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2-13 15:42:15小不點

死後還能得救嗎?

死後還能得救嗎?
參考經文:《彼得前書 四章6節》

為了這理由,福音也曾傳給死人,給那些跟其他的人一樣在肉體上受了審判的人,好使他們的靈得以跟上帝一樣活著。(四章6節)


 
對於重視祖先之情的華人而言,信耶穌雖樣樣好,但感到痛苦的,莫過於祖先沒聽過福音怎麼辦?許多人會問:「沒聽過福音的人死了,他們永遠受地獄之苦嗎?若沒有聽道而死的人,在地獄受這殘酷刑罰,神是否公平?」而這節經文「死人也曾有福音傳給他們」,似乎說明死後還有得救的機會,成了很多華人基督徒的安慰。

這節經文也是聖經中的難解經文,神學家有各種說法。從希臘文來看,意思是:福音「已經」傳給了那些現今已經「死的」的人;但這也無法確定其真正意義。有些根據此難解經文發展出「死人福音說」,如「耶穌基督末世聖徒教會」相信那些未曾聽過福音、從未受過洗,或活著時沒有接受福音、沒有相信基督的人,可藉著活人代替他們受洗,而得著救恩的福分。 然而,罪人是不能替代罪人贖罪的,只有無罪的耶穌能代替有罪的人贖罪。這個教義十分清楚。另外,假如「死人福音說」成立,那麼,彼得前書的收信人,亦即在大逼迫中受苦的信徒,何必忍受迫害,反正死後還有第二次得救機會?

閱讀到難解的經文,不要為了一己之私而硬解。至於我們骨肉之親沒有信主就死去的問題,或許可這樣想:慈愛的天父,是眾人的上帝,從古到今的人類都是祂所造,祂都看為寶貴;祂賜下獨生愛子耶穌替眾人受死,顯明祂對世人的愛,祂比我們更愛我們的骨肉至親,祂必照著公義與慈愛來處理這事。既然如此,我們毋需胡思亂想,只要守好傳福音本分便是。

 

 

--------------------------------------------------------------------------------

默想:

慈愛的上帝比我們更愛我們的骨肉之親。

祈禱:

主,求祢親自去除我們對已故親人的顧念擔憂,讓我們帶著平安,堅定地向前奔跑,盡上對這一世代的福音本分。奉主名求,阿們。
 


能遮掩許多罪的愛
參考經文:《彼得前書 四章7~8節》

最重要的是要彼此真誠相愛,因為愛能夠消除許多罪過。(四章8節


 
年輕時,根本無法認知什麼叫做老,也不知道周圍的親人會變老。第一次驚覺父親變老,是弟弟發生事情的時候。瞥見父親微微佝僂的背影和滿頭白髮,嚇了一跳「父親何時變老了?」第二次,是結婚時,透過頭紗瞥見父親與新郎並立,奇怪父親變矮了?父親在我的心中,一直是高大、健壯、有力的象徵啊!之後,生了孩子,看著孩子與父親一起玩,一老一幼相照,更是意識到父親的老邁。

然而,我那快要九十歲的阿公,沒有察覺父親老了。要父親爬上很高的地方,去修理排油煙機的風口。六十五歲的父親熟讀《二十四孝》,謹記「父母在,不言老」的教訓,怎會跟阿公說實話:「我老了,精神不容易集中,腳也站不穩,爬上去可能會摔下來。」於是他就敷衍推託過去,阿公卻誤以為父親不在乎他的吩咐,氣了好幾年,每次見面都不給父親好臉色。

人與人相處,必然有很多衝突,即使是一群好人、親如父子在一起,也會有誤會,帶來摩擦。在沒有愛的環境下,各種行為都會被另做他解,但在愛的環境下,即使是小錯,甚至是一時鑄成的大錯,都可以被包容、體諒。

一場因著「老」帶來的誤會所導致的家庭衝突,最後是由我母親化解。母親在上帝的帶領下,鼓起勇氣、突破傳統媳婦溫婉不多話的桎梏,熬夜寫了幾封上萬字的信給阿公,情詞「熱切」地表達她與父親對阿公的愛。竟然阿公就此原諒了父親,多年的父子衝突終於和解。

經文中「真誠」,原文是「熱切」之意。看來,彼此相愛還不夠,更要「熱切、切實」啊!於是愛能遮掩一切的問題。

 

 

--------------------------------------------------------------------------------

默想:

我要和人熱切地彼此相愛。

祈禱:

