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7-17 21:46:59蜜 雪 兒

"金瓜石" 地名的由來 {攝影楊淑淑}

 

金瓜石地名由來,相傳因此{露山頭的形狀}很像{南瓜,閩南語為金瓜}露頭地質屬火成岩,有豐富的金脈,故稱為金瓜石,但未見史書。正式官方記載,首見於日本統治時代台灣總督府,在大正九年八月十日府令第四十八號街名稱及管轄區域的有關文件中,未正式公認金瓜石的地名:金瓜石礦山及吾國著名之金山,自統領台灣之時起,即為眾所知悉。本島原有街莊名稱中,金瓜石為九份之一部份,並無金瓜石之地名。此次本府改正如左,由此金瓜石之地名便受公認。惟以往所稱金瓜石,係指金瓜石山頂上所屹立之岩嶂而言,因隨礦山之開發,人煙少之山中,逐漸成立部落,以致形成現在已經相當開化之小都會,於是選開發礦山而成為著名之「金瓜石」作為本地地名。府令第一百四十三號大正九年府令第四十八號中如下改正:昭和八年十二月十六日台灣總督中川健藏台北州基隆郡瑞芳莊所管轄之{九份}改為 {金瓜石}附則本令自公布日起施行之參照」大正九年八月十日是街莊名稱及管轄局域有關文件(原文略)「參照」大正九年八月十日是街莊名稱及管轄局域有關文件(原文略)又另一種說法:金瓜石名字由來,是從日據時代昭和八年十二月十六日,由台灣總督中川健藏下令,才正式得名的。在此之前,金瓜石是與緊鄰的九份,共稱九份地區。也就是說金瓜石因為產金而得名,才從九份地區被獨立出來的,單獨被命名的。據金瓜石當地父老的說法,是因為本山露頭的形狀,很像大南瓜,而本省人稱南瓜又叫金瓜,取其黃金色表皮之意,才有金瓜石的說法。金瓜石是東亞的第一金都,位在台灣東北角的一座小山城,因為早年產金聞名,而成一座著名的小金城,是台灣的產金地。從它的崛起、歷經繁華盛世,到金盡人散,沒落蕭條,前後才不過一百年的時間,就好像是一部劇情鮮活的影片,留給後人無限的思念。金瓜石的黃金歲月,所遺留下來的採金遺蹟,可以讓後人懷念、遊客憑弔,金瓜石本身所具有的秀麗天然景觀,也是在其他處所見不到的,這兩者的景觀都是金瓜石做為觀光最主要的資源。金瓜石現在還有一座金泉寺,就是用來存放當年在金瓜石採金的溫州人,因故病死後的遺骸,據當地人士 說,兩岸開放來往之初,曾經有溫州人來祭拜,後來就沒有下文了。金瓜石在歷經清朝、日據與民國政府三個時期的開挖後,金脈逐漸枯竭,從民國七十三年後,逐漸走下坡,人口迅速外流,又加上火災燒了最精華的銅山里,又遭琳恩颱風肆虐,山洪爆發,沿河人家十八九都被沖走,現在金瓜石已剩不到三千人


金 瓜 石 全 景



金 瓜 石 五 坑



金 瓜 石 之 夜



金 瓜 石 溪 流



金 瓜 石 神 社



金 瓜 石 之 美 景

(悄悄話) 2013-10-07 20:4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