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英文文獻 |
¨ A Azaiza, F., Lowenstein, A., & Brodsky, J. (1999) Institutionalization for the Elderly Is A Novel Phenomenon Among the Arab Population in Israel, Journal of Gerontologist Social work,31,65-85. |
¨ Abramovice, B.1988,Long Term Care Administration, New York:Haworth. |
¨ Anderson, K.,1995,”Growing Old Purposefully”. Journal of Property Management, March and April, pp.54-58. |
¨ Axin, J. & Ievin, H.,1975,Social Welfare: A History of the American Response to Need. New York: Harper & Row. |
¨ Azaiza, F., Lowenstein, A., & Brodsky, J.,1999,Institutionalization for the Elderly Is A Novel Phenomenon Among the Arab Population in Israel, Journal of Gerontologist Social work,31,65-85. |
¨ Baker, P.M. and Prnice, M.J. 1990, Supportive Housing Preferences Among the Elderly in L.A. Pastalan(ed.), Optimizing Housing for the Elderly: Homes not Houses. New |
¨ Barker, R. L., 1991, Social Work Dictionary, Maryland:Sliver Spring,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ocial Workers. |
¨ Bartholomew, K., & Horowitz, L. M.,1991,“Attachment styles among young adults: A test of a four category model”.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52 (3) , pp.525-535. |
¨ Belgrave, L.I., Weykle, M.I. & Choi, J.M., 1993, Health, double jeopardy, and culture: The use of institutionalization by African-Americans. The Gerontologist, 33,379-385. |
¨ Bureau, U. S. C.,2004,"We the people:aging in the United States.". |
¨ Chao-Nan Chen”Change of Living Arrangements and Its Consequences among the Elderly in Taiwan”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Science Council, Republic of China PartC: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vol.9 no.2,p346-375。 |
¨ Chin-chun Yi and Yu-hsia Lu ,1999,”Who Are My Family Members? Lineage and Marital Status in the Taiwanese Family ”American Journal of Chinese Studies, vol.6 no.,2249-278。 |
¨ Cohen, M.A., Tell, F.J.& Wallace, S.S., 1986, Client-related risk factors of nursing home entry among elderly adults, Journal of Gerontology,41,785-792. |
¨ Crimmins, Eileen M. and Ingegneri, Dominique G.,1990,Interaction and living arrangement of older parents and their children: past trends, present determinants, future implication,Research on aging, 12:3-35. |
¨ David A. A.,1991,“Managing Brand Equity: Capitalizing on the Value of a Brand Name”, pp.7-8. |
¨ De Jong Gierveld, Jenny,2001,”Unity and Diversity in the Living Arrangements for Older Adults in Different Regions of Europe”,vol.31 no.3,p 463-509。 |
¨ Department of Commerce, USA,Dec. 11,2005,”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in an Emerging Senior/Boomer Marketplace”,Prepared for discussion at 2005 White House Conference on Aging. |
