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2 14:17:37自如

淨土大經科註(第二十集)

淨土大經科註  (第二十集)  2011/10/19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020

 

https://player.amtb.de/jw6/player.php?file=https://vod.amtb.de/redirect/media/mp4/02/02-037/02-037-0020.mp4&autoplay=true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淨土大經科註》,第一百七十一面倒數第三行:

  「三、明宗」,第一小段「三輩往生,以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為因」。我們看念老的註解。「經中《三輩往生品》中,所有上中下三輩往生之人,莫不以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為因。」這一段將本經修學最高的指導原則說出來了,就是兩句話,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不僅僅是淨宗法門,實在說,佛門無論是宗門、教下、顯教、密教,無量法門,真正最高的指導原則就是這一句。世尊在淨業三福裡面告訴我們,淨業三福是在《觀無量壽佛經》裡面說的,佛說了三條,這太重要了。我們淨宗學會成立,那個時候在美國,韓館長要我寫個緣起,用她的名義發表的。裡面就提到淨宗修行五個科目,第一個就是淨業三福,最高指導原則。第一條「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由此可知,世出世間大聖大賢,從哪裡學出來的?從孝親尊師。我們細心去觀察,在這個世界上,每個國家、族群乃至於宗教,許許多多聖哲出現在世間,沒有一個不是孝親尊師,都從這個根上成就的。

  孝親怎麼個孝法?尊師,不是老師希望你尊重他,我們這樣想全錯了。孝親尊師是性德,一切眾生自性裡頭本來有的,連畜生裡頭都有孝道,你細心去觀察。中國傳統的文化從哪裡出生的?以什麼為基礎?我這麼多年來學習觀察,我深深體會到,它是從「父子有親」那個親愛生出來。那是中國傳統文化教學的根,跟淨業三福第一句「孝養父母」一個意思,天性,性德。所以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的目的是什麼,我們就知道了。第一個目的,希望這個天性永遠保持下去,父子的親愛這一生不會改變,這第一個目標。第二個目標,把它發揚光大,頭一個就是五倫,從父子有親發展為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都從這個根發生的。五倫是說關係,我們生到這人世間來,人與人是什麼關係?父子的關係、夫婦的關係、君臣的關係、長幼的關係、朋友的關係,不出這五大類,這五大類把我們的關係講盡了,統統包括在裡頭。做人根本的德行,就是五常,無不是從父子有親那個親愛裡頭衍生出來,那是個根,從那裡生出來仁、義、禮、智、信五常,常是永恆不變。《左傳》上有句話說得好,「人棄常則妖興」,這個常是什麼?是人道、天道,人天道。如果這五樣東西沒有了,不要、丟掉了,這個世間就是妖魔鬼怪,不是人了,《左傳》上這句話意思就這個。禮義廉恥四維,管仲提出來的。一般眾人知道的是八德,孝悌忠信、仁愛和平,全是從父子有親裡頭衍生出來。

  孝敬怎麼落實?《弟子規》就是孝敬的落實,「孝養父母,奉事師長」。你把《弟子規》做到了,淨業三福這兩句你就圓滿了。第三句「慈心不殺」,培養你的慈悲心,落實在《感應篇》。你真正知道善有善果、惡有惡報,你慈悲心自然生出來,決定不再傷害眾生。眾生傷害我,我也不能傷害他,為什麼?愛心。慈悲跟愛意思是一樣的,不同的是根不一樣,世間人講愛,它裡頭有親情在裡頭。慈悲沒有親情,慈悲是真實智慧,那是性德,「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是自性裡頭本有的,性德。有這個基礎才能夠學大乘,大乘後頭有一句,「修十善業」。儒、道、佛第一句,根,你怎麼能不要!

  現在人不要《弟子規》,換句話說,不要孝順父母,不要尊敬師長,不要了。我們對這個事情,不能不深入的去研究、去觀察。你不要這個東西,你學佛就學不成,為什麼?十善業你決定做不到。十善業是建立在因果的基礎上,因果的基礎是建立在孝親尊師的基礎上,就是《弟子規》的基礎上。我學佛六十年,教學五十三年,深深體會,我們許許多多同學學佛功夫不得力,原因在哪裡?原因在沒有根。這個根,補,很難補得出來,今天大家學習儒釋道三個根是從文字上學習的。古時候這三個根是在童年時候學習的,尤其是《弟子規》的根,是嬰孩時候學的。你剛剛出生,你張開眼睛會看,豎起耳朵你會聽,你已經在學習了。而《弟子規》是你的父母把它做出來,做給你看,你的父母還很年輕,他的父母也還在,你看他怎樣孝順他的父母,他怎樣尊敬他的長輩。這個嬰兒天天在看,看了三年,一千天,這個印象深刻,根深蒂固。所以《弟子規》不是教小朋友念的、背的,不是,是父母、大人在他面前做出來給他看,他是這麼學會的。到六、七歲上學了,父母對老師那種尊敬讓他看到,他就學會尊師重道。稍長,八、九歲慢慢懂事了,老師教這個學生為什麼要孝順父母,把道理講給他聽,他已經做到了,道理講給他聽。父母教育兒女要尊師重道,把尊師重道的道理講給兒女聽。父母跟老師密切配合,把這個人教出來,叫根深蒂固。我們現在這個根都沒有了。

