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12-29 01:28:45悠米
「風雪定陵」內容介紹、心得
《風雪定陵》是一本有關於明朝皇帝朱翊鈞,也就是萬曆年間的在位者明神宗,他是明朝在位最久的皇帝,一共在位48年,《風雪定陵》就是記載定陵的挖掘過程、萬曆的生平以及大陸中間發生的文化大革命。
定陵是在1584年10月6日卯時正式破土動工興建,依次是三座橋、神道、無字碑、外羅城、裬恩門、明樓、寶城….等,這些都是玄宮上頭的地面建築。
1955年10月3日北京市文化教育副市長吳晗上書請求挖掘長陵,由郭沫若、沈雁冰、鄧拓、范文瀾、張蘇一同簽名請求同意,經過一番爭執,最後由總理周恩來批准同意挖掘,故1955年12月初,吳晗成立了「長陵挖掘委員會」,並且在其下設立了一個工作隊,於是1955年12月31日工作隊即刻開始勘查。
為了挖掘長陵〈明朝朱棣,亦及永樂年間的明成祖,在位22年〉,工作隊隊長趙其昌除了實地勘查,又查史料記載,甚至向盜墓者詢問,可惜一無所獲,於是決定改挖定陵,原因是(1)距離長陵不遠、(2)萬曆在位年48年有較多的史料可查、(3)規模較長陵小、(4)營建年代晚,地面建築保存較完善將來容易修復。
雖然說定陵的保存較長陵完善,不過它也經過多次的摧毀,一次在李自成率軍直逼京城時,一次在清軍入關後,另一次在民國初年,這樣的一件事真叫人難過,為了什麼要如此搗毀破壞這樣有歷史文化的東西?就算毀壞了一座古代的陵墓也不會帶來一個人的幸福啊!
1956年5月18日工作隊來到定陵南邊的昭陵村紮營準備開挖,於是隔日上午七時整成為中國歷史上值得紀念的一刻。
開始挖掘第一道溝不久後,就發現了刻有「隧道門」三字的石條,經過一番思考工作隊確定此石條為可靠依據,於是再向下挖掘至離地4.2米處,出現了兩側用磚砌的牆,南北向彎曲伸展,稱作「磚隧道」。
因為磚隧道並無明顯伸展向明樓,於是工作隊決定在第一道溝向明樓前進幾尺處挖第二道溝〈7月6日〉,結果不甚順利,不僅挖掘一個月毫無消息,天氣也在捉弄他們一般,開始下雨了,而且民工們開始傳出迷信的謠言,對於工作開始不大願意配合,一直到9月2日上午,一道曙光浮現,挖到刻有「此石至金剛牆前皮十六丈深三丈五尺」,此後稱作「指路石」。
有了指路石的依據,於是第二道溝開始挖掘,一個月後發現了東西走向的隧道,由大石條壘砌而成,稱作「石隧道」,在不久之後,工作隊就又發現了通往玄宮大門的「金剛牆」,這一天是1957年5月19日,正好是挖掘一週年,真是彷如上天安排。
誰知上天安排的事不近人意,因為氣候不穩,加上人為因素,使得半夜土堆崩塌,以至於到1957年9月19日才開始取磚進入玄宮。
進入玄宮後,來到第一座石門前,思索一夜後由史料得之使用「拐釘鑰匙」才能打開石門,於是玄宮七座門就由這拐釘鑰匙一一打開。
這樣一座宏偉、費盡一切心力的一座將近400年歷史的地下玄宮就這樣被人開啟了,這不禁讓人湧起陣陣複雜的心情,萬曆皇帝自未滿18歲就已經開始想興建自己的墳,一直按耐至張居正逝去,馬上就開始假借行春季禮至天壽山選擇興建陵寢的吉地,1583年2月4日萬曆開始派人出去選擇吉地,由於萬曆個人的固執以及一定要擇最佳之吉地,所以一直到1584年9月16日吉壤紛爭才終告完結,但是最後確定而無再次出現紛爭的日子卻要在1585年閏9月9日才算確定萬曆的陵址。