¨ George Giacinto GiarchiA,2002,”A conspectus of types, options and conditions of elder-accommodation in the European continent”, Innovation Vol. 15,No.2. |
¨ Gimmy, A. E. and Boehm, M. G.,1988,Elderly Housing a Guide to Appraisal, Market Analysis Development, and Financing, American Institute of Real Estate Appraisers. |
¨ Hanley, R.J., Alexich, L.M.B., WienerJ.M. & Kennel, D.I.,1990,Predicting elderly nursing home admissions, Research on aging, 12, 199-228. |
¨ J.C.,1992,The risk of nursing home admission in three communities, Journal of Aging and Health,4,155-173. |
¨ Jette, A. M., Tennstedt, S. & Crawfird, S.,1995,How does formal and informal care affect nursing home use? Journal of Gerontology: Social Science, 50, 504-512. |
¨ Junk, V.W., and Dillman, J.J., 1990, The Importance of Retirement Community Characteristics: Viewpoint of A Maturing Population, Housing and Society, 17(2),33-44. |
¨ Karen. M. Gibler,2003,” Aging subsidized housing residents: A growing problem in U.S. cities”, The Journal of Real Estate Research; Vol.25 No.4, p395-404 |
¨ Kobrin, Frances E.,1976,The primary individual and the family: change in living arrange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since 1940,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38(May): 233-239. |
¨ Kobrin, Frances E., 1981, Family extension and the elderly: economic, demographic and family cycle factors, Journal of Gerontology, 36: 370-377. |
¨ Kotler, P.,1991,“Market management analysis, planning and control,” New Jersey:Prentice-Hall, Englewood Cliff. |
¨ Kotler, P.,1997,“Marketing Management: Analysis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and Control” 8/e,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Inc. |
¨ Lawton, M. P.,1998,Three Functions of the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Journal of Housing for the Elderly, 5, 35-50. |
¨ Lunsford, D.A. and Burnett, M.S.,1992," Marketing Product Innovations To The Elderly: Understanding The Barriers To Adoption", The Journal of Consumer Marketing, Fall, 9(4). |
¨ Malroutu, Y.L., Brandt, J.A.,1997,Factors Influencing Community Preferences for Retirement, Family and Consumer Sciences Research Journal, 25(3) : 298-315. |
¨ McKinely, T. W.,2002,Senior cooperative housing. Seniors,housing news. 2002 Fall. |
¨ Mutchler, Jan E. & Burr, Jeffrey A.,1991,A longitudinal analysis of Household and non-household living arrangements in later life, Demography, 28: 375-390. |
¨ Pitts, H.M., 1986, Housing alternative for the elderly.Family Economics Review,3:1-7. |
¨ Porter, M. E.,1980, Competitive Strategy: Techniques for Analyzing Industries and Competitors, Free Press, New York. |
¨ Sheehan, N.W., Karasik, R.J.,1995, “The decision to move to a continuing care retirement community”. The Haworth Press. |