主,求讓我們熱切地彼此相愛,讓愛來解決許多問題。阿們。
 
怨言的摧毀力
參考經文:《彼得前書 四章9~10節》

要彼此殷勤接待,不要埋怨。(四章9節)


 
美娟與貴嫂,是教會裡人人稱讚熱心愛主、積極參與服事的好姊妹,兩人也都覺得對方很好。有一天,兩人成了婆媳。同住一個屋簷下,才發覺生活習慣有很多不同。

貴嫂盛飯的飯匙與飯鍋總是用過後,便放在冰箱,待下一回再拿出來用。因為貴嫂非常節儉,飯匙與飯鍋上的飯粒,都不願意洗掉,想留下來待下一餐還可以結成鍋巴來吃。反過來美娟通常三天拖一次地。她認為平常窗戶又沒打開、灰塵不多,何必天天拖地?貴嫂受不了美娟對地板清潔的忽視,她認為地板一定要天天拖,不能有一點灰塵,否則全家人都會鼻子過敏。

婆媳兩人彼此在心裡嫌來嫌去,久了也憋不住,人前碎碎念,人後也抱怨來抱怨去。糟的是,壞話又傳回兩人的耳裡。後來兩人曾說過的每句好話,都成了惡意,每一件的好事,都被懷疑。婆媳反目成仇。旁人都不解,兩個這麼好的姊妹,為何無法做婆媳?

究其原因,就是婆媳做不到「不要埋怨」。「殷勤接待」易做到,但是要做到打從心裡自動自發「不要埋怨」,這需要更多的謙卑自我與靈性操練。常見教會裡的紛爭,亦多來自「發怨言」。抱怨的人,可能不過是隨口說說,但傳來傳去,最後總是造成主內弟兄姊妹間的嫌隙。

「怨言」所造成的破壞力與殺傷力,遠比「互相款待」所建立的凝聚力來得強。「怨言」可以把過去辛苦建立的種種好事毀於一旦。就像美娟與貴嫂,過去為主為教會做了那麼多的好事,也抵不過彼此的怨言攻擊。下一次又有抱怨浮上心頭時,請記得它的摧毀力。

 

 

--------------------------------------------------------------------------------

默想:

「怨言」所造成的破壞力,遠比「互相款待」所建立的凝聚力來得強。

祈禱:

主,讓我們學習不發怨言。奉主耶穌的名求,阿們。
 
按著上帝聖言的講道
參考經文:《彼得前書 四章11節》

誰宣講,就得宣講上帝的話。(四章11節a)


 
二○○五年《時代雜誌》票選最具影響力的福音派人物中的麥拉倫,在其《新品種的基督徒》一書中提及,我們很容易因所處的時空環境不同,而對上帝的話語有不同的理解。好比,在工業時代去了解「上帝掌管一切」,人們會直接想到上帝掌管一切,就像祂操作某機械或電腦,啟動開關、按下按鈕,引發一連串的連鎖反應。但在過去,人們聯想到的則是祂的掌管就像農夫牧養牲畜、父母管教兒女、君王掌控百姓。

不同的聯想,產生不同的信仰價值觀。現代的人們遇到罪惡問題,會聯想為有人酒醉開車撞死行人,這個駕駛要負起責任,那麼上帝也要對世界的罪惡,負起全部責任。但,農業時代的人們遇到世界的罪惡問題,會認為就像父母將孩子撫養成人,並施以各樣的管教,但孩子長大後犯下罪行,需自己負責;上帝就像父母,並非要負起全部的責任。

從這個例子,我們清楚地知道講道者,會受到因時空文化處境不同,人類不完全的思考模式所影響,即使努力要按著神的聖言(聖經)講出純全的道理,也會有些微的偏差。

因此,「誰宣講,就得宣講上帝的話。」這句話意指,若有人要宣講上帝的話語(講道、教主日學、帶領小組、向非基督徒傳福音……),都要用認真、嚴謹的態度去做,謙卑體認自己的有限,倚靠聖靈,盡全力讓口裡所講出的道理,趨向上帝的原來心意。而非自大驕傲地拿這句經文來指稱自己所傳講的道理。

 

 

--------------------------------------------------------------------------------

默想:

宣講上帝的話語、教主日學、帶領小組、向非基督徒傳福音,都要有著認真、小心、嚴謹的態度。

祈禱:

