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歷代名家

紫砂歷代名家

 資料來源參考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b3a29c0100sgsq.html

北宋

       早期紫砂時期。1976年,宜興丁蜀鎮羊角山發現紫砂古窯址,出土了早期的紫砂茶具殘片。經考証,其年代上限為北宋中期。據此,我們可以斷定,宜興紫砂器的生產歷史已有將近一千年了。宋人歐陽修。梅堯臣等都寫過歌詠“紫甌”的詩詞,或認為紫砂茶具在北宋已經誕生,而日受到上層社會的歡迎。19767月,在宜興丁蜀鎮的羊角山,發現古窯址的廢片堆積,其中有早期的紫砂殘片,泥色紫紅,泥質粗糙,手工技術不高,成品有明顯的火疵,復原所得大部份為壺。羊角山窯,判斷年代上限不早於北宋中期,盛於南宋,下限延至明代中期。這一發現,被認為印証了紫砂始於北宋的看法。

歷代名家(明朝時期

       文獻中確切記載的紫砂歷史,是從明代正德年間供春學金沙寺僧製作茗壼開始的。供春所制,據第一部紫砂藝術的專著-周高起在天啟年間寫成的《陽羨茗壼系》中所說,當時已經極難經見。現存傳世的供春壼;見於著錄而且很著名的有兩件:一件是“樹癭壺”,傳說曾為吳大澄收藏,後為儲南強所得,把下刻“供春”兩字,裴石民配製壺蓋,黃賓虹為之定名,現存中國歷史博物館:另一件是原羅林祥先生收藏,後藏香港條具文物館,壺底有“大明正德八年供香”兩行楷書銘款的“六瓣圓囊壼”。據顧景舟先生談,曾見過樹癭狀進有十二件之多,不合文獻所載供春壺的特點,似難以定為真品。不過,傳世供春獲作為明代中後期紫砂器的標志,時代賦予的地位還是不可忽視的。

明代中期

       據明.周高起的《陽羨茗壺系創始》記載:金沙寺(宜興湖父鎮西南,為唐相陸希聲山房)僧搏紫砂細士,搜築為胎,規而圓之,刳使中空,踵捏口、柄、蓋、底,作成壺具。附陶穴燒成,人遂傳用。金沙寺僧的確切年代,已經難以查考。據推測應比供春年代略早,大概在成化~弘治年間(1465~1505)。考古發掘所見有明確紀年可考的紫砂實物,現在首推南京市博物館的一件藏品。這是一件提梁壼,通高17.7米,1965年出土于南京市中華門外馬家山的明司禮大監吳經墓,同出的有嘉靖十二年磚刻墓誌。這件盛的質地、制法,可與羊角山出上標本相比照,它的胎體近似缸胎而質地較細,壼面站附著“缸壇釉,証明當時燒制紫砂還沒有另裝匣缽,是與一般缸器同窯燒成的。吳經墓出土的這件壼,對於鑒定供春生活時代製作的紫砂器,具有很大的借鑒意義。大明正德~嘉靖年間(1506~1566)。據《宜興縣志》記載:大明正德間,有制帝名師供春,所制紫砂茶具,新穎精巧,溫雅天然,質商而堅。負有盛名,所制 “樹癭砂壺”為世間珍寶,現藏於中國歷史博物館。

金沙寺僧(約1506_1566

供春(約15061566

明代嘉靖~萬歷年間(1522--1619)。當時較著名的紫砂高手有董翰、趙梁、袁錫、李養心和時朋。時鵬、董翰、趙梁、元暢是嘉靖、萬歷時期的著名陶工,號稱“四大家”。清乾隆年間吳騫所著《陽羨名陶錄》說:董翰始創菱花式壺,趙梁多製作提梁式壼。他們的作品都有傳世,當然不多,收藏家和鑒賞家很注意鑒別考証。

董翰(約1567_1619)字後溪,始制菱花式命趙梁(約1567_1619)多制提梁式壺

李茂林(約15671619字養心善制小圓式壺上有銑書記號

時朋(約1567_1619)大彬之父時大彬(約158O_1650)時鵬之子時大彬,字少山,是供春以後最著名的陶藝大師。他生活在萬歷年間,所用陶土雜有炮砂,制壺不務妍媚,林雅堅致。最初仿供春作大壺,後識文學家、書畫家陳繼儒等人,接受品茶、試茶理論的啟發,一反舊制,專做小壺。這是紫砂壺藝史上一件重要的事情。茶論裏說:“壺供真茶,正在新泉活火,旋倫旋嗓,以盡色聲香味之蘊,故壺宜小不宜大,宜淺不宜深,壺蓋宜盎不宜砥,湯力茗香,俾得團結氤氳。“與時大彬同時代或稍晚的李茂林、李忡芳、惠盂臣都迎合時代的風尚製作小壺。

