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1 19:58:31acc77582552

耿鑑庭先生中醫治療鼻炎十二法彙總

現在,不僅僅是小孩子鼻炎患者比較多,長期在空調房間辦公的成年人,鼻炎患者也同樣很多。《內經》上講:肺主氣,司呼吸,在體合皮,其華在毛,在竅為鼻,在液為涕。中醫認為鼻炎,症狀在鼻,根源在肺。肺上通鼻竅,外合皮毛,鼻、咽、肺是一個整體。治療鼻炎,要辨證論治,不僅要解決鼻子的症狀,還要從根源上增強肺的功能。

一、疏散利鼻法

主要症候:因突然感受風寒,鼻塞流涕,鼻涕多清稀如水狀,稍吹冷風易打噴嚏,頭痛,或者嗅覺一時失靈,鼻甲腫大,甚至堵塞鼻孔,粘膜充血,泛紅色,呈急性鼻炎現象。或兼有上呼吸道症狀,發熱惡寒,舌苔白,脈浮。證屬風寒犯鼻。

方藥:蘇葉,白芷,防風,川芎,桔梗,生薑,蔥白。

加減:咳嗽加苦杏仁、前胡;痰多欲嘔加陳皮、法半夏;

頭痛甚者加羌活。煎藥煮開十分鐘即可。

煎好後,先利用其熱騰之氣蒸薰鼻竅約1~2分鐘,隨即趁熱服下,不要太燙,以免燙傷。

方解:風寒犯鼻導致的鼻炎,治療原則主要是溫肺散寒,祛風通竅。其中蘇葉、白芷為君,溫散風寒,同時能通鼻竅止痛;防風、川芎為臣,加強君藥的作用;桔梗為佐,宣肺化痰通鼻;生薑、蔥白為使,既可溫散風寒,又可通鼻,更協調諸藥,使風邪速從毛竅而解。此方為感受風寒而致鼻病的基本方,臨床根據患者不同症狀,酌情加減。

耿鑑庭先生中醫治療鼻炎十二法彙總

二、清散暢鼻法

主要症候:感受風熱之邪,鼻塞不通氣,鼻涕表現為粘稠較多,逐漸轉變為黃濁涕,嗅覺有時失靈。鼻子呈急性炎症現象。有發燒的情況,並不怕冷,容易口渴,也有的不發燒,有頭疼身體痛,舌紅苔薄白或薄黃,脈浮數。證屬風熱襲鼻。

方藥:薄荷,葛根,豆豉,蒼耳子,蔓荊子,甘草,柳芽。

加減:消化不好加陳皮;

鼻粘膜發紫加黃芩;

頭痛比較明顯者加白蒺藜;

發熱不退加桑葉、菊花;

面頰腫甚加板藍根;

若因病毒感冒引起,可加大青葉;

鼻涕如膿濁加七葉一枝花

;兼咳嗽加杏仁、桔梗;

若是感受風暑加鮮藿香。

蒼耳子和白蒺藜有小毒,使用應注意用量及禁忌症。

方解:風熱犯鼻導致的鼻炎,治療原則主要是疏散風熱,通竅止痛。薄荷為君,散風熱,並能暢鼻通竅;葛根、淡豆豉為臣,能使手太陰、足陽明所伏之風熱,得以速解;蒼耳子、蔓荊子為佐,祛風暢鼻,又上行搜風止痛;甘草、柳芽為使,調和眾藥,並引諸藥逐風外出。為感受風熱而患鼻病的基本方。臨床使用,可以根據患者情況,靈活加減。

三、辛溫燠鼻法

主要症候:鼻炎病程稍久,鼻塞難通,溫敷則稍通。多鼻涕,頭痛往往定時,或痛在頰,或痛在額,同時巔頂與太陽穴亦痛。嗅覺差,但一旦氣通,則可知味。這些徵象主要見於慢性鼻竇炎(多數是上頜竇炎)。主要是全身症狀顯寒象,且是較久之病。舌多白苔,脈多沉緩。證屬寒氣久凝鼻部。現在多見於南方地區,長期吹空調,冷風長期侵入鼻竅,很容易造成寒氣久凝鼻部。

方藥:辛夷,細辛,檀香,藁本,白芷,川芎,鮮松針,亦可加蒼耳子。

加減;消化不好加橘紅、藿香;

舌苔白厚加生薑;若痰濕重加蒼朮;

眩暈加天麻、荷蒂;頭痛甚加獨活;

若有血滯現象加當歸須;

寒象顯著又有腎陽虛、督脈虛之象者,可加鹿角片。

方解:寒氣久凝鼻部,治療原則主要是辛溫燠鼻, 辛夷為君,辛溫燠鼻;細辛、檀香為臣,協助主藥溫鼻宣竅;藁本、白芷為佐,祛風止痛,重點在於頭面;川芎、鮮松針為使,可增強宣透作用。為寒氣久凝鼻部的基本方。

