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大經科註(第十二集)
淨土大經科註 (第十二集) 2011/10/9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012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淨土大經科註》第一百五十五面第一行:
二、「三根普被,聖凡齊收」。這是科題,我們看念老的註解。「夫眾生根器千差萬別,世尊故說八萬四千法門廣應群機」。眾生無量,不只是一個地球,我們知道大乘教裡面常講,世尊成佛,他的教化區很廣大,是一個三千大千世界。這是從一個單位世界算起的,一個單位世界,黃念老告訴我,不是太陽系。太陽系是繞須彌山中間旋轉的,現在我們知道,太陽是繞銀河系旋轉的,因此一個單位世界是一個銀河系。所謂須彌山就是銀河的中心,中心現代科學家發現是巨大的黑洞,它有非常強的引力,連光都被它吸收進去。一千個單位世界稱為一個小千世界,就是一千個銀河系。再以小千世界為中心,有一千個小千成為一個中千,一千個中千成為一個大千。所以,釋迦牟尼佛的教區是十萬個銀河系,一千乘一千再乘一千,這麼大的範圍,我們現在天文學家還見不到。但只是一個一般佛陀教化區,我們在《華嚴經》上看到,有些佛他的教區是兩個大千世界、三個大千世界,乃至於十個大千世界,不一定的,最小的是一個大千世界。這是佛跟眾生的緣分不一樣。就算是一個大千世界,十萬個銀河系,數量都非常可觀。這麼多的眾生,根性自然不同,每個眾生在六道輪迴裡面不知道多少劫,沒有緣分出離。佛出現在世間就是為幫助這些苦難眾生,希望他們快快成佛,早日回歸自性。所以,說八萬四千法門廣應群機。與自己根性相應的法門很容易修,很容易成就;不相應,勉強的學習就感到非常困難。這是佛教化眾生的一種方式。
「《華嚴》圓教」,學佛沒有不尊重《華嚴》、嚮往《華嚴》,可是《華嚴經》「專接上上根人」,跟禪宗一樣。達摩祖師傳到中國的禪,也是專接上上根機,是接引宗門的根機。《華嚴經》是專接教下上上根機,上中下都沒有分,這是我們要知道的。「智慧如舍利弗,神通如目犍連」,世尊這兩位大弟子知名度很高,我們都知道他,「於佛聲聞弟子中均稱第一」,舍利弗智慧第一,目犍連神通第一。「但在華嚴會上,如盲如聾」,這樣的人在華嚴會上,他們都沒有分,何況是目犍連、舍利弗以下的,當然更沒有分,「故云下根絕分」。我們要依照《華嚴》來修學、依照禪宗來修學能成就嗎?決定不能成就。老師教學生也要把這樁事情告訴學生,避免學生把路走錯了。
我初學佛的時候,三位老師,我這三位老師都沒有在一起見過面,方東美教授、章嘉大師、李炳南老居士,沒見過面,但是告訴我的話完全相同,那就是宗門《六祖壇經》不能學,學不到!三個人都是這樣告訴我。六祖大師之前沒有一個人像他,六祖大師之後到現在也沒有一個人能像他,那是一步登天,他上去了。如果你一步登天上不去,摔下來就粉身碎骨,不是一般人能學的。華嚴大教亦復如是,不是上上根人不行,不能契入。上中人學習《華嚴》,能夠得到的是《華嚴》的知識,沒入境界。根性再利的,頂多是解悟,證悟是不可能。方老師勸我學法相唯識,李老師勸我學淨土,章嘉大師勸我出家,學釋迦牟尼佛。一定要知道自己是什麼樣的根性,好比我們知道自己害的是什麼病,需要用什麼藥來調治。應病與藥,藥到病除,問題解決了;如果錯用了,不但病不能好還得加重,佛法修學亦如是。
「至於小始諸教,乃接權小之機」。這是華嚴宗立的五教,小教、始教、終教、頓教、圓教,小始終頓圓,華嚴宗立的,這是五種不同的根性。小教、始教專門接引權教、小乘,接引這些人,好比小學。我們讀書從哪裡讀起?從小學讀起。《華嚴》是研究所、是博士班,小學都沒有念過,去念博士班行嗎?釋迦牟尼佛不承認。「對於上根則有教淺機深之失,亦不應機」,上根人看小教太小、太淺了,這個東西還用得著學嗎?所以不應機。佛法一定要契機,契機、契理才能得到真實的受用。可是學習一定要具備最低限度的條件,用佛法的名詞來說,這個條件叫做善根、福德、因緣。你看《彌陀經》上佛講得很清楚,「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就連淨土宗也不例外。
什麼是善根?你看善,善的根,沒這個東西不行。佛法是善法,純淨純善,沒有善根你怎麼會學到?多少年來我把佛法介紹給大家,善根怎麼講法?我用信解行證四個字來解釋,這是清涼國師註釋《華嚴經》分為四科,就是四分。第一分是能信,第二是能解,能信能解是善根。我們是不是信了,是不是理解了?如果能信能解,你就有福了,你的福德現前。福德是什麼?你真幹,能行、能證!你具足這種條件,末後一個關鍵的就是緣分,你這一生能不能遇到。前面善根福德具足,後面只要有緣分,無論遇到什麼樣的教,你都能成就。
這三個條件同時具足,大難大難!古時候的社會教育好,特別是在中國這個地區。中國的人,古聖先賢,中國人的老祖宗,都懂得教育,有條理、有層次,教我們開悟,教我們證果。世間法裡面,成聖、成賢、成為君子,這都是果報;學出世法的、學佛的,阿羅漢、菩薩、佛陀,果德。得要真幹。根本的根本就是信德,「信為道元功德母」,《華嚴經》上說的。信是入道的根源,世出世間一切功德都是從信心生的,沒有信心就生不出功德。沒有信心生出來的是什麼?生出來的是業,善業、惡業,出不了六道輪迴。你看信多重要,信實在太難太難了!