明代後期

紫砂名師時大彬及其弟子李忡芳、徐友泉,有“壺家妙手稱三大”之贊譽。時大彬所制茗壼,千態萬狀,信手拈出,巧奪天工,世稱“時壺”、“大彬壺”,為後代之楷模。萬歷時名工還有歐正春、邵文全、邵文銀、蔣佰. 陳用卿、陳信卿、閩魯生、陳光甫、邵蓋、邵二蓀、周後溪、陳忡美、沈君用、陳君等。萬歷後的名工有陳俊卿、周季山、陳和之、陳挺生、承雲從、陳君盛、陳辰、徐令音、沈子澈、陳子畦、徐次京、惠孟臣、葭軒和鄭子候等。

李忡芳(約1580_1650)李茂林之子大彬門下第一高足

徐友泉(約1578_1644)名士衡

歐正春(約1578_1644)大彬弟子多制花卉果物

邵文金(約1580_1646)又名哼祥大彬弟子仿漢方式方壺獨絕

邵文銀(約1586_1648)大彬弟子製作文雅精巧

蔣柏誇(約1600_1644)名時英大彬弟了

陳信卿(約1600_1644)善仿時大彬李忡芳的作品

陳光甫(約1619_1654)仿供春大彬壺

陳俊卿(約1216_1661)為大彬弟子

沈君盛(約162O_1654)善仿徐友泉壺,為大彬再傳弟子制壺參酌沈君用的技法.

陳子畦(約1625_1690)善制徐友泉壺式

邵蓋(約1580_1636)制壺工巧,與大彬同時自樹規模。其篆章字法與邵亨裕、亨樣風格相同,當時有“邵家壺”之稱。

周後溪(約1581_1639)。

邵二蓀(約1580_1639)。

陳用卿(約162o1661),俗名陳三呆了。製作工細,題款字體仿鐘繇筆意。

陳正明(約15961661),制器極精雅。署款有“壬戌秋日陳正明制”。

閔魯生(約16201654)仿製名家作品,都極認真,神形酷似。

陳忡美(約16211655),婺源人,初于景德鎮做瓷,他覺得做瓷器的人太多,很難出名,後來到宜興制陶。他善於配土,又擅長雕刻各種鎮紙、香盒等文房擺件。惜早卒。

沈君用(約16ic1666),名士良,又名多梳。以自然界物器造型,配器上的“色象天錯,金石同堅”的贊語.以離奇著稱。人稱“沈多梳”。後因壼得罪官府而陷於冤獄。

徐令音(約162if667),相傳為徐友泉之子,也稱小徐。

陳辰(約16201660),字共之。壼款雕刻得非常好,許多陶工都請他幫忙,是制壼人中的書法家。

陳和之(約16211654)。

陳挺生(約16201661)。

周季山(約16151662)。

沈了澈(約16101666),桐鄉縣人。與時大彬齊名。所制壺式與徐友泉相仿。

惠孟臣(約16201671)。

 

歷代名家(清朝時期)

陳遠(約1651-1722),字鳴遠,號鶴峰,一號石霞山人,又號壺隱。善於制壼、杯、瓶、盒,手法在徐友泉、沈子澈之間。作品傳下來的甚少,有“宮中艷說大彬壼,海外競求鳴遠碟”之譽。款式書法比徐友泉、沈子澈還好,有晉唐風格。

王友蘭,康熙四年(1665),曾制蘇州拙政園茗壼

金世衡(約16831783〕,“世衡”一作“士衡”,荊溪人。注重于仿古器及名家作品,造工精巧,以橄欖形為主。

邵基祖。

邵元祥。

方曾三。

邵玉來。

邵玉延。

邵旭茂。

鄭寧候(約16981766),善摹古器,書法亦工,制壼服薄而堅致、規矩。

惠逸公(約17661831),逸公制壼,大小均有諸色泥質俱備,他的工巧,可與惠孟臣相提並論,故世稱“二惠”。只是孟臣製品渾樸兼具精巧,逸公則工巧有餘,渾樸不足。惠逸公書法楷行草書俱長,而楷書尤有唐人遺意。刻字用竹刀或鋼刀,或飛舞或沈著,壺的泥色最奇。小帝制得很好,但比不過手制大壺古樸可愛。