  我這個年齡算很幸運,生長在廬江,這個地區是明清兩代桐城派的發源地,桐城是個學派。所以文風鼎盛,就是讀書的風氣盛。農村裡面的小朋友都念書,家家祠堂都辦學,私塾,私塾是家學。中國古代的教育,家庭負最主要的使命,教育是你家裡辦的,你家不辦教育,你的家就不能夠存在。古時候是大家庭。我在出生的時候,家庭裡面人雖然很多,但是家敗了、衰了。所以,我三歲搬到東鄉,老家在北面,在金牛鎮,搬到順港,我的姑媽嫁到那邊,她們的家族也挺旺的。我所記得的,我自己老家不記得了,三歲離開不記得了,沒有印象。但是在順港的時候印象就很深,三歲搬過去,我十歲離開的。我姑媽家裡面,十個兄弟沒有分家,大家庭,所以那個時候人口大概有一百人左右的樣子,是個旺族。祠堂是學校,從前小朋友是這樣學出來的。我們對於傳統的教學,大概是在六、七歲以前沾這麼一點邊。八、九歲的時候教育就改變了,鄉村裡頭有短期小學,兩年結業的,短期小學。不再念古書,像《千家詩》、《千字文》這些東西不念了,但是它還有一門「公民」的功課,還講一點倫理道德,新編的,不是古書。抗戰爆發之後,抗戰爆發那年我十一歲,好像到十二歲,「公民」就沒有了,改成「社會」。距離我們傳統東西愈來愈遠,沒有了。我弟弟小我六歲,他根本就不懂得有「修身」、「公民」這個,他連這個印象一點都沒有,因為到他上學的時候已經沒有了!

  這是我們疏忽,把老祖宗的東西不要了,這心怎麼發得出來?孝親尊師的概念沒有了。所以我們東西學不好,怎麼學都不像。這是讓我深深的體會到,特別是印光老法師的一句話,我體會得很深,老人講的「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誠敬沒有了,誠敬到哪裡找?我們腦子裡誠敬的概念跟古人誠敬不一樣。字是一樣的,音是一樣的,意思不一樣。古人那種誠敬我們體會不到,作夢也想不出來,我們從來沒有經歷過,沒有看到過,沒有聽說到過。古書有人讀,他能不能體會到?很難。為什麼?他如果讀的能消化,能夠變成自己的生活行為指導的原則,他會體會到。如果念書是念書,生活是生活,念書跟生活連不上來,那就他永遠體會不到。講解,依照古人的註解,依照古人註解沒錯,但是是自己的意思,不是古人的意思。這就像經典一樣,開經偈上說「願解如來真實義」,我們永遠不知道如來真實義是什麼。可是古人有句話說得挺有道理的,說「讀書千遍,其義自見」,能夠體會到古人真實義。這個千遍要怎麼念?要像馬鳴菩薩在《起信論》裡頭告訴我們那個原則,那是修行的綱宗,「離文字相、離名字相、離心緣相」,這樣的念一千遍、二千遍、三千遍,你能夠體會到意思。

  如果你不能夠離一切相,這一切法你就得不到,所以這難。我們今天一看書,馬上自己就起心動念,就自己的意思就起來了,不是如來真實義。我們今天所讀的《無量壽經》,理解的是自己的《無量壽經》,不是釋迦牟尼佛的《無量壽經》。要把自己的意思完全放下,一心去讀,你才能發現如來真實義,只要有自己意思就不行,聖賢東西難就難在此地。李老師當年教導我們,經典,世出世間聖人東西都是意在言外,你得會聽,不能夠死在句下,要懂得弦外之音。這一點是真難,古人都難,現在這個難,難上加難,我們沒法子。我們今天所學習古聖先賢的東西,學的是皮毛,學的是常識,不開智慧。佛教傳到中國來,佛教修學的宗旨我們中國人接受了,儒接受,道也接受了。它的修行宗旨就三個字戒、定、慧,因戒得定,因定開慧,這個概念儒接受,道接受了,它真有道理。戒就是守法、守規矩,誠敬,真誠恭敬,對人、對事、對物沒有例外的。中國古人講誠,至誠、至善,講這個東西,真誠、善良到極處,加個至,這是聖學的基礎,也是佛家講的基礎。我們要學,如果這個意思還含糊籠統,我們學一輩子都學不像。每天學習聖賢之道,天天還在造業,造業造得最嚴重叫意業。意是什麼?妄想,妄念不斷,連睡覺它還在相續,他作惡夢。你就知道這個東西有多難!