仁義禮智信這個五德,千萬年前老祖宗世世代代相傳,現在沒了。仁者愛人,愛人一定自愛,人不自愛,他怎麼會愛人!我們想想,現代的人自愛嗎?我能自愛嗎?不想別人先說我,我能自愛嗎?如果真的自愛,決定不會違背性德,那是自愛,違背性德不自愛。老祖宗傳給我們的性德是五倫、五常、四維、八德,自愛的人一定遵守,一定不會違背。佛菩薩告訴我們基本的德行是十善、三皈、五戒、六度、六和,我們能做到嗎?不做到不自愛。因為這是性德,你真正做到,世法裡頭你是聖人、是賢人,佛法裡面你是佛、你是菩薩。我們沒有去做,所以我們的信不是真信,這個信有名無實。自己一定要知道、要清楚、要明瞭,然後才能夠懺悔,才能夠改過,才能夠真的把信心找回來。不知道懺悔,不知道反省,不知道改過,永遠錯到底,還以為自己不錯,以為自己真的信了。
「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華嚴》跟《大智度論》上說的。《華嚴》稱為大經,《大智度論》稱為大論,一般講大經大論是講這兩部經。《無量壽經》是淨土宗的大經,《華嚴》是一大藏的大經。今天我們要奠定我們的信心,信心從哪裡做起?就真幹,要從《弟子規》下手,要從《感應篇》下手,從《十善業道》下手,這是儒釋道的三個根。這三個根沒有,假的,不是真的。我們要恢復自己的信心,必須堅實紮下三個根,我們的信心就具足。相信自己本來是佛,相信自己本性本善,我愛自己,我要把自己的性德統統找回來。說我愛自己,自己的性德完全丟失掉,丟盡了,那個愛是假的,連什麼叫做愛都不懂。那個愛是感情的,裡頭沒有絲毫智慧,那個愛是不穩定的。真誠的愛心,這個愛是永恆的、是堅實的,永遠不會改變的,佛法裡面講慈悲。諸佛如來對一切眾生的慈悲永恆不變,即使造作五逆十惡墮阿鼻地獄也不會改變,這叫真的愛,真有自愛。佛在經上所說的,這些教誨他們全都做到,沒有絲毫違犯,這叫真正懂得自愛,而後才能愛人。如果不具這個條件,學習聖賢之道就難了。
我們怎樣把這個條件彌補過來?在古時候,父母懂得,老人懂得,所以小孩在懷孕的時候就教,叫胎教。出生之後,到三歲這一千天,嚴密的照顧、防範,凡是與性德相違背的,不能讓他看見,不能讓他聽見,不能讓他接觸到。他能看到的、聽到的、接觸到的是純淨純善,就是五倫、五常、四維、八德。這樣經過一千天的薰習,他的根種下去了,根深蒂固,他一生不會改變。所以古時候諺語有句話說,「三歲看八十」,三歲種下來這個善根,八十歲不會動搖、不會改變。那是什麼?聖人、賢人。隨著時代的變遷,這個時代是走下坡,所以一代不如一代。不是沒有原因,真正的原因是什麼?真正原因是我們自己無始劫來的煩惱習氣控制不住,一直在爆發。所以真正有聖賢人來教,我們不接受、不聽,父母的教誨也不聽,於是世間教誨的標準也不斷在改變。
我能夠記事的時候,我還記得,我們小時候,六、七歲的時候,有一門功課叫「修身」,那是倫理道德的課本,修身。我大概只學了兩年,之後就變了,不叫「修身」,叫「公民」。好像三年,我小學沒有畢業,小學是五年級、六年級又改了,改作「社會」,「公民」沒有了,改成「社會」。不斷在改標準,跟原來的倫理道德距離愈來愈遠、愈來愈遠,到現在沒有了,現在小學沒這個課程。我們的習性,習性不善,本性本善,距離愈拉愈遠,遠到把本性忘掉了,不知道有本性,只知道習性,不知道有本性。
