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法師:【法喜充滿,離生死之苦,全靜妙之樂】
淨空法師:【法喜充滿,離生死之苦,全靜妙之樂】
●咪註:視頻只是第534集之一段。全文貼在下面。視頻網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6VSrR4ClBw&list=WL&index=5 。文字網址:https://ft.hwadzan.com/dv.php?sn=02-040-0534&lang=zh_TW。末學頂禮。阿彌陀佛!
≡≡≡≡≡≡≡≡≡≡≡≡≡≡≡
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第五三四集) 2013/12/8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40-0534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皈依三寶,皈是回歸、回頭,依是依靠。為什麼皈依佛?佛是兩足中尊。這個兩,一個是智慧,一個是福報,沒有一個人不想要的。足是滿足,福、慧這兩種都滿足了,這叫佛。誰滿足?釋迦牟尼佛滿足了,阿彌陀佛滿足了。釋迦牟尼佛滿足的相不容易看出來,我們看老人家一生的行誼,日中一食,樹下一宿,三衣一缽,這是智慧、福報的圓滿,看不出來。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是非常明顯的,顯示出福報智慧圓滿。釋迦佛跟阿彌陀佛怎麼有這麼大的差別?其實沒有差別,阿彌陀佛示現的是果報。果必有因,因是什麼?釋迦牟尼佛示現的是因,他在修因,果報就是華藏世界,有因有果。因是什麼?是放下,釋迦牟尼佛什麼都放下,樣樣都放下,所以在華藏世界看到圓滿的福慧二足。我們要明瞭,看破是智慧,就是皈依法,離欲尊,這看破;皈依僧是放下。出家人跟釋迦牟尼佛一樣,三衣一缽,日中一食,樹下一宿,全都放下了。把三皈依放在最前面很有道理,代表全部的佛法。人要問佛法是什麼?就是佛法僧。佛福慧圓滿,法是修學的方法,僧是修學的人,他做出樣子給我們看,身行言教,一點都沒有迷信。佛法僧在自性裡頭,我們自己心裡面圓滿具足,沒有一個人缺少,只是把它忘掉、迷了,沒想起來。如果想起來,依教修行,人人都能成佛。這個身命結束,往生極樂世界,證得究竟圓滿。細說就在這部經上。
我們看今天的經文,八百九十頁第五行下半段看起,從《唯識述記》,從這裡看起。《唯識》是法相唯識宗重要的典籍,這裡頭為我們解釋解脫,解脫是什麼意思。《述記》裡頭說,「解謂離縛」,束縛,煩惱的代名詞,解,把煩惱解除,現在叫解放,把煩惱解放了;「脫謂自在」,脫是脫離苦果,就得自在,這叫解脫。苦果是什麼?六道輪迴是苦果,十法界是修行人的苦果,這兩種苦果都脫離、都超越,這叫離苦。超越之後,極樂世界就現前,修淨土的人見到極樂世界;修其他法門的人,經上常說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修成功了。什麼叫成功?大徹大悟,看破;徹底放下,放下十法界依正莊嚴。為什麼?假的,不是真的。這個東西放下,假的放下,真的就現前。極樂世界是真的,華藏世界是真的,密嚴世界是真的。八萬四千法門裡頭有顯教、有密教,顯教講華藏,密教講密嚴,淨土講極樂,一而三,三而一,名詞不一樣,是一個地方。所以生到華藏等於生到極樂,生到極樂等於生到密嚴,方法不相同(修行的方法),方向是一致的,目標是同一個。這個我們要懂,然後門戶之見自然就沒有。我這一宗殊勝,你那個不如我;我的高,你的比不上,這些都是廢話,毫無意義。
