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佳亨的推薦評比好物89595 謝依屏的推薦清單41384
無標題文件
一個人活著,總有自己的愛好或者追求的目標。對一個個人來說,也許經歷和追求過許多事情,可隨著日月更替,時過境遷,即是經歷過的事,有可能也就忘到腦后去了。 想把一件事做好,就得花精力,不花精力就想把事做好,這樣的事還不曾有過.這就是現實。 有的時候,明明知道該做什么事,可看到別人和自己想的不一樣,就懷疑自己做事能力是否欠缺。就像我們大家一起到外面看風景,有人說美,有人說一點兒都不美 。這就涉及到一個學問的深淺問題,差別問題。 懂藝術的人是從藝術角度看問題,說那風景美,因為風景本身就是藝術。說不是風景的人 ,就證明他根本就不了解這種藝術。因此,也就不會把這種風景認作藝術。許多的事情,簡單之中有深刻,深刻之中有簡單,它就像畫家手中的一塊調色版,濃墨淡妝任由自己調試。 能夠對世事見怪不怪的人,就說明對生活有了深度的認識。 人,一定要學會給自己找臺階,什么時間說什么話、做什么事,要恰到好處,要在變化中適應變化。 不要用一個標準要求自己,如果老用一個眼光看問題,就一定跟不上時代的發展要求。還有些人,把自己局限在一個狹小的范圍內,自認為自己很高,實際上卻很矮。(美文精選網:www.meiwenjx.com) 走出去吧,把眼光放的開闊一些,讓每天看到的事物都是新的,這樣,我們生活的腳步才會邁的更高更遠。 +10我喜歡
上周末,《奇葩說》第六季第四期播出。辯題是:奇葩星球美術館著火了,一幅名畫和一只貓,只能救一個,你救誰? 名畫代表高雅的藝術,貓代表弱小的生命。顧名思義,探討這個話題,本質上也就是在討論藝術和生命二者價值的孰輕孰重。 倡導救名畫的是正方。二辯黃執中從一上臺就把立意定得非常高,認為救貓是受限于認知低下,只顧及到“近處的哭聲”,而救名畫則代表上升到了更高的精神層面,是因為聽到了“遠方的哭聲”,看懂了藝術的價值。 不得不說,聽起來,這無疑是很高級的價值觀,也很難辯駁。 接下來就是李誕的出場,他代表反方,要從黃執中的手中搶票。而他所用的方式卻無比簡單,就是用一種看似輕松卻又極其接地氣的方式,來一一拆解對方所打造出的“高級感”。 相信有很多人和我一樣,在看過這期節目后,都成功地被李誕在現場所做的精彩言論深深折服。這段辯論只有9分鐘,卻屢屢爆點,實在是令人直呼過癮: 藝術最大的價值,是永遠地活在人們的心中,而生命最大的價值,是活著。 遠方的哭聲也很可憐,但我們每個人還是要從樸素的地方做起,近處的哭聲你都不管,你管得了遠處的哭聲嗎? 辯論中他還多次提及“自私”二字,承認自己就是一個很自私的人,別人想著文明,理性,只有他想著救貓能給自己帶來什么好處。 最后,他不無自嘲地發出了直擊靈魂的拷問:為什么好像只有我是這樣的人? 可是真的只是他是這樣的人嗎,其他人都活得毫無私心嗎?當然不是。 相反,在聽過太多欲蓋彌章的掩飾之后,你會發現,”自私“得如此坦誠的李誕才是真實且睿智的。 一直以來,在傳統觀念里,自私代表的都是某種道德上的瑕疵,只有無私、奉獻、犧牲之類的字眼才是偉光正的,所以在面對選擇時候,個體往往也會被要求舍棄小我,顧全大局。 但事實卻是,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一個連自己都活不好的人,他連自己的意愿都正視不了,連身邊的人都照顧不了,又怎么可能有余力去顧及世界? 李誕說,這個世界的維系靠的就是我這樣“自私”的人。我們這樣自私的活著,但是不傷害別人,這個世界才能運轉。 真的。