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1-19 01:15:29~~萍水相逢~~
讓孔子教我們愛
書名:讓孔子教我們愛
作者:曾昭旭
《在這個時代誰還需要孔子?!》
知識哲學(思辨的智慧學)vs生命哲學(實踐的智慧學)
知識的發展是客觀的,所以可以累積(所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所以後人只要好學,一定可以勝過前人。
但
生命的實踐是每個人自己的事,人人都得從零開始摸索成長。
因為每個生命都獨一無二,不能模仿,不能複製;
所以別人的經驗僅能提供參考,路還是得靠每個人自己走通。
附註:道的內涵就是自由(生命的實存)與愛(人我的流通)→有了自由才有愛
《人生的生存需求與價值需求》
『道(規範)之以政,齊(制裁)之以刑,民免而無恥。
道(召喚)之以德,齊(溝通)之以禮,有恥且格。--為政篇3章』
恥:羞恥感、尊嚴感(意義、價值、自由、愛的需求)
格:至、幾及(幾於道、接近完美)
60分理論:價值需求(人)←60→生存需求(人、動物)
附註:
謀生需求的滿足靠外求(求老天爺或老闆賞碗飯吃,因此無尊嚴與自由可言)
價值需求的滿足靠自我的覺醒與創造(覺醒就是一種自由,愛就是最重要的創造)
《生命的正面存在感與負面存在感》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學而篇1章』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子罕篇29章』
時:非指『常常』的意思,而是指『遇到機會(羞恥、毛躁、不安、憂慮)』
悅:是一股情緒打心底湧現得意思,適合用來描述個人經過學習乎有所悟的心境。(個人)
樂:是一種與週遭環境包括人事物等對象打成一片,水乳交融的感受
(如樂在其中,一種和諧感;
物我合一、人我合一、靈肉合一、物我兩忘、情景交融、
天人合一、與天地並生,與萬物為一,精神獨與天地往來、
上下與天地同流、心凝形釋、相知、相信、相愛)
正面存在感:是指感受到自我存在的充實、飽滿、自由、自在→表徵就是悅樂
負面存在感:就是一種生命的不存在感,真切感受到自己的殘缺→
客觀現象的表徵:情緒過當、虛張聲勢、貪戀財勢、志氣昏惰、灰心氣餒、怨天尤人;
主觀心境的隱徵:憂、懼、惑
什麼是【孔顏樂處】?
《朋友間怎樣進行有效的溝通?》
『孔子曰: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季氏篇4章』
【溝通之道】
溝通態度(本):友直(對自己成實)、友諒(對別人信任)
溝通技術(末):友多聞(知(知識)之若少,愛之必少,能捨更少)
生命處在健康的狀態→坦誠→成功溝通或有愛人的能力
《基於相知與無知的愛》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子路篇23章』
小人和君子並不是截然的差異,而是漸進的成長。
小人(純真素樸的自然人)→→(人文教化、德性自覺)→→→君子
【愛有兩種】
建基於相知的愛(和):
正視彼此的差異性、共識並不是彼此見解一致;而是彼此的意思可以互相翻譯。
建基於無知的愛(同):
渴望彼此認同、輕率以一己的觀念喜好投射到對方身上,而形成自我中心式的征服,或自我放棄式的投靠。
缺點:會構成對彼此主體人格的干涉乃至傷害
附註:
【同】本來是人與人相交往、相親愛的最後理想、最高境界。
心心相印,兩位一體,此之謂【浪漫】。
但偶然呈現的美好境界(終歸是虛境),應當即時放下。
可以永藏心中,懸為永恆的嚮往;卻不該執著當時假相,不肯讓這美境消逝。
當回到人間實境,正視彼此的差異,然後通過一點一點的溝通互動,去化異為同。
作者:曾昭旭
《在這個時代誰還需要孔子?!》
知識哲學(思辨的智慧學)vs生命哲學(實踐的智慧學)
知識的發展是客觀的,所以可以累積(所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所以後人只要好學,一定可以勝過前人。
但
生命的實踐是每個人自己的事,人人都得從零開始摸索成長。
因為每個生命都獨一無二,不能模仿,不能複製;
所以別人的經驗僅能提供參考,路還是得靠每個人自己走通。
附註:道的內涵就是自由(生命的實存)與愛(人我的流通)→有了自由才有愛
《人生的生存需求與價值需求》
『道(規範)之以政,齊(制裁)之以刑,民免而無恥。
道(召喚)之以德,齊(溝通)之以禮,有恥且格。--為政篇3章』
恥:羞恥感、尊嚴感(意義、價值、自由、愛的需求)
格:至、幾及(幾於道、接近完美)
60分理論:價值需求(人)←60→生存需求(人、動物)
附註:
謀生需求的滿足靠外求(求老天爺或老闆賞碗飯吃,因此無尊嚴與自由可言)
價值需求的滿足靠自我的覺醒與創造(覺醒就是一種自由,愛就是最重要的創造)
《生命的正面存在感與負面存在感》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學而篇1章』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子罕篇29章』
時:非指『常常』的意思,而是指『遇到機會(羞恥、毛躁、不安、憂慮)』
悅:是一股情緒打心底湧現得意思,適合用來描述個人經過學習乎有所悟的心境。(個人)
樂:是一種與週遭環境包括人事物等對象打成一片,水乳交融的感受
(如樂在其中,一種和諧感;
物我合一、人我合一、靈肉合一、物我兩忘、情景交融、
天人合一、與天地並生,與萬物為一,精神獨與天地往來、
上下與天地同流、心凝形釋、相知、相信、相愛)
正面存在感:是指感受到自我存在的充實、飽滿、自由、自在→表徵就是悅樂
負面存在感:就是一種生命的不存在感,真切感受到自己的殘缺→
客觀現象的表徵:情緒過當、虛張聲勢、貪戀財勢、志氣昏惰、灰心氣餒、怨天尤人;
主觀心境的隱徵:憂、懼、惑
什麼是【孔顏樂處】?
《朋友間怎樣進行有效的溝通?》
『孔子曰: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季氏篇4章』
【溝通之道】
溝通態度(本):友直(對自己成實)、友諒(對別人信任)
溝通技術(末):友多聞(知(知識)之若少,愛之必少,能捨更少)
生命處在健康的狀態→坦誠→成功溝通或有愛人的能力
《基於相知與無知的愛》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子路篇23章』
小人和君子並不是截然的差異,而是漸進的成長。
小人(純真素樸的自然人)→→(人文教化、德性自覺)→→→君子
【愛有兩種】
建基於相知的愛(和):
正視彼此的差異性、共識並不是彼此見解一致;而是彼此的意思可以互相翻譯。
建基於無知的愛(同):
渴望彼此認同、輕率以一己的觀念喜好投射到對方身上,而形成自我中心式的征服,或自我放棄式的投靠。
缺點:會構成對彼此主體人格的干涉乃至傷害
附註:
【同】本來是人與人相交往、相親愛的最後理想、最高境界。
心心相印,兩位一體,此之謂【浪漫】。
但偶然呈現的美好境界(終歸是虛境),應當即時放下。
可以永藏心中,懸為永恆的嚮往;卻不該執著當時假相,不肯讓這美境消逝。
當回到人間實境,正視彼此的差異,然後通過一點一點的溝通互動,去化異為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