關鍵,什麼叫正法?我們前面學過,每一法都是正法,每一法都是邪法,法沒有邪正,邪正在人心,一心專修就叫正法。正是什麼意思?你看上面是個一,下面是個止,止於一門就叫正法。法法都是正法,都能讓你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所以懂得這個道理,哪一法不是佛法,哪一法不是正法?全是。這個理很深,問題,禪宗常講「會麼」,那個會很有味道,會了全是正的,不會全是邪的。不會什麼?修得很多,修得很雜,修得很亂,修一輩子沒有得到定,沒有開智慧。大經大論學得很多,說得天花亂墜,那是什麼?知識。聽得多、記得多,你能說,全是別人的,沒有一句、一個字是自己心裡頭流露出來的,那就叫邪。從自性裡面流露出來,這是正。所以明心見性,從自性流出來全是正法,沒有一法不正。由此可知,邪正在人心,不在法,法沒有邪正,這給你說真話。我們今天要學正法、要修正法,一門深入《無量壽經》,我們就專搞這一樣。止於一,一就是《無量壽經》,一就是南無阿彌陀佛這一句名號,這是正法,才能真正得到解脫,解脫是從果上說的。
下面,「《述記》又曰」,又說,「言解脫者」,這個字應該念謝,它是破音字,念謝當動詞講,把它解開,不是名詞,動詞,解脫。「體即圓寂」,圓寂就是自性。難得我們幾位同學編了這麼一本書,《淨土大經科註參考資料》,兩冊,我們參考資料全在其中。早年,趙樸老在世的時候,那個時候我把《佛說無量壽經》,就是這個本子科判做出來,用折疊本畫成表解,把經文寫上去,《科註》。這個本子送給趙樸老,樸老看到非常歡喜,夏蓮老會的經,黃念老的集註,這個科會也出來了,這部經圓滿了。圓滿了,對於修學的人,這裡面很多名詞術語,要查字典、查辭典、查參考資料,現在統統查出來了。這份東西樸老沒見到,樸老見到一定歡喜讚歎,對修學淨土的人有大幫助。有這四冊,我們的《科註》,註就是黃念老的註解上下兩冊,參考資料上下兩冊,這四冊,修淨土就圓滿、就完備了。我們一生把精力放在這裡,會不會明心見性?會,肯定的。為什麼?你專一,專一就是正法,淨宗《無量壽經》就這四冊。
「圓寂」,參考資料裡面,從《佛學大辭典》裡面節錄出來的。「術語」,經上的梵文稱涅槃,這是從梵文音譯過來的。「舊譯滅度,新譯圓寂」。舊譯是玄奘大師以前古大德翻譯的叫舊譯,玄奘以後叫做新譯,新舊以玄奘大師為標準。古譯的譯作滅度,滅就是滅煩惱;度,像過渡一樣,我們過河,坐一個小船渡到對岸,就渡過去了。這是把生死輪迴看作河流,我們從生死這個岸渡到那邊,那邊的岸是不生不滅,彼岸,了生死,證菩提,取這個意思,滅度。新譯的,玄奘譯的也譯得很好,他翻作圓寂,圓是圓滿,「圓滿諸德寂滅諸惡」,取這個意思,這個翻得很好。古德明顯看出來涅槃是滅度,所以滅新譯寂,滅跟寂的意思相同;度,圓滿的意思,了生死,證菩提,這圓滿了。
下面為我們做簡單的解釋,就是「離生死之苦」。寂滅就是離生死之苦,要懂得寂滅才能離生死。寂滅是說心,我們的心不寂,所以沒有能力滅生死苦。我們心裡有妄想、有雜念,這個妄想雜念,大乘教裡頭把它分為三大類。第一類叫無明,無明是迷了。要知道自性清淨心,它什麼都明瞭,沒有一樣不明瞭的,遍法界虛空界過去未來全知道。一個小螞蟻,牠起心動念,佛菩薩都知道;我們極其微細的念頭,自己不知道,佛菩薩知道。微細的念頭不斷,前念滅後念生,念頭是生滅現象,肉體也是生滅現象。生滅的頻度多高?彌勒菩薩告訴我們,一秒鐘生滅多少次?一千六百兆次。我們起心動念,物質的身體,物質生滅的現象,在這麼高的頻率之下,我們茫然無知,毫無覺察。如果念頭斷了,這世界就沒有了,就好像我們看電視的頻道,我們頻道按下去,畫面現出來,頻道一關,立刻就沒有了。有這個念頭就現整個宇宙,宇宙從哪裡來的?念頭現出來的。惠能大師見性,末後一句話告訴我們,「何期自性,能生萬法」。你要問他宇宙從哪裡來的?惠能大師知道,這一句解答,自性生萬法。自性的念頭,他動了一念,宇宙就現前;他不動,不動沒有。這一念我們也完全不知道,我們今天起心動念是極其粗糙,不是微細,多少微細念頭積在一起我們才有感覺,如果是一個念頭的話,沒有感覺。這種現象就在面前,一切時,一切處。所以佛說就在當下,沒有過去現在未來,沒有距離。沒有距離是沒有空間,沒有時間,空間時間都是假的。事實真相就在一念,一念是真相,純真無妄。這樁事情,難得今天量子力學家為我們介紹出來、證明出來。佛三千年前所說的,近代二十年來的這些科學家把它證明了。所以佛教經典,不但是高等哲學,還是高等科學。