¨ Sherwood, S., Ruchlin, H.S., Clarence, C.S., Morris, 1997, S.A. Continuing Care Retirement Communities, Baltimore and London;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
¨ Silverstein, Merril, 1995, Stability and change in temporal distance between the elderly and their children, Demography, 32: 29-45. |
¨ Socialstyrelsen ,”The social sevice act ─ What are your rights after 1 January 2002?”2002.. |
¨ Soldo, Beth J. and Laurant, Patience, 1976, Living arrangement among the elderly in the Untied States: a log-linear approach, Journal of Comparative Family Studies, 7:351-366. |
¨ Soldo, Beth J., Sharma, Mahesh, and Campbell, Richard T., 1984, Determinants of the community living arrangements of older unmarried women, Journal of Gerontology, 39: 492-498. |
¨ Soldo, Beth J., Wolf, Douglas A., and Agree, Emily M., 1990, Family, household and care arrangements of frail older women: a structural analysis, Journal of Gerontology, 45: 238-249. |
¨ Stinner, William F., Byun, Yongchan, and Paita, Luis, 1990, Disability and living arrangements among elderly American men, Research on aging, 12: 339-363. |
¨ Survey predicts changes for retirement communities, 1993, Aging, 36-37. |
¨ Tell, E. J., Cohen, M. A., Larson, M. J., Batten, H. L. (1987), “Assessing the Elderly’s Preferences for Life care Retirement Options”, The Gerontologist, 27 (4): pp.503-509. |
¨ Tell, E. J., Cohen, Marc A., Larson, Mary J., Batten, Helen L., 1987, Assessing the Elderly’s Preferences for Lifecare Retirement Options, The Gerontologist, 27 (4): 503-509. |
¨ Tell, Eileen J., Cohen, Marc A., Larson, Mary J., Batten, Helen L., 1987, Assessing the Elderly’s Preferences for Lifecare Retirement Options, The Gerontologist, 27 (4): 503-509. |
¨ Tester, S., 1996, Community Care for Older People:A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NY:St. Martin‘s Press, Inc.. |
¨ The Swedish Ministry of Health and Social Affairs, Housing for the Elderly in Sweden Co-ordinated Residential Service and New Alternatives. Stockholm: Swedish government printing, 1992。 |
¨ Thomas, Kauser and Wister, Andrew V., 1984, Living arrangement of older women: the ethnic dimension,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46: 301-311. |
¨ U.S. Senate Special Committee on Aging, 1987-88, Aging in America: Trends and projections, Washington, DC: Author. |
¨ U.S.CensusBeureau “Projected Popula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by Age and Sex:2000 to 2050”,2004. |
¨ Wolf, Douglas A. and Soldo, Beth J., 1988, Household composition choices of older unmarried women, Demography, 25: 387-403. |
¨ Wolf, Douglas A., 1990, Household patterns of older women: some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s, Research on Aging, 12: 463-486. |
