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1-28 05:50:47Agnes

內田吐夢與《饑餓海峽》

日本《電影旬報》曾選出一百部具代表的日本電影 (因票數相同, 實際上入圍的有122部), 頭十名電影頗能代表日本電影類型的精粹. 黑澤明的《七俠四義》(1954) 位列榜首, 其次是成瀨已喜男的《浮雲》(1955), 第三位為內田吐夢的《饑餓海峽》(1964), 被譽為日本電影史上最佳推理電影.

對資深影迷而言, 內田吐夢絕對是個陌生的名字. 他在的電影作品甚少在海外獲得播放機會, 名聲亦恐怕比增村保造還要低. 然而日本人對內田吐夢推祟備至, 賜予「巨匠」稱號, 不亞於小津安二郎或溝口健二之下.

論資歷, 內田吐夢比以上提及過的電影大師更深. 他早於二十年代已於日本電影之父牧野省三 (1878-1929) 旗下的「牧野教育映画製作所」(後易名為「牧野映画」)與另一位名導演衣笠貞之助 (1896-1982) 共事, 曾任演員 (同期演員包括岡田時彥, 1903-1934)、副導演、攝影助手等. 1926年, 內田吐夢加入京都大將軍製片社,專注於導演及編劇兩職上.

1929年, 內田吐夢拍下成名作《活的玩偶》(1929). 這是一部揭露日本資本主義與社會間之關係的左翼電影, 稱為「傾向電影」的傑作. 此後, 內田吐夢又拍下幾部深獲好評的電影, 如《復仇選手》(1931)、《生命之冠》(1936) 《限制前進》(1937) 等. 期間與數名電影業同道退出日活, 成立新映畫社 (後更名為新星映畫社) 戰爭期間, 他更深入農村, 以紀錄片手法拍攝以反映貧農生活的寫實主義名作《土》(1939) .

隨著新映畫社未能與日活競爭, 會社於1941年解散. 內田吐夢加入了滿州映畫協會, 戰後留在中國東北, 在中共領導的東北電影製片公司工作, 直到1954年才回到日本. 時至今日, 中國大陸的電影評論界對內田吐夢有頗高評價, 認為他對戰後中國電影的發展亦有一定貢獻.

由1942年至1954年共十二年間, 內田吐夢沒有拍過一部日本電影. 論輩份,他早已是電影界的大前輩了, 面對五十年代日本電影的黃金局面, 內田吐夢的存在似乎有點脫節. 但好戲還在後頭. 由1955年起, 直到1970年, 內田吐夢以七十二歲高齡病死在片場為止, 他以年產兩至三部電影的速度, 再度建立氣勢磅礡的格調見稱的電影世界,堪稱電影快刀手.

內田吐夢晚期主力拍攝東映映畫的大型時代劇電影系列, 如《大菩薩峠》三集、《宮本武藏》五集. 《饑餓海峽》就是這段期間的鉅作.

內田吐夢一生作品多達六十八部, 以實驗性和情景壯觀的風格、營造緊張的氣氛見稱. 內田吐夢的電影不以情節取勝﹐善於把人物置身於各種社會環境中, 並揭示人的心理活動, 從而談討人性的善惡對立.

《饑餓海峽》改篇自名作家水上勉 (1919-2004) 的同名推理小說. 水上勉幼年生活艱苦, 半工讀完成學業. 他從事過送報、賣藥、編輯等三十幾種職業, 熟悉日本低下層社會的生活. 水上勉以紀實文學和推理小說格局混合的形式、細膩描述低下層貧窮的苦況、女性所受的苦難風格的作品備受推祟. 作品包括《霧與影》、《海之牙》、《越前竹人形》、《五番町夕霧樓》等, 也是少數以推理小說晉身嚴肅文學的名家之一.

內田吐夢的澎湃導技、加上水上勉切身處地的感受觀察, 《饑餓海峽》會是一套怎樣的電影呢? 我只能說, 它是一部傑作! 較之任何一部聞名的日本電影也不遜色. 《饑餓海峽》劇力迫人, 扣人心弦. 劇情涉及日本東北各地, 枝節甚多, 仍能一氣呵成. 片中對各主副線人物均有描寫, 形象深刻. 影片營造的悲劇感更籠罩全片, 令觀者久久不能忘懷.

《饑餓海峽》通過一宗輪船意外,揭露背後另一宗涉及謀財害命的慘劇. 而這重牽連無數人命運的連環扣, 對眾人之影響意義深遠. 影片忠實地刻劃了一個反映社會的貧窮不公, 將人性推向絕境的悲劇. 正如片首所說:「從海峽的底流中, 我們可以看到貧困人一生的愛恨情仇」.