  我們如何來彌補?那就是絕不離開聖教。我自從接觸之後,知道這個好,六十年沒離開,每天跟人分享,我對於這個不疲不厭,因為它對我有好處。分享當中有很多啟發,也就是所謂的悟處。不跟人分享,這個啟發就沒有了,這個能幫助自己提升境界,樂此不疲。中國古人教給我們,「學之道,貴以專」,你看佛教給我們的,以這裡為例子,一向專念,這不就貴以專嗎?一個方向、一個目標,一部經、一句佛號,這我們淨宗。你果然能夠專念,不雜,在淨宗裡面講,三年就成功了。你打開《往生傳》、《淨土聖賢錄》,幾乎一半以上都沒有超過三年,他就預知時至,自在往生。是不是他的壽命都是三年就到了?我不相信,這講不通的。為什麼到三年就往生?三年功夫成就了,跟阿彌陀佛通了,還有壽命不要了。他想往生,阿彌陀佛就來了,就接他走,他不生病,預知時至。這個道理才能講得通。對這個世間沒有留戀,完全放下。還有少數,到這個境界還不能走,那是什麼?他跟這個世間有緣。你成就了,必須幫助跟你有緣的眾生,你要教他們,帶他們一起走,自己在這個世間多住幾年不妨礙。這才是真理,我們一定要曉得。

  我過去這麼多年,確實跟這個地球上眾生是廣結善緣,結法緣結得多。但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我沒做到,那是沒有這個緣分去做。因為跟眾生結緣,那就《楞嚴經》上的話,「隨眾生心,應所知量」。所以我就講了幾十部經論,隨眾生心,要求我講什麼我就給他講什麼,不隨自己。這是什麼?一生過著流浪生活,居無定所,哪個地方邀請就到哪裡去,過這種生活,跟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一樣。世尊當年在世,這種遊化世間四十九年。我們到這個年歲了,也應該定下來,不應該再走動,所以我就想到,晚年我們來表個法。如果我還能有壽命,我願意用十年的時間,來表演一下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就這一部經、一句佛號,我在這上下十年工夫,做個樣子給淨宗同學看看。世出世間一切法全放下,就是這一部《無量壽經科註》,就是這一句阿彌陀佛。我們一個方向,西方極樂世界,一個目標,求生淨土,親近彌陀,我們的修學就圓滿了。總得要做出來,我自己成就了,大家相信了。

  我們再看下面一段,看註解。「又彌陀第十九願曰,聞我名號,發菩提心,修諸功德,奉行六波羅蜜,堅固不退,復以善根回向,願生我國,一心念我,晝夜不斷,臨壽終時,我與諸菩薩眾迎現其前,經須臾間,即生我剎,作阿惟越致菩薩」。第十九願,十九願跟第十八願最重要的,四十八願裡頭大願的根本,這是發心。第十八願是念佛,專念,一心專念;這是講發菩提心,聞我名號,發菩提心。菩提心的講法很多,古德有的時候講得很深不好懂,菩提心有體、有用,用裡面有自受用、有他受用。《觀經》裡面所講的,「至誠心、深心、迴向發願心」,至誠心是體,深心是用,自受用,迴向發願心是他受用。《大乘起信論》裡面講菩提心,是直心,直心是體。《觀經》上體是至誠心,《起信論》是直心,直心跟至誠心是一個心,直,沒有彎曲的相。自受用,《論》也講深心,跟經上是一樣的。但他受用不一樣,他受用講大悲心,大悲心是憐憫一切眾生的心。經、論合起來看,意思就比較圓滿。但是深心,什麼叫深心?古德的註解很多,註解裡面一般,多數的都講好善好德,這個話講得很籠統,好善好德。所以我看到經題,我就用經題上這五個字。什麼是善?什麼是德?清淨是善,平等、覺是德。我們把體加上去,體是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清淨平等正覺是自受用,就是真誠心的自受用;真誠心的他受用就是大慈大悲。這樣講法大家很容易懂,也很踏實,我們好善好德總有了具體的目標、踏實的方向,就是修清淨心、平等心,覺悟,正覺。

  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要遵守的原則,這是章嘉大師告訴我的,「看破」,看破是明瞭,一點不迷惑,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叫看破,「放下」。放下,佛法裡頭,大乘佛法的標準,放下執著、放下分別、放下起心動念。真學,後頭得有真幹,不真幹放不下,說說好聽,自己其實沒放下,執著都沒放下。古人、今人做出很多榜樣,我們看到、聽到了要有所體悟。我在前面舉弘一大師的例子,弘一大師的青少年年代是最執著的人,容不得別人一絲毫的過失。可是學佛之後全變了,他真正學到六祖在《壇經》上的一句話,「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我覺得這句話弘一大師真的做到了,為什麼?世間人沒有過失,過失從哪裡來的?過失從我們不善心去感應的。為什麼佛菩薩見不到他的過失?佛菩薩是清淨心、平等心。再理上跟你講,為什麼沒有過失?因為它是虛假的,它不存在。《般若經》上所說的,「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過失在哪裡?你把這句話弄懂,他真的沒有過失。不是他有過失,是我們自己迷惑了,覺得他有過失。他真犯了過失,真犯了過失也不存在,問題在什麼?只要他有分別、有執著、有起心動念,他所做的一切就有業因果報。他的善心、善行就三善道,感三善道,惡念、惡行感三惡道。