佛經裡頭無所不包,世出世間的學術全在其中,全是自性變現的,就像《華嚴經》上所說的,心現識變。心是念頭,能現能生;至於這些現象會產生這麼複雜的變化,這個變化識變,阿賴耶。識是妄心,妄心能變不能生、不能現,能現能生的是真心。將真心所現的現象把它變化,變成什麼?變成十法界依正莊嚴,這是阿賴耶,妄心,它幹的。如果我們不用妄心,完全用真心,十法界依正莊嚴就沒有了。好像電視屏幕,把它關掉,什麼也沒有。但是還有真心所現的,真心所現的現象,一真法界,就是華藏、就是密嚴、就是極樂世界,它存在,它只有心現,沒有識變,所以叫一真法界。這是由一念不覺現。如果那一念覺呢?一念覺,連華藏、極樂、密嚴統統沒有了。好像屏幕全部頻道統統關掉,剩下來的是螢幕,螢幕什麼都沒有。用什麼形容?淨土教裡頭稱這個現象叫常寂光。常是不生不滅,寂是清淨無染,沒有善惡,沒有邪正,所有一切對立都不存在,自性的性德圓滿現前。它什麼都沒有,它什麼都能現。不動什麼都沒有,一念不覺就現實報莊嚴土。實報莊嚴土就是華藏、就是極樂世界、就是密嚴淨土,現這個境界。這個境界裡面的居民個個都是明心見性,所以稱他為法身大士。華嚴圓教從初住到等覺四十一個位次,所以叫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們居住的地方,他們修行的處所。誰在這裡幫助他們?常寂光土裡面的法身如來,現報身,入報土,幫助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如果他一念不覺斷掉,這個境界也是假的,沒有了。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沒有說實報土除外,實報土在其中。
真正永遠不變的是常寂光,它的相是光明的,一片光明。光是它的相,寂是它的體,寂就是不動,真心不動,會動的是妄心。能大師說,「何期自性,本無動搖」,這是真心。真心不動的,沒有動搖;有動有搖的,是動搖的,妄心,那是阿賴耶。真跟妄我們得搞清楚。學佛,學得用真心。真正會用真心的就是法身菩薩,沒有證到法身的全用妄心,十法界裡面阿羅漢、辟支佛、菩薩,乃至於佛,都用妄心。所以天台家稱十法界裡面的佛叫相似即佛,他用妄心用得最好,好像跟真佛一樣;換句話說,他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跟經上講的完全一樣,沒有絲毫違背,相似即佛。為什麼不是真佛?他用妄心,他不是用真心。如果用真心,他是真佛,不在十法界,十法界沒有了。他在哪裡?他在一真法界,不在十法界。一真法界是無明習氣變現出來的,無明斷了,習氣沒斷。這是宇宙的奧祕。
我們從佛講的三種煩惱,見思煩惱阿羅漢斷了,但是阿羅漢斷見思,沒斷習氣,他在聲聞法界裡面,六道出去了。四聖法界聲聞,在這個階段裡頭,要把見思的習氣斷乾淨,斷乾淨他就升級,叫辟支佛。辟支佛真正把見思煩惱包括習氣都斷了,他修什麼?他斷塵沙煩惱。塵沙煩惱斷盡,他升等菩薩,塵沙煩惱習氣沒斷。菩薩呢?菩薩要把塵沙煩惱習氣斷乾淨,斷乾淨他就成佛,十法界裡他就成佛。佛修什麼?佛要把無明煩惱斷掉,無明煩惱斷掉,十法界沒有了,他升等,升到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就是實報莊嚴土,習氣沒斷。所以我們才曉得,實報莊嚴土從哪裡來的?無始無明習氣變現出來的。要把習氣斷乾淨,實報莊嚴土不見了,真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包括實報土在內。在那個地方慢慢斷,因為斷這個無始無明習氣沒有方法。怎麼斷法?隨它去,別去理它,時間長了,自然沒有。要多長的時間把它斷掉?大乘經上告訴我們,三個阿僧祇劫這麼長的時間。所以實報土的菩薩,法身菩薩,壽命是三大阿僧祇劫。斷掉之後?斷掉之後就真的成佛,他入常寂光。入常寂光是真正的無量壽,在實報土是有量的無量,證到常寂光是無量的無量。所以實報土的菩薩,我們可以說他是真正無量壽,因為他有量跟無量是接著的。