耿鑑庭先生中醫治療鼻炎十二法彙總

四、排膿清竇法

主要症候:化膿性鼻竇炎,膿涕多,通氣不好,面頰隱痛,咽後壁受膿液刺激,往往有慢性炎症,同時老痰亦多,躺著睡覺時鼻涕容易倒流。嗅覺常失靈,甚至有異味感,舌苔多粘滑,脈或滑或數。證屬熱毒聚於鼻部。

方藥:桔梗,黃芩,天花粉,浙貝母,七葉一枝花(重樓),金銀花葉,蒼耳子,甘草節。亦可加金蓮花

加減;頭痛加白芷,止痛又兼排膿;

鼻竇有積膿加敗醬草;

若自然通道受阻,加皂角針;

有血熱現象加當歸尾、紫草;

膿涕帶血且鼻塞難通,加小薊。

方解:熱毒聚於鼻,易濃毒集聚,就需要我們清熱排膿。桔梗、黃芩為君,排膿斷涕,清頜走竇,排出更多的膿濁涕,促使通竅;天花粉、浙貝母為臣,清熱化痰,祛膿向外,增強君藥化痰的能力;七葉一枝花、金銀花葉為佐,杜絕生膿並解膿毒;蒼耳子、甘草節為使,清熱解毒,又加暢鼻引經。為清血分解熱毒的基本方。臨床應用應辨證論治,臨症加減。

此方服7~14劑以後,膿涕已轉粘涕,量尚多者,或顯體力虛、脾虛,可用苡仁、冬瓜仁、山藥、白朮、黃芪、黨參等,製成藥粉,主要是益氣健脾,化濕排膿,調其善後,促進恢復。

耿鑑庭先生中醫治療鼻炎十二法彙總

五、清氣肅鼻法

主要症候:主要表現為慢性單純性鼻炎或兒童鼻炎,病程時間比較長,時好時差,或夏秋較好而冬春轉差,病情嚴重時則氣塞難通,平時每兩側交替不通,時常因通氣不暢,腦部供氧不足而自覺頭昏。感受風寒後則症狀加重,粘涕多,下鼻甲雖大,但點藥可以收縮,觸之蠕軟,有時亦影響嗅覺(慢性上頜竇炎竇腔粘膜厚者,亦可用此方加味治之)。舌苔、脈搏變化往往不大。證屬鼻患日久,氣失清肅。

方藥:絲瓜藤,荷蒂,金蓮花,龍井茶,甘草。

加減:頭痛加菊花;

氣憋加橘絡;

胃納欠佳,加薺菜花、菰米;

慢性上頜竇炎粘膜增厚,可加浙貝母、土貝母。

方解:絲瓜藤為君,清絡肅鼻;荷蒂為臣,有升清作用,能清氣分,可治頭昏;金蓮花為佐,清熱解毒,對五官慢性炎症有良效;龍井茶葉為使,能引藥力較持久地作用於高巔。此方輕可去實,為清氣分治鼻炎的基本方。臨床用藥需辨證論治,臨陣加減。

薺菜花:味甘,性涼。入肝、脾經。涼血止血,清熱利濕。主治:崩漏,尿血,吐血,咯血,衄血,小兒乳積,痢疾,齒白帶下。

耿鑑庭先生中醫治療鼻炎十二法彙總

六、消腫闊鼻法

主要症候:肥厚性鼻炎,鼻甲增大,粘膜肥厚,點藥不能收縮,通氣差,嗅覺欠靈,常張口呼吸。若痰多者,脈多顯滑象;若血瘀者,脈又多呈澀象;舌質多青紫,舌苔多白色,痰多者則粘厚,證屬恙久而血凝氣滯,故局部僵化不消,以致吐納有礙,肺失清肅,痰濁難化。

方藥:芙蓉葉,絲瓜葉,浙貝母,馬勃,路路通,紅花,菖蒲,蒼耳子。

加減:中隔肥厚而全身症狀無熱象者,加鹿角;

痰多者加陳皮、半夏;

氣憋加橘絡,或鬱金;

僵腫加山慈姑、土貝母;

若須增強和血作用,可加當歸。

方解:芙蓉葉、絲瓜葉為君,清肺消腫闊鼻;浙貝母、馬勃為臣,協助主藥發揮更好作用;路路通、紅花為佐,通氣活血,消腫散結;菖蒲、蒼耳子為使,通竅暢鼻。

耿鑑庭先生中醫治療鼻炎十二法彙總

七、滋陰潤鼻法

主要症候:像慢性乾燥性鼻炎,鼻腔粘膜乾燥,粘膜之上往往覆蓋一層痂皮,自覺髮乾,有時發癢,或有灼熱感,常因此種刺激而使患者擤鼻或挖鼻,以致鼻腔易出血。檢查中可見鼻中隔前下部、下鼻甲、中鼻道前端的粘膜表面乾燥,甚至發亮,有小片薄痂附著,若強行去除,則每見少量出血。若日久而症情較重者,鼻中隔可見潰瘍。每伴有口乾喜飲、皮膚乾燥等現象。舌乾苔少,脈多細數,亦有寸大而尺微者。證屬肺燥陰虛,津液難以上承。