  六道是假的,六道存不存在?不存在。你只要想到彌勒菩薩所說的,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每個念頭都是獨立的。這麼微細的念頭,像現在的科學家說物質現象是從意念變現出來的,意念好像是無中蹦出來了,但是立刻就消失。意念消失,物質就消失了,因為物質的基礎是意念。意念起來,物質現象起來;意念消失,物質現象消失。精神跟物質永遠是連在一起的。彌勒菩薩說得好,「念識極微細,不可執持」,你要是真正體會到這一點,你的心平氣和。你到什麼境界?你是菩薩境界,一切眾生的雜念你沒有了。眾生雜念你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看破;但是自己如如不動,放下。知道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你怎麼還會有起心動念!別人向你請教,滔滔不絕的大道理說出來,不是你自己想的,沒想。沒有想就說出來了?沒錯,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講經說法,從來沒有去通過思考。我去想一想,那是凡夫。沒有!就像敲鼓一樣,大叩則大鳴,小叩則小鳴,不叩則不鳴。我們凡夫有念頭,妄念,他有思考,想前想後、想東想西,都是些雜念,全是空的。這些雜念,就是彌勒菩薩所說的,我們現在用秒來計算,一秒鐘多少個雜念?一千六百兆。你一定要曉得,每個念頭都是一個獨立的,而這種獨立,獨立沒有相同的,沒有一個念頭是相同,叫幻妄。我們看到所有現象,就是這個念頭的相續相,一個接一個、一個接一個。真的像我們看舊式的電影,我們看到的畫面,是這個底片,幻燈片,一秒鐘二十四張,我們已經迷惑了。現在告訴你一秒鐘多少張?一千六百兆。張張都是假的,沒有一張是真的。

  我們明白這個道理了,叫看破。道理真的明白,再不起心動念,你就真放下了,放下你就證果了。不起心、不動念,恭喜你,你成佛了;還起心動念,我不執著了,你也很了不起,你成了阿羅漢;不分別,你成菩薩了。佛、菩薩、阿羅漢是假名,不要再執著,執著就錯了,「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佛、阿羅漢、菩薩都是虛妄的。從虛妄裡面帶你到真實,真實是你自己豁然大悟,就入真實。如何能契入?真的都在發心,一向專念,都是這個道理,決定不能雜,你這一門通了,任何一門都通。《金剛經》上佛說得好,「法門平等,無有高下」,這個法門不僅說的佛教的法門,通一切法門。世出世間所有法門全通的,只要你專一,它就通,你搞雜了它就不通。

  所以,我們這一部《無量壽經》通了,不但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一切法全通了,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所說無量無邊法門也通了。還包括這世間不同宗教,他們所有的典籍,世間所有一切眾生這些妄想雜念,全通了,沒有一樣不知道。為什麼?不離自性,你這個通是見性,把自性找回來了。惠能大師說得很好,「何期自性,能生萬法」,你把那個能生萬法的自性找到,所生的萬法全通了;不是學來的,學永遠學都不通。所以宗門的大德不說你學,他就問你會,會麼?會就通了,學不通。學是會最初的方便,最初我們從學入門,學了之後要會,妙就妙在這裡,會就通了。不會,不會再慢慢學,總有一天你會了,這通了。你看依照這個規矩,你得定,心專一就得定,心專一久了,豁然之間就開悟了。每個人開悟的緣不一樣,但是開悟的境界是一樣的,都入了自性。這發菩提心,一向專念。

  十九願裡面「發菩提心,修諸功德」,什麼功德?這裡舉了個例子,六波羅蜜,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都在日常生活當中,點點滴滴都表演出來,這叫修諸功德。表演這些事情不是為自己,是大慈大悲利益眾生,眾生對這些東西有情執,放不下,要做給人看。布施,三種布施,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這裡頭的境界深廣無際,說不盡的,都在你能體會,在日常生活當中樣樣放得下,沒有一樣放不下的。一念、一舉、一動圓攝六度萬行,不是一樁一樁修的,你細心去體會。今天有苦難眾生他在受苦受難,我們布施他飲食,布施他醫藥,布施他錢財,哪怕是一點點,六度萬行全在裡頭,你的菩提心、你的一向專念也都在裡頭,真妙不可言。《華嚴經》上所說,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你才真正能體會到。

