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008上課札記
20091008
【上課內容】
一 一、HomeMeeting Messenger 使用教學。
(一)登入。
(二)白板介面可上傳ppt。
(三)網頁介面可共同瀏覽網頁。
(四)列印(joint printer)
二、利用HomeMeeting Messenger 討論『典範』。
【作業內容】
一、利用心智圖整理 1.典範的定義 2.『藝術教育中的典範』。
二、選定一份論文進行改寫(10/21論文確定)
【個人思考】
一、HomeMeeting Messenger 線上討論與學習模式之前曾經接觸過,第一次接觸感覺很新奇,但是不太熟悉,這次再度接觸到這平台,更深深體會到它的方便性與多元性,方便性指大家在家裡或任何有網路之處皆可開始進行教學或討論,多元性則因為在討論的過程中大家隨時皆可以上往收集資料並轉知大家最新的訊息,因此獲得消息的來源更加多元,當然使用這樣的教學方式同學之間也將由被動轉為主動,每個人都需要分享自己收集的資料或個人想法,上課期間雖然安靜但是卻很忙碌,因為要忙著獲取新知並與大家分享,但是收穫真的很多,不論是新的知識或是老師、同學的想法皆可清楚了解,也可以知道別人的思考路徑,真的很棒喔!
二、『典範』?第一次接觸到這名詞時,很努力地上網搜尋了相關資料,但是還是不太能真正理解典範的意義,而且大多是以科學的角度切入典範,更難理解何謂『典範』?直到老師上課解釋加上個人之前收集的相關資料後,我心中的『典範』逐漸明朗化,典範是指某個領域的主要根據,也就是大師的理論,例如牛頓的地心引力,但是經過時代的進步與不斷的尋求新知,陸續都有一些更新或不同的理論基礎出現即『典範轉移』,例如亞里斯多德力學 → 伽利略笛卡兒競爭 → 牛頓力學 → 力學危機 → 相對論等。但是人文典範呢?人文典範好像並沒有所謂的對與錯,因此老師提到「人文典範的轉移就是觀點的不同」,這句話讓我恍然大悟並聯想到Eisner的藝術教育研究也是從舊有的藝術教育理論去延伸或調整,因此Eisner研發出一套DBAE在藝術教育界中注入一股新潮流,因此個人將藝術教育中重要大師的理論基礎進行整理,製作出一份簡單的心智圖,在製作『藝術教育中的典範』心智圖時發現了原來自己在整理一些藝術教育中的重要理論,之前就接觸過這些理論,但是經過這次有系統的整理後,個人關於藝術教育領域的知識樹又將更完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