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7-28 19:50:07
Chou.au
德瑞之旅之4有心的世界之都●慕尼黑(München)(上)
德瑞之旅之4--有心的世界之都●慕尼黑(München)(上)
新市鎮廳(NeuesRathaus)位於瑪利安廣場(Marienplatz)北側,建於西元1867~1908年,耗時40年才落成,
哥德式建築,乍看之下,會令人以為是一座教堂。
新市鎮廳的鐘樓(glockenspie),32個真人大小的彩色木偶,每天11、12、17及21點定時載歌載舞,
上演西元1568年巴伐利亞威廉5世公爵(Wilhelm V der Fromme)大婚慶典歷史10分鐘,風雨無阻。
由於是歐洲第4大木偶鐘樓,相較羅騰堡鐘樓老市長努休及左邊的提利將軍娃娃雙人表演的傳奇故事,
此處生動活潑許多了。
據說西元1516年此地發生喪生幾千人的鼠疫,生還者遠避他鄉,全城一片死寂,毫無生氣。
52年後,巴伐利亞威廉五世公爵為了振興慕尼黑,不遺餘力,
選擇此處舉行與雷納特公主(Renata)的王室婚禮慶典,大肆遊行慶祝,從此恢復往日繁榮富庶的情景。
於是在新市政廳鐘樓的五六層上設置了木偶大鐘,
以紀念威廉五世造就慕尼黑成為德國的3大城市與巴伐利亞首府的努力。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心想在台灣拚觀光的鄉鎮,
一定要有與其他國家或台灣其他鄉鎮異質特色,才有誘因吸引外國人來台觀光,
像天梯建了許多座,就少了台灣唯一的特性,這是我們要努力的地方,
德國不論是烏茲堡、羅騰堡,還是慕尼黑,都有其獨特之處,才會吸引觀光人潮蜂擁而至。
離開寧芬堡宮,先到慕尼黑五星級艾美飯店(Le Meridien Hotel) check in。
飯店位於中央車站對面,拜爾大街(Bayerstrasse)上, 離卡爾斯廣場(Karlsplatz)也很近。
飯店天井擺設聖誕燈飾,經過上午大雪,雖然聖誕節已過,仍有過節的氣氛。
透過玻璃,此地此景有如羅騰堡銷售聖誕飾品為主凱西‧沃爾法特商店(Käthe Wohlfahrt Weihnachtsdorf)的櫥窗。
像母雞帶小雞般,團員跟著領隊亦步亦趨,從飯店沿拜爾大街往卡爾斯廣場方向前行。
卡爾斯廣場建於西元1797年,是德國慕尼黑市中心的大型廣場,
以巴伐利亞選帝侯卡爾‧西奧多(KarlTheodor,西元1777~1799年)名字命名 。
廣場上最重要的建築物是固若金湯的卡爾斯門(Karlstor))及對面新巴洛克風格的正義宮(Justizpalast)。
慕尼黑(München)德文本意即是修道士之地,據說西元8世紀設立一座本篤會修道院,
又基於慕尼黑是啤酒頗負盛名,所以左手拿聖經、右手持啤酒杯的小修道士成為市徽,
仔細觀察,卡爾斯門拱型大門右上角,就有市徽裝飾其上。
對面新巴洛克風格的正義宮,建於西元1890至1897年,
目前是慕尼黑富麗堂皇的法院大樓和行政大樓。
值得紀念的是西元1943年,在正義宮253室審判納粹德國時期非暴力反抗組織白玫瑰(Die Weiße Rose)的6名核心成員,
而後就被送上斷頭台,捨生取義,至今仍為德國人所尊崇。
進入卡爾斯門,即是慕尼黑的舊城區(Altstadt),
是由伊薩爾門(Isartor)、聖德林格門(Sendlinger Tor)與卡爾斯門等3座14世纪的古城門以及奥德恩廣場(Odeonsplatz)所圍起來的區域,
城牆有如台北市般已拆除殆盡,獨留城門令人發思古幽情。
