下來,約20分鐘可以走完,像我這般的東晃西晃,左看右看,拍拍照,則時間就自由隨興了。
 
[山主祠,緊貼著山壁蓋起的,相當質樸,還有從山壁垂掛而下的藤蔓]


由生態池再往前,左側有一條岔路,走沒幾步路就看到一家 [ 春夏秋冬單車 店],出租腳踏車兼賣咖啡,店面的樣子會讓人想起小時候的景況,很庄腳味,令人懷舊。 單車店對過來就是 [ 明舉橋 ],緊靠著橋側建了與橋等長的涼棚,可在觀溪景的同時餟飲一杯咖啡。

 [佈滿林蔭的步道]


內溝溪的整治當中,就只有在明山橋與明舉橋之間的一小段,有做了石塊駁崁以及親水的設計,台北市政府在大力推銷的就是這一小段。 另外有些親水工程是做在鄰近的安泰溪的整治。

 
 [駐山、觀海的靜思亭]


內溝溪流入平地並形成一些埤塘(如五分埤),豐富的水源不但滋養了人們的生計,也讓許多水鳥來此棲息。


五分埤原本只是湖邊的一個小湖泊,周圍有八個土墩,所以流入的溪流原被稱
為「八墩溝」,後來被日本人改稱為「內溝」。

內溝溪主流發源於標高約450公尺之坑頭山,向東南流經內溝後,轉向南於南湖大橋上游約500公尺處流入基隆河,其主流河道全長約5.5公里,流域面積約7.0平方公里。因該溪右岸屬本市內湖區,左岸屬臺北縣汐止市,故為縣、市間之界河。
 
內溝里行政版圖是內湖區的首位,面積5.5平方公里,人口大多聚集在安泰街前段。從康樂街與汐止市忠三街交會口(瓏山林社區大門口),向北進入至「內溝尾」(北市第三垃圾掩埋場預定地),沿途僅見到零星的住戶散落在「原野」中,呈現道地「原始農家風味」。


 [近十來米高、有風化紋的海蝕岩]


2千多萬年前,內溝此地還是沉在海底的,後來因板塊運動使內溝逐漸壟起,所以才形成眼前所看到的一片山丘河谷。
 
[ 凱達格蘭族 ] 的先民隨著基隆河進入台北盆地居住,其中 [ 里族社 ] 來到內湖一帶,沿著河岸居住。 與大多南島民族相似,因為要防範蟲蛇及水患,里族社的房子下方都是用枝柱架高,他們的生活起居都是運用自然的物資。

 
 [生態池中的白蓮]


後來大約清朝時期漢人來到內湖進行開墾,至於內湖山區仍是凱達格蘭族的活動範圍。

一開始漢人租用里族社的土地做開墾,繳納收成的農產當作租金,但漢人覬覦著里族社所擁有的廣大山林,便以各種手法拐騙里族社的土地。
 
如漢人善於飼養雞鴨,鴨蛋對不懂畜牧的里族社人而言,宛如世間之美味,所以漢人就狡詐地用鴨蛋來和里族社人換取土地。

另外像拐騙不識字的里族社人畫押地契,而將土地偷天換日的轉到漢人手下,也是常有的事。 關於此時期所留下的歷史見証,內溝山區的 [ 山主祠 ] 就是一例。

 
 [春夏秋冬單車店,母親帶著小孩租車,有令人懷舊之處]


內溝山區有「土地公廟多」的特色,是因為在礦坑附近常蓋有土地公廟,民間認為挖煤礦是在向土地公討金,在地下生命安全也須仰賴土地公來照顧,所以礦工不管入坑上工或出坑下班都習慣到土地公廟合掌一拜,虔誠地感謝土地公賜予平安。
  
內湖的煤礦源於從基隆延深伸過來的兩條炭層,在北方油炭系部份,從內溝東邊過來有 [ 叭嗹煤礦 ]、還有山下的 [ 振豐煤礦 ]。

至於內湖南邊的煤層是木炭層,從內溝、五分、安泰街的 [ 連豐 ] 到十四分埤的 [ 豐田煤礦 ]。

煤礦已採盡了,土地公仍在看護著百姓。
 
[有魚可釣的內溝溪,圖上方的拱廊即為明舉橋的涼棚]