這我們得搞清楚、搞明白,我們自己現在在哪一個等級上很清楚,一定要向上提升,不但不能墮落,連停在這個地方都不可以,這錯了,停不得,必須向上提升。向上提升,今天我們有個靠山。修無量法門,修八萬四千法門全要靠自己,叫自力法門。我們今天完全依靠阿彌陀佛,這個法門叫他力法門。這個要記住,我們不靠阿彌陀佛,靠自力太難了,要修無量劫;依靠阿彌陀佛,這一生成就。一定要認識清楚,就不會再做錯事情,應該放下的全都放下。《金剛經》上佛教給我們,「法尚應捨,何況非法」,非法是世間法,法是佛法,我們對佛法要放下。中文翻譯的《大藏經》是佛法,我們在裡頭只取一部,其他統統放下,這叫法尚應捨。我們今天只取這一部《大乘無量壽經》,夏蓮居的會集本,我們只取這一樣,其他全放下。所有祖師大德的教誨,我們也統統放下,我們只取黃念祖老居士的集註。編得好,集註的內容採取八十三種經論、一百一十種祖師的註疏,所以註解的內容非常豐富。經文這裡講到解脫,你看註解裡頭註得多詳細,引經據典為我們來解釋這個意思。
圓寂裡面,離生死之苦,「全靜妙之樂」。心地清淨有樂,有真樂,這個真樂叫法喜,是從心性裡頭流出來的。世間人講的樂,都是外面刺激,你心裡頭歡喜,那個心是妄心,不是真心,要辨別清楚。辨別清楚之後,世間只有苦,沒有樂,這是真的。佛說得最好,樂是壞苦。樂,你看到心裡喜歡,離開之後,樂就沒有了。男女相愛很樂,一個走了、死了,那個就苦了,死的人也苦,活的人也苦,都苦。所以樂是壞苦,不是真的。法喜是真的,它不是壞苦。孔子嘗到味道,不夠深,《論語》上第一句就說這個。第一句用意很深,「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學是聖賢教誨,學習聖賢教誨的人,能夠把它落實在生活上、落實在工作、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全用上了,這叫習。那個裡頭有樂,那是真樂,不亦悅乎。用悅,不用樂,樂是外頭來的,悅是從內心裡頭流出來的。喜悅就是法喜,大乘教裡面講法喜充滿,常生歡喜心。那是什麼?覺悟了,明白了,這個樂。以前看這個經,看了幾十遍也沒看懂;現在看經愈看愈有味道,昨天看昨天的味道,今天看又是一個味道,天天有進步。這裡頭的意思無窮,永遠沒有辦法圓滿得了,字字句句無量義,字字句句帶給我們充滿了法喜。為什麼阿羅漢以上,他們修學鍥而不捨?快樂,享受!真懂得享受,絕對不是凡夫能想像得到的,凡夫是妄心,怎麼能想到真心?用真心就快樂。你可以去嘗試一下,守住一條戒,不妄語,對人都說真話,就這一點帶給你無窮的快樂。說妄語有罪惡感,那就是苦,將來果報,妄語拔舌地獄,更苦。所以戒律帶給我們什麼?帶給我們快樂,真樂,不是叫我們受苦。這樣也不能做,那樣也不能做,你做了怎麼樣?做了你會受良心責備,死後三途苦報。搞清楚、搞明白了,才知道佛的慈悲,佛對一切眾生的愛護,才會生起感恩戴德。凡夫無法理解。佛菩薩真的是好人,真正的好人,對於眾生沒有絲毫希求,這就是真的。他不需要我們供養他,也不需要我們讚歎他,一無所求,這樣的人對待我們純真無妄,幫助我們離生死之苦。全靜妙之樂,這靜妙兩個字,不把心靜下來、定下來,妙樂得不到,妙樂是你無法想像的。「窮極之果德」,窮是追根究柢,達到究竟圓滿的果德。
「就此中所謂離生死之苦而言之,賢聖命終為圓寂,即入於涅槃。」這個聖是諸佛如來,這個賢是法身菩薩,法身菩薩所入的是實報莊嚴土,是涅槃,涅槃是不生不滅,實報土;諸佛所入的常寂光淨土,這叫入涅槃。一定是賢聖,不是凡人,凡人命終,六道輪迴。一生行善積德,來生是天道。欲沒有斷,欲界天;欲要是斷了,色界天。這到哪裡去?人,中年以上,應該說四十以上,要想到來生,我要到哪裡去,要做準備。四十以前還沒想到,四十以後應該想到。中國古人把人一生分作春夏秋冬,二十歲以前春天,人生之春,沒想到這個事情;二十到四十,人生之夏,正是事業有成就的時候;四十到六十,人生的秋天,要開始想這個問題了;六十到八十,人生的冬天,不但要想,要真幹,真為來生打算,這二十年比什麼都重要,決定來生的幸福。
我們真幸運,幸運當中的幸運,遇到淨土,太難得了!遇到淨土,就是遇到成佛法門,不用證阿羅漢,不用證辟支佛,不用菩薩那麼多階位,統統都不要,直捷成佛。生到極樂世界作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這一法十方諸佛剎土裡頭沒有,只有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那個地方有,只此一家,所以不容易遇到。有善根福德因緣,遇到諸佛一般的法門(八萬四千法門)容易,不難,遇到淨土法門難。難在哪裡?難不在佛那邊,每一尊佛沒有不講《無量壽經》的,沒有不講三經一論的,普遍宣揚。難在哪裡?難在你不相信,聽到、遇到了,不能接受。不像《華嚴》、《法華》那一類的經典,人容易接受,一遇到,一聽,生歡喜心。所以這個法門,一切諸佛所說的,難信之法。誰能相信?有善根、福德、因緣,具足這三個條件,你能信。有善根的人能信,有福報的人能行,他真幹。所以信願是善根,持名是福德,你要想修福,世出世間第一大福報,無過於念阿彌陀佛。不念佛的人就沒福報。
