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9-15 02:19:55彬彬-勤奮勉勵的阿彬

國防部長 高華柱 政壇浮沉又翻身

國防部長 高華柱 政壇浮沉又翻身
記者 許紹軒 / 特稿
今天將接掌國防部的高華柱先生,出身陸官37期,官運起伏之曲折,在台灣政壇十分罕見。
九一一大地震時,他是中部十軍團司令,是救災的主要執行者,追隨當時的李前總統勘災救災不遺餘力,因而後來在政黨輪替後,阿扁總統依據憲法三軍統帥職權進行軍方高層人事調動時,聽從李前總統的意思,把高華柱調任龍潭坐鎮,後來擔任陸軍副總司令,有獎賞升遷美意。高也是湯曜明前部長的重點培植將領之一,但是高的湯系色彩不濃。後來於聯勤總司令任內升任陸軍二級上將。九十三年五月接替楊德智出任內閣閣員,也就是退輔會主委。九十六年年初卸任,把職務交給陸軍總司令退伍的胡鎮埔,這段時間是他的軍人政府公僕事業的最低潮。

但是政黨二次輪替後,高華柱回鍋出掌退輔會,這種發展在政壇人士看來已經很是罕見,如今2009年9月被發佈更上一層樓出任軍人最高職務的國防部長,更是傳奇。

對他個人而言,縣在固然是他人生事業的巔峰。但是在馬政府擔任國防部長,國防外交是總統職權,馬考量軍中期別與備份倫理,加以戰略顧問霍守業沒有意願出任國防部長,林鎮夷參謀總長任期不到一年,國防部軍備副部長趙世璋上將就任不到一年不宜更動,陳肇敏空軍出身必須換掉,當然依照三軍輪替的原則,由陸軍出身的高華柱陸軍官校期別37期夠份量夠重壓得住軍方的出掌國防部。

在馬英九執政下國民黨政府擔任國防部長,卻是一個尷尬又兩難的挑戰。

為難之處在於文人政府漠視中國侵犯台灣的野心,專從經濟利益力主對中國親善;但是在國家安全的層面上,中國對台灣的軍事威脅卻是巨大的難以閃躲而且與日俱增,文人可以假裝沒有看到,國防部長卻是不能昧於事實,必須得辛苦的周旋於敵人與長官同僚之間。

為了台灣的永續發展不被人宰制,高華柱身為國防部部長,應該本著於專業良心、國防專業與軍人責任;對於不利於國家安全過度開放的政策提出良心建議。像是軍方高度反對,劉內閣任內卻是打算實施的中國觀光客在台灣自由行政策,就應該力諫,不要任由文人政府天馬行空,犧牲了台灣多年來難得的獨立自主地位。

回朔到民國六十三年的一場直昇機空難,當時的陸軍參謀長高華柱深受重傷仍然不顧危險與自身的安危救出當時的貴為陸軍總司令于豪章將軍,至今仍然讓人津津樂道。台灣國人也深切期盼他在國防部長的職務上能秉持當年的精神,為台灣的國家安全做出巨大的貢獻。
我要回應(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