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9-07 12:33:09阿麥

刺客列傳─悲劇的英雄人物─「俠」與司馬遷(一)

現代社會的”假”,
就像「官場現形記」一樣,
自古皆然,
不過,
在最早的正史「史記」當中,
司馬遷紀錄了一些很”真”的部分,
是有關「俠」的史事,
記得侯文詠也說過他小時候很喜歡「俠」這個字,
而俠這個字,
就像武俠小說一樣,
一旦當上了「俠」,
似乎就註定了他宿命的開始…………….

俠的來源

俠,根據考證,是轉音於陝西的方言「甹 」,唸做ㄆㄧㄥ(二聲),意思是輕財重交的民間武士。字型則取自「鋏」,唸做 ㄐㄧㄚ(二聲),此字是劍的別稱,中國遠古以前的圖騰崇拜是「龍蛇」,而「龍蛇」與「劍」常被認為能互相化育合為一體的。所以龍蛇與劍都是中國的「原型」系統。這就是為什麼古代典籍常有劍變形成龍飛天的記載。中國俠的出現,按記載應是東周末年,也就是春秋戰國時代。周仍太平時期,有一種特殊的介於貴族與平民的階層,稱之為「士」。這階層興起是為了遇戰事時保護農家,他們也是由地域氐族中選拔而出,授以特別訓練,能文能武的特殊份子,平日仍與氐族同居務農,需要時才徵召。所以「士」階層對親族鄉里自有特別的情感,也特重義氣。到後來,「士」不再務農,專職武士了。

武士到東周末年,春秋戰國時代起了轉型。中國的春秋戰國,是一個非常動盪不安的歲月,中央崩壞,小國紛起。就在這時 候貴族壟斷的局面被打破,給了平民社會一種新的可能。當然「士」因能文能武,比別的平民更有機會改變。於是「士」按兩個方向流動,一取其「文才」,藉恢復夏商周禮樂傳統而成「儒士」,一取其「武」協助當時代的有志之士抒展抱負而成「俠士」。而孔子與其門徒子路、冉有、樊遲按史記記載,應當都屬於武士階層,後走向「儒士」。

儒士不斷透過遊說擠入權利核心,強調經世致用,強調禮、仁、正道與忠恕。為要得君王信任,其遊說觀點,當然會以發展王道觀點,來鞏固政權為基礎。俠,則於戰國時代被養士之風鼓勵。這些被豪門禮敬的俠,與豪門間發展出互相敬重的平等交往。俠本屬平民,被貴族豪門看重,自是以義氣相報。所以有些俠,後來會作了刺客,不惜為其權貴犧牲性命,原因就是在「士為知己者死」的感恩圖報心理,也就是說,俠產生後沒多久,其「義」的對象就是傾向個人與個人間的情感關係了。這跟儒士,最終是南轅北轍的走向。儒必須合乎治世的常軌,俠則有如文化離軌者,不容易被約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