本性是聖賢,習性是貪瞋痴慢,這還得了嗎?現在人只有貪瞋痴慢,不貪、不瞋、不痴在這個社會好像行不通了。早幾年我在香港,何守信先生曾經採訪過我,他問了我一個問題,「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大家都公認的,問我怎麼看法。我說錯了!我告訴他,我說孔老夫子不為己,天沒有誅他,地也沒有滅他;釋迦牟尼佛沒有為自己,天也沒有誅他,地也沒有滅他;我這一生學習聖賢的教誨,也不為自己,天也沒有誅我、也沒有滅我。這句話說錯了,不必再說了,再說對社會會產生嚴重負面的影響。真正明白的,受過這一點教育,還能把持住,守住不改變。五倫、五常、四維、八德,是我們起心動念、一切行為的規範、軌道,人生的軌道,不可以越軌。你在這個軌道上,這軌道通到哪裡?通到聖賢,通到佛菩薩,只要在軌道上不越軌,肯定成佛成菩薩、成聖成賢。這裡頭有真樂,真實的利益、真實的智慧。現在不但說是不越軌,這個軌道沒有了、不見了,所以人迷失了生命的方向,造成社會的混亂,造成地球的災變。
所以,整個問題到底出在什麼地方?出在我們把祖宗的教育丟掉了,就是把倫理、道德、因果教育丟掉了,出了問題。如何挽救?得把它找回來。古人有句諺語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我們這一代的人不聽老人言,現在吃了大虧。怎麼辦?還不肯認錯嗎?還不肯回頭嗎?那後來再往前面還有大虧吃,比這個虧還要嚴重。古人還有句話說「回頭是岸」,看你什麼時候回頭,回頭就得救,回頭就消業障、免災禍。可是現在人很難回頭,他迷得太久、迷得太深了,他不懂得回頭。真的,他沒有智慧,愚痴,沒智慧,沒有能力辨別是非善惡,也沒有人來帶頭,幫助他覺悟。這個就是嚴重災難怎麼發生的。
本經所提倡的持名念佛的法門,能救社會、能救災難。什麼道理?因為這個法門首先教我們建立信心,你沒有信心,不能接受這個法門。首先要信自己,相信自己像古聖先賢教給我們的,我們本性本善,我們要相信。我為什麼不學善?學善就是相信自己,學善就是愛自己。違背性德的事情不能做,那就是錯誤,那就叫罪孽。首先恢復對自己的信心,然後恢復對家庭的信心,我要信我的父母,要信兄弟姐妹。現在父子沒有信心,夫妻沒有信心,兄弟沒有信心,人活在這個世間好可憐,孤獨!你在急難的時候誰會幫助你?誰關心你、誰照顧你?沒有,一個人都沒有。
跟古代社會不一樣,古代社會你再無能、再沒有智慧,你有人照顧你,誰照顧你?家照顧你。你的家人愛你,你的家人關懷你,無論你走到哪個地方去,你的家人都記念著你。所以落葉歸根,你年歲大了,不能再工作了,回老家,老家照顧你。老家裡面是父子有親、長幼有序、朋友有信,老家照顧你。你小的時候,只要你好好念書,你不會失學。為什麼?家庭幫助你;父母沒有能力幫助你,你的家庭幫助你。年老的時候回到老家,享受天倫之樂,家族養老。家裡面的家學,私塾,就是子弟學校,就是從幼兒園培養你到大學,家學。以前教育,家把教學的責任擔負起來。國家也辦學校,很少,它的學生來源是從家學裡面考試錄取的,上國家的學校。國家為培養各級管理人才幹部,設立有縣學,每個縣一個學校,有省辦的學校,中央辦的學校,叫太學,它懂得。所以現在人生活得真苦、真可憐,人生在這個世間毫無保障,確實苦不堪言,濁惡達到了極處。
本經教我們起信,教我們發願,教我們修行,修行的方法,老方法,老方法不是釋迦牟尼佛創立的。這個方法就是因戒得定,因定開慧,這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共同使用的辦法,釋迦、彌陀也不例外,都遵守。中國古人有句話說得很好,你看這個家庭它是興還是衰,如果這個家庭有興旺的將來,從哪裡看?它的家裡面的規矩一定非常整齊嚴肅,一絲毫都不苟且,這家庭決定興旺。如果這個家庭裡面的規矩鬆弛了,都很隨便,這個家庭慢慢就衰了。