¨ Worobey, Jacqueline Lowe and Angle, Ronald J., 1990, Functional capacity and living arrangement of unmarried elderly persons, Journal of Gerontology, 45: 95-101. |
¨ 美國住宅與都市發展部HUD(The Department of Housing and Urban Development),http://www.hud.gov/。 |
¨ 日本厚生勞働省,http://www.mhlw.go.jp/index.html。 |
¨ 日本財團法人全國有料老人住宅協會,http://www.yurokyo.or.jp/index.html。 |
¨ 公共賃貸住宅,http://www.kokyo-chintai.jp/index/index.html。 |
|
|
二、中文文獻 |
¨ Ken Dychtwal,2005年05月11日,搶占2億人市場-新老年.新商機.新力,藍鯨出版。 |
¨ 中聯地政士聯合事務所,銀髮住宅,http://www.c123.com.tw/kmportal-deluxe/front/bin/home.phtml。 |
¨ 內政部,2002,老人福利法、老人福利機構設施標準。 |
¨ 內政部,2003,老人住宅綜合管理要點。 |
¨ 內政部,2004,促進民間參與老人住宅建設推動方案(核定本)。 |
¨ 內政部戶政司,2004,中華民國臺閩地區重要人口指標。 |
¨ 內政部社會司,2003,老人住宅綜合管理要點。 |
¨ 內政部社會司,2003,促進民間參與老人住宅建設推動方案。 |
¨ 內政部社會司,2005,臺閩地區老人長期照護、養護及安養機構概況。 |
¨ 內政部統計處,1997,中華民國八十五年台灣地區老人狀況調查報告。 |
¨ 內政部統計處,2000,中華民國八十九年台灣地區老人狀況調查報告。 |
¨ 內政部統計處,2002,中華民國九十一年台灣地區老人狀況調查報告。 |
¨ 內政部統計處,2004,台閩地區老人福利服務概況統計分析。 |
¨ 內政部統計處,1997,中華民國八十五年老人狀況調查報告。 |
¨ 內政部統計處,1999,中華民國八十八年臺閩地區老人福利機構需求概況調查報告。 |
¨ 內政部統計處,2000,中華民國八十九年老人福利服務概況分析。 |
¨ 內政部統計處,2001,中華民國八十九年老人狀況調查報告。 |
¨ 內政部統計處,2002,中華民國九十一年臺閩地區老人狀況調查摘要分析。 |
¨ 內政部統計處,2003,中華民國九十一年臺閩地區國民生活狀況調查結果摘要分析。 |
¨ 內政部統計處,2004,內政國際指標。 |
¨ 內政部營建署,2003,老人住宅基本設施及設備規劃設計規範。. |
¨ 內政部營建署,2004,整體住宅政策(草案)。 |
¨ 內政部營建署新生地開發局,2004,徵求民間自行規劃申請參與花蓮縣平林老人住宅養生園區建設暨營運計畫案。 |
¨ 巴比(Earl Babbie)著,李美華、林嘉娟等譯,2004,社會科學研究方法(上),時英出版社。 |
¨ 方世榮,1995,行銷管理學─分析、計畫、執行與控制,東華書局。 |
¨ 方瓊惠,2002,高齡者理想住宅行銷訊息之探索研究-以台灣北部地區民眾為例,長庚大學醫務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
¨ 王尹,1997,管理學,高點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
¨ 王立信,1986,我國老人自費安養居住型態之探討,淡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
¨ 王宛茹,1998,台灣地老人安養供需之研究,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
¨ 王怡方,2006,台灣老人住宅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發展,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
¨ 王阿保,1990,都市地區老人安養方式之研究----家庭安養與機構安養兩類資料比較分析,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土論文。 |
¨ 王俊豪,2004,德國活力銀髮族計畫與鄉村老人安養照護服務,農委會農政與農情月刊,第146 期。 |
¨ 王春祝,1992 年,銀髮族安養市場星光熠熠,戰略生產力雜誌,1992.11.,pp. 56-62。 |
¨ 王麗芳,1985,我國老年生活型態之發展趨勢─頤苑自費安養方式個案研究,台灣大學社會研究所。 |
¨ 台北市公共工程局編印,1963,丹麥瑞典的國民住宅。 |
¨ 台北縣政府,2004,台北縣長期照護服務(折頁小冊)。 |
¨ 台灣地區社會發展趨勢調查,1998,台灣地區65 歲以下成年人對婚姻有關的看法. |
¨ 台灣省政府主計處,1995,台灣省民眾對與子孫同住作為養老方式之看法,台灣省民眾對老人福利之意向調查。 |
¨ 台灣省政府社會處,1993,台灣省公私立仁愛之家自費安養院民意向調查報告。 |
¨ 台灣省新聞處,1995,老有所養—台灣省民眾對機構安養之需求,南投:台灣省政府新聞處。 |
¨ 台灣經濟研究院,2002,我國高齡化社會對策─促進民間投資安養產業之探討。 |
¨ 布勒(Blau, Z. S.)著;朱岑樓譯,1988,變遷社會與老年,巨流圖書公司。 |
¨ 石振弘,2001,台灣租屋市場之啟蒙:沈痾、新苗、與生機,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
¨ 朱佩蘭,2001,安老與社會工作,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
¨ 江亮演,1995,清代台灣的社會救助機構之措施,國立空中大學社會科學學報,3,p.181-198。 |
¨ 牟敦珮,1993,台灣省立台北仁愛之家創立之歷史背景及沿革概況。 |
¨ 行政院主計處,1994,中華民國八十二年台灣地區老人狀況調查報告。 |
¨ 行政院主計處,1996,中華民國八十五年台灣地區老人狀況調查報告。 |
¨ 行政院統計處,2000,中華民國八十九年台灣地區老人狀況調查報告。 |
¨ 行政院主計處,2004,臺灣地區家庭收支調查報告。 |
¨ 行政院主計處,2004,受雇員工動向調查報告。 |