戰後某年某月日, 日本東北掀起巨型颱風, 海上發生層雲號輪船沉沒的遇難事故, 船上五百三十二名乘客, 無一生還. 負責調查事故的函館警探弓坂吉太郎 (伴淳三郎) , 發現遇難者屍體數目比登船人數多出兩具, 而且無法證實其真正身份. 同一時間, 藝妓杉戶八重 (左幸子) 在路途上結識了流浪漢犬飼多吉 (三國連太郎), 在旅館共渡一宵. 離開前, 犬飼慷慨地送了一筆款項予八重. 弓坂循線索找到八重, 問及一名可疑的高大身材男子即犬飼的事情, 八重卻堅稱不認識犬飼, 使弓坂無法再追查下去.

原來, 在輪船遇難事故的同時, 北海道發生一宗一家三口在當鋪被劫殺後再縱火的兇案. 剛從網走監獄獲得釋放的囚犯木島和沼田, 與犬飼正是涉案兇徒. 三人乘火車逃到函館, 中途遇上沉船意外, 打算趁當地警方忙於救人且不為意周圍事故, 乘機偷船回到東北. 三人卻為逃生而發生內閧, 犬飼為自救殺了其餘兩人, 再艱險地登上下北浦的山崖, 燒毀救生船和一切證據. 事後遇上八重, 離去後便不知所蹤. 不久, 八重亦前往他鄉, 杳無音訊.

十年後, 八重的屍體被發現於舞鶴海邊, 被警方懷疑是殉情自殺, 然而調查員味村刑事 (高倉健) 認為八重將當地企業家兼慈善家樽見京一郎 (三國連太郎) 的報導新聞攜帶在身, 絕非單為殉情, 兇案定有內情. 集合疑點後, 警方將矛頭指向樽見. 樽見否認八重的死亡與自己有關, 但言詞前後矛盾, 引起了警方的懷疑.

透過認識八重的人, 味村得知十年前的弓坂曾調查八重的事宜, 便遠赴函館找尋弓坂. 弓坂一看樽見的相片, 便立即認出他就是犬飼多吉, 並向味村透露有關十年前的縱火兇案及海難事故. 弓坂得知八重被殺, 主動與味村前往舞鶴與樽見對質.

樽見面對多番盤問, 仍然抵死不認. 在弓坂的指證下, 他最終露出馬腳, 並透露當年為勢所迫, 不得已殺了木島和沼田. 犬飼拿著賊贓建立事業, 成為成功的企業家. 他又經常捐款替鄉間及監獄囚犯做了很多善事. 但這一切無助掩飾他的過去.

善心的八重一直默默記著犬飼的恩情, 擺脫貧困、努力工作, 天真地希望重遇恩人言謝. 她從報刊上看到有關樽見熱心慈善的報導, 一眼便認出樽見就是犬飼, 便前往樽見家相認. 樽見否認自己就是犬飼, 糾纏間將八重捏死.

弓坂向犬飼道明十年來不能忘記他所做過的事, 終於使犬飼精神崩潰. 犬飼要求回到北海道接受調查, 卻從輪船上跳下, 湮沒於波濤洶湧的津輕海峽裡...

《饑餓海峽》描寫日本社會當時的「飢餓」狀態, 影評人佐藤忠男形容為「日本人全體痛苦的足跡」. 影片真實地再現了二戰結束後日本的社會面貌。在戰後恢復期中, 日本國內處於極度貧困饑餓狀態中, 並引發了一連串的搶劫殺人案等. 這種存在的不安定因素在戰後延續了很長時間. (註)

這點在男主角犬飼身上一覽無遺. 犬飼甫出場, 正在狼吞虎嚥. 他參與縱火兇案, 基於「飢餓」而生的生存慾念. 而犬飼與女主角八重的相遇, 亦是因為飢餓─八重吃飯糰, 犬飼只有光看但肚子正餓著. 八重看到犬飼唾延欲滴的樣子, 忍俊不禁, 於是將飯糰轉贈給他. 從這個「飢餓」的行為, 我們可看出導演顯然是同情犬飼的「飢餓」, 甚至來一個傻傻的天真表情, 表達犬飼少有純真的一面. 故事中亦只有八重看到他的善良, 亦只有她由始至終地相信犬飼是大好人. 看到八重如此純情可愛的女子, 犬飼竟也自慚形穢起來. 八重正好襯托犬飼較為光明的人性部份. 然而這只是犬飼用來掩飾他人性陰暗的一面而已. 他心虛, 看到巫婆替死人超渡, 便嚇得六神無主, 拚命要逃. 犬飼連八重扮鬼嚇嚇自己也怕得要命, 正正表現出他深受心魔折磨的心理狀況.