這個話說得很有道理。所以中國古人教養下一代,在幼年的時候非常嚴格。現在人反對,小孩管得那麼嚴,他那一點天真爛漫全都沒有了,都贊成外國的方法。外國兒童是天堂,老年是墳墓;中國小時候,小時候嚴加管教,退休老年是天堂。中國人享福在晚年,外國人享福在幼年,兒童的時候把福享光了,老年可憐,老年就是墳墓。中國人小時候嚴加管教,為社會服務,為家庭服務,年老的時候他享樂。我們到底是願意年輕就把福享光,還是把福留到老年來享?外國跟中國恰恰相反,中國老人受到社會尊重,一看到老人都會禮讓。外國人不是的,老人他欺負你,沒有人尊重你,沒有人讓你。兩種完全不同的社會、不同的教育。
說到這個地方,我們對這個信心有無限的感觸,信心就是建立不起來。根有沒有?根肯定有。為什麼?根是性德。所以,我們決定不能懷疑,根沒有了、拔掉了,根沒有了,那就錯了,根決定是有。而我們是迷得太深、迷得太久了,雖有不知道,就擺在面前不認識,不識貨,我們今天遭難的原因在此地。現在我們唯一的一個希望,希望佛門同學,希望淨宗,修學淨宗的同修,特別是我們在一起學習這部《無量壽經》的,我們真的搞清楚、搞明白了,從我做起。不去問它將來有沒有效果,不要去問它,只問耕耘,不問收穫。我們老老實實的,活一天做一天,做出一個好樣子給大家看,這對得起自己,對得起父母,對得起老師,對得起佛菩薩,對得起祖宗,對得起一切大眾,叫問心無愧。要真幹!
持名念佛法門,這個法門是妙極了。就這一門,這一門能幫助我們開智慧,能幫助我們通達一切法,世出世間一切法,世間人情事理,出世間法的修行證果,能通達。但是你一定要相信,相信佛菩薩的教誨,相信老祖宗的教誨。老祖宗教給我們,「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佛教導我們,持戒、修定、開智慧,這是一門三個階段。持戒就是守規矩,現在人不懂規矩,也不會遵守規矩。我們遇到一個有緣的就幫助一個,好!遇到兩個有緣的就幫助兩個。我們今天在一起學習,我們用網路、用衛星,在這個時候他能夠打開頻道接收我們的節目,這都是有緣人。我們在一起真幹,真有成就。自己成就就是成就眾生,為什麼?自他不二。我們這一生一個方向、一個目標,一個方向,西方極樂世界,一個目標,親近阿彌陀佛。不但世尊為我們介紹,十方諸佛都跟釋迦牟尼佛一樣,熱心把這樁事情介紹給我們,我們要感恩,我們要接受,依教奉行。
這個法門「聖凡齊收」,聖是聲聞、緣覺、菩薩,凡是六道凡夫,都有資格修學這個法門。而且都有這個能力成就往生,無論是利根,無論是鈍根,個個都有分。所以這個法門就變成無上法門,變成究竟圓滿的法門。「徹上,則如普賢文殊」,華嚴會上的二大菩薩,他們是華嚴會上的上首,都學這個法門,「尚發願求生極樂」,這《華嚴經》上看到的,他們都發願求生極樂世界。「普賢偈云」,這是《華嚴經》上的原文,普賢菩薩發願,「願我臨欲命終時」,這個「我」是普賢菩薩自稱,「盡除一切諸障礙,面見彼佛阿彌陀,即得往生安樂剎」,安樂剎就是西方極樂世界。普賢菩薩發願的。再看文殊菩薩,意思完全相同,文殊說得簡單,「願我命終時,滅除諸障礙,面見阿彌陀,往生安樂剎」。我是在《華嚴經》上看到這兩首偈子,我才相信淨土法門。為什麼?對文殊、普賢的仰慕已久,今天看到這兩位大德發願求生極樂世界,極樂世界一定殊勝,不殊勝他們怎麼會去?他們平常在哪裡?在華藏世界,在毘盧遮那佛的旁邊,幫助毘盧遮那佛教化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何等的人物,還發願求生淨土,這淨土還能差得了嗎?