¨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04,人口老化相關問題及因應對策研討會。 |
¨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00,世界人口估計要覽(2000)。 |
¨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02,照顧服務產業發展方案。 |
¨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04,中華民國台灣地區民國93年至140年人口推計。 |
¨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04,照顧服務福利及產業發展方案執行情形檢討報告(92 年度),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
¨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06,中華民國台灣地區民國95年至140年人口推計。 |
¨ 行政院衛生署,1996,長期照護三年先導計畫。 |
¨ 行政院衛生署,1998,老人長期照護三年計畫。 |
¨ 行政院衛生署,1996,長期照護納入全民健康保險給付可行性評估報告。 |
¨ 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2000,台灣老人十年間居住、工作與健康狀況的改變。 |
¨ 伊慶春、朱瑞玲主編,台灣社會現象的分析─家庭、人口、政策與階層,中研院三民主義研究所。 |
¨ 余朝權,2001,現代行銷管理,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
¨ 吳光新,2003 ,台灣地區民間福利機構的組織變遷─以南投仁愛之家為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所碩士論文。 |
¨ 吳老德,2003,高齡者住宅政策與居住安排之趨勢與啟示,立法院院聞,31:10,90-105。 |
¨ 吳佳晉,2005/06/09,不升反降 濫頭寸太多 房貸競爭 民眾也可趁機要求貸款額度,中時晚報,第8 版。 |
¨ 吳坤良,1999,,老人的社區參與動機、參與程度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
¨ 吳明隆,2000,SPSS 統計實務,松崗出版社。 |
¨ 吳青松,策聯盟之國際發展趨勢,經濟情勢暨評論季刊,第二卷第三期,1996年11月。 |
¨ 吳春靖,2005,養老是好生意?從長庚養生文化村看台灣的老人住宅政策,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 |
¨ 吳淑瓊,2001,建構長期照護體系先導計畫,內政部委託研究。 |
¨ 吳淑瓊,2003,照顧住宅服務營運手冊,建構長期照護體系先導計畫服務模式發展經驗系列叢書,行政院社會福利推動委員會長期照護專案小組。 |
¨ 吳淑瓊、王正、林萬億、吳玉琴、王榮璋,1999,建構台灣長期照護體系十年計畫,行政院社會福利推動小組委員會。 |
¨ 吳淑瓊、王正、陳正芬,2003,建構長期照護體系先導計畫,內政部委託研究。 |
¨ 吳淑瓊、吳念倫,1998,功能障礙老人主要家庭照護者的照護現況與支持需求,照護者季刊,1998 年五月。 |
¨ 吳淑瓊、呂寶靜、盧瑞芬,1999,配合我國社會福利制度之長期照護政策研究,行政院研考會委託研究計畫。 |
¨ 吳榮義,2004,人口老化的機會與挑戰,人口老化相關議題及因應對策研討會,台灣經濟研究院。 |
¨ 吳曉慧,2003,老年人健康狀況與醫療需求之探討,國立台北大學經濟學系碩士論文。 |
¨ 吳曉慧,2004,老人照顧的新興產業,台灣經濟研究月刊,p.42-48。 |
¨ 宋永魁,2001,長庚廿五年,台北:長庚醫院。 |
¨ 宋惠娟,2003,長期照護機構治療性活動的安排與應用,慈濟雜誌,92 年6 月第二卷第二期。 |
¨ 李文龍,2003年08月18日,抓住 3000億老人商機,知本家出版。 |
¨ 李亦園,1982,近代中國家庭的變遷─一個人類學的探討,中研院民族所集刊,第54 期,p.7-23。 |
¨ 李君如,1991,台灣地區住宅合作制度之政策分析,台灣大學建城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
¨ 李明泰,1996,核心競爭力與企業多角化策略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
¨ 李臨鳳,1988,我國退休老人再就業問題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
¨ 李長貴,1984,社會心理學,中華書局。 |
¨ 李瑞金,1994,家庭與社區— 在高齡化社會中的變遷角色。社會建設,(87),p.20-28 |
¨ 沈旭凱,2005 年7 月5 日,安養院未立案 列管罰款,聯合報,C1 版。 |
¨ 貝蒂•傅瑞丹著;李錄後、陳秀娟譯,1995,生命之泉 銀髮生涯大趨勢,月旦出版有限公司。 |
¨ 卓文乾、陳寶貴,2005,老人住宅商機與開發經營行銷面臨課題,(一)、(二)、(三)、(四)。《現代地政》283、284、285、286,12-17,21-25,22-27,24-27。 |
¨ 周柏宏,2002,建商老人住宅之財務分析──由開發與經營角度解析,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
¨ 周家華,1997 年,台灣地區高齡人口結構之研究,台北技術學院學報,1997.3.,pp. 315-344。 |
¨ 彼得森(G.Peterson, P.)著;王晶譯,2000,老年潮,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
¨ 林生傳,1993,教育社會學,復文圖書出版。 |
¨ 林志豪,1998,產業環境、廠商能力對策略聯盟特性與績效關係之研究-以我國汽車零組件廠商為例,銘傳大學國際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