內田吐夢的選角實在無懈可擊. 他沒有叫三國連太郎故意將犬飼塑造成一名兇悍惡徒. 犬飼全身散發著最低下階層的窮苦味道, 面上帶著飽歷風霜的滄桑, 有時候卻像個孩子 (尤其八重在身旁時) . 他的犯罪動機全由環境迫成,情有可原. 犬飼靠著賊贓發了跡, 不忘要廣結善緣, 熱心公益. 即使他最落難的時刻, 身上僅有一包香煙, 也轉贈予比他更窮困的婦女. 可見犬飼絕不是個徹頭徹尾的壞人. 但過去的罪惡感一直沒有離開過他, 令他終生難安. 而他努力建立的偽善形象, 全於不再相信任何人, 寧願以假身份與人共處, 繼續為他不堪的過去而掩飾.

八重是個沒有甚麼學識和地位的普通女子,樂天知命, 隨遇而安, 卻有著一份罕見得近乎偏執的純真. 她對犬飼很有好感, 甚至糊裡糊塗發生了關係, 但她沒有為自己的放蕩而羞恥 (這種天性放蕩夾雜著天真的姿態, 正好是左幸子的拿手好戲) . 八重與犬飼一樣窮困、孤獨, 某程度上可說是同病相憐. 犬飼隨手一疊金錢, 她便視為奇妙恩典, 還將犬飼的碎指甲及報紙珍而重之. 如非八重與樽見相認, 舊事重提, 樽見根本不用提防她. 這名生命中的過客沒有怎樣重視過八重, 卻成為她發奮的動力. 她努力工作賺錢, 從不花霍. 這態度明顯為犬飼而行動. (但影片裡頭更重要的是質問: 同樣的窮人, 獲得一筆財富後的反應竟然迥然不同) 八重只想向犬飼道謝, 以確定她多年來的辛勞歸功於他當日大發慈悲, 到頭來被「恩人」殺害. 八重臨死前, 明知犬飼粗暴地殺害自己, 她仍然沒有怪責對方, 輕輕一笑而逝, 彷彿為了報答恩人, 死在他手上也值得! 水上勉愛刻劃女性在社會上的遭遇, 進而對她們的不幸, 表達了同情和憐憫. 八重的偏執, 既是水上勉對婦女堅毅性格的肯定, 同時也是招致她死亡的禍根.

影片對配角弓坂的描寫, 比犬飼和八重的著墨有過之而無不及. 飾演弓坂的伴淳三郎, 原是著名喜劇藝人. 他的演出極有深度, 我認為這是一次精彩的演繹! 我以為演慣喜劇的喜劇演員, 最適合改變演戲路線, 在正劇擔演嚴肅角色. 因為他們經常在充滿自我嘲諷的處境中博得觀眾的笑聲, 最能將悲喜交雜的複雜情緒表現得不慍不火. 而身為一個笑匠, 需時刻構思笑之泉源, 亦要懂得嚴格控制自己的肢體情緒. (因此笑匠真人十居其九都極為嚴肅古板) 所以他們掌握正劇的精要, 效果比其他演員可能來得更好.

弓坂盡忠職守, 因調查苦無結果、多年來耿耿於懷, 未曾忘記要將兇手繩之於法.長子埋怨父親為案件賠上仕途, 連累家人生活不周:「沒有吃過甚麼好的!」. 當父親的弓坂沒有怪責兒子,默默委曲求全. 在旁的味村刑事 (高倉健) 為他難過得不得了, 卻沒辦法為他講好說話. 弓坂離家後, 長子卻要弟弟替他將身上唯一一張鈔票, 趕緊交予父親:「父親好久沒有這樣充滿活力了!」縱然小康之家並不富庶, 但父親作為警察的堅持和原則, 卻感動了一家人. 飢餓, 有時候並不足以拆散人的意志和團結性.

弓坂作為一名警員, 其竭而不捨的態度確實令人敬佩.片末弓坂終於有機會與犬飼單獨會面, 他沒有嚴陣以待指責對方, 只還了犬飼一把灰. 導演亦藉著弓坂的口, 道出人與人之間互不信任的失望: 「十年前, 你在下北浦燒船的灰... 這把我抓了十年的灰... 也許你不相信我說的話, 你根本不相信任何人! 可是你連八重也不相信, 她為甚麼一直都記掛住你? 你這條路踩過多少草多少樹? 我恨你! 恨得要命!... 這把灰, 現在我不要啦, 還給你好了.」

看《饑餓海峽》時, 我想起了黑澤明的《野良犬》(1949). 兩片都是以偵緝的方式, 探討日本戰後貧窮和犯罪的關係. 黑澤明在立場上同情犯罪者, 但更表明維持社會治安的重要性. 而《饑餓海峽》在電影取材上氣魄更大, 偏重描寫人面對貧窮與罪惡的心理轉變, 更慨嘆錢財如何改變一個人的命運. 一切出於人的「飢餓」. 任你將犯罪證據燒成灰燼, 灰燼還是會存在!

註: 轉載網上部份電影內容介紹.

圖: (左) 《饑餓海峽》、(右上) 內田吐夢、(右下) 水上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