主,求繝幫助我們能跨越時空障礙,了解繝的話語,讓我們不倚靠自己的聰明。奉主耶穌的名求,阿們。
 

 

歡喜受試煉
參考經文:《彼得前書 四章12~13節》

親愛的朋友們,你們遇到火一樣的考驗,不要驚怪,好像所遇到的是很不平常似的。(四章12節)


 
表妹有藝術天分,但家境清寒,所以去報考政治作戰學校藝術系,讓夢想可以繼續延伸。進入這個學校,除修習與一般大學同學系相同課程,寒暑假還有各種基礎戰術訓練、傘訓、山訓、泳訓。

我好奇地問她關於「傘訓」。她說體能訓練辛苦暫且不提,最膽戰心驚的是「跳塔訓練」。學員們站在十公尺高的塔上,正是人類高度恐懼的臨界點。往下看,每個人都手腳發軟。教官對他們說:「你們知道嗎?若一般人想要享受玩跳塔的刺激,跳一次得自費一千多元。你們來玩跳塔,國家出錢,你們一毛錢都不用出。」又說「跳塔訓練一定要靠自己,鼓起勇氣跳出去,不然無法從飛機上跳傘。」表妹說,那個時候她學會了勇氣。經過各種訓練,短短一個月下來,表妹就好像電影《史密斯任務》裡的女主角,不僅身手不凡,且身材毫無贅肉。她說每個同學都很滿意受訓結果。

外人看來會覺得這些訓練很辛苦、很危險、很恐怖,但事實上當他們完成這些訓練,卻歡喜快樂地到處與親友們分享其中的樂趣,特別是成長的喜悅。原來這就是聖經所說的,有火煉的試驗臨到你們,倒要歡喜。因為試煉是上帝允許與安排,為叫信徒得益。

在台灣的基督徒,過慣了安逸的生活,遇到試煉來臨,總會覺得很奇怪,慈愛的上帝怎會容許這樣的倒楣事臨到我們頭上?然而,聖經卻告訴我們:不要覺得奇怪,試煉不是什麼非常的事,倒要歡喜,因為我們信心會鍛鍊得更堅固,靈魂的贅肉會被去除。事實上,試煉根本就是基督徒生活中不可少的一部分。

 

 

--------------------------------------------------------------------------------

默想:

試煉是基督徒生活中不可少的一部分。

祈禱:

主,懇求繝,當試煉來臨時,讓我們看見在其中繝那美好的旨意。奉主耶穌的名求,阿們。
真該羞恥的事
參考經文:《彼得前書 四章14~16節》

如果受苦是由於作基督徒,不要引以為恥,卻要因披戴著基督的名號而榮耀上帝。(四章16節)


 
名牌流行風也吹到神學院!部分神學生用的是數萬元的照相手機,背的是仿名牌包包,裡頭有上萬元的真名牌皮夾。一位朋友在國中教書,聽了表示:「這有什麼好稀奇?我班上有幾位家裡已經宣告破產,必須由政府幫忙繳營養午餐費用的學生,照樣去買好幾千元的Nike球鞋來穿。」

然而,這些名牌物品並非用不正當的手段獲得,不少是學生們努力打工,一點一滴攢錢所購得。他們用寶貴的年輕歲月去換得這些東西,多是為了擁有物品背後的象徵,好讓自己在同儕中間,不至於羞恥。有點如同過去流行抽煙,並非不知道其壞處,但是為了獲得同儕的認同,恐怕被嘲笑不上道,便紛紛跟進。身為老師的朋友針對此現象搖頭嘆息:「年輕學生為何不將羞恥心用於考試成績的比較上?」

羞恥心用錯了地方,絕非僅止於此。大多數的人如同年輕學生,不知道將羞恥心用於審視自己,是否誠實、勇敢、毅力、忍耐、溫和、節制、尊重與體諒等各種美德上?基督徒之所以要讀經禱告,從某種角度而言,就是要讓自己所羞恥的,與聖經來比對,好知道自己羞恥方向是否正確、是否合上帝心意。彼得在這裡亦是在調整信徒們的羞恥觀。他表示,為基督的名受辱罵不需羞恥,只有殺人、偷竊、作惡、好管閒事才該羞恥,作基督徒受苦,更不要羞恥,反倒要覺得光榮,並將榮耀歸給神。

什麼是真該羞恥的事?讓我們靜下心來仔細想清楚。

 

 

--------------------------------------------------------------------------------

默想:

自己的羞恥心是否用對地方?