不管是救貓,不是救畫,允許每個人在不傷害他人的情況下,有尊重本心做出選擇的權利,要遠比動輒扯起虛無縹緲的高尚大旗要來得務實得多。 眾所周知,這己經不是李誕第一次在公眾場合以戲謔的方式承認自己的“自私”與“淺薄”了。 其中最為圈粉的,當然要數他的那句名言:開心點朋友們,人間不值得。 但就是這么奇怪,如此自私淺薄的李誕,不僅不會惹人厭煩,反而還能在娛樂圈頻頻爆紅。要究其原因,其實也簡單,因為在他的身上,公眾可以感知到一種輕松釋放自我的力量。 他讓我們明白,做人有時候也可以不用活得那么緊繃,那么壓抑,那么絕對正確,與成不成功相比,自己開不開心才是最重要的。 在我們從小所接受的教育中,都在被鼓勵要樹立宏大理想、高尚情操,要多為大局著想,要努力討取他人的歡心,成為一個受人歡迎的有志青年。 可當我們以此為目標去生活時,往往只會換來現實的重重打擊。因為哪怕拼盡全力,我們依然無法活成這個世界所要求的樣子。 于是,在無數個夜深人靜時分,卸下那些理想主義的包袱,我們看著自己筋疲力盡的心,一定也曾問過自己,生活己經如何艱難,為何還要自己為難自己。 是啊,對于普通人而言,能活好當下,顧好眼前,本就己經是很了不起的事了,為什么還非得談什么宏大理想、高尚情操? 如果多考慮自己的感受,多按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真的能讓自己開心,又為什么不可以? 所以,與其說李誕是“自私”的,我更愿意把他的這種生活態度理解成一種看清生活真相后的通透與豁達,是把那些所謂深刻的高遠的東西都化做實實在在的活法: 為自己而活,為眼前的快樂而活。 這不叫自私,而是生命最基本的意義與價值之所在。我們首先應該把自己活成自己所想要的樣子,然后才能扮演好其他角色。 寫到這里,想起前不久看到的一則頗有意思的新聞。 上海中心城區某小學一年級的一次語文考試中有一篇閱讀理解,素材是“孔融讓梨”的故事,其后的閱讀題中有一題是“如果你是孔融,你會怎么做?”。 全班40多名學生中,只有一名學生如實回答“我不會讓梨”,結果被老師打了一個大叉。孩子父親看到后覺得有疑義,就將試卷拍成照片發到微博上,在網上引發了熱議。 很顯然,單從語義層面上看,孩子的回答并不存在問題。老師之所以判錯,是基于我們生活中一直潛在的道德評價標準,認為利他才是正確的,利己則是錯誤。 后來曾有記者在采訪中問孩子,為什么不會讓梨,孩子給出的答案是,他認為4歲的孔融不會這樣做,并堅信自己沒有答錯。 其實看完這段采訪,我當時真的挺感觸的。 孩子還小,所以他是誠實的,有勇氣直面人性中利己的本性。但很難講,在經過這么一翻教育后,以后的他在面對類似問題時,還敢不敢再堅持己見。或者,當他成年以后,在面對他人的道德評判時,會不會因為不敢擔起“自私”的指責,而違心地放棄心中所愛? 在這個孩子身上,我們其實也能看見自己成長的影子。從一個天真無邪的孩子到戴著面具而活的成年人,有太多外界的眼光與標準在要求我們做出改變,而到頭來,我們所能留給自己的,往往也只是一個完全言不由衷的自己。 事實上,道德教育要求人要行善為人,有所奉獻,這本沒有錯。但它最大的悲哀,是一直在避諱談論私利,不愿意承認人應當有維護自身利益的權利。 對此,南懷瑾先生的總結是:人類總是一個很矛盾的生物,在道理上,都是要求別人能做到無欲無私,以符合圣人的標準。在行為上,自己總難免在私欲的纏縛中打轉。不過,自己都有另一套理由可為自己辯白。 一邊是理想中境界,一邊是真實的欲望與人性,你越糾結,只會痛苦。不如簡單點,坦誠地面對自己,只選讓自己開心的答案。 4 這個世界有沒有真正無私高尚的人呢? 我相信,一定有。