我們居住在這個地方,我們在這上面買一棟小房子,隔壁的鄰居大概不是信佛的,我們在門口貼一個阿彌陀佛,他要我們把它拿掉,他說這是很不吉祥,好像貼著阿彌陀佛,家裡要死人,他這麼一種見解,要我們拿掉。沒有福報,他不懂。阿彌陀佛拿掉,智慧沒有,福報沒有,愚痴、苦難它就來了。在他家隔壁,他都不要。我們恆順眾生,我們就拿掉,我們把阿彌陀佛貼到門裡面,不貼到門外頭,慢慢等哪一天他明白了,他來找我們要,我們再送給他。不能怪他們,怪我們自己,我們做得不好,我們講得沒講清楚,讓社會大眾產生這麼嚴重的誤會,變成這個地區沒有智慧、沒有福報,這個地區怎麼會不亂?念佛求福求慧,世出世法裡頭第一法門,最真實、最快速,你很快就得到,而且福慧沒有邊際。我們沒把它講清楚,沒有把它講明白,是我們自己學習的不夠深,我們理解的不夠圓滿,也是提醒我們,我們得要認真努力。
《寶積經》第五十六卷裡頭說,「我求圓寂而除欲染」,這一句話我們要學。學佛的人求什麼?求圓寂,圓是福慧圓滿。欲染是煩惱,這個東西要放下,於這個世間沒有欲望,不被世間一切法誘惑就是除染,不為它迷惑,這是除染,沒有欲望。我們發起在斯里蘭卡建大學,還沒動工,我們就給總統寫信,告訴他,大學建成之後奉獻給國家。大學是誰的?是斯里蘭卡國家所有,奉獻給總統,奉獻給全世界的人民,不為己有。有多少人來跟我說,要我做校長。我說不可以,那我就有欲望了,一定要給國家。校長誰來當?總統兼任。斯里蘭卡的政治體制,對宗教有兩個頭,一個宗教部,總理管的,總理下面有宗教部,管宗教的;因為它全國都信佛教,佛教徒佔全國人口百分之七十五以上,所以它有個佛教部,佛教部歸總統管,總統兼佛教部的部長。所以我們的學校建成之後,奉獻給佛教部,是佛教部下面所屬的教育機構,包括活動中心,這是我們佛門弟子對全世界佛教跟一切宗教做出一點貢獻。要除欲染,如果你求圓寂,裡頭不除欲染,圓寂得不到。圓,圓滿的福慧,寂就是我們本經的經題「清淨平等」,你的心怎麼會清淨、怎麼會平等?我們要求這個,這就對了。
《宗輪論述記》裡頭有句話說,「無上法王,久入圓寂」,這個無上法王是對釋迦牟尼佛的稱讚。釋迦牟尼佛久遠劫之前,已經契入福慧圓滿、清淨寂滅,這就是成佛。釋迦久遠劫就成佛,這一生到世間是來表演的,是來示現的,是來度化眾生的。賢首大師《心經略疏》裡頭說,「涅槃,此云」,此是中國,中國把它翻成「圓寂。謂德無不備,稱圓。障無不盡,名寂。」障是障礙、是迷惑、是煩惱,統統斷盡,全都放下,放下叫寂。德是智慧、福德,包括相好。《華嚴經》上佛說的,「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歸納為這三大類。智慧、福德、相好,歸納三大類,全都包括了,這叫圓。圓寂的意思要懂。現在很多人看到圓寂是什麼?死了叫圓寂。死了叫圓寂的話,哪個不死,不是個個都圓寂了嗎?活的時候沒有智慧,沒有福報,死了之後智慧、福報就滿足了嗎?這是誤會,很大很大的誤會。所以,圓寂是活的時候證得的,不是死了證得的。一死就完了,為什麼?智慧也得不到,福報也得不到。必須活著證得,死的時候才能稱圓寂,才能說入般涅槃。這是佛學專門的術語,要解釋清楚,不能產生誤會。