1584年10月6日卯時正式動土建陵,每天耗用二、三萬人力,使用城磚、巨石、楠木、琉璃製品,城磚自江南蘇州經由京杭大運河運至沙河鞏華城下,由船工商賈運送;巨石產自房山縣大石窩,最重達上百噸,運輸極為困難,楠木產於湖廣一帶,但是楠木為明代皇家興建陵寢主要材料,所以楠木僅存於「窮崖絕壑,人跡罕至之地」,加上又有猛獸毒蛇,是故難於攀登,難於砍伐。
由此可見一斑,為了興建定陵,萬曆是用進各種極其至善之物,而且動用不少人力,全然不顧人民上訴,然而他的墳被人放火燒了三次,被人掘開,最後又不幸碰上大革命的一群有類於瘋子行為的人,他們搗毀他的屍骨,並且一把火燒了他的屍骨,讓他連一絲絲魂魄存留在世界上的希望也瞬間蒸發,只能說真是不幸,假如他地下有知,當時就不會如此勞民傷財,最後只為換取不得容身的機會。
萬曆一生可以說是為了建陵和愛情而活,為了建陵他不惜勞民傷財,為了愛情不顧人民死活,這樣的一位皇帝卻是明朝在位最久的一位,後來明朝會亡國有絕大部分的原因在萬曆一朝,原因在於萬曆不朝數十年。
萬曆十歲登基,十四歲奉命與錦衣衛指揮使王偉之女在1578年2月19日成婚,後來歷史稱之為「孝端皇后」,但是才14歲的萬曆對於王氏並無興趣,自古奉父母之命成婚者不勝枚舉,但是兩人從此如膠似漆的卻是少數,萬曆就是一例,或許是尚未巧遇知音吧!
萬曆對於成千的後宮佳麗同樣的了無興趣,既然皇上興趣缺缺,那些婢女也就更無機會和皇上有更進一步的接觸機會而一步登天,所以明末‧陳忱〈天啟宮詞〉中陳述說「六宮深鎖萬嬌嬈,多半韶華怨裡消,燈影獅龍娛永夜,君王何暇半纖腰。」但是,隨著一個罕見的機會到來,萬曆在1581年10月私幸了一位王氏宮女,這位宮女也就是後來史稱的「孝靖皇后」,雖然萬曆只私幸一次,但是她卻為萬曆生了一個兒子〈當她被封為恭妃時〉,就是後來的明光宗朱常洛。
至此,萬曆根本對這二女並無多大興趣,只是旁人的想法與作為加在他身上罷了!直到1582年3月被封為淑嬪的鄭氏出現,她擁有傾城之貌、亦有他人少有的才華,所以萬曆就此一生只愛她,而她也為萬曆生下一子,名為朱常洵,是為福王,封國洛陽,因為太愛鄭氏,所以萬曆與朝廷臣子展開一場數十年的對抗,致死方休,亡國原因也是由此累積而成的。
為什麼萬曆與朝中臣子翻臉,起因在於想將鄭氏立為皇后,而將原來的王皇后廢除,在這地方,我想誰也不能責怪鄭氏的慾望,她與萬曆互相喜愛,會有與他共生死的想法也不是什麼錯事,放眼望去,歷史上有哪一朝的后妃不爭寵的。
定陵是中國第一座由政府組織人員挖掘的陵墓,但是卻巧遇中國一大破壞性運動─文化大革命,在這革命中,定陵之主的棺木被拆碎丟入山谷中,屍骨被焚毀,不禁令我們不解,挖掘的目的不就是為了那深藏陵中的帝王棺嗎?不就是為看那百年前的帝王之姿嗎?著實不懂決定棄棺焚屍的那些人的思考呀!
更進一步探討,萬曆不是致力擇吉地建壽宮嗎?怎麼會400年後遭受極大的侮辱呢?風水極好真有帶來一些扼止厄運的奇蹟嗎?或許是有,在挖掘陵墓時,工作隊確實有得到一些阻礙,例如:讓工作隊錯失埋藏在寶城下的一塊比指路石更為詳細的石碣、讓民工們因迷信而怠於工作、讓指導者興起放棄繼續挖掘的意念、讓天氣變得不佳…等,或許遷強,但是歷經400年的奇蹟也許已經敵不過新一代的威脅,只是在做消散前的掙扎吧!
