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3-20 12:09:27

聯合指導

最近,我一直在想「聯合指導」的可行性有多大。

A老師和B老師都很好,開學到現在,我們也都常有互動,B老師的領域跟我所想要的比較相近,但是同樣一個領域,A老師也有涉獵。每次和A老師meeting的時候,多少都能獲得一些新的想法,面向是比較多元的,可能是因為A老師本身也不喜歡一直做同樣的東西,所以領域跳來跳去,常常在嘗試新的東西。這樣聽起來好像有點危險,雖然嘗試新東西很好,可也某種程度的代表了A老師的不專精,也正因如此,每當我跟A老師討論到比較深入的想法時,往往我沒辦法得到我真正想要的答案。於是我會去找B老師請教,由於B老師的領域就是我比較想研究的領域,所以每次可能我跟A老師討論一個小時討論不出個所以然的東西,一到B老師那邊,大概五分鐘內,B老師就會打到我想要的點。這樣的差異對我而言,其實是相當巨大的。可是,A老師除了在這領域的東西比較沒辦法給我很多想法之外,其他意見其實都很不錯,也都很能夠對我產生影響。

「我在畢業之前,一定會寫不只一篇論文,但是我的畢業論文是想走B老師那個領域的東西」,我這樣跟A老師說,「所以,如果我的畢業論文由B老師主導,然其他部分就都還是由A老師你主導,這樣的運作方式,老師你覺得如何?」結果老師瞬間就沒表情了!

後來跟A老師目前的指導學生討論後的猜測,是覺得,也許A老師在意的是之後論文投稿各研討會的問題吧,「如果論文由B老師主導,那麼我由論文延伸出的研討會論文是不是就應該要掛B老師為第一作者?這樣A老師怎麼辦?」學姐這麼跟我解釋著,我也才突然明白,事情好像不會如我所想那麼單純。

「那如果是我就直接請B老師當你指導老師這不也很好嗎?」B老師的指導學生這樣跟我說。但其實對我而言,我還是覺得我比較能跟A老師天馬行空的亂聊論文的東西,尤其我也想投稿研討會,但是B老師似乎很少投稿研討會的東西,所以在這一部份,A老師確實是比較能夠照顧到我的需求。

簡單來講,A老師給我的東西,是比較大面向的東西,而B老師給我的,則是專精於他那個領域的深層知識和意見。兩個老師都很好,卻也很不一樣。「如果你跟A老師,然後有問題的時候在去問B老師這樣不就好了?」我同學這樣問我。「但是我跟B老師談過,他也覺得,如果不是他指導的學生去問他論文相關的問題,他都會覺得很尷尬,因為說多了也不好,說少了也不好。他覺得守門人的意見比較重要,所以他會盡量不干涉太多。就算是口委,他也不會給太過細部的建議」我這樣回答。

其實最一開始,想要聯合指導的一個很大因素也就如同我跟A老師提出的:「老師,如果我常去問B老師問題,這樣會不會怪怪的?對你或是對B老師。」結果,「不會啊,至少我不會,阿大不了就聯合指導也是可以呀」A老師說。目前我傾向還是要請老師聯合指導,簡單的說,也就是一個正當性的問題。

以上是我昨天的結論,我覺得,凡是總有第一次,總不能因為系上沒有先例,我就因此而打了退堂鼓。


今天醒來以後,我覺得,事情其實不會那麼單純,於是我開始混亂。

如果說,我找B老師指導我的論文,帶我寫架構,陪我一起討論細部內容,然後由論文要延伸出去的研討會論文,再和A老師討論,跟A老師一起修改,請A老師給我方向。這樣聽起來好像有一點點可行,然而,很簡單的一個問題就是:「第一作者要掛誰的名字?」我跟學姐說,我一定會把兩個老師的名字都掛上去,「可是第一作者要給誰?這是有差的喔」學姐說。

再者,如果聯合指導,那麼,我是變成固定每個禮拜要跟兩個老師meeting嗎?還是說,隔週meeting就好,然後輪流跟兩個老師回報我在另一個老師那邊的進度是怎樣?我想這樣也不好。換另一種方式,如果我的一切東西就還是由A老師主導,所以每週也還是固定跟A老師meeting,然後不定期再去找B老師討論論文的方向和內容架構,這樣會不會比較OK?聽起來好像可以,但我就還是會想到,那之後如果要延伸出投稿論文,到底要把誰掛第一作者?





一切的想法好像都似是而非,究竟該怎麼辦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