他們在思想境界上已完成了對小我的超越,也愿意奉獻自身去造福他人。 但前提是,這種無私是要建立在個人自由選擇的基礎上,而不是被強加被要求的結果。 怕就怕,把這種標準放之四海而皆準。畢竟,對于絕對大多數如你我一般的普通人而言,最大的理想,不過就是能平安健康、開心快樂地活著。除此之外,都是重負。 我們不想成為英雄,只想在自己普通的人生里過好每一天,負好對自己應盡的責任,這并沒有什么值得被指責的。 關于“自私”,有這樣一段話,我覺得解釋得特別好: 說別人自私,往往是因為沒有更好的理由。如果自己的東西被別人拿跑了,你說他偷竊,說他搶劫,但你不會說他自私。只有東西是別人的,自己想要卻求而不得,想不出其他的說辭,這才說他自私。 是的,從某種程度上而言,真正的自私,其實是強行要求別人無私。 每個人都有自己想要守護的東西。也許在外人眼中,那是應該要被割舍的,但在他那里,那就是他心之所向的選擇。這無關是非對錯,只是活法不同罷了。 人間也許不值得,但你值得所有的善待與美好。 無數的生活實踐也告訴我們,好的人生,從來沒有標準答案,只有真實地做自己,接納自己所有的好與壞,我們才能活得更坦然。 自私點,挺好的。 —END— 作者簡介:念念,80后女子,念念沐心主筆,可文藝,也可理性,堅信只要念念不忘,歲月必有回響。 +10我喜歡
一個盲人,小時候深為自己的缺陷煩惱沮喪,認定這是老天在懲罰他,自己這一輩子算完了。后來一位教師開導他說:“世上每個人都是被上帝咬過一口的蘋果,都是有缺陷的人。有的人缺陷比較大,是因為上帝特別喜愛他的芬芳。”他很受鼓舞,從此把失明看做是上帝的特殊鐘愛,開始振作起來,向命運挑戰。若干年后,他成了一個著名的盲人推拿師,為許多人解除了病痛,他的事跡被寫進當地的小學課本。 把人生缺陷看成“被上帝咬過一口的蘋果”,這個思路太奇特了,盡管這有點自我安慰的阿Q精神。可是,人生不如意事十之七八,這個世界上誰不需要找點理由自我安慰呢?而且,這個理由又是這樣的善解人意,幽默可愛。 世界文化史上有著名的三大怪灰,文學家彌爾頓是瞎子,大音樂家貝多芬是聾子,天才的小提琴演奏家帕格尼尼是啞巴,如果用“上帝咬蘋果”的理論來推理,他們也都是由于上帝特別喜愛,狠狠地咬了一大口的緣故。 就說帕格尼尼吧,4歲時出麻疹,險些喪命;7歲時患肺炎,又幾近夭折;46歲時牙齒全部掉光;47歲時視力急劇下降,幾乎失明;50歲時又成了啞巴。上帝這一口咬得太重了,可是也造就了一個天才的小提琴家。帕格尼尼3歲學琴,即顯天分;8歲時已小有名氣;12歲時舉辦首次音樂會,即大獲成功。之后,他的琴聲幾乎遍及世界,擁有無數的崇拜者,他在與病痛的搏斗中,用獨特的指法弓法和充滿魔力的旋律征服了整個世界。著名音樂評論家勃拉茲稱他是“操琴弓的魔術師”,歌德評價他“在琴弦上展現了火一樣的靈魂”。有人說,上帝像精明的生意人,給你一分天才,就搭配幾倍于天才的苦難。這話真不假。 上帝很饞,見誰咬誰,所以,人都是有缺陷的,有與生俱來的,有后天形成的。既然無法抗拒,又難以彌補,就只有“既‘咬’之,則安之”,從容應對。你咬你的,我活我的,不屈服于命運的擺布,像貝多芬那樣,扼住命運的咽喉,或者干脆學學尼采,公開宣布:上帝死了! 上帝又吝嗇得很,決不肯把所有的好處都給一個人,給了你美貌,就不肯給你智慧;給了你金錢,就不肯給你健康;給了你天才,就一定要搭配點苦難……當你遇到這些不如意時,不必怨天尤人,更不能自暴自棄,頂好的辦法,就是像那個老師那樣去自勵自慰;我們都是被上帝咬過的蘋果,只不過上帝特別喜歡我,所以咬的這一口更大罷了。(美文精選網:www.meiwenjx.com) +10我喜歡