  持戒是守規矩,這條很重要,對於如來的教誡我們要認真奉行。佛教我們修布施波羅蜜,我們真幹,這就是持戒;佛教我們忍辱,那是持戒,我樣樣都能忍耐。佛教我精進、佛教我禪定、佛教我般若,不是樣樣都是的!布施裡頭有持戒、有忍辱、有精進、有禪定、有般若,持戒裡頭有布施、有忍辱、有精進,統統有。一就一切,不是一樣一樣去學,那多笨,到哪一年才學會?甚至於我起個念頭、動一個心,裡面全部都包括。六度萬行、八萬四千法門統統在其中,在一念當中,在一行當中,一舉一動當中,圓滿具足。這修「奉行六波羅蜜,堅固不退」,以這個善根來迴向,求生淨土。求生淨土是有善根,阿彌陀佛建立淨土,是四十八願、五劫修行,成就國土莊嚴、佛莊嚴、菩薩莊嚴,《往生論》上說的。

  我們要會了,把自己修學的功德念念迴向,我就一個目的,我就是希望到極樂世界去,就希望親近阿彌陀佛,到極樂世界我的道業圓滿成就。成就之後教化眾生,你就有能力與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感應道交。確實,這個在佛家講法界虛空界,就像布萊登博士所講的「無量之網」,這個名詞用得好。遍法界虛空界是個電網,肉眼看不見的,聽不見的,六根都接觸不到的,它無處不在,無時不在,隨便碰一點,整個信息它都達到,這是自性。布萊登能發現,能說出來。所以我也有個想法,現代這些科學家是不是佛菩薩再來的?他沒有接觸佛法,他對於大乘東西他全通,用這種身分來把佛法再帶起來。諸佛菩薩三千年前講經說法是用這個,現在身分要用科學家身分,要用哲學家的身分,他能做得到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他沒有自己意思。隨眾生心,應所知量,我們要明白這句話,要能夠回頭,你一點都不奇怪了。有示現正面的,表法,有示現負面的,無不是慈悲。示現負面,是示現造業,示現受報,造無量罪業,最後墮阿鼻地獄,出來到處求救、求超度,菩薩在示現。讓我們知道,因果是真的,不是假的,都在示現。我們要沒有接觸到,沒有看到,沒有親耳所聞到,我們很難相信。真有嗎?往生極樂世界,也做種種示現,往生的瑞相,放光現瑞,天樂、妙香,人人聽到、人人聞到,這是示現。中國古人所謂是「大人作略」,這就是示現給你看。今天科學家契入到量子這個時代,都能把這個奧祕給我們解釋出來。他一解釋,回頭再一看佛經,佛經早就說過,說法不一樣,用的名詞術語不相同,一樁事情。

  所以願生我國,「善根迴向,願生我國」,這重要。我們拿什麼去迴向?拿我們妄念不行,拿我們的善業、惡業都不行。善業只能生三善道,惡業是三惡道,統統是染業,不是淨業。這個跟極樂世界不相應,修再大的善業,都是六道裡面的事情。古代佛門護法的大德,我們這一提,人都能夠會想到梁武帝。梁武帝你看看建道場,建道場是修福,他在位的時候,以他的權勢,修建道場四百八十座,寺院庵堂,沒人能夠比他,他之前沒有,他之後也沒有。度出家眾幾十萬人。達摩祖師那個時候來到中國跟他見了面,他在達摩祖師面前誇耀他自己的功德,說出他做這麼多事情,問達摩祖師,我這個功德大不大?達摩祖師說了老實話,「並無功德」。這一句話就把梁武帝惹火了,很不高興,送客,以後不再見面。達摩講的是真話,他沒有功德。幹的這些事是什麼?是福德。如果他說,我的福報大不大?很大!出不了六道輪迴。功德可以了生死出輪迴的,福德不可以,他修的是福,不是功德。你看看人家說這些話他就受不了,他就生氣,就送客,這就是什麼?沒善根。真正有善根、有修養,人家批評你沒有,不要生氣,心平氣和的問問「為什麼沒有?請你解釋一下」,他還會教你。這一生氣,傲慢現前,一送客以後再不見面。真正是個大德可以教你的,你看這個緣當面就錯過了,那多可惜!

  逆境、惡緣,佛菩薩教導我們要心平氣和,決定不生怨恨惱怒煩,不會生起這個情緒,保持你心地的清淨平等覺,那就真有善根。善根裡頭有福德,福德裡頭未必有善根。善根是不貪、不痴、不瞋,現在加上兩個,沒有傲慢、沒有懷疑,這叫善根,要用這個迴向。心地清淨,就是清淨心、平等心。沒有貪、瞋、痴、懷疑,心清淨;沒有傲慢,心平等;沒有愚痴,這心就明白、覺悟,不迷。要用這樣的善根迴向,求生淨土,願生我國。用「一心念我」,這個我是阿彌陀佛自稱,一心念我就是一向專念阿彌陀佛,「晝夜不斷」。念,我們看念這個字,這個字是會意的字。什麼意思?你看看,心上面是今,就是現在的心,就在當下,不是過去、不是未來,就是現在。現在心上就有阿彌陀佛,這叫念佛,口裡念不念不關重要,心上真有。口裡念佛,這個念要加個口字,沒有這個口字,是心裡頭真有,叫做念。心裡面真有阿彌陀佛,還會有雜念嗎?不會了;有雜念滲透進去,你這個念就被破壞掉了,念的意思深!尤其是晝夜不斷,心上真有阿彌陀佛。