「又如本經云:佛告彌勒」,本經前半部的當機是阿難尊者,後半部的當機是彌勒菩薩。佛告彌勒,「於此世界」,此是指娑婆世界,指這個大千世界,這個大千世界「有七百二十億菩薩,已曾供養無數諸佛,植眾德本,當生彼國」。這是釋迦牟尼佛為娑婆世界這些善根福德因緣成熟的菩薩們,這些菩薩善根厚,他們在過去生中曾經供養無數諸佛。植眾德本,眾德的根本。這根本是什麼?眾德之本就是孝親尊師,淨業三福第一條,「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是眾德根本。人不孝父母、不敬師長,這人就沒法子學習了。師裡面最重要的,是古聖先賢,他們都是我們的模範,都是我們的典型,我們應當向他學習。諸佛菩薩是老師,我們稱釋迦為本師,我們修淨土的人稱彌陀為本師,我們的根本老師阿彌陀佛。
所以,我們的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能對得起父母嗎?能對得起老師嗎?能對得起一切眾生嗎?一切眾生人人為我,我要怎樣去報答他們?我們每天吃的、穿的、生活所需的,多少人在工作提供,有沒有想到?這一餐飯是多少人貢獻出來的,少一個都不行。我們今天在享受,有多大的福報在享?就像這個經上說的,我們過去生中已曾供養無數如來,這麼大的福報在今天享福,福享盡了怎麼辦?福要是享盡了,惡報就現前。為什麼?還造了很多惡,不善的習氣,這是每個人都無法避免的。生生世世覺悟的時間少,迷惑的時間多,修善的時間少,造惡的時間多,我們這一點善福報盡了,惡業果報現前。惡業果報現前肯定時間長遠,我們要受長劫的苦難,這苦難在三途,你能不害怕嗎?三途苦報不遠,可能就在眼前。真正覺悟的人,斷惡修善、改邪歸正、端正心念。這些修行總歸結為一處,那就是專念阿彌陀佛,求生極樂世界。我們對自己有信心,已曾供養無數諸佛,佛說的,說給誰聽的?說給我聽的,我們人人都有分。所以要有高度的警覺心。
「徹下,則《觀經》中,五逆十惡」,《觀無量壽經》說的,五逆這是造極重的罪業。逆是跟性德一百八十度的相違背,性德純善,一百八十度的相違背是純惡,都是自己造的。殺父、殺母、殺阿羅漢(阿羅漢代表老師)、出佛身血、破和合僧,這五種罪孽都是無間地獄。佛經上還有個名詞叫阿鼻地獄,阿鼻是梵文音譯的,翻成中國意思就是無間。這個裡頭受苦沒有間隔,也就是從墮到地獄就開始受苦,一直到地獄裡頭的罪受完了你才出來,當中沒有休息,所以叫無間。苦不堪言,你能不害怕嗎?五逆十惡,「臨終得遇善友」,這是緣,因緣,因緣好。一生都沒有遇到善友,一生都在造惡,臨終的時候遇到念佛的朋友勸他念佛,「教以念佛,十念成功,亦生彼國」。憑什麼?一生造惡,臨終念十句佛號就能往生,憑什麼?我們肉眼凡胎不認識,佛菩薩清楚,憑他過去生中已曾供養無數諸佛。是不是真的?真的。如果不是真的,你勸他他不相信,你叫他念他不肯念,我們就知道這人沒有善根,他還要繼續在六道裡頭去受輪迴苦報。一生無惡不作,到臨終的時候,說了他能接受、能聽,這個人過去世的善根深厚,這一生當中迷惑,沒有緣,迷惑了。不是沒有原因的,不是偶然的、不是僥倖的,真有道理。「可見本經乃廣收萬類」,什麼樣根性的人都收,「普被三根之阿伽陀藥,能愈萬病」。阿伽陀是梵語,印度一種萬靈藥,無論害什麼樣的病,這個藥對他只有好處,沒有害處。淨宗法門對治一切眾生煩惱習氣,即業障,就像阿伽陀藥一樣,靈得很,能幫助你。
再看下面註解,「故本經云:值斯經者,隨意所願,皆可得度」。這句經文了不起,流通分裡頭說的。「值」是遇到,你這一生當中能遇到這部經,這部經稀有難逢。為什麼?是近代會集的。換句話說,六十年前,這個經本在全球流通我估計沒有超過五千冊。六十年前,在全世界,不到五千冊,所以許許多多修淨宗的人沒有看見過,數量太少了。民國初年,中國社會動亂,加上八年對日本人的抗戰,把我們社會都打亂了,這五千本書,我們相信丟失掉、毀滅掉了要佔幾成,留下來頂多一成。文化大革命之後,又要再打個對折,對折可能不止,留下來的太少了。我知道這個本子傳到台灣只有三本,台灣有多少學佛的人,這經只有三本,幾個人能看到?