祈禱:

主,求祢讓我看見為祢受苦是何等的榮耀。奉主耶穌的名求,阿們。
 

 
照神旨意受苦
參考經文:《彼得前書 四章17~19節》

那由於上帝的旨意而受苦難的人,應該不斷地以好行為來表示完全信賴那始終信實的創造主。(四章19節)


 
若不假思索,直覺上會誤以為每一個學生都害怕考試;但事實不然。有些學生並不怕考試,若是老師突然說「考試取消!」他們可不會大呼萬歲,反而臉上露出隱隱約約的可惜。因為他們對於這場考試,已經事前準備、多方演練、胸有成竹,考試是讓他們展露實力的時刻。

我們常以為,審判就一定是「定罪」的意思,沒人喜歡接受審判。但這裡的審判,不一定是「定罪」的意思,而是做出分別的判斷,結果可能是賞賜,也可能是處罰。

本段經文承接前段經文,彼得的意思是:上帝讓試煉的火臨到你們,叫你們與耶穌基督一同受苦。當時候到了,那煉淨人心的上帝將要施行審判,做出分別的判斷有如大火,從上帝的家開始,接著燃燒向外擴及,那些拒絕福音的人,怎能承受得住上帝聖潔的火!上帝聖潔的火極其猛烈,信徒(義人)都不免在上帝的管教下受痛苦;那麼,拒絕福音的人(不虔敬和犯罪的人)更難逃永遠沈淪的噩運了。

我們基督徒受試煉,絕非偶然,也不是命運的玩弄,我們的受苦,是在上帝美善旨意中。或許有人認為上帝太嚴格,竟然允許試煉臨及跟隨祂的信徒。但,就如同愛情,戀人們不在乎反對的打擊來臨,因為如此更能顯出愛情是否純粹,「到底愛的是我的錢、還是我本人?」而受苦可以讓我們知道自己的信仰是否純粹,是一般民間信仰功利式的交易,還是發自內心對上帝的愛全然信任?

 

 

--------------------------------------------------------------------------------

默想:

自己的信仰是否純粹?

祈禱:

主,求祢煉淨並去掉我信仰中的雜質,幫助我在苦難中,靠祢的恩典與愛,撐過火般的試煉。奉主名求,阿們。
 



我的榜樣對嗎?
參考經文:《彼得前書 五章1~4節》

不要轄制你們所牧養的羊群,卻要作羊群的榜樣。(五章3節)


 
在中國驚傳國二學生,崇拜女明星趙薇,一天離家出走,身上只帶了一些錢,想去找趙薇交朋友。不料人還沒看到,口袋裡的錢已花光,竟服毒走上絕路。這種青少年迷戀偶像的事情,在台灣也偶有聽聞,只不過還沒有到這麼誇張的地步。

從旁來看,人人都知道問題出在這些年輕人效法崇拜的榜樣(偶像)錯誤所造成。老一輩的人會說:「為何不拿愛迪生、南丁格爾、居禮夫人、胡適做榜樣?」中壯年人則是:「為何不拿台塑董事長王永慶、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鴻海精密董事長郭台銘、宏碁董事長施振榮,甚至是阿扁總統來做榜樣?」

每個成人都知道,孩子們或青少年視為榜樣的對象若錯誤,會帶來大問題與傷害,好比導致一些自殺、心理變態事件的發生。但是要進一步思考的是,我們自己拿來作榜樣的對象,又是否比青少年來得正確呢?聖經中說,要以耶穌基督為榜樣。然而,處在生活富裕的台灣,有多少基督徒會以耶穌基督為榜樣呢?事實上,不少基督徒信耶穌,是希望上帝賜福、保平安,倒從來沒想過要以耶穌為榜樣。至於要作眾基督徒的榜樣,像彼得這裡所說「作羊群的榜樣」,心裡則想著:「免了,那多累人啊!」

如前所提,青少年有正確的榜樣,會朝著目標急起直追,活出更燦爛的生命;但榜樣若錯誤,則將導致理想迷失、心裡一片荒蕪,更嚴重的是釀成悲劇。同樣的,基督徒的生命,以耶穌基督為榜樣,必能享有各種福份與平安,並使眾人蒙福;若是榜樣對象錯誤,即使受洗歸主,卻還是被世俗愚弄,將無法從罪惡中解脫出來。

 

 

--------------------------------------------------------------------------------

默想:

是否以耶穌為榜樣?是否以作羊群的榜樣為標竿?