  我們這個世間,這樁事情不少,我覺得挺多的,尤其是老人,老人心裡有什麼?心裡有孫子。他別的沒有,他兒女他不想了,他那孫子真的念念都不捨。我記得一樁事情,人的名字忘掉了,很多年前,總三、四十年前,我記得我們那個圖書館成立沒多久,圖書館成立那年是我講經二十週年。過年的時候,有個老居士來給我拜年,告訴我,他念佛的功夫很不錯。他說我什麼都放下了,就是一樁事情沒放下。我說什麼事情?「孫子沒放下。」那就是什麼?他心裡頭真有孫子,他沒有掛在口裡,一天到晚孫子、孫子,沒有這麼念法,但他心裡頭真有。那個叫念,他心上真有。當時我就勸他,我說你把你孫子想成阿彌陀佛,你就成功了。換一下,孫子跟阿彌陀佛對調一下,就成功了。不能想孫子,想孫子搞六道輪迴,真的要疼孫子、念著孫子,死了以後將來再投胎,會給孫子做兒女,你又回去了。你愛他,你捨不得離開他,孫子當他結婚的時候你去投胎,這是真的,不是假的。然後我們就曉得,心裡頭有阿彌陀佛是多麼重要!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真功夫,真正圓滿具足究竟的善根,心裡是阿彌陀佛。繫念法事裡頭中峰禪師所說的,「我心即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即是我心」,這句話太重要了。你真正能夠做到,哪有不往生的道理!真正做到了,想什麼時候往生就什麼時候往生。

  「臨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菩薩「迎現其前」,你壽命終了的時候,或者是你有強烈的願望,我壽命不要了,這個世間太苦,我要求提早往生,佛就來接引你。有例子,《淨土聖賢錄》、《往生傳》上都有,最明顯,大家都知道的,宋朝的瑩珂法師。這是個破戒的比丘,作惡的比丘,他自己知道他面前只有兩條路,一個生淨土,一個是無間地獄。他造的是無間地獄罪業,不能往生肯定墮地獄,因為怕地獄苦,真正發心求生淨土。三天三夜把阿彌陀佛念來,真有感應,《彌陀經》上說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真的,不是假的。阿彌陀佛告訴他,你還有十年陽壽,到你臨命終時,我來接引你。瑩珂法師聰明,我十年陽壽不要了,心裡想到什麼?劣根性太重,禁不起誘惑,十年,外頭一誘惑,不知道造多少罪業。十年陽壽不要了,我現在就跟你走。佛答應他,三天之後來接引你。為什麼不當時就帶他走?當時帶他走,這個故事沒人知道。讓他過三天,他可以宣揚一下,大家都知道,度多少眾生!這三天叫他表法,三天之後他真去了,沒有生病。寺廟裡大眾念佛送他往生,真走了。這個事情記載《往生傳》、《淨土聖賢錄》裡頭都有,不是假的。他往生的條件,具足信願行。念佛時間雖然短,不長,符合一向專念,十念往生,符合這個條件。

  「經須臾間」,西方極樂世界在哪裡?就在現前。極樂世界是法性土,法性土沒有邊際,我們今天所能夠看到的這些星球,這個現象,那是法相,是阿賴耶識變現出來的。極樂世界那個地方人沒有阿賴耶識,相宗裡面所說的轉八識成四智。阿賴耶是妄心,往生到極樂世界,即使凡聖同居土,也是用真心,沒有用妄心的。真心叫四智菩提,阿賴耶這一轉,叫大圓鏡智,末那識轉成平等性智,第六意識轉成妙觀察智,前五識轉變成成所作智。從這個地方我們就知道了,原來智是真心,意念是妄心,真心是智慧。佛在《華嚴》上說的,「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智慧就是真心。從真心裡面流露出來德、相好,那是什麼?那是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就是法性身、法性土,跟十法界完全不一樣。那裡頭沒有時間、沒有空間,所以經須臾間,極樂世界就現前了。後頭這一句重要,「作阿惟越致菩薩」,帶業往生的人、造作地獄罪業的人,只要真正懺悔、真正回頭,生到極樂世界都作阿惟越致菩薩。造作極重罪業的人在現前特別多,應當以瑩珂法師做榜樣,向他學習,你就能往生。生到極樂世界,你的智慧、神通、道力跟阿惟越致菩薩沒有兩樣。阿惟越致是實報土的菩薩,法身大士,圓教初住,別教初地以上。這是講發菩提心,這是淨宗修學的宗要,發心第一。發心之後,要有行去踐願,否則的話,你這心是空洞的。