律航法師帶到台灣去的,送給李老師,李老師如獲至寶。看到前面一篇長序,那個序文是他老師寫的,梅光羲居士,李老師的教是跟梅老居士學的。夏蓮居老居士這是佛門大德。在台灣排版,重新翻印,印的數量也不多,他老人家講過一遍。我的估計,那個時候印這個經,普通都是印一千冊,台中印過兩次,我相信不超過三千冊,這個經在台灣。為什麼?沒有人讀。李老師講過一遍,批評的人很多,攻擊的人很多,以後就不能講了。我到台中,去得晚,我去的時候李老師在那邊講經已經十年。他在台中教學總共三十八年,我是第十一年才去的,才跟他的。我在台中住了十年,他講過一次《無量壽經》,採取康僧鎧的本子,都不能將這個本子做第二次的宣講,我聽的是康僧鎧的本子。
這部經他有簡單的註解,叫眉註,這個本子給我了,我能看得懂他的註解,我明瞭他的思路。我拿到手,無量的歡喜,為什麼?比康本好,現在人容易接受,所以我就想講。我回到台北,把這個事情告訴韓館長,韓館長那年剛好五十歲,我們講這個《無量壽經》來給妳祝壽,她很歡喜,發心印了三千冊。我把這個事情向老師報告,老師說不行。我說為什麼?他說這個本子有爭議,很多人對它質疑,恐怕你招架不住。我還沒有想到那麼嚴重,但是我聽話,改講《楞嚴經》,這個事情就停下來。一直到李老師往生,我才把這個本子拿出來,沒人看過,我們就印了一萬冊,李老師的眉註本。我第一次講這個本子在美國、在加拿大,聽眾都歡喜。應了夏蓮居老居士的預言,這是黃念祖老居士告訴我的,夏老往生的時候告訴大家,他的會集本將來從海外傳回中國。當時大家聽了都莫名其妙,怎麼會從海外傳回中國?夏老往生了,到後來果然我們從海外炒熱了,興起來了,再回到中國。
現在這個本子,在我想像當中應該超過一千萬冊,這些年印得太多了。尤其是念老這部註解,這部註解第一部我替他印的,我們第一版就印了一萬冊。以後再版又再版,我就不曉得印了多少版,全世界淨宗學會都有,所以就風行全世界。我講過十遍,註解我們這是第二遍,第一遍去年清明節開講,今年九月十八圓滿,講了六百次,六百集,一千二百個小時。現在我們講第二次,第二次把科會進去,叫科註。第二遍我們新的經本已經印出來,應該最近可以寄到,上下兩冊。有科判就更為醒目,每一章、每一節讓我們更容易理解,這是它的好處。
遇到這部經,「隨意所願,皆可得度」,這句話說得好,這也就是「佛氏門中,有求必應」,你想什麼統統能得到。在世法裡頭,想升官可以得到,想發財也可以得到,想有好兒孫也可以得到,那是隨你的願。這是什麼?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你有感,佛就有應,你想求往生,他一定來接你。佛的發願真實不虛,絕對沒有欺騙人的,說話算話。
我們再看下面這段,「上明本經廣應群機,而其恩德尤深於我儕凡夫。當今末法,眾生福慧淺薄,垢障深重,唯賴此方便法門。但憑信願持名,便能功超累劫,往生極樂,徑登不退」。這個幾句話,這念老說的,教導我們知恩報恩。阿彌陀佛的恩德、釋迦佛的恩德要知道。彌陀雖然發願,五劫修行功德成就了極樂世界,如果沒有釋迦牟尼佛為我們介紹,我們不知道有這個事情。因為這個事情不是發生在我們地球上,也不是發生在我們娑婆世界,而是另外一個世界,極樂世界,在那裡發生的。所以一定要得到佛的介紹,這個介紹人的恩德大!我們因他才知道有這麼回事情,才知道念佛求生淨土。
現在末法時期。依照《仁王經》上的解釋,什麼是末法?世尊在《仁王經》上告訴我們,有講經的、有聽經的,沒有依教修行的人,這叫末法。如果沒有講經、沒有聽經的,那叫滅法,法就沒有了。現在還有講經的,少了,講經的人太少了。像法時期講經的人多,聽經的人多,修行的人多,真修,那叫像法,為什麼?證果的人少。淨土宗往生就是證果,所以無量法門唯獨這一門惠以真實利益。我們很冷靜的觀察,大乘這些宗派,在今天這個時代,有幾個人成就?華嚴宗有幾個?法華宗,就是天台宗,有幾個?律宗有幾個?法相有幾個?法性有幾個?禪宗有幾個?律宗有幾個?這什麼?證果的人沒有,聽都沒聽說過。參禪得定,沒有開悟不算,為什麼?他沒出六道輪迴。至少要開悟,脫離六道生到四聖法界,那叫做證果,他證到阿羅漢果、辟支佛果、菩薩果,那叫正法。有講的、有聽的、有修的、有證的,叫正法;有講、有聽、有修,沒有證的,這叫像法;有講、有聽,沒有真修的,那叫末法。