¨ 林松齡,1993,老人社會支持來源與老人社會需求:兼論四個社會支持模式,社會安全問題之探討,p.265-289。 |
¨ 林奕汝,1982 ,低收入戶集中居住之探究-以台北市平價住宅為例,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 |
¨ 林梅雅,2004,探討新型服務模式照顧住宅發展之研究─以嘉義實驗社區為,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
¨ 林添富,2001,從老人化探討未來宜蘭地區長期照護機構發展研究(至2031年)—個人人口社會未來學,未出版碩士論文,pp.71-72。 |
¨ 林萬億,1994,福利國家—歷史比較的分析,巨流圖書公司。 |
¨ 林萬億,2003,論我國的社會住宅政策與社會照顧的結合,國家發展季刊,第二卷第4期,p.55-82。 |
¨ 林萬億,2004,九0年代以來台灣社會福利的回顧與前瞻:全球化vs.在地化,第二屆民間社會福利研討會:台灣的社會福利發展∼全球化V.S.在地化論文集》,頁1-20,中華民國老人福利推動聯盟等。 |
¨ 林維言,2000,從「加強老人安養服務方案」的執行談長期照護制度之建構,《社區發展季刊》92,6-18。 |
¨ 林學宜,2004,老人住宅環境偏好相關因素研究─以潤福生活新象為例,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系。 |
¨ 林靜湄,2001,老人居住安排決定過程之探討,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 |
¨ 林顯宗,1985 ,家庭社會學,五南圖書出版。 |
¨ 林秋瑾、周柏宏(2004),老人住宅開發與經營特質之分析,財團法人台灣不動產資訊中心。 |
¨ 林聖峰,1994,台北地區老人對自費安養機構居住意願之影響因素分析,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
¨ 邱慧寧,2002,影響台灣地區民眾選擇銀髮社區因素之研究,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
¨ 長庚養生文化村,http://www.cgmh.org.tw/cgv/map/map.htm。 |
¨ 施教裕,1994,建立退休公務人員養老制度之研究,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發行,初版,民83。 |
¨ 施教裕,1994,老人對機構安養之抉擇及使用的探討—以老年適應方式三種理論模式為例,經社法制論叢,第14 卷:p.101-125。 |
¨ 施麗紅,2003,台灣地區老人安養及養護機構照護失智老人之現況調查研究,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
¨ 洪湘婷,1998,期待與現實---成年子女照顧老年父母的角色探究,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
¨ 胡人傑,1982,我國老人社會適應之研究— 以台中市為樣本模式,私立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 |
¨ 胡仁祿,馬光,1997,老年居住環境設計,地景。 |
¨ 胡幼慧,周雅容,1996,老年婦女的經濟依賴與居住困境探索。 |
¨ 孫得雄;齊力;李美玲等主編,1997,人口老化與老年照顧,中華民國人口學會叢書(2),中華民國人口學會。 |
¨ 徐良熙、林忠正,1989,家庭結構與社會變遷:中美單親家庭之比較,中國社會學刊,8:1-22。 |
¨ 徐炳憲,1976,清代州縣的社會救濟,中華文化復興月刊,9:10,p.68-73。 |
¨ 消費者報導雜誌,2005,悠然山莊照顧模式與收費標準。 |
¨ 翁廷碩,2001,中高齡族群對長住型旅館需求之探究,中國文化大學觀光事業研究所碩士論文。 |
¨ 耿筠、林佩芬,1996,策略聯盟合作與競爭二元特性之實證研究以我國電子業為例,勤益學報,14民85.11頁239-247。 |
¨ 財團法人雙連安養中心回饋計畫書,1996。 |
¨ 涂玉山,2001,大高雄地區中老年人對老人住宅支分析及老人住宅行銷策略之探討,義守大學管理科學所碩士論文。 |
¨ 國土交通省住宅局,2003,平成15年住宅実態調査結果。 |
¨ 國情統計通報 專題分析:近十年家庭組織型態概況,2004年1月20日發布。 |
¨ 寇克斯(Enid O. Cox)、帕森斯(Ruth J. Parsons)合著;趙善如、趙仁愛合譯,2001 ,老人社會工作─權能激發取向,揚智文化事業股份公司。 |
¨ 張偉斌,1995,臺灣地區住宅建設之變遷,中國工商學報,17,p.111-137。 |
¨ 張裕淵,2000,以生活型態觀點探討台灣地區銀行網路金融服務市場區隔之研究,中央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
¨ 許皆清,2000,老人生活需求之研究-以台北市松柏育樂中心松柏學苑為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
¨ 連賢明,1994,台灣老人的居住選擇,台灣大學經濟學研究所。 |
¨ 郭玉燕,1993,機構老人生活滿意度與社會支持之研究-以台灣省仁愛之家自費安善為例,中正社會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
¨ 郭泰,1990,王永慶的管理鐵鎚,遠流出版社。 |
¨ 陳小紅,1999,「振興建築投資業措施」與總體住宅政策規劃的省思,厚生雜誌,6,p.20-23。 |
¨ 陳玉玲(1998),「組織內人力資本的蓄積--智慧資本管理之觀點」,中央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
¨ 陳宏瑋,2001,企業市場品牌經營之探討,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
¨ 陳秀華,2005,影響中高齡者選擇養生住宅態度之因果模式研究,淡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