原創:高原麥客 今天外出宣傳業務,順路和單位幾個小朋友聊上了。其中有一個加了「得到」APP,我們從免費專欄聊到收費專欄,從收費專欄聊到知識對一個人的成長。見她一個收費專欄也沒有訂閱,就告訴她,能使個人成長的知識,花錢就是撿便宜。 其中有一位小朋友,提到了數字貨幣。他問我那玩意兒究竟是怎么回事?這幾年被炒的火熱,去年聽說是熊市,最近又開始升溫。他好奇的問我:“那玩意兒究竟有什么價值?怎么有那么多人關注?”我簡單向他講述了比特幣的底層邏輯以及區塊鏈的一些應用場景。 其中一位小朋友說:“和你聊過幾次,感覺你是咱們單位最具正能量的人。”我說:“什么呀!在大多數人眼里,我可是個不務正業的人。”既然在單位上班,理應全力以赴,傾情投入,這無可厚非。但在單位,幾乎感受不到那種濃濃的學習氛圍,人和人之間交流的話題,也大多是工作上的事情。 當然單位也不乏正在上函授年輕人,但也不是真正的學習,而是想要一種學歷上的證明,向單位、周圍的人證明,自己已經達到某種水準。不至于將來不被企業淘汰,或者有了文憑,大抵上能增加幾十塊錢的薪水。僅此而已。 這幾年,單位新進不少大學生、研究生。他們竟然和大多數老員工一個樣,一樣的工作節奏,一樣的生活方式。在他們身上,我竟然看不出年輕人那種遠大的理想、報復和野心。學歷再高,如果停止學習,停止成長,時間一長,其實普通人沒有什么區別。 原以為他們都是年輕人,都具備專業人才的素養,對區塊鏈,比特幣,人工智能等,這些新科技,新技術的發展,有基本的了解和敏銳的捕捉能力,這些我根本看不到,僅能看到匆忙。可能是忙的緣故,他們中的大多數人,根本無暇顧及和自己毫不相干的事情。 很多時候,我替他們著急,如果再這樣下去,他們肯定會被環境馴化成一名合格的員工,和其他員工沒有本質上的區別。所以每次聊天的時候,我都會鼓勵他們,努力工作是必須的,但也要重新學習,和自我成長。人的知識存量是有限的,如果不注重知識的積累和更新,總有一天會枯竭。 他們總抱怨沒時間,忙了一周,休假了,總得休息一下,要么干家務,或者朋友聚會,聯絡一下感情。突然想起李笑來在寫作課里,對法定假日有個恰如其分的理解。所謂的法定假日,就是專門針對組織或者企業的強制休假計劃。你若是給自己干,完全不需要估計這些,粗略算一下,各種休息日節日加起來至少110多天,如果用來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無形之中,相當于你比別人多出三分之一的時間。怎么能說沒有時間呢? 價值觀如果缺失,是一件極其可怕的事情。什么重要?什么更重?什么最重要?從2016年訂閱《通往財富自由之路》,個人最大的收獲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知道什么對我最重要,知道接下來我該怎么做。四十多歲才明白這個道理,多少有點尷尬,如果再不行動,后邊會更痛苦。 所以看到很多年輕人,也向那些老員工一樣按部就班,循規蹈矩,常常不免多說幾句。我是著急呀!有時也會懷疑自己,不會是書看的多了,開始好為人師了?但內心的確羨慕他們的年輕,竟然有那么富裕的時間,如果用來學習和成長,到了我這個年齡,他們的生活一定不會過的太差。 無論是持續寫作,還是具備投資意識,都會和以前的認知恍若隔世。要放在以前,眼睛只會盯著錢,盯著當下。每天想的更多的是,如何發財,如何出人頭地,如何抓住眼前的幸福,及時行樂。但寫作和投資,讓我擁有了更大更大空間坐標和時間坐標。 明顯對金錢和物質生活沒那么迫切,這是價值觀轉變最直接的表現。無論是寫作還是投資,都是在推遲幸福,并且為這兩件事情為我的未來賦予了一種無限的可能。