像法的人少,末法的人多,這個時代叫末法時代。現在真的是末法時代,講的人太少了,聽的人也不多,修的人沒有。淨宗還有少數,李老師說的,一萬個人當中還有三個五個,就不錯了。一萬個人當中,要是以五個來算的話,十萬人就是五十,五個五十有二百五十個人往生,二百五十尊佛出現在極樂世界,不得了!這是什麼?這是說台中蓮社。李老師蓮社裡頭的蓮友,我離開的時候五十萬人,是個很大的團體。照李老師的說法,真正往生,一萬個人當中只有五個人,那有二百五十人念佛往生。李老師在台中教學三十八年,我們最保守的估計,台中蓮友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不會少於兩千人,這還得了嗎?這不得了!有兩千人以上真正往生到極樂世界,這種功德成就幾乎沒有人能跟他相比。
所以我們也認定,只有這一門我們在末法時期能成就、能證果,其他的,邊都沾不上。這個話不是我說的,黃念祖老居士告訴我的。所以他老人家,他學過禪,跟虛雲老和尚學的,他學過密,他自己是密宗金剛上師,他在病重的時候完全念佛。告訴我,每天十四萬聲佛號,念了半年往生了,他到極樂世界去了。以這個經的註解,這是他一生,他到這個世間來就做這樁大事,夏蓮居老居士來就是為會集《無量壽經》,這個功德不可思議。我們今天啟講這部經,這部經確確實實能度末法九千年的眾生。我現在希望阿彌陀佛給我壽命,不要多,我只要十年,一年講一遍,我把這個註解講十遍,我就往生極樂世界。一遍我的標準是一千二百個小時,我講十遍,一萬二千個小時。目的何在?讓全世界淨宗同學對於這個本子產生堅定的信心。這兩個人的功德不唐捐,夏老跟黃念老,成就他們、成就自己,也成就有緣的大眾。
念老在此地講得好,「唯賴此」,這末法時期我們這些人,業障重的人,只有依賴這個「方便法門,但憑信願持名,便能功超累劫,往生極樂,徑登不退」。這幾句話要記在心裡,這是真實話,絕對不是騙人的。「若無如是微妙法門,凡夫何能度此生死業海,而登彼岸」,真的辦不到!這個社會大眾我們看得清楚,我們看得明白,古人有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我們能看得清楚,是跳出這個社會了。怎麼跳出?名聞利養、財色名食睡我們統統不要。社會大眾對這個爭得很厲害,你爭我奪,我們全部放棄不要了。不要了就看清楚了,就旁觀者,不做當局,我們做旁觀,看得清楚。大家都在拼命搞六道輪迴,在造輪迴業,輪迴心、輪迴業。我們找到另外一條路,我們找極樂世界,我們找阿彌陀佛,我們其他的都不要了。所以,念老講的這個話我們完全能夠理解,完全能接受,說他講得一點都不錯。
「故大悲慈父」,這句話是稱佛陀的,「兩土導師」,大悲慈父,釋迦牟尼,大悲慈父,彌陀如來,「憫念我等,開此淨土法門,妙顯苦樂二土,激揚沉迷眾生」。這不就是說的我們現前嗎?我們現前不就是生在這種環境當中嗎?蒙佛憐憫,他要沒有這種方便法門,我們怎麼能脫離苦海?苦海是六道輪迴,現在輪迴苦極了,太痛苦了。過去在輪迴當中還有一點樂趣,苦多樂少,現在沒有樂。現在人尋樂是什麼?我們在講席裡常常講的比喻,是吸毒、打嗎啡,以這個為樂。這是苦,以苦為樂,樂後苦要增加多少倍,這是錯誤。換句話說,今天世人無樂可享,不知道什麼叫樂,以為找這些刺激就叫做樂。所以吃喝玩樂,無不是罪,殺生、吃肉,墮胎。墮胎可不得了,墮胎是人生最大的惡。為什麼?兒女跟你什麼緣分?佛在經上講四種緣,到你家來,報恩、報怨、討債、還債。他要是來報恩的,你把他殺掉了,你看恩變成仇;他要是報怨的,來報仇的,你把他殺掉,仇上又加仇恨,愈來愈凶;來還債的,你把他殺掉了,不但他不還你的債,又變成仇人;來討債的,不但你不還給他,你還要把他殺掉。所以你想想後果,那就太可怕了,這還得了嗎!