¨ 陳政智,1994,臺灣地區養老機構區域分布特性分析,社區發展季刊,65,p.84-91。 |
¨ 陳政雄,1995,高齡者的福利 日本的高齡者福利政策與機構設施─以東京都為例,建築師,1995:08,p.98-104。 |
¨ 陳政雄、林芳怡,1998,高齡化社會的服務體系與無障礙環境 訪林玉子博士,建築師,1998:07,p.118-123。 |
¨ 陳美潔,2001,房地產神話中的老人安養魔境----以天母地景變遷為例,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 |
¨ 陳國鈞,1978,臺灣地區社會救濟機構檢討與改進,社會建設,35,p.86-107。 |
¨ 陳淑嬌,2001,大台北區高齡族理想住宅之研究,淡江大學應用統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
¨ 陳惠姿,2000,21 世紀社區化老人長期照護之展望,長期照護,14-1:9-15。 |
¨ 陳隆麒,1993,現代財務管理,台北:華泰書局。 |
¨ 陳肇男,1992,台灣地區老人健康狀況與就醫行為,人口轉型中的家庭與家戶變遷研討會論文集,p.321-340。 |
¨ 陳肇男、史培爾,1990,台灣地區現代化過程中對老人的居住安排之影響,人口變遷與經濟社會發展研討會文集,p.535-551。 |
¨ 陳鳳音,2002,機構式的長期照顧的品質及相關影響因素,國立台灣大學衛生政策與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
¨ 陳寬政,1999,老年三寶:老本、老伴與老友─台灣老人生活狀況探討,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 |
¨ 陳璟名,2001,社會階層與老年安養偏好關係之研究,東吳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
¨ 陳麗春,2002,台灣地區老人住宅計畫之推動,臺灣土地金融季刊,第39 卷2期,p.175-194。 |
¨ 陳麗春、林秀吉、林秀鳳,2000,高齡人口住宅需求趨勢與規劃之研究,人與地,197,54-64;198,52-54;199,47-58。 |
¨ 章英華,1994,變遷社會中的加護組成與奉養態度─台灣的例子,台大社會學刊,第23期,頁1-34。 |
¨ 勞動統計月報,2004 年,行政院勞工委員會。 |
¨ 彭駕馬辛,1999,老人學,揚智文化。 |
¨ 曾竹寧,2000,失能老人社區照顧服務網絡建構之研究,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 |
¨ 曾思瑜,1995,我國自費老人安養設施與日本的高齡者住宅制度,空間雜誌,第72期,p.76-81。 |
¨ 曾思瑜,1998,日本及歐洲高齡者住宅、居住設施體系的變遷,空間雜誌,第111期,p.84-89。 |
¨ 曾思瑜,1998,日本公營高齡者入居設施Vintage Villa橫濱,空間雜誌,第104期,p.26-29。 |
¨ 曾思瑜,1999,高齡化社會住宅環境的現況和問題點,社會福利,國際老人年專刊,p.20-23 |
¨ 曾思瑜,2002,瑞典、英國、日本高齡者住宅與入居設施體系之比較研究,科技學刊,第11 卷,第1 期,p.45-62。 |
¨ 曾思瑜,2002,北歐高齡者住宅、設施政策與體系建構之研究─以瑞典和丹麥為例,建築學刊,第41 期,p.23-42。 |
¨ 曾增勳、陳英姿、周宗禎、林宜靜,2005年6月13日,銀髮住宅不叫座 長庚養生村住不到兩成,聯合報A9 版。 |
¨ 曾舉敏,1996,老人進住養護機構之家庭相關因素研究:以台北縣未立案養護機構為例,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
¨ 閔垠,1998,老人安養新論,銀髮族雜誌,p.9 ~29。 |
¨ 黃千慈,2004,空巢期父母親子關係與生活適應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 |
¨ 黃亦君,2004,德國的新興老人住宅,生技與醫療器材報導月刊,July 2004,p.30-33. |
¨ 黃志弘,2001,新世紀福利國家中的住宅政策,台北市政府社會局福利社會雜誌社。 |
¨ 黃秀玲,1999,銀髮小家庭居住型態之比較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
¨ 黃源協,2000,社區照顧服務輸送模式之探討,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4(2),p.179- 220。 |
¨ 黃源協,2003,老人福利機構公設民營可行性評估之研究,內政部。 |
¨ 黃耀榮,2005,由「終身住宅」發展趨勢探討我國的社區發展方向,台北市政府社會局2005 年老人福利論壇。 |
¨ 楊玉婷,2004,中年與老年人消費行為因果模式與世代差異之研究,淡江大學企研所碩士論文。 |
¨ 楊靜利,1999,老年居住安排:子女數量與同居傾向因素之探討,人口學刊,第20 期,p.167-183。 |
¨ 萬育維,1997 年,老人照護的現況與發展,1997 亞太國際老人照護研討會論文集,p.185-202。 |
¨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03,醫療、健康、照顧服務發展討論會會議紀錄(2003/07/31。 |
¨ 聖恩全生涯事業股份有限公司,http://www.sheng-en.com.tw/。 |
¨ 葉莉莉,2003,發展社區長期化照護的背景.:社區化長期照護之發展策略,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長期照護委員會,p.23-52。 |
¨ 葛雅琴,2001,台灣地區老年人遷居安養、養護機構生活適應之研究,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 |
¨ 詹火生,1989,台北都會地區老人福利需求與家庭結構間關係之研究,台灣社會現象的分析,伊慶春與朱瑞玲主編,p.57-87。 |