諾伊郝瑟街(Neuhauserstrasse)與考芬格大街(Kaufingerstrasse)攜手同行,
將遙遙相對的卡爾斯廣場和瑪利亞廣場(Marienplatz)連接起來,
兩旁櫛比鱗次的百貨公司、商店與餐廳緊緊依偎,像台北東區的新光三越與華納約秀影城附近等商圈,
吸引進入徒步區的男男女女,眉飛色舞地逛街,忘情消費。
聖母教堂(Frauenkirche)適逢整修,倉促間只能拍下夜景。
鏡頭前的人群,遠方不動,眼前動,時光的洪流中,快門往往無法掌握現在,瞬間成為過往,
歷史卻在每張照片中,默默地一一呈現。
聖母教堂位於聖母廣場(Frauenplatz),不像烏茲堡聖母瑪麗亞教堂建於瑪利亞廣場,
當初是由巴伐利亞西吉斯蒙德公爵(Sigismund of Bavaria)提議,
西元1468年動工,於西元1494年落成,其中雙塔高達99公尺,
由於慕尼黑市規定,禁止建造任何超過100公尺的建築物,所以目前與新市鎮廳仍是慕尼黑鳥瞰全市的最佳場所。
瑪利亞廣場建於西元1158年,距今有853年的歷史,
中央則建有的瑪利亞圓柱(Mariensäule),是西元1638年11月7日為了慶祝30年宗教戰爭時,
支持新教的北方雄獅瑞典國王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Gustav II Adolf,1594年~1632年)大帝,
因盱衡情勢,於西元1632年下令占領的瑞典軍隊撤離慕尼黑所建,以感謝冥冥中聖母瑪利亞的庇護。
圓柱的基座為方形,四個角上分別有天使斬殺獅子、蜥蜴、龍、蛇等惡魔的青銅雕像,
頂端佇立聖母瑪利亞的鍍金雕像,在黑暗中金光閃閃,像在茫茫大海中的一盞明燈--台灣媽祖,無時無刻護佑漁民。
其後山形牆壁屋是舊市鎮廳,現已繁華落盡,退居幕後,目前設有玩具博物館。
在新市鎮廳與領隊及其他團員會合後,前往皇家啤酒屋(hofbräuhaus)享受德國豬腳大餐。
皇家啤酒屋成立於西元1589年,當初是巴伐利亞威廉五世為釀造宮廷啤酒而建的皇家啤酒廠,享譽4百多年,
據說整棟建築物最多可容納5,000人,3樓大宴會廳則可容納1,000人,
所以西元1920年,希特勒曾經在這裡發表他的「25點綱領」。
不知每年9月第3個星期六舉行到10月第1個週末,為期約2個禮拜的慕尼黑啤酒節(Oktoberfest)期間,
此處不知是如何的光景。
餐廳服務生穿著巴伐利亞傳統服裝,團員爭先恐後與服務生合影留念。
由於人數較多,餐廳安排我們在2樓用餐。
像西餐的餐點般,湯、麵包及紐結餅依序粉墨登場,
不過最重要的是1,000CC的生啤酒,像台灣夜市1,000CC的古草味紅茶,
不禁終於了解為何世界上再也找不到比德國人更熱愛啤酒的民族了!
還好我點的是寧芬堡宮導遊推薦的巴伐利亞特有的白啤酒(Bayerischer Weissbier),不過也有700CC的份量。
白啤酒又稱為小麥啤酒(Weizenbier)或酵母小麥酒(Hefeweizen),
原料以小麥為主,搭配大麥一起你濃我濃,使用「上層發酵法」方式釀造,使酵母殘留在啤酒中,
酒的顏色顯現雲霧般的白濁現象,無須其他人工添加物(如塑化劑)潤飾,
喝上一口,口感潤滑甘甜。
等待主餐之際,諾大的空間,除了我們之外,陸續來了大陸團及在地高中生,俄頃座無虛席。
德國豬腳大餐真是碩大,份量充足,比台塑牛小排還大,
聽領隊說以往份量比現在還大,後來特別請餐聽客製化比較小的,
團員們努力享用,大家庭的哥哥,率先吃完,真是偉大,不禁給他一個"讚",
大家庭的爸爸不僅吃完豬腳大餐,最後把1,000CC的生啤酒一飲而盡,真是厲害厲害,令人崇拜,
不善飲酒的我,喝完白啤酒後,則是滿臉似夕陽西下後的彩霞......