世界衛生組織公布全世界墮胎的,每一年全世界,醫院裡頭有紀錄的,多少人?五千萬人,一年,兩年就一個億。這些冤魂他不會干休,他決定要討債,決定要報復。所以,現在我們看到很多好好的人,為什麼精神失常、思惟錯亂,會做出一些不合理的事情來?那是什麼?就是這些冤業圍繞著他,他迷惑了。現在在這個世界上,許許多多城市看不到藍天白雲,都是一片霧濛濛、灰土土的,那是什麼?那就是冤魂、冤氣,這是很不好的磁場,讓我們的頭腦不會清醒。都在我們眼前,只要你細心你統統都能覺察到。社會的混亂、地球的災變與這個有大關係,惡業所感。什麼惡業最大?古人講了兩句話,「萬惡淫為首,百善孝為先」,今天孝沒有了,淫膨脹了,膨脹到殺人,墮胎是殺人,這個罪業不得了。全都是無間地獄的罪業,還說享受,這真叫顛倒。
所以,「妙顯苦樂二土」,這佛菩薩能做到,幫助我們顯示,我們看到地球上的狀況,我們聽到二土導師在經典上給我們介紹極樂世界的狀況。極樂世界人沒有惡業,每個人都是清淨平等覺,都是大慈大悲,這個世界好。我們往生,就是現在人所說的移民,我們移民到極樂世界去,真去得了。經上說的字字句句都是實在話,沒有一個字是欺騙我們。極樂是真樂,極樂是真正的清淨,沒有絲毫污染。極樂世界的人沒有自私自利,沒有傲慢、嫉妒,沒有傷害人的心,沒有控制人的行為,所以往生到極樂世界得大自在。再告訴諸位一個消息,極樂世界你的家親眷屬多,過去生中他們修行早往生了。所以到極樂世界不陌生,熟人太多了,他們碰到你:你怎麼這個時候才來?我們早就來了,你這個時候才來。極樂世界不寂寞、不孤單,跟我們自己有緣的人不知道有多少。這是佛激發我們、引導我們破迷開悟。
「此大火聚」,「此」是講我們現在這個世界,我們的世間,大火聚。現在地球溫度上升,氣候反常,農作物欠收,大幅度的欠收,我們就預知將來決定有糧食危機。怎麼辦?我們如何來應對?我現在是晚餐斷掉了,早餐我也想不吃。我不是持戒,我是想到糧食危機,我用的方法就是把三餐變成一餐。這個我過去有經驗,年輕的時候我曾經這樣生活過五年。我跟老師學的,李炳南老居士日中一食六十多年,身體健康、長壽。我跟他學的時候,連這個生活也跟他學,我在台中一天吃一餐吃了五年。所以這個對我不是困難事情,節省糧食。還有比我更高明的,辟穀,不吃飯,我也很想實驗一下。我知道曾經有人二十多年不吃飯,他不需要糧食,糧食減產他就不怕了。我現在蒐集這些資料,這是我們現在應該要有心理上的準備,要有行動。
從理論上講,人身體是一部機器,這個機器的運作要靠能量,飲食是能量的補充。但是這個機器有耗能量的機器,有節省能源的機器,我們要把自己的身體變成一種節省能源的機器。那你就要曉得,能量消耗,消耗到什麼地方去了。我跟李老師研究過這個事情,因為我們日中一食,我的結論,能量消耗百分之九十五消耗在妄想上,最大的消耗。實在講,勞心勞力消耗都不大。我跟李老師十年,我看到的,他老人家的工作量是五個人的工作量,不容易!一天吃一餐,一餐吃得很少。我也吃一餐,我比他吃得多,他一餐小饅頭兩個就夠了,我要吃三個,這就沒有辦法跟他比。他一個月生活費用六十塊,那個時候台灣錢,台灣錢兌換美金大概換三十到四十塊,也就是他一個月的生活費用只要一塊多錢美金。我不行,我要九十塊錢,台灣錢九十塊錢,差不多要兩塊半美金,我一個月的生活費。他一個月不到兩塊,我要兩塊半。因為我們懂得,消耗是消耗在妄念上,我們沒有妄念,除了經教之外就念阿彌陀佛,沒有其他妄念。你的消耗量就少,就會很正常,一點點飲食補充夠了,足夠用了。阿羅漢七天吃一餐,辟支佛半個月吃一餐,你就曉得人家心多清淨,所以他的消耗量很少。一天到晚打妄想,消耗量太大,三餐還不夠,還要點心補充。他沒有那麼多補充他身體吃不消,他就會病倒,一定要補充。這個事情不能絲毫勉強,一定先把念頭清淨了,清理出來,再開始減少飲食,這就是正常的。這是有理論依據的,是可以做得到的。所以辟穀也是有理論做依據。
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引用:http://ft.hwadzan.com/dv.php?sn=02-037-0012&lang=zh_TW
敬祝 諸大善菩薩 聞法歡喜 法喜充滿
自如 頂禮 阿彌陀佛
上一篇:淨土大經科註 (第十一集)
下一篇:淨土大經科註(第十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