工作隊隊長趙其昌歷經文革後回到工作前,怎知文革已經讓夥伴們一一離他而去,又是一種歷史帶來的無奈,目前在2002年生存的我們,是否也對時間流逝所帶來的事件充滿無限無奈。
定陵是在1584年10月6日卯時正式破土動工興建,依次是三座橋、神道、無字碑、外羅城、裬恩門、明樓、寶城….等,這些都是玄宮上頭的地面建築。
1955年10月3日北京市文化教育副市長吳晗上書請求挖掘長陵,由郭沫若、沈雁冰、鄧拓、范文瀾、張蘇一同簽名請求同意,經過一番爭執,最後由總理周恩來批准同意挖掘,故1955年12月初,吳晗成立了「長陵挖掘委員會」,並且在其下設立了一個工作隊,於是1955年12月31日工作隊即刻開始勘查。
為了挖掘長陵〈明朝朱棣,亦及永樂年間的明成祖,在位22年〉,工作隊隊長趙其昌除了實地勘查,又查史料記載,甚至向盜墓者詢問,可惜一無所獲,於是決定改挖定陵,原因是(1)距離長陵不遠、(2)萬曆在位年48年有較多的史料可查、(3)規模較長陵小、(4)營建年代晚,地面建築保存較完善將來容易修復。
雖然說定陵的保存較長陵完善,不過它也經過多次的摧毀,一次在李自成率軍直逼京城時,一次在清軍入關後,另一次在民國初年,這樣的一件事真叫人難過,為了什麼要如此搗毀破壞這樣有歷史文化的東西?就算毀壞了一座古代的陵墓也不會帶來一個人的幸福啊!
1956年5月18日工作隊來到定陵南邊的昭陵村紮營準備開挖,於是隔日上午七時整成為中國歷史上值得紀念的一刻。
開始挖掘第一道溝不久後,就發現了刻有「隧道門」三字的石條,經過一番思考工作隊確定此石條為可靠依據,於是再向下挖掘至離地4.2米處,出現了兩側用磚砌的牆,南北向彎曲伸展,稱作「磚隧道」。
因為磚隧道並無明顯伸展向明樓,於是工作隊決定在第一道溝向明樓前進幾尺處挖第二道溝〈7月6日〉,結果不甚順利,不僅挖掘一個月毫無消息,天氣也在捉弄他們一般,開始下雨了,而且民工們開始傳出迷信的謠言,對於工作開始不大願意配合,一直到9月2日上午,一道曙光浮現,挖到刻有「此石至金剛牆前皮十六丈深三丈五尺」,此後稱作「指路石」。
有了指路石的依據,於是第二道溝開始挖掘,一個月後發現了東西走向的隧道,由大石條壘砌而成,稱作「石隧道」,在不久之後,工作隊就又發現了通往玄宮大門的「金剛牆」,這一天是1957年5月19日,正好是挖掘一週年,真是彷如上天安排。
誰知上天安排的事不近人意,因為氣候不穩,加上人為因素,使得半夜土堆崩塌,以至於到1957年9月19日才開始取磚進入玄宮。
進入玄宮後,來到第一座石門前,思索一夜後由史料得之使用「拐釘鑰匙」才能打開石門,於是玄宮七座門就由這拐釘鑰匙一一打開。
這樣一座宏偉、費盡一切心力的一座將近400年歷史的地下玄宮就這樣被人開啟了,這不禁讓人湧起陣陣複雜的心情,萬曆皇帝自未滿18歲就已經開始想興建自己的墳,一直按耐至張居正逝去,馬上就開始假借行春季禮至天壽山選擇興建陵寢的吉地,1583年2月4日萬曆開始派人出去選擇吉地,由於萬曆個人的固執以及一定要擇最佳之吉地,所以一直到1584年9月16日吉壤紛爭才終告完結,但是最後確定而無再次出現紛爭的日子卻要在1585年閏9月9日才算確定萬曆的陵址。