(催票!!我参加金寶假期101年金筆獎,分享旅遊德瑞之心情,
請欣賞後不吝在金寶假期網頁第3篇「暢遊羅曼蒂克大道的德瑞浪漫之旅」(http://www.hi-lite.com.tw/vote_list.php?ksn=17 )上按個讚喔!! )
新市鎮廳(NeuesRathaus)位於瑪利安廣場(Marienplatz)北側,建於西元1867~1908年,耗時40年才落成,
哥德式建築,乍看之下,會令人以為是一座教堂。
新市鎮廳的鐘樓(glockenspie),32個真人大小的彩色木偶,每天11、12、17及21點定時載歌載舞,
上演西元1568年巴伐利亞威廉5世公爵(Wilhelm V der Fromme)大婚慶典歷史10分鐘,風雨無阻。
由於是歐洲第4大木偶鐘樓,相較羅騰堡鐘樓老市長努休及左邊的提利將軍娃娃雙人表演的傳奇故事,
此處生動活潑許多了。
據說西元1516年此地發生喪生幾千人的鼠疫,生還者遠避他鄉,全城一片死寂,毫無生氣。
52年後,巴伐利亞威廉五世公爵為了振興慕尼黑,不遺餘力,
選擇此處舉行與雷納特公主(Renata)的王室婚禮慶典,大肆遊行慶祝,從此恢復往日繁榮富庶的情景。
於是在新市政廳鐘樓的五六層上設置了木偶大鐘,
以紀念威廉五世造就慕尼黑成為德國的3大城市與巴伐利亞首府的努力。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心想在台灣拚觀光的鄉鎮,
一定要有與其他國家或台灣其他鄉鎮異質特色,才有誘因吸引外國人來台觀光,
像天梯建了許多座,就少了台灣唯一的特性,這是我們要努力的地方,
德國不論是烏茲堡、羅騰堡,還是慕尼黑,都有其獨特之處,才會吸引觀光人潮蜂擁而至。
離開寧芬堡宮,先到慕尼黑五星級艾美飯店(Le Meridien Hotel) check in。
飯店位於中央車站對面,拜爾大街(Bayerstrasse)上, 離卡爾斯廣場(Karlsplatz)也很近。
飯店天井擺設聖誕燈飾,經過上午大雪,雖然聖誕節已過,仍有過節的氣氛。
透過玻璃,此地此景有如羅騰堡銷售聖誕飾品為主凱西‧沃爾法特商店(Käthe Wohlfahrt Weihnachtsdorf)的櫥窗。
像母雞帶小雞般,團員跟著領隊亦步亦趨,從飯店沿拜爾大街往卡爾斯廣場方向前行。
卡爾斯廣場建於西元1797年,是德國慕尼黑市中心的大型廣場,
以巴伐利亞選帝侯卡爾‧西奧多(KarlTheodor,西元1777~1799年)名字命名 。
廣場上最重要的建築物是固若金湯的卡爾斯門(Karlstor))及對面新巴洛克風格的正義宮(Justizpalast)。
慕尼黑(München)德文本意即是修道士之地,據說西元8世紀設立一座本篤會修道院,
又基於慕尼黑是啤酒頗負盛名,所以左手拿聖經、右手持啤酒杯的小修道士成為市徽,
仔細觀察,卡爾斯門拱型大門右上角,就有市徽裝飾其上。
對面新巴洛克風格的正義宮,建於西元1890至1897年,
目前是慕尼黑富麗堂皇的法院大樓和行政大樓。
值得紀念的是西元1943年,在正義宮253室審判納粹德國時期非暴力反抗組織白玫瑰(Die Weiße Rose)的6名核心成員,
而後就被送上斷頭台,捨生取義,至今仍為德國人所尊崇。
進入卡爾斯門,即是慕尼黑的舊城區(Altstadt),
是由伊薩爾門(Isartor)、聖德林格門(Sendlinger Tor)與卡爾斯門等3座14世纪的古城門以及奥德恩廣場(Odeonsplatz)所圍起來的區域,
城牆有如台北市般已拆除殆盡,獨留城門令人發思古幽情。
諾伊郝瑟街(Neuhauserstrasse)與考芬格大街(Kaufingerstrasse)攜手同行,
將遙遙相對的卡爾斯廣場和瑪利亞廣場(Marienplatz)連接起來,
兩旁櫛比鱗次的百貨公司、商店與餐廳緊緊依偎,像台北東區的新光三越與華納約秀影城附近等商圈,