  所以底下「第十八願曰:聞我名號,至心信樂,所有善根,心心回向,願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這第十八願,發心要緊。聽到阿彌陀佛的名號,至心信樂,這一句難,至心就是至誠,真誠到極處,你相信他,你歡喜他,樂是歡喜。單單有這一句至心信樂這就是不思議的善根,一切難,艱難,沒有比至心信樂更難。心裡頭除阿彌陀佛之外全放下,才叫至心信樂。對於你的信、願、念佛生起無上的法喜,喜樂,沒有比這個更殊勝的,這個才叫至心。我們學佛、念佛,求生淨土,這四個字不能不知道。這個境界從哪裡來?信願持名得來的,所以頭一個還是信,就是至心信樂。「所有善根,心心迴向」,因為你的善根所感的是善果,這因果道理,善有善果,惡有惡報,佛法不離因果。所有善根不求善果,修一切善都不希求果報,名聞利養、五欲六塵、七情五欲都不要,我只求往生極樂世界。「願生我國」,這是講願,我只有這麼一個願望,其他願望全沒有,就是想往生極樂世界,就是想早一天親近阿彌陀佛。這樣的心、這樣的願,「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這是佛在此地給我們打的包票,保證。乃至十念是你每天念十念,一天都不間斷,就符合這個。

  工作很忙,沒時間念佛,古大德教導我們,早晨起來念十句佛號。他的一句是盡一口氣,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這一口氣念多少不拘,不必去記它,這一口氣叫一念,念十念。晚上睡覺之前,念十念佛號。就早晚,一生當中一天不缺,修這個法決定得生。問題是什麼?你心上真有佛!能不能往生關鍵在此地,你心上有沒有?不是口上,心上有沒有?心上真有,他真往生。我在好像是十二年前,在新加坡,教大家一個十念法。我的十念法就十句,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十句,時間只要二、三分鐘,但是一天要九次。早晨起來的時候一次,晚上睡覺之前一次,這是早晚。三餐飯三次,吃飯的時候合掌念阿彌陀佛,念十句阿彌陀佛。工作的時候,你上午上班工作,工作之前合掌念一次,下班的時候收拾好了,念十句佛號再下班,下午上班、下班。總共九次,一天九次一次不能少,效果也很好。當時在南洋一帶,淨宗同學用這個方法感到很受用。對於極其繁忙的人沒有妨礙,因為一次只要二、三分鐘。我這個方法從哪裡想來的?實在是我跟回教接觸很多,回教一天五次禱告,它禱告的時間比我們長。我們這個十念法一天九次,比它的時間短,還密切,它一天只有五次,我們一天九次,真管用!符合一向專念,心裡頭真有,在事上是念念不忘。若不生者,不取正覺,這是佛答應我們的。

  後頭附帶的有「唯除五逆,誹謗正法」。實在講,唯除五逆是附帶說的,勸你不要造五逆罪,這是顯示出來阿彌陀佛無盡的慈悲。五逆罪不能造,果報在無間地獄。五逆罪自己一定要清楚,哪五種?殺父、殺母,父母的恩德太大了,生我、育我,把我調養成人,恩深似海,你怎麼可以殺害他?要知恩報恩。所以世出世間法把孝親擺在第一。你不孝,你殺害他,這還得了嗎?這無間地獄。第三個,殺阿羅漢,阿羅漢代表老師,他在這個世間教化眾生。他是一切眾生法身慧命的根源,你把他殺了,一切眾生聞不到正法,法身慧命斷了。你殺阿羅漢,阿羅漢不怪你,阿羅漢不怨恨你,你的罪從哪裡來?就是許許多多因阿羅漢的教學而聞正法,把這個緣斷掉了,就是說把一切眾生法身慧命長養的緣斷掉,罪從這裡結的。這個麻煩可大了!這個罪比殺父母還要嚴重,斷一切眾生的法身慧命。今天阿羅漢到哪裡去找,找不到,所以你殺不了阿羅漢。可是有等流罪,就跟這個罪是相同的、相等的,那就是善知識。一個好的老師,真正以正法教化一方,你去殺害他,你去障礙他,讓這一方人不能夠聞法,這就跟殺阿羅漢同等的罪。這是第三。

  第四個是出佛身血。佛的福報大,沒有人能夠殺得了佛,這樁事情提婆達多的故事。提婆達多想害釋迦牟尼佛,他嫉妒,看到釋迦牟尼佛有那麼多的弟子、有那麼多人讚歎、有那麼多人供養。他也很聰明,也有神通智慧,想把釋迦牟尼佛害死,他取而代之,這個心不善。他知道釋迦牟尼佛每天到城裡去托缽,所經過的路,當中有個地方是懸崖峭壁,他從下面走。他在上面準備一個大石頭,佛到的時候,石頭推下去,想把釋迦牟尼佛打死,這提婆達多幹的。佛有護法神,在空中把這個石頭攔截,像韋馱菩薩金剛杵攔住。這一攔,石頭就裂開了,成了碎片,落下去之後,有一片砸到釋迦牟尼佛的腳背,流一點血,叫出佛身血。這種惡心惡念,這是五逆罪裡頭一個。最後一條是破和合僧。破和合僧,我們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破壞佛法,障礙佛法的流通,障礙佛法的弘揚,叫破和合僧。這個五種罪都是無間地獄的罪業。