華鳳翔(約16831783),善仿古器,以彩釉漢方壺較多。

陳漢文、陳陰乾、陳覲侯(約17021765年),荊溪人,所制古器極精雅。傳器中壺少而古器多。

許龍文(約1701-1755),荊溪人。所制多花卉造型。壺底常有“荊溪”印。

范章恩(約生於1740〕,字迪恩。在宜興制壺頗負時譽。所制壺皆扁身、鞠流、平蓋,風格嫻雅,

骨肉亭勻。題名書法似米芾。

潘大和(約1761-1820)。

葛子厚(約17601850)。

楊彭年(約17721854),字二泉。乾隆時制壺多用模子,彭年制壺則用時大彬捏造法,雖隨意製成,自有天然風致。嘉慶時陳曼生請其制壼並書,文人壺風大盛,將紫砂壺導入另一境地。彭年兼善刻竹,刻錫亦佳。印有“楊彭年”、“彭年”、“二泉”.。

楊寶年、楊風年(約17731861),前者為楊彭年胞弟,又作葆年,字公壽。後者為彭年胞妹,字玉禽,擅制竹段壺,人稱“楊氏竹段壺”。都曾為陳曼生制壺。

吳月亭(約1812-1864),字竹溪,為楊彭年後輩,善雕刻。

馮彩霞(約17901861),女,宜興人。曾被廣東伍元華請去制壼。書法學歐陽詢,間有草書。

 

歷代名家(清末民國)

任淦庭1889_1968)紫砂裝飾藝人。

裴石民1892_1979)為供春的樹癭壺配製了壺蓋。

吳雲根IS92_1969)作品以竹子題材為主,實用美觀。

王寅春18971977)喜制各類方器及筋紋器茶壺。

朱可心19041986)原名開長、凱長。新中國成立後,設計了梅樁壺 “報春”等十幾種新品,以花卉見長。

顧景舟1915I018日一199663日)原名景洲。受藝友提議謂“藝海一景舟,鼓足風帆,勇往直前”。.

蔣蓉(女)(1919--)高級工藝美術師、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工藝設計協會會員、澳門工藝美術家聯誼會名譽顧問。

徐漢棠 1913-)生於紫砂陶業之家, 50年代隨顧景舟學藝,技術全面。 1932年出生,高級工藝美術師、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江蘇省陶瓷美術學會理事、中國陶瓷協會會員、中國輕工業設計協會會員、中國工藝美術學會高級會的、上海紫砂協會理事、中日陶瓷研究協會顧問,現為無錫市政協委員、宜興紫砂工藝二廠研究所所長。五十年代初拜當代紫砂泰斗顧景舟為師,成為其第一個弟了。舊55年進蜀山陶業生產合作社(紫砂工藝廠前身),1955年被派到無錫學習,開創紫砂模型生產新工藝,設計了千蓋的鐵模壓坯,石膏模注漿等新品,1965年為上海市盆景協會設計製作250種花盆,一時滬上叭收藏“漢棠盆”為快。1970年設計創作的什錦水平克(一套十件)參加中國工藝美術展覽赴美國展出,該產品引起廣泛的汪意和興趣,以致長年暢銷不衰。1975年參加中央工藝美術學院舉辦的日用陶瓷美術設計培訓班學習。同年參與宜興陶瓷公司主編的《紫砂陶器造型》的實物測繪、制圖工作,該書由輕工業出版社於1978年出版,其作品運用紫砂開片冰紋手法,使紋理妙若天成,壺蓋移位,線紋吻合。其不僅用鋪砂,調砂等裝飾手法,還運用禮花、邊花、填花等多種手法,1979年宜興陶甕展覽在北京故官展出,其作品吸引眾多觀眾,1979年從紅木雕刻鑲嵌銀絲的工藝中受到啟發,與徐秀棠,鮑忡梅等研討,終於創作出二套《十五頭嵌銀絲咖啡具》,“紫砂鑲嵌銀絲”的新工藝從此受到藏家鐘愛,1980年《四方冰紋壺》獲全國陶瓷美衍設計評比憂秀獎;1982年《上六茶具》獲全國陶瓷美術設計評比二等獎; 《雜錦水平壼》,《微型雜錦壼》獲江蘇省四新產品特等獎及一等獎。1986年應邀到香港作技術表演,各大報紙、電視台均作報道,《歲寒三友》、《三菱花》和《大型掇壺》受到高度評價。1987年香港海洋公司舉辦展覽,其以海濤為題設計了《碧海明珠壺》、《古碑窺今壺》參展。1985年又以《寒江獨釣》參加香港華翠公司舉辦的“宜興紫砂當代名人作品展”, 1992年應台灣民族文化基金會邀請,與胞弟徐秀棠到台灣進行學術交流並到東海大學講學,操作示範。1997年兩件大型作品參加在上海舉辦的“首屆中國現代陶藝展”。

徐秀棠 1937-)漢棠胞弟, 193712月生,高級工藝美術師、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陶瓷美術協會理事、江蘇省文史館館員。. 