¨ 詹火生、萬育維、郭登聰,1991,台灣地區老人安養服務之研究,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
¨ 廖淑玲,1996,日本保險公司為高齡者設計之保險商品簡介,保險資訊,p.12-17。 |
¨ 榮泰生,2000,現代行銷管理,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
¨ 臺灣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都市計畫室,1983,老人社區住宅規劃與設計規範研究。 |
¨ 行政院主計處,2004,臺灣地區家庭收支調查報告。 |
¨ 臺灣省政府社會處,1999,臺灣省獨居老人生活狀況及對社會福利需求調查報告。 |
¨ 裴晉國,2002,科技與老人居住生活之探討,台大國家發展研究所博士論文。 |
¨ 齊力,1990,近二十年來台灣地區家戶核心化趨勢之研究,東海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
¨ 齊力,1995,台灣地區家戶組成變遷趨勢之研究:1984-1991,社會變遷調查與研究論文集。 |
¨ 齊力,1997 ,大台北地區中年人的老年居住安排期望, |
¨ 人口老化與老年照護,孫得雄、齊力、李美玲主編,台北:中華民國人口學會,p.359-396。 |
¨ 劉訓蓉,2000,台閩地區老人居住安排與健康照護之研析,行政院主計處普查資料。 |
¨ 劉翠溶,1998,清代老年人口與養老制度初探,近世中國之傳統與蛻變 劉廣京院士七十五歲祝壽論文集,上冊,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p.259-281。 |
¨ 劉敏珍,2000,老年人之人際親密、依附風格與幸福感之關係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 |
¨ 劉燕瑩,2000,都會區中齡者對連貫性照顧照顧退休社區態度之研究-以台北市為例,長庚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
¨ 潤福生活新象館,http://www.ruenfu.com.tw/shin/shin.htm。 |
¨ 蔣武雄,1987,明代之養濟院,中國歷史學會史學入集刊,19 卷,p.237-252。 |
¨ 蔡宏昭,1989 ,社會福利發展:老人福利政策,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
¨ 鄭淵聰,1999,中老年人對老人住宅購買行為及興銷策略之初探性研究─以台中都會區為例,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論文。 |
¨ 鄭凱文,2002,老人公寓公共空間中高齡者社交行為之建築計畫研究,中原大學建築學系碩士論文。 |
¨ 鄭景文,2004,銀髮族的另一個家-借鏡日本老人住宅產業發展經驗,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26 卷第8 期,p.113-120。 |
¨ 鄭讚源,2000,老人長期照護、安養與養護機構服務品質指標之研究,內政部委託研究。 |
¨ 盧振華,2003,長期照護機構策略聯盟與服務品質關係之研究---以萬安、萬泰養護中心為例,國立中山大學高階經營碩士學程專班碩士論文。 |
¨ 賴建仲,1998,老人居家服務整合之研究,台灣地區老人服務輸送體系及網絡的建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p.51-94。 |
¨ 戴伸峰,1996 年,老人的生活壓力因應積極社會參與,成人教育,p.50-57。 |
¨ 謝美娥,1992,台北市老人居家福利需求與照顧網路之研究,台北市市政府社會局委託專題研究報告。 |
¨ 謝美娥,1993,老人長期照護的相關議題,桂冠出版社。 |
¨ 謝高橋,1994,老人需求與老人福利措施,社區發展季刊,76卷,p.180-189。 |
¨ 謝高橋、陳信木,1994,邁向二十一世紀社會福利之規劃與整合—老人福利需求初步評估報告,內政部。 |
¨ 鍾朱炎,2000,為老年人設計的福祉設施─以老人生活簇群及空間需求之設計規劃研究,長庚大學管理學研究所醫務管理組。 |
¨ 鍾思嘉、黃國彥,1987,老人生活型態對其生活滿意之影響,行政院國科會專題研究報告。 |
¨ 羅紀瓊,1987,近十年來台灣地區老人家庭結構變遷的研究,台灣經濟研究,第18 卷第2 期,p.83~107。 |
¨ 譚開元,1998 年,現行醫療與福利相關措施,社區發展,全國社會福利會議特刊,p. 173-178。 |
¨ 關華山等,1992,台灣老人居住安排與居住問題之研究─兼論三代同堂,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籌備處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年。 |
¨ 關華山,1992,台灣老人自費安養機構之源起與性質,建築理論與應用研討會論文集,p.166-167。 |
¨ 關華山,1994,台灣老人的居住安排與住宅問題,建築學報,11,p.53-72。 |
¨ 關華山,1996,台灣老人的居住環境,田園城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
¨ 關華山、齊力、陳格理與陳覺惠,1992,台灣老人居住安排與居住問題之研究,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籌備處研究計劃報告。 |
¨ 蘇怡文,2002,老人對居家環境之評價,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
¨ 蘇金蟬,1988,家庭變遷中老人居住安排及其福利措施之研究,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 |
¨ 龔文華,2004,高齡者進住養生文化村意願之影響因素,長庚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
請問這本書哪兒可以買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