  五逆十惡,十惡就是十善業道的相反,殺生、偷盜、邪行、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瞋、痴。這十種惡業統統都造,而且造得很過分,也是無間地獄的罪業。這樁事情,佛在一生當中講經教學時時刻刻提醒,顯示出佛的慈悲,佛對我們的關懷愛護,千萬不能造。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要常常想到,我有沒有違背十善業?五逆是不容易造,但是五逆裡面嫉妒、障礙會有,有意無意去造破和合僧,障礙善知識弘法,可能會造。殺父、殺母、殺阿羅漢,這是做不到的,不會做的。所以,一定要提醒高度的警覺,這種事情不能幹。可是經上又說,五逆罪,五逆十惡佛還是可以救你,這個地方不過是提醒你。你看瑩珂法師不是造了地獄罪業?佛還是來接引他。這樁事情,對我們造作罪業的人是很大的鼓舞,我們還是有救。沒救的是什麼?末後這一句真的沒救了,「誹謗正法」,不但他不相信佛法,他還要毀謗,他拒絕,那就沒辦法了。瑩珂法師沒有毀謗正法,他造五逆十惡,但是他沒有毀謗正法,他相信淨土,他相信阿彌陀佛可以救他,阿彌陀佛真的救他。所以這樁事情我們要記在心上,要認真懺悔,要回頭是岸。看到有造作這些人,絕不能夠輕慢他,說不定他要回頭,他往生成佛在我之前,我不如他。為什麼?這種人一發心非常勇猛,因為他已經知道他要墮地獄,他害怕地獄苦,就像瑩珂一樣。所以他發的心非常勇猛,不是一般人能夠相比的。這是什麼?逆增上緣,產生極大的能量,我們一般人不能跟他相比。

  我們讀了這些經文,就真正體會到一樁事情,最嚴重的就是毀謗正法。現在毀謗正法的人多,我們不說外人,自己家裡人。就在我身邊的人,跟著我這麼多年的人,為什麼他們還有病苦、還有磨難?什麼原因?我看得很清楚,我講的他們不相信。確實有人告訴我,還不止一次,說我身邊的人,他們自己在一起談話,說我講經是講給信徒聽的,不是講給他們聽的,與他們不相干。這是什麼?這就是毀謗正法。這些言論,無論是有意、是無意,它造成負面的影響,造成個什麼影響?對佛法產生懷疑。有懷疑,他就退心,這個人退失菩提心,你要不要負責任?對我來說,他沒有障礙到我。因為我這麼多年來,講經說法都沒有聽眾,我在攝影棚裡面面對著攝影機講的。聽眾都在遙遠的地方,或者是衛星電視,或者是網際網路,我們這樣在一起學習的。但是他退失了菩提心,對佛法產生懷疑,他就不再收看,這個同學的法緣就斷掉了。受了你的影響,你要不要負責任?這個罪業是無間地獄。

  佛經上常說,殺人身命罪小,斷人法身慧命,這個罪重。人失掉身命,四十九天他要沒有大惡,他又來了,投胎他又來了。可是來了能不能遇到佛法,這大問題,得人身難,得人身能聞到正法是更難。所以,萬萬不可以把人法身慧命斷了,這個罪重!我們在這些經典裡頭學習,得出這麼一個結論,古大德說得好,「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讚僧」,我們互相讚歎,佛法就興旺。為什麼?這些學佛的同學們信心堅定,這是興旺氣象。如果我們互相毀謗,互相毀謗讓聽眾聽到,他統統不信了。到底是哪個真是哪個假?算了我全部不接觸了。將一切眾生對佛法的一點信根全部破壞掉,這就是比破和合僧還要嚴重,這個因果你逃不掉,你得背起這個責任,那麻煩就大了。

  所以今天有人說,很多靈媒講,現在眾生造的罪業幾乎都是地獄業,五逆十惡。五逆裡面,破壞正法這是最普遍的。不但是佛法,世間好的宗教全是正法,都是教人斷惡修善、改邪歸正、端正心念。基督教是這樣教人的,天主教、猶太教、印度教,在中國的道教,儒不是宗教,現在也有人說它是宗教,都是教人孝親尊師、深信因果、積功累德,都教你這些,沒教你做壞事。這些全都是正法,你要障礙它,你要是批評它,你要是毀謗它,對它沒有構成傷害,但是對一般廣大群眾造成很大的誤會,這個責任你要承當。這個沒法子避免的,果報確實是無間地獄。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引用:http://ft.hwadzan.com/dv.php?sn=02-037-0020&lang=zh_TW

敬祝 諸大善菩薩 平安吉祥 福慧圓滿

自如 頂禮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