下面說,「證圓寂已」,真正證得,「能離彼縛,立解脫名」,煩惱沒有,障礙沒有,這叫解脫。在中國古代契入這個境界,代表的人物就是禪宗六祖惠能大師,他入涅槃,證得圓寂。什麼時候?二十四歲。什麼時候證得的?五祖忍和尚召見他的時候,時間是半夜,地點是方丈室,召見他來跟他講《金剛經》,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開悟了。開悟是什麼樣子?他就說出五句話,說明心性,見性了。性是什麼樣子?「本自清淨,本不生滅,本自具足,本無動搖,能生萬法」,二十個字,他的畢業論文,成佛了。五祖衣缽就給他,承認他,肯定他真開悟了。開悟還有障礙,什麼障礙?嫉妒障礙,很多人不服。這個人不認識字,沒有文化,沒念過書,在黃梅雖然八個月,幹什麼?舂米、破柴,苦力,五祖怎麼把衣缽傳給他?所以有很多人不服,嫉妒障礙。五祖半夜三更已經準備了小船,叫他趕快走。五祖三天關著房門不見人,三天之後出來了,把門打開,告訴大家衣缽已經走了。大家一看,發現惠能不見了,知道傳給他了,不服氣,四面八方去找,希望把衣缽奪回來。他跑到獵人隊躲了十五年,十五年之後,大家對這樁事情平淡了,他才出來。你看看弘揚正法不容易,真正明心見性,還要受這麼大的磨折,遭這麼大的侮辱,在獵人隊裡伺候獵人,給獵人燒飯,吃肉邊菜,十五年,不是短時間。祖師大德給我們做榜樣,我們受一點苦算什麼,正常的。那個時候是佛法的黃金時代,帝王護法,還受這個苦難。都是做榜樣給我們看,告訴我們應該怎樣學習。
我們看末後這一句,「蓋謂聖眾大願,能令自出生死」,並且能夠攝受一切有情,大家都能夠「出離生死,永得解脫」,所以經文上有「過度解脫」這一句。
我們再看下面這一段,三十二品很重要,念老的註解註得很詳細,真正是慈悲到極處。請看經文:
【自然保守。真真潔白。志願無上。淨定安樂。一旦開達明徹。自然中自然相。自然之有根本。自然光色參迴。轉變最勝。】
這連著說了五個自然,自然就稱性,不稱性就不自然,不自然就造業,惡業三惡道,善業三善道,就是出不了六道輪迴。要出六道輪迴,要學自然,不要有絲毫勉強。所以一開頭這兩句,這顯性的妙用,性就是自然。賢首國師在《妄盡還源觀》講到修行,首先給我們提出四德,修行四個條件,也是妄盡還源四戒,四個戒條。第一個「隨緣妙用」,隨緣就是自然,妙用就是圓寂,福慧圓滿,清淨寂滅,妙用。「威儀有則」,真正是佛弟子,繼承如來大法,把它發揚光大,最重要的是威儀有則,我們要做出榜樣給人看,要做出好樣子。好樣子是什麼?三皈,有沒有把佛法僧,就是覺正淨,六祖惠能大師的解釋,《壇經》上說三皈依,沒有說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他說的是皈依覺、皈依正、皈依淨,他用覺正淨三個字。後面再解釋,「佛者覺也,法者正也,僧者淨也」,怕我們產生誤會。說覺正淨,不說佛法僧,這是說明在他那個時候,皈依三寶已經有很多人錯解了,他把它糾正過來。
傳授三皈一定要講清楚,不是皈依某一個法師、某一個人,錯了。皈依佛也不是皈依釋迦佛,皈依某一個佛。三皈皈什麼?皈依自性。自性覺是佛寶,自性正是法寶,自性清淨是僧寶,這皈依自性三寶。外面那是住持三寶,是形式的,要尊重它。為什麼?它時時刻刻提醒我們。見到佛像,自性覺;看到書本,不管它是不是佛書,只看到書本,就把它當作經本,自性正;看到出家人,自性清淨,六根清淨,一塵不染,對我就有利益。這三寶是我的老師,時時刻刻提醒我,不提醒忘掉了,是這麼個意思。不講清楚,含糊籠統,讓人家產生錯誤。皈依佛,泥塑木雕的,自身不保,它怎麼會保佑我?哪有這個道理!皈依法,這是經典,又不肯學它,又不肯去讀它、研究它,統搞成誤會。出家人,既然發心出家,就要繼承釋迦牟尼佛的事業。釋迦牟尼佛的事業是教育,開悟之後一生教學,七十九歲圓寂。經上沒有說釋迦牟尼佛什麼時候放假,其他的宗教工作六天,還有一天放假,佛法裡頭沒有。世尊為我們介紹極樂世界,也沒有說阿彌陀佛極樂世界七天放一次假,沒有,找不到。只看到佛教導我們,諸佛如來無一不是「今現在說法」,好像沒中斷。我們要從這些地方體會到。
我們現在再看黃念老的註解,『自然保守,真真潔白』。「自然保守,即宗門所稱之保任」,宗門是禪宗,禪宗裡面所說的保任。保任是什麼意思?下面有解釋,「要行便行,要坐便坐」,你想什麼,你就幹什麼,這就是自然。自然裡頭要保住,「保者念念不異」。用我們念佛來說,你就很容易懂,愛坐就坐,愛行就行,把這一句佛號保持住。行,心裡念阿彌陀佛,坐也念阿彌陀佛,無論幹什麼就是一句阿彌陀佛。我看到一個人,一生就看到一個,章嘉大師。這個人好像是一天到晚他念咒沒有間斷過,即使跟我們談話,他談話,咒就停,話講完,他就接著念。他用金剛持,嘴唇動,沒有聲音,無論在什麼時候你去看他。這就是自然保守,他真做到了。他的境界我們不知道,但是他的磁場非常柔和,你跟他坐在一起,不想離開他,他有這種攝受的力量。跟他坐在一起是一種享受,寧靜、平安,遠離一切顛倒夢想,我這一生也遇到這麼一個人。看到經典裡面保任、自然,印象就很深刻,就會馬上想到他。「保者念念不異。自然即任運之義,故任運保守即是保任」。任運就是隨緣,順境逆境、善緣惡緣都可以隨,不要有分別,不要有執著。但是這一句佛號放在心上默念,外面沒有人知道,自己清清楚楚。一生一個方向、一個目標,決定沒有動搖,這個人他怎麼會不往生?決定得生淨土。什麼都不要放在心上。