吸引進入徒步區的男男女女,眉飛色舞地逛街,忘情消費。
聖母教堂(Frauenkirche)適逢整修,倉促間只能拍下夜景。
鏡頭前的人群,遠方不動,眼前動,時光的洪流中,快門往往無法掌握現在,瞬間成為過往,
歷史卻在每張照片中,默默地一一呈現。
聖母教堂位於聖母廣場(Frauenplatz),不像烏茲堡聖母瑪麗亞教堂建於瑪利亞廣場,
當初是由巴伐利亞西吉斯蒙德公爵(Sigismund of Bavaria)提議,
西元1468年動工,於西元1494年落成,其中雙塔高達99公尺,
由於慕尼黑市規定,禁止建造任何超過100公尺的建築物,所以目前與新市鎮廳仍是慕尼黑鳥瞰全市的最佳場所。
瑪利亞廣場建於西元1158年,距今有853年的歷史,
中央則建有的瑪利亞圓柱(Mariensäule),是西元1638年11月7日為了慶祝30年宗教戰爭時,
支持新教的北方雄獅瑞典國王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Gustav II Adolf,1594年~1632年)大帝,
因盱衡情勢,於西元1632年下令占領的瑞典軍隊撤離慕尼黑所建,以感謝冥冥中聖母瑪利亞的庇護。
圓柱的基座為方形,四個角上分別有天使斬殺獅子、蜥蜴、龍、蛇等惡魔的青銅雕像,
頂端佇立聖母瑪利亞的鍍金雕像,在黑暗中金光閃閃,像在茫茫大海中的一盞明燈--台灣媽祖,無時無刻護佑漁民。
其後山形牆壁屋是舊市鎮廳,現已繁華落盡,退居幕後,目前設有玩具博物館。
在新市鎮廳與領隊及其他團員會合後,前往皇家啤酒屋(hofbräuhaus)享受德國豬腳大餐。
皇家啤酒屋成立於西元1589年,當初是巴伐利亞威廉五世為釀造宮廷啤酒而建的皇家啤酒廠,享譽4百多年,
據說整棟建築物最多可容納5,000人,3樓大宴會廳則可容納1,000人,
所以西元1920年,希特勒曾經在這裡發表他的「25點綱領」。
不知每年9月第3個星期六舉行到10月第1個週末,為期約2個禮拜的慕尼黑啤酒節(Oktoberfest)期間,
此處不知是如何的光景。
餐廳服務生穿著巴伐利亞傳統服裝,團員爭先恐後與服務生合影留念。
由於人數較多,餐廳安排我們在2樓用餐。
像西餐的餐點般,湯、麵包及紐結餅依序粉墨登場,
不過最重要的是1,000CC的生啤酒,像台灣夜市1,000CC的古草味紅茶,
不禁終於了解為何世界上再也找不到比德國人更熱愛啤酒的民族了!
還好我點的是寧芬堡宮導遊推薦的巴伐利亞特有的白啤酒(Bayerischer Weissbier),不過也有700CC的份量。
白啤酒又稱為小麥啤酒(Weizenbier)或酵母小麥酒(Hefeweizen),
原料以小麥為主,搭配大麥一起你濃我濃,使用「上層發酵法」方式釀造,使酵母殘留在啤酒中,
酒的顏色顯現雲霧般的白濁現象,無須其他人工添加物(如塑化劑)潤飾,
喝上一口,口感潤滑甘甜。
等待主餐之際,諾大的空間,除了我們之外,陸續來了大陸團及在地高中生,俄頃座無虛席。
德國豬腳大餐真是碩大,份量充足,比台塑牛小排還大,
聽領隊說以往份量比現在還大,後來特別請餐聽客製化比較小的,
團員們努力享用,大家庭的哥哥,率先吃完,真是偉大,不禁給他一個"讚",
大家庭的爸爸不僅吃完豬腳大餐,最後把1,000CC的生啤酒一飲而盡,真是厲害厲害,令人崇拜,
不善飲酒的我,喝完白啤酒後,則是滿臉似夕陽西下後的彩霞......
(催票!!我参加金寶假期101年金筆獎,分享旅遊德瑞之心情,
請欣賞後不吝在金寶假期網頁第3篇「暢遊羅曼蒂克大道的德瑞浪漫之旅」(http://www.hi-lite.com.tw/vote_list.php?ksn=17 )上按個讚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