態度才是成敗關鍵
態度才是成敗關鍵
文/洪蘭(國立中央大學認知與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2011/12/13)
朋友六十大壽,我們幾個羅漢請觀音,給她慶生。去她家接她時,發現她從名校畢業的兒子竟然在家!原來又在待業中。
席間,她為孩子抱不平,說最近坊間有好幾本她兒子校友寫的書,她都買來看了,發現她兒子的能力一點都不比別人差,卻一直在換工作。她感嘆孩子的時運不濟,懷才不遇,找不到伯樂。她問我們哪裡有好廟,她要帶兒子去燒香。我們都不敢回答,因為她兒子的問題不在「才」,而在於他的「態度」。
朋友所說的那幾本書,我也看過,那些成功的校友和她兒子最大的差別在於她兒子愛計較。從小,不論分配到什麼工作,他都覺得別人的工作比較輕鬆,總吵著要換;哪怕同是掃地,他也覺得別人的掃帚比較好用。他這種態度在公司裡當然不會升遷,更做不久,因此一直換工作。
人生路很長,沒有朋友扶持,會走得很辛苦。現在很多人抱怨寂寞,卻很少低頭想一想:為什麼我沒有朋友?我在做人做事上有哪些不周到的地方?其實,友誼是要經營的;也就是說,人要花時間相處,才會知道彼此的性情,才知道能不能合作。這是為什麼在《為自己爭氣》中,潘健成創業的夥伴是他的大學室友,他們同吃同睡,念同一個系,知道彼此的理念,所以可以共事。就這一點而言,大學生最好住校,因為人都有缺點,只有生活在一起,才知道對方的缺點;能容忍這些缺點,才可以成為一生的朋友。
很多父母怕孩子被朋友帶壞,不讓孩子交朋友,這是不對的。古人有句話可以區辨君子與小人:「君子如水,小人如油。水味淡,其性潔,其色素,可以洗滌衣服汙穢,沸後加油,不濺出;油味濃,其性滑,其色重,可以汙染衣服,沸後加水,必四濺,小人無包容之心。」我父親常用他生活周遭的人與物,教我們如何分辨損友與益友。畢竟人的額頭上沒有刻著「君子」或「小人」,如果沒有經驗,是看不出來的。
父親說:「有錢有酒多兄弟,急難何曾見一人。」平順時,朋友知道我們是誰;困厄時,我們才知道朋友是誰。我父親也曾吃過朋友的虧,但是不必因此而不敢交朋友。他曾與朋友合夥做生意,失敗後,貨物、現金都被大家分去了;郊外工廠的地沒有人要,就給了我父親。二十年後,臺灣經濟起飛,那塊地就值錢了。
父親告訴我們,心大福大,不要計較,好朋友是上天給我們的福賜,長久的友誼是建立在自己的人格特質上。他說:「『任難任之事,要有力而無氣。』困難之事盡力去做,不要抱怨,所以有力而無氣。『處難處之人,要有知而無言。』對難相處的人,即使知道也不要多言。」西諺有句話:「聰明的人不需要你講;愚笨的人,你講了他也聽不進去(Wiseman don't need it. Fools won't take it.)。」忠告只有在別人問時才說,這是做人處世之道。
上一篇:家,最怕缺少的七樣東西
下一篇:濟公活佛吃肉喝酒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