1584年10月6日卯時正式動土建陵,每天耗用二、三萬人力,使用城磚、巨石、楠木、琉璃製品,城磚自江南蘇州經由京杭大運河運至沙河鞏華城下,由船工商賈運送;巨石產自房山縣大石窩,最重達上百噸,運輸極為困難,楠木產於湖廣一帶,但是楠木為明代皇家興建陵寢主要材料,所以楠木僅存於「窮崖絕壑,人跡罕至之地」,加上又有猛獸毒蛇,是故難於攀登,難於砍伐。
由此可見一斑,為了興建定陵,萬曆是用進各種極其至善之物,而且動用不少人力,全然不顧人民上訴,然而他的墳被人放火燒了三次,被人掘開,最後又不幸碰上大革命的一群有類於瘋子行為的人,他們搗毀他的屍骨,並且一把火燒了他的屍骨,讓他連一絲絲魂魄存留在世界上的希望也瞬間蒸發,只能說真是不幸,假如他地下有知,當時就不會如此勞民傷財,最後只為換取不得容身的機會。
萬曆一生可以說是為了建陵和愛情而活,為了建陵他不惜勞民傷財,為了愛情不顧人民死活,這樣的一位皇帝卻是明朝在位最久的一位,後來明朝會亡國有絕大部分的原因在萬曆一朝,原因在於萬曆不朝數十年。
萬曆十歲登基,十四歲奉命與錦衣衛指揮使王偉之女在1578年2月19日成婚,後來歷史稱之為「孝端皇后」,但是才14歲的萬曆對於王氏並無興趣,自古奉父母之命成婚者不勝枚舉,但是兩人從此如膠似漆的卻是少數,萬曆就是一例,或許是尚未巧遇知音吧!
萬曆對於成千的後宮佳麗同樣的了無興趣,既然皇上興趣缺缺,那些婢女也就更無機會和皇上有更進一步的接觸機會而一步登天,所以明末‧陳忱〈天啟宮詞〉中陳述說「六宮深鎖萬嬌嬈,多半韶華怨裡消,燈影獅龍娛永夜,君王何暇半纖腰。」但是,隨著一個罕見的機會到來,萬曆在1581年10月私幸了一位王氏宮女,這位宮女也就是後來史稱的「孝靖皇后」,雖然萬曆只私幸一次,但是她卻為萬曆生了一個兒子〈當她被封為恭妃時〉,就是後來的明光宗朱常洛。
至此,萬曆根本對這二女並無多大興趣,只是旁人的想法與作為加在他身上罷了!直到1582年3月被封為淑嬪的鄭氏出現,她擁有傾城之貌、亦有他人少有的才華,所以萬曆就此一生只愛她,而她也為萬曆生下一子,名為朱常洵,是為福王,封國洛陽,因為太愛鄭氏,所以萬曆與朝廷臣子展開一場數十年的對抗,致死方休,亡國原因也是由此累積而成的。
為什麼萬曆與朝中臣子翻臉,起因在於想將鄭氏立為皇后,而將原來的王皇后廢除,在這地方,我想誰也不能責怪鄭氏的慾望,她與萬曆互相喜愛,會有與他共生死的想法也不是什麼錯事,放眼望去,歷史上有哪一朝的后妃不爭寵的。
定陵是中國第一座由政府組織人員挖掘的陵墓,但是卻巧遇中國一大破壞性運動─文化大革命,在這革命中,定陵之主的棺木被拆碎丟入山谷中,屍骨被焚毀,不禁令我們不解,挖掘的目的不就是為了那深藏陵中的帝王棺嗎?不就是為看那百年前的帝王之姿嗎?著實不懂決定棄棺焚屍的那些人的思考呀!
更進一步探討,萬曆不是致力擇吉地建壽宮嗎?怎麼會400年後遭受極大的侮辱呢?風水極好真有帶來一些扼止厄運的奇蹟嗎?或許是有,在挖掘陵墓時,工作隊確實有得到一些阻礙,例如:讓工作隊錯失埋藏在寶城下的一塊比指路石更為詳細的石碣、讓民工們因迷信而怠於工作、讓指導者興起放棄繼續挖掘的意念、讓天氣變得不佳…等,或許遷強,但是歷經400年的奇蹟也許已經敵不過新一代的威脅,只是在做消散前的掙扎吧!
工作隊隊長趙其昌歷經文革後回到工作前,怎知文革已經讓夥伴們一一離他而去,又是一種歷史帶來的無奈,目前在2002年生存的我們,是否也對時間流逝所帶來的事件充滿無限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