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4-26 00:15:39阿斯

歷史‧文化

冷清的場次,是否正正反映了香港人冷漠歷史和文化的事實?

有一句對白很深刻,意思是:「回憶都放在腦袋內,並不一定需要實物在眼前」。尤其是在香港這個彈丸之地,串金尺土, 於是香港談的是經濟和經濟效益,其他的都是次要。我當然不是要香港一幢樓宇都變成不可清拆的古物古跡,也不敢想像這樣的一個香港是怎樣的一個香港;但也不想香港變成一個沒有自我歷史文化的地方。

進退兩難,尤其是香港有特色和有自己故事的建築物。改變用途雖然未尚不可,但是維修保養卻是另一個要面對的問題。

香港自身的文化和歷史永遠都是朦朧帶著面紗的,港英政府沒有特意的為香港植下文化歷史意識,怕的是會有痛恨割讓的反政府行動;現在特區政府也再不會談甚麼香港價值,因為香港回歸了,「我們」有的應該是「愛國」意識,還談香港只怕會有不良和分化的後果。結果,大部分人都不知道香港有甚麼過去和甚麼價值,也不知道「香港人」為何是一個「香港人」,除了那些非常大的事件,例如「六‧四」、「七‧一」……

從前不會知道,也不會明白何為「無根」,現在好像有了點頭緒,我們是在這裡長大的,但是我們究竟對它的認識有多少?我們又對她裡面所發生的事有多關注?如何要介紹香港,究竟有甚麼可以介紹?

歷史文化保存這問題,似乎會有不少人都反對,尤其是那些唯利是圖的商賈,他們要建立自己的王國,要繼續在香港挖錢,使貧富懸殊的情況加劇。而香港的普遍市民也不會太過關心,因為他們要的只是每天都有安樂茶飯,然後有點錢可以儲起;不論有沒有用途,就是要儲一點錢。所有使社會平靜受干擾的,都是錯的。就好像反對人大釋法被人認定為「無聊」的爭辯,訂立「二十三條」沒有甚麼大問題,說出反對和不同的聲是「噪音」……他們要的只是安定「繁榮」的經濟發展,然後看著無數的摩天大廈、新式住宅商場座落香港每一個角落,便認為這樣就是一個世界頂尖的城市、亞洲魅力所在;其他的都是次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