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20 14:35:17木子米米
下流老人藤田孝典 看完讓人頭皮發麻,擔心年老會死很慘的一本書
11月看了一本很恐怖的書籍,他的恐怖來自於他的真實,
這本書叫做下流老人。
在日本,作者推算有600萬人屬於作者定義的下流老人。
事實上,現在台灣也不少老人家面臨作者定義的下流老人的窘境。
而作者藤原孝典定義的下流老人有三種特質:
1.收入極低
2.沒有足夠的存款
3.沒有可以依賴的人(社會性孤立)
讀到這段會覺得讓人膽顫心驚:
《當鄰居突然發現
「最近都沒看到隔壁的老爺爺」時,很多時候,
都已經在房間裡變成木乃伊了。
這也是為什麼,遺物整理和室內清理的服務會流行。》p39
而下流老人的問題在哪呢?在於失去所有的安全網絡,
在這情況下造成的負面影響有三
負面影響1.父母世代和子女世代一同崩垮
負面影響2.價值觀崩解,可能認為老人家很麻煩,是個包袱
我不知道在另外哪本書看過,一句很諷刺的話─長壽是貧窮的人最諷刺的禮物。
一旦成為一個又老又窮的流浪者時,
生命可能被二分法為「死了也無所謂」的和「不該死去的生命」
在p47也談到了仇恨言論高中生會特意去排擠街友,甚至認為這樣很英勇。
負面影響3.年輕世代的消費低迷
我覺得每個世代交替都會有些很有趣的影響,在經濟富裕的年代,
很多時候是討論品味、美學、奢華消費。
但現在偶爾會看到一些書籍是在討論厭消費的。
通縮來了,厭消費的時代
因為害怕過著貧困老人的生活,反而開始讓年輕人選擇不敢消費的生活,
不買車、不買房,對未來的生活感到不安,
為了替老年後的生活所準備的青年不斷增加
但問題是,原本20-50應該是消費主力,現在卻產生慾望消退的現象
{但我認為應該不是所有的年輕人都這樣,不然就不會有快時尚造成的快垃圾產生的問題了}
負面影響4.加速少子化
作者這句話真的事很嚇人─現在,結婚生子這件事,甚至已經被視為危險p49
考慮到生小孩的投資報酬率,不少人選擇不生小孩,這個合理選項。
我想起我認識的一位朋友,年齡約50,年薪500萬,進入婚姻約10年,
完全沒考慮過生小孩這件事,只因為太擔憂教養孩子的相關問題了
這種明明有條件可以好好生小孩的經濟相對優勢的人類,很多時候反而選擇不生。
反倒是許多經濟相對劣勢的人,無法給予很好的教養環境,卻生而不養
這世界的資源,總是以很不合邏輯的方式分配著。
讀完第一章,其實心情已經不好了,這是一本越看心情越不好的書,
因為解決之道可能也無法解決,所以當鴕鳥不看,可能心情比較好一點。
進入第二章之後,就是描述下流老人的狀況了,答案當然是非常的慘囉。
諮詢的老人,50%都是陷入窮困狀態的65歲老人,
人生困境是
1.付不出房租、2.生病了,沒錢看醫生 3.沒錢繳保險
4.健康保險費
5.好幾天肥飯吃
裡頭不乏有年金,但是金額太低無法過生活
最可怕的地方是,這些書中描述的窮困老人,根本沒想到自己會過這樣的人生。
作者推論:下流老人是社會造成的,並非命中注定。
他說許多老人都抱持著「自己應該沒問題吧」這種莫名自信
[看完本書,我安享晚年的自信都沒了}
為了努力摧毀讀者的自信{誤},第二章是大量貧窮老人的案例
1.有到餐飲店工作也只能以野草充飢。
2.照顧憂鬱症女兒的夫妻
3.有3000萬日圓,但還是意外扁成退休老人的案例
4.明明在大企業工作,最後卻失智,又熟年齡婚,年金跟老婆對分一樣很慘的案例
我讀這個案例,第一個感覺就是健康真的很重要,一旦變成生病的人類
存款消失的速度很快,各式各樣的病症都可能把人生擊垮。
但第三章的恐怖感來自於已經有對老年人生做存錢計畫,但一樣變成貧窮的下流老人
第一模式:生病付高額醫療費
第二模式:無法入住高齡者照護措施
{公家機關的便宜,可以設施遠遠不足}
加上貧富差距,私人如飯店一般的自費老人安養院,費用很貴付不起
結論就是有錢真好,一但沒錢就無法接受像樣的照顧。
如果真的沒辦法有錢,一定要想辦法讓自己健康,一旦跌入貧窮地獄,就無法好好生存
第三模式 子女因為工作貧窮或身為繭居族而依靠父母
在作者的觀察中,父母不儘無法奇帶子女照顧,有時候還是讓父母成為下流老人的原因
大為顯著的影響就是「窮忙族」這種勞動年齡層
{感覺不只描述日本,更像描述台灣阿
第四模式:不斷增加的熟齡離婚,女性對自我意識的抬頭,再也不想單方面的服侍男人了。
第五模式:罹患失智症,身邊也沒可依賴的家人,錢又被詐騙集團騙走。
這是一本越讀心情越差的書,很容易覺得人生無望,
遊奇作者認為難收入在400萬日圓以下,貧窮的風險很高。
如果用這標準認定台灣,台灣的未來有幾個人可以不下流呢?
這樣的狀況當然是貧富差距差大的因素,但放眼四海,似乎資本主義運作的國家
幾乎都是貧富差距越來越大。
就日本的數據,四成家庭幾乎沒有老後基本年金。
其他造成老後貧窮的,還有正式員工變少,大部分為約聘制。
未婚人士變多,以後也可能變成獨居老人。
其實這本書越看越不好受,是牽涉到人的尊嚴,
就是又窮又老的人,是不是有活下去的價值。
作者在做這方面的工作,有的人會讚美他做得很好,
但不乏更多的人在質疑有無必要救助這樣的人。
沒有看這本書前,這個議題不會那麼顯著,那看完這個議題,
在看到林智群律師轉發的下流老人案例時,會發現有些老人,
會給人可憐之人必有可處之處之感,甚至會暗暗祈禱乾脆死掉就好。
當我發現我也有這樣的心態時,還蠻吃驚的,原來我也是不自覺的會將人給予分類。
更重要的事,即便知道這樣的狀況,其實我也想不出甚麼好的解決之道,
當然作者是有提出一些解決之道的
第一個對策是要懂得怎麼申請生活保護{類似如何申請低收入}
第二個對策想辦法讓自己身體健康{原文是寫趁早為疾病和照護做準備
第三個方法是捨棄自尊
第四個方法是開始存錢
第五個方法是參與地方社區活動
即便是成為下流老人還是有所分別
就坐者的觀察分為幸福的下流老人跟不幸的下流老人
{大概是指很窮又很樂觀的人 顏回活到80歲以後的寫照吧}
本起實際物質上的貧窮,作者更在意人際關係的貧窮,
一旦能擁有基本的人際網絡支持,那麼還是可以當個快樂幸福的窮老人的
{結論還是很哀傷阿。}
https://tw.appledaily.com/new/realtime/20180131/1289560/ 獨居老人之死
孤窮老人過寒冬!每4名獨居老人就有1人中低收入-風傳媒
2018年的統計,
https://tw.appledaily.com/new/realtime/20180131/1289560/
老年人口有325萬人 佔全國人口13.8%
上一篇:畫圖 2018年最迷的古裝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