方藥:天冬,麥冬,肥玉竹,黑芝麻。

加減:若見腎陰虛現象,可加女貞子、乾地黃;

若兼見肝陽亢現象,可加綠萼梅花、菊花;

若常有燥裂出血現象,可加旱蓮草、仙鶴草等。

煎煮方法參照第一法,但須微火慢煎,最好先用芝麻煮湯,撈出芝麻,用湯煎藥服。

對於萎縮性鼻炎,可再加南沙參、黃精、生地黃、川貝母、當歸等;尚可再加冬蟲夏草、肉蓯蓉等潤肺而兼補腎,對萎縮性鼻炎可以改善症狀,使患者減少痛苦。

方解:肺燥陰虛,就需要滋陰潤燥。天冬為君,滋陰潤燥、清金降火、肅降升清作用;麥冬為臣,協助主藥,加強潤燥清金作用;肥玉竹為佐,養陰生津,有強壯作用;黑芝麻為使,既有潤養作用,且能協同諸藥,使其作用持久,緩緩生效。

耿鑑庭先生中醫治療鼻炎十二法彙總

八、御風健鼻法

主要症候:過敏性鼻炎,吹冷風後容易噴嚏,鼻癢,流清鼻涕,甚至流淚,常一過性地影響嗅覺。鼻粘膜多呈蒼白色,患者體質多虛,易感冒,易出汗,易頭痛,脈多呈虛象,或呈濡象,舌苔變化往往不大或現白苔。證屬衛氣虛不能抵禦外風。

方藥:蒼耳子,蟬衣,防風,白蒺藜,肥玉竹,炙甘草,苡仁,百合。

加減:表現氣虛之象者加黃芪、白朮(其人多怒者,黃芪應少用或免用),亦可再加黨參、山藥;頭痛加白芷;

若嚏時涕淚俱下,且頭額有緊束之感加蔓荊子;

鼻癢者加重蟬衣;

若表現血瘀之象,如局部蒼白,且現青藍之色者,可加當歸;

若表現腎虛之象者加肉蓯蓉;

若頂門發冷畏風,遇外風或受寒則更重,且腰脊酸者,加鹿脊髓或鹿角,亦可用羊脊髓加作料煮熟以作食療。

方解:蒼耳子、蟬衣為君,祛風脫敏;防風、白蒺藜為臣,協助主藥,發揮御風作用;肥玉竹、炙甘草為佐,強壯體力,振作自身的防禦力量,兼能緩和蒼耳之毒;苡仁、百合為使,二者均能保肺,百合又有製止涕淚的作用。

耿鑑庭先生中醫治療鼻炎十二法彙總

九、解毒拔疔法

主要症候:鼻疔(亦稱白刃疔,認為是毒熱發於肺經)。初期表現為局部腫脹疼痛,成熟期可見膿頭,鼻外及唇頰往往有腫脹疼痛。舌上少苔,脈多浮數。證屬肺中火熱上炎,熱毒凝聚鼻部。

方藥:鮮菊葉,蒼耳草,紫花地丁,七葉一枝花,黃芩,金蓮花,甘草節。

加減:若有高熱,可加金銀花、連翹;

腫脹疼痛明顯,加蒲公英;

毒勢散漫者,加半枝蓮;

膿不易出,加天花粉、浙貝母;

血熱重、舌赤而兼便秘者,加紫草;

兼有咳嗽、呼吸氣不平者,加桑葉、馬兜鈴。

方解:熱毒凝聚鼻部,要求我們清熱解毒,此方均為清解熱毒之品,合之能排膿拔疔,分之有一般解毒拔疔者,亦有專門入肺走鼻治疔者。

耿鑑庭先生中醫治療鼻炎十二法彙總

十、瀉白靖鼻法

主要症候:鼻前庭炎,患者常感鼻部刺癢或疼痛不適。鼻前庭內皮紅腫,常有表淺之糜爛或裂縫,甚至有濕疹樣變化,鼻前庭內覆有膿痂,剝落痂皮常引起出血。其全身症狀,每顯肺火之象,舌紅、苔粘膩,寸脈每大。證屬肺經蘊藏濕熱,兼有外來感染。

方藥:桑白皮,地骨皮,菊花,金蓮花,黃芩,馬尾黃連,甘草。

加減:有膿性分泌物,加天花粉,金銀花;

兼痰多加浙貝母,桔梗;

便秘加麻仁。

方解:濕熱蘊肺證,需要我們清熱解毒,利濕止痛。桑白皮、地骨皮為君,旨在瀉肺火,去肺經濕熱;菊花、金蓮花為臣,協助主藥,又清熱解毒;黃芩、馬尾黃連為佐,瀉火燥濕;甘草為使,協調眾藥,又能清熱解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