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23 11:27:25小燕子格格3

爸媽請看!愛小孩,就別等到快走了才給錢

爸媽請看!愛小孩,就別等到快走了才給錢

儲蓄存錢理財
來源:401(K) 2013@flickr, CC BY-SA 2.0

有些長輩網友知道我對理財比較熟悉,所以會徵詢我的意見,而大多數的長輩們,除了規劃他們自己的退休生活外,都會留一筆的資金,算是自己要給下一代的遺產。只是,這充滿愛心、立意良善的一筆錢,好像總是給在不太理想的時間點。

如果平均壽命50歲,每一代之間平均差距20歲,那麼當上一輩去世的時候,下一代也才30歲而已,這時候獲得遺產其實正好是最需要用錢的時候。但是問題在於我們現在的壽命已經延長很多了,如果是80歲才去世,那麼遺產留給已經60歲、正準備要退休的下一代,所能帶來的效益其實並不高。

許多長輩之所以非要等到自己去世之後,才願意把原本就打算贈予下一代的資產送出去,就是擔心萬一太早給下一代,他們就不願意照顧自己了。可是有這種想法,其實就代表出了兩個問題:一、子女並不是真的孝順,而只是看在錢的份上;二、長輩們並沒有妥善做好退休之後的生活支出與醫療安養費用的規劃。

於是,我都會試探性的詢問長輩,是不是怕子女拿錢之後就再也不理自己了,所以才會決定把要給下一代的錢,一直推延到去世之後才以遺產的方式贈予?沒想到,有這種擔心的長輩比例上並不多,他們更擔心錢給下一代之後,下一代就會亂花,把錢花到一毛都不剩。

如果真的發生這種情況,正好代表了給錢的時機錯了。大家可以思考一下以下兩種情況,哪一種比較可能在拿到上一代的贈予之後,會隨便亂花?一、30歲剛當新手爸媽、收入也不高的人;二、60歲準備要退休了,自己也已經存了不少錢的人。我相信會是後者,因為前者在經濟拮据、生活支出壓力又大的時候,突然來了一筆錢,就像及時雨一般,怎麼會去亂花錢呢?

當然,每個人成年之後,本來就應該要承擔起自己的財務責任,在經濟上要能獨立。可是如果上一代真的打算要給下一代一筆錢,姑且不論贈與稅或遺產稅的問題,很明顯的,去世之後才給這筆錢,可能是最差的安排。

什麼時候給下一代比較好呢?就是他們最需要錢的時候。例如孫子快要出生了,但是兒子的收入並不高,這時候能夠給他們一筆錢,效果就像是久旱逢甘霖,不但自己兒女的財務壓力減輕,孫子也能獲得更好的照顧。

又例如下一代想要創業去完成自己的夢想,但是缺乏資金而無法圓夢。父母親為何不在這個時候站出來助他們一臂之力?大多數人把錢緊緊的握在自己手上直到去世,當下一代繼承遺產時卻只能感嘆,如果在三十年前就拿到這筆錢該多好,就有機會完成自己的夢想了!

這就是為什麼,如果真的決定要留一筆錢給下一代,我並不贊成非要等到自己去世之後。當子女想要出國去擴展自己的視野時,父母能夠幫他們;當子女想學一技之長但是又沒有足夠的錢可以投資自己,父母能夠幫助他們;當子女組了新家庭,正需要一筆錢辦婚禮、買家具和電器,父母能夠幫助他們;當子女想要買一間很喜歡的房子,卻還沒來得及存到足夠的頭期款,父母能夠幫助他們。

有沒有發現,上面的幾個例子其實大多會發生在自己20幾歲到30幾歲的時候。換句話說,人的一生中,真的需要長輩在財務上提供協助的時機,通常都在年輕的時候,財務上可能已經獨立了,但是收入還不高、儲蓄還沒累積到足夠去負擔大筆的支出。但是長輩們卻不見得願意在這個時候伸出援手,結果大多數人拿到上一代的所給的錢,都是自己已經變成中老年人的時候了。

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落差?其實就是兩代之間的溝通不良與信任不足。當下一代開口請求上一代的支援,上一代如果有足夠的能力,應該要盡可能在那個當下把握機會幫助下一代,而不是把持著資源,卻又不相信下一代有能力善用資源。

把錢用在最適當的地方、最適當的時間,是理財的終極目標。但是當長輩好心想給下一代一筆錢的時候,卻往往忘記的這個最簡單卻又最重要的原則,也讓長輩的愛心打了折扣,其實相當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