那些一眼就能看到頭的結果,常常不值得一提。只有不確定的人生,有希望的人生,才有更大的想象空間,也才更有趣。 很多時候,我會通過不斷追問自己,讓自己從當下的忙碌中緩過神來,清晰準確必然的知道,自己所處的位置,自己要到哪里去。這是一件極具意義的事情,每重復一次,都是在加深大腦的記憶。 什么重要?當然是過上幸福的生活。究竟什么樣的生活才算幸福?除了物質上的滿足,一定還有別的。什么更重要?除了物質,一定是精神上的富足。如何使精神富足?當然是有能力改變自己,或者有能力改變世界。什么最重要?不是說到,而是做到。 在所有的事情里,什么事情最重要?無非有兩種,一種是積累財富或者成長自己。一種是成為別人眼里有用的人,或者做出一些對別人有用有價值的事情。而寫作和投資同時具備這兩種意義。 價值發生改變后,做事的方式和生活的方式也會發生相應的改變。以前總是把事業和職業搞混,認為事業就是職業,年輕的時候上班,為了單位的事情,恨不得把命搭進去,認為那是自己安身立命之本。 現在會認為,職業是為了保證基本的生存,是為了養家糊口。而事業卻能改變和影響你生命的走向。當然也有極少數人把職業當成事業來做,大多數時候,為了生存去做事情,自己的時間往往會被廉價的收割。如果是事業,那就另當別論,因為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 以前認為忙,就是盡心竭力,就是付出,就是奉獻,就能得到相應的回報和獎勵。現在如果忙,就會想到“盲”這個字,結果是,自己被瑣碎的事情包圍,形成管窺效應,只能看到眼前的事情,而會忽視生命中那些對自己有影響重要的事情。這時候,我會放慢腳步,想想自己是不是偏離了主題? 以前把錢花在吃喝玩樂上,認為這樣會制造快樂,但卻常常空洞乏味。現在開銷最大的費用,就是買書,訂專欄,參加各種分享活動。以前認為,錢放在那里,就是一堆紙片,只有花了,才是真正的為我所用。現在認為,自己花的每一分錢,都是為了將來,獲得更大的價值和意義。 以前覺得免費就挺好,花錢看書一定是傻子。網上每天有那么多文章,你看的過來嗎?現在覺得,只有花了真金白銀,買回來的東西才物有所值,甚至像是撿了天大便宜似的。現在覺得,只有當自己掏了錢,那些買來的東西才會倍加珍惜,也才會只字不差的去學習。 以前總常常想,別人會怎么看我?我在別人的心目中會是什么位置?別人一不不高興,自己后面的日子肯定不好過。也經常會和別人比財富、比長相、比智慧,比資源。現在則更關注自己的內心,我想要什么?我想要達到什么目的?這件事對我有沒有用?會拿自己的今天和昨天比較,會拿明天和今天比較。 價值觀改變的前后,人是全然活在兩個世界。以前,呆在那樣的世界,覺得挺好的,因為人們都這樣生活。以后,呆在這樣的世界,恍然大悟,從前的日子,我其實是白活了。從此后再也回不到原來的世界。我甚至覺得自己被孤立了,卻又暗自高興,畢竟自己選擇了正確的難受。 倔強的走下去,只要你認為自己選擇了特立獨行,且正確的價值觀。最終會是什么樣子,沒人會說的清楚。但你的品格,你行事的方式,你對事情判斷的標準,你的格局和眼界都會發生巨大的變化。掌控自己的人生,為自己的人生賦予更多的內涵和意義,同時,你也會具備能一眼看透事情真相的本領。 +10我喜歡
蔣麗君的推薦清單姜宗翰的開箱推薦文天地黃佳慧的必買購物清單
黃士輝的優質推薦評比 劉麗妤的推薦清單67644黃曉洋的今日頭條43528 李佩法的評價心得林允山的開箱推薦文 陳政翰的優質推薦評比67087林文馨的評價心得 朱偉傑的優惠好物87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