新中國時期工藝美術大師(9) 1996年江蘇省政府授予

顧景舟l9151996 )原名景洲,有年曾用藝名“景”“景記”“曼唏”“武陵逸人”、“荊南山樵”“瘦萍 ”,七十後愛用“壼叟”、“老萍”。

蔣蓉I919-)原名蔣林鳳,生於紫砂世家,以善制肖形仿真的文房雅風及壼類見長。風格構思奇特,配色巧妙,做工精細,形象逼真,充滿童趣。作品有荷花壼,荸薺壼,蓮藕酒具及白果計。

徐漢棠1913-- )生於紫砂陶業之家,50年代隨顧景舟學藝,技術全面。

譚泉海1937-)別號石泉,1958年隨任淦庭學習紫砂刻畫技藝,1975年入中央工藝美術進修陶藝課程,書法繪肉功力紮實作品多樣,所刻字畫挺秀細膩。

呂堯臣l943-)1958年入大興紫砂工藝廠,隨吳雲根學藝,年代開始創作紫砂造中,風格清新,製作精緻,多次獲獎。

汪寅仙1943-)別號朝陽,1956年入宜興紫砂工藝廠,先後跟吳雲根,裴石民,朱可心及蔣蓉學藝,1975年入中央工藝美院進修陶藝課程。作品以塑器見長,構思奇妙,製作精細。

何道洪1943-)1958年入宜興紫砂中學後轉入子砂廠,師從王寅春、裴石民,1975年入中央工藝學院進修陶藝課程。

鮑志強1946-)1959年入宜興紫砂工藝廠,隨諸葛勛、范澤林學習紫砂刻畫技藝,後得任淦庭1975年入中央工Z美院進修陶藝課程。

 

工藝美術名人(9名)1996年江蘇省政府授予

李昌鴻(1937 )1955年進宜興紫砂工藝廠隨顧景舟學藝,1959年後擔任技術管理及行政工作。

許成權(1939-)別名承權,1955年進宜興紫砂工藝廠,師從朱可心,1958年後專事藝徒訓工作,功底紮實,以梅 題材的塑器見長。

吳震1941--1961年進宜興紫砂工藝廠,先後跟吳雲跟、朱可心學藝。

謝曼倫(1942- )1955年進宜興紫砂工藝廠,師從範正跟、朱可心學藝,作品以竹節樹為題材,風格紮實,技法細膩。

周桂珍(1943 ) 1958年進宜興紫砂工藝廠,先後跟顧景舟、王寅春學藝、制壼以幾何造型為主,線條流暢,做工細致。

鮑仲梅(1944- )1959年進廠隨任淦庭學習刻畫枝藝,70年代探索紫砂裝飾新工藝,創造以金銀絲鑲嵌裝飾的新工藝,技法精到,廣受歡迎。

顧紹培(1945- )1957年入紫砂中學,1958年進紫砂廠師從陳福淵學習盆藝技術。作品類型多,茶具、瓶、盆做來得心應手。

潘持平(1945- )1957年入紫砂中學,1958年進紫砂廠師從陳福淵學制花盆。1964年閞始獨立設計紫砂花盆,1981年後在顧景舟指導下製作茶壼,作品以方壼見長,規矩挺括。

 

歷代名家(現代名家)

高級工藝美術師23人)

李碧芳 儲立之 曹婉芬 張慶成 范洪泉 葛明仙  何挺初  張紅華 毛國強 周菊芳 咸仲英 淩錫苟 程 輝 周尊嚴 沈漢生 夏俊偉 曹亞磷 邵新和 范永良 劉惠大 楊勤芳  陳建平  吳同芬  徐達明 顧道榮 高麗君 王石耕 束旦生 吳亞平  吳祥群  陳國良  束鳳英  江建祥 吳 鳴  季益順 施小馬 儲集泉 何六一 吳扣華 倪順生 葛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