有人問,現在我們在提倡、倡導建學校,建漢學院,有沒有操心?我一點都不操心,根本就沒有把這個事情放在心上。我告訴他們,我等你們建好,什麼事情都不要問我,我不是搞建築,不通建築,你來跟我談,對牛彈琴。我是個牛,不懂,你跟我講這些幹什麼?學校蓋好了,我當教員,我教一門功課《大乘無量壽經》,我就教這門課,其他的我都不懂,我萬緣放下,你們另找高明。我就這部經,現在講就這四本書,兩本參考資料,兩本《科註》。漢學院建好了,我也是去講這部經,我就講一次,時間一年,希望帶三、四個學生,這三、四個學生專學《無量壽經》。
我學海仁老和尚,我跟老和尚見過一次面,一九七七年,我第一次到香港來講經,老和尚還在,那個時候他已經九十多歲,是香港的首楞嚴王。因為我來的時候,四個月講《楞嚴經》,每天晚上一堂課,兩個小時。前面兩個月要翻廣東話,換句話說,每天晚上只講一個小時;後面兩個月大家要求,法師你說話我聽得懂,不要翻譯。他說話我也聽得懂,我說話他也聽得懂,我們可以用自己言語交談。後面兩個月在藍塘道,壽冶老和尚的道場;前面兩個月是倓虛老和尚的道場,那時候倓老往生了,暢懷法師住持,所以我跟他在那認識,他陪了我兩個月。
海仁老和尚的規矩,他一生只有六個學生,他的條件,他是專攻《楞嚴》的,學生必須背《楞嚴經》,還要背註解,《楞嚴經》跟註解不能全部背出來,他不收。那我們的條件也是,要真正想學這部經,《無量壽經》一定要能背誦,分量比《楞嚴》少很多,《楞嚴》十卷,這個經跟《楞嚴》比只有一卷,《楞嚴經》長。念老的註解分量很大,我不要求大家背註解,我要求大家背經。經也不是以背為目的,一天至少念十部,時間愈長愈好,希望一生都不改變。每天念十遍,念熟透了,能背誦,不需要看經本,隨時隨地都可以去讀經,讀經得念佛三昧。得到念佛三昧,不定什麼因緣觸動,開悟了,目的在此地。但是念老的註解至少要從頭到尾看三十遍,才管用,或者是聽我講經。我講經一天四個小時,講滿三百天,一千二百個小時,這一部經講完。至少你要聽十遍,一天聽八個小時,要聽五年。為什麼?你對於淨宗才真正相信,真搞清楚、搞明白了。不下這個功夫,你半信半疑,雖然念佛,往生未必可靠。真正這樣幹,保證你決定得生,你來弘揚淨土,大家對你相信。功夫成就,表現在外面自然相應,一絲毫勉強造作都沒有,你是真正的彌陀弟子,在這個世間弘揚淨宗。
所以,這兩個學校搞成之後,我去講一部經,去教學。所以學生只能有四個人,最好,為什麼?我講完他要複講,複小座。複小座,一個人一天一個小時,四個小時。所以我的功課是八個小時,再多,再多我精神體力不夠。這樣一年能培養四個人,不會在我之下,可能在我之上,比我講得更好、更透徹、更清楚,淨宗就能夠傳下去。兩年,斯里蘭卡一年,馬來西亞一年,我可以照顧八個學生。有意來學習的,現在就先下手,讀經、看註解,把這個預備工作做好。學校建成,你要來學這門功課,我們有個簡單的考試,通過之後你就能夠來學習。
我們再往下看,「真者」,真真潔白,真什麼意思?真就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就是諸佛的實報莊嚴土,「真如本性」是常寂光土,「妙明真心」,真心之理體就是本經真實之際當中的真。這個真實之際是常寂光,是自性的本體,它是真的,一真法界是它所現出來的,也算是真。為什麼?它沒有變化,它不是生滅法,它不生不滅,沒有變易。所以跟十法界對比,十法界是生滅法,有生有滅,實報土沒有生滅的現象,所以稱為一真。「真真者,表非對妄而說之真」,這個真不是真妄的真,真真就是自性、就是法性、就是本性。中國古人知道,佛教沒傳到中國之前,中國典籍裡頭就有人性本善,這個人性本善就是真真。所以要曉得人有真心,真心是真善,真心沒有不善,不善是習性、是妄心。妄心裡頭有善惡的善,真心裡頭善惡都沒有。