內溝溪位於內湖之東湖地區,是當地中壯年居民小時候遊騎單車、戲水抓魚的好去處。 隨著東湖地區及比鄰汐止鎮的迅速發展,此條溪流被掩藏於叢叢水泥住家內,不僅不屬於社區空間的一部份,甚且在居民的心中已不再是一條河川,而是被當成臭水溝嫌棄著。

部落格:白頭翁的天空 有一篇文章:[ 內溝溪的嗚咽 ] 就在哀悼溪河的死亡
致於整治的方式、經費預算,炮火交加的批評,亦是不曾停歇過.....因此,正確而適當的整治是絕對需要的!


 [整治後,有親水功能的內溝溪渠道]


以上文章部份內容取材自 : [
荒野汐湖 ]


搭車:捷運崑陽站轉搭小1公車或搭630.284.287.281.203.903.藍12到終點站
轉搭小1公車直達。
開車:在內湖成功路轉康寧路再轉東湖路,東湖路走到底向左轉即是康樂街。

建議裝備:防曬和防蚊物品 (必備)

更多的相片請瀏覽相簿: [ 內溝溪] x 50 張

上一篇:陽台綠意

下一篇:觀音山夕照

呷賽林垃圾糊 2010-08-19 15:39:14

一 個 神 祕 靈 異 的 社 區

台 北 市 內 湖(東湖)安 泰 街 ── 甲 山 林 綠 之 湖 社 區


為什麼說甲山林綠之湖社區是一個神祕靈異的社區呢?

話說當初建案工地在興建時,有工人從高樓的鷹架,摔落到地面,建案基地週邊的住戶大家都知道。

爾後,就開始發生一連串神祕靈異的現象。


神秘靈異現象一:

當初建案施工時,不管是工人還是幹部,只要是抽菸、吃檳榔、吃喝東西、聊天、講電話等等,全部都跑到建案工地對面,彷彿害怕工地那邊有『人』會討東西吃喝。所以除了施工時沒辦法之外,其餘時間沒人敢逗留在工地那邊。


神秘靈異現象二:

從當初工地施工到現在社區住戶入住,往來甲山林綠之湖社區的大小車輛(大小貨車,汽、機車),不管是施工、送貨、裝潢、仲介、送便當、送披薩、電話叫計程車、快遞、宅急便、訪客、等住戶的等等,都寧願停在社區對面也沒人敢停在自己社區那邊;就算要掉頭循原路回去,也沒人先掉頭停在自己社區那邊,甚至逆向也在所不惜,就是一定要停在社區對面,好像他們社區大門那邊有什麼神秘靈異的力量導致往來他們社區的車輛都不敢停在他們社區那邊。


神秘靈異現象三:

從該社區停車場出入口開出或是行經該社區門口前路段之車輛,幾乎每台車都會開到對向去;彷彿冥冥之中,有股神祕靈異的力量,牽引著車輛往對向開。所以行經該社區,可得千萬要小心注意,如果沒有極大福報,當心發生對撞被抓交替。


上述神秘靈異現象,該社區的管委會、住戶、管理中心的人員都心知肚明。


該社區也不是沒地方停,有門口、有路邊、還有停車場,怎麼每個人都捨近求遠,真的是不符合常理。

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往來該社區停車都捨近求遠甚至逆向也在所不惜,就是沒人敢停在自己社區那邊?

最有可能就是有神祕靈異的力量盤據在他們社區,就跟北二高走山一樣,大家心裡都『毛毛的』,怕哪天又有人從社區高樓摔下來,結果砸中社區前的車輛或是人員,大家跟著倒楣。

總而言之,有意要購買該社區或是行經該處的人,一感覺不對勁或是心裡毛毛的,千萬要提高警覺、小心注意!


附註:

甲山林綠之湖社區是由甲山岳建設股份有限公司(甲山林集團)起造,簡俊卿建築師事務所監造,福益營造股份有限公司承造,良有營造股份有限公司施工,力山保全物業管理。

在網路上搜尋便可得知該社區相關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