祈禱:

主耶穌,求祢讓我們單單定睛在祢身上,以祢為生命的榜樣。阿們。
 
看見別人的好
參考經文:《彼得前書 五章5節》

大家要繫上謙卑的圍裙,彼此服事;因為聖經上說:「上帝敵對驕傲的人,賜恩典給謙卑的人。」(五章5節b)


 
剛開始,我在公婆眼裡,實在遠遠不及菲傭。清晨六點爬不起床,在家當全職媽媽只能顧好小孩,卻無法同時維持全家環境的乾淨整潔,和準備豐盛的三餐。上菜市場買菜更低能,常買到很貴的菜。

從來沒有從這個角度來正視過自己,公婆的這種角度,實在令我非常驚訝,以致於好長一段時間暗自垂淚、沮喪不已。畢竟自己過去是多麼自豪,琴棋書畫等知識分子的玩意無不通曉。但這些得意,在公婆的眼裡卻是極端無用、浪費、不能當飯吃的事物。好險我母親幫我生了一副高頭大馬的身材,很能扛重物,並且手腳俐落、學習力強;於是在婆婆的指導下,處理家務雜事越來越厲害,漸漸稍微符合他們的標準。當然,在改變的過程中,是非常痛苦的。但是當我靠著上帝,努力謙卑下來,學習用公婆的角度看事物,這才發現過去心中其實隱藏著對勞力者的輕視而不自知。

教會生活實在需要弟兄姊妹都心存謙卑,這樣才容易彼此順服,達成合一。就像我若一直用負面的想法,來論斷公婆思考角度很奇怪,臆測他們是故意要挑我毛病;那麼,我們之間將永遠只有衝突,無法合一。但是當我靠著上帝,漸漸謙卑下來,學習用其他人的角度觀看事情,順服就比較容易,從其中更是獲得寶貴的生命功課。因為從那以後,在教會或團契裡,我開始可以看見其他弟兄姊妹所提出的觀點與建議,各有其特點。於是比較不會自以為是(當然有時還是很自以為是),而較可以融合大家的智慧,一起為主打拼。

 

 

--------------------------------------------------------------------------------

默想:

我是否願意學習用別人的角度看事情?

祈禱:

主耶穌,求祢教導我謙卑,這生命的功課非常不易,但實在需要學習。求祢幫助我。阿們。
 

憂慮是不信任上帝
參考經文:《彼得前書 五章6~11節》

要把一切憂慮都卸給祂,因為祂關心你們。(五章7節)


 
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的妻子凱薩琳時常因為丈夫不在家而憂慮。有一回,馬丁路德在旅途中寫一封信回家。

「給聖潔而憂慮的凱薩琳女士,我最寶貴、親愛的太太:我們由衷地感謝妳為我們過度憂慮而失眠。自從妳開始為我們掛慮,我們住屋附近就發生火警。另外,昨天若不是天使來搭救,一塊巨石差點就把我像陷阱中的老鼠給壓死,想必這又是妳過度憂慮的結果。如果妳再不停止憂慮的話,恐怕天地都要把我們吞噬了。請多禱告,讓上帝來憂慮一切吧!」

聽了這個故事,不少人都覺得好笑;但很多時候,我們就像凱薩琳一樣,過度憂慮,甚至造成生理上也跟著變化,表現極度緊張、心跳及呼吸加速、出汗、心悸、失眠、腹瀉。憂慮本身,對事情的改善毫無幫助,卻帶來身體的不適,而造成嚴重的後果。

這段經文,第6節與第7節是要連在一起看的:「你們要……謙卑」,「要把一切憂慮都卸給祂……」,意思是將一切憂慮卸給上帝,就是我們在上帝面前謙卑。也可以說,我們若不能將一切的憂慮卸給上帝,那就是我們在上帝面前自傲,把自己當上帝,硬要去挑起我們無法承擔的擔子。

你還有什麼憂慮無法卸給上帝的呢?上帝是大能的,並且如此珍愛我們,我們照顧自己會比祂照顧我們來得周全嗎?在上帝面前自我謙卑,我們將從憂慮的綑綁中得到釋放。

 

 

--------------------------------------------------------------------------------

默想:

我的憂慮是什麼?我是否把憂慮的事一件件交託給上帝?

祈禱:

主上帝,求祢教導我們向祢謙卑,相信我們照顧自己的能力遠不及祢照顧我們的周全,而將一切的憂慮卸給祢。奉主名求,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