菩薩行裡面有嬰兒行,我也常常跟大家講,「人生百日,體露真常」,嬰兒從出世一百天,他是真的,真真,沒有摻雜絲毫的虛妄在裡頭。他那個真,不是真假的真,不是相對的真,這個嬰孩沒有受染污,還不認生,不知道誰是他的父母。等到他認識誰是他的爸爸、誰是他的媽媽,他已經有分別心,他已經被染污了,他用妄心,不用真心。可見得人到人間來用真心,以後沒有人教他,被周邊環境染污,變成用妄心。用真心的是佛菩薩,如何讓我們回到嬰兒的時代,完全用真心?現在人害怕,完全用真心不是吃虧、不是上當了嗎?別人都虛情假意對我,我用真心對人,變成怎樣?不敢,怕吃虧。全是妄想。怎麼知道?諸佛菩薩表演給我們看,不吃虧。我們有理由相信,古時候真正修行人,五戒十善決定做到。五戒裡頭有不妄語,十善裡頭講得更清楚,不但不妄語,不惡口、不兩舌、不綺語,他不騙人,他沒吃虧,比一般人活得更自在、更幸福、更美滿。何必去欺騙人?何必用妄心?用妄心造輪迴業,無論行善行惡都是輪迴業,出不了六道輪迴,用真心出輪迴。所以用真心念佛,用真心待人接物,決定得生。妄心念佛未必能往生,但是也未必不能往生,那完全要看你的運氣,臨終最後一念是念阿彌陀佛,這證明你生淨土。所以這裡真真是絕對之真,真中之真。
『潔白』,「潔」沒有染污,「無垢」;「白者,無染」,就是能大師所說的「本自清淨」,真真潔白。這底下講的,「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亦即百丈禪語」,百丈大師,「心性無染,本自圓成」,跟六祖能大師說的完全相同,這是見性的人。「所保任者,正是此無染本淨之絕待真心」。行住坐臥自然保守,保住這個真心在日常生活當中、工作當中待人接物,這叫真學佛,佛就是這個樣子。決定不欺騙人,至死也不改變,那就是什麼?決定不墮惡道。尤其是念佛人,把生死看得很淡,不重視這個問題,重視真心,重視信願持名,決定得生淨土,這就對了。
「無上者,《往生論註》」,這個註是曇鸞法師的,註子裡頭說,「無上者,此道窮理盡性,更無過者」。無上這個道,道是方法、是門路,這個方法、這個門路,《往生論》是指信願持名、求生淨土這個道路是無上。為什麼?窮理盡性,沒有超過它的。理是萬物的理體,有事必定有個道理。盡性,性是法性、是自性、是本性。窮理盡性,對於本性徹底覺悟,徹底明白,沒有絲毫迷惑,這是什麼人?法身菩薩以上的。沒有見性的入不了這個境界,入這個境界的都是明心見性的菩薩,對於整個宇宙一切性相、理事、因果無不通達明瞭。
「如宗門」,宗門是禪宗裡面,《寶鏡三昧》,我們參考資料裡頭有。還有「任運」,任運就是自然的意思,「任法之自運動,而不加人之造作之義」。這個說法很好,沒有人為的造作,自然的。《行事鈔》裡頭,這是律宗的,戒律的,「人所至處任運界起,故曰自然」。跟《資持記》裡面所說,「不假造作故曰任運。」這就是我們常常提到的,六根在六塵境界,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就是任運。這是誰修的?法身菩薩修的。因為不起心不動念,無明破了;無明沒有破,他會起心動念。起心動念是無明煩惱,分別是塵沙煩惱,執著是見思煩惱,這要高度警覺,為什麼還用這個東西?有這些東西,煩惱沒有斷乾淨,所修的世間善法。讀經是世間善法,不能開悟、不能得定,世間的善因。比一切不善的好,它的果報在人天,不能證果,小乘須陀洹果也沒分。這個不能不知道。不假造作這叫任運,就是眼見色、耳聞聲、鼻嗅香、舌嘗味,都要守住這個原則,不分別、不執著,我們從這入門。不起心、不動念做不到,太微細了。不但我們做不到,阿羅漢、辟支佛,別教三賢菩薩,十住、十行、十迴向,都做不到。別教要十地,圓教要初住以上。所以,我們能夠做到不分別、不執著就很不錯了,對於往生淨土有很大很大幫助。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到此地。
引用:https://mypaper.pchome.com.tw/medimedi26/post/1381623999
敬祝 諸大善菩薩 法喜充滿 長生歡喜心
自如頂禮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