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2-18 10:38:16自如

開啟智慧寶藏的鑰匙 (第四十八集)

 
文言文—開啟智慧寶藏的鑰匙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四十八集)  2010/12/25  馬來西亞中華文化教育中心  檔名:55-028-0048

  諸位長輩、諸位學長,大家下午好!我們接著《說苑》這幾段文章,剛剛我們講到,引《中庸》「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能慎其獨也」。

  諺曰。】

  當時候的諺語講到:

  誡無垢。思無辱。】

  我們看一個人懂得戰兢惕厲,很警誡他的言行,這樣他的言行就不會出軌,不會違背道德。這樣子才不會產生他人生往後的詬病,這個『垢』就是詬病。比方人在順境的時候,就比較容易貪著,甚至於是放縱。比方一個人老來的疾病,什麼時候造成的?都是壯年做得來的。年輕的時候,反正我身體好,沒關係,該加衣服沒加,最後寒氣都進去了,可能三、四十歲這些慢性病就產生了。衰後罪孽,一個人他的運氣不好,結果禍不單行,人家都找他麻煩,那些麻煩什麼時候造成的?就是他在春風得意的時候,對人家傲慢、不客氣,最後自己現在氣衰了,人家心裡想「不是不報,時候終於到」。所以一個人看自己人生以前人際關係如何,什麼時候看?看自己運勢比較不好的時候,人家都來幫助你,你做人就成功;你運勢不好,人家是落井下石,在旁邊拍手叫好,那就是我們以前待人苛刻,或者傲慢所造成的。所以這個『誡無垢』,時時要警誡,佛門說「持戒」,孔子也說「君子有三戒」,這些教誨都非常重要,都是禁於未發,就是讓他養成好習慣,不要染著這些壞的習性。

  所以孔子說,「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這個不戒,他的身體就完蛋了。這些道理現在人不懂,所以孩子縱欲,把身體搞壞了。西方人很多理論,它還沒有經過幾千年印證。所以我們看彭鑫博士,他是個中醫師,很多年輕二十幾歲的孩子去找他看病。才二十幾歲,看起來像四十歲的人,那個就是縱欲太多,整個身體,甚至於是福分都折完了,所以相貌就很老。所以孔子在兩千多年前就談戒色的問題。不只是孩子從小你要讓他懂這個道理,不可放縱欲望,甚至於是夫婦之間都要懂得節制。有一本書很重要,叫《壽康寶鑑》,裡面對於我們怎麼樣節制,所謂制欲,欲望不節制,鐵定傷害自己。尤其老祖宗講的,「百善孝為先,萬惡淫為首」,放縱欲望,身心都一定會受到很大的影響。所以已經成家的人,這本書一定要看,不然說實在的,怎麼樣愛護另一半、愛護下一代,我們不一定懂。比方人他的病沒有完全好,假如還有行房的話,那他的病就會更嚴重。所以你說這些道理沒有在這些書當中,我們根本不懂。

  大家看現在十個人壽命終了,幾個人是壽終正寢?我看九個半都找不到,為什麼?都不懂得這些養生之道,過度糟蹋自己的身心,感召來現在的文明病特別多。大家都想,「現在平均壽命變長了!」告訴大家,這個時代很可悲在哪裡?拿出來的統統是表面的東西。壽命延長,延長什麼?躺在床上的時間延長了。再來是什麼?出生死亡率減低了,孩子幾歲以前死亡率減低了,並不是人的壽命長、健康的時間長,都是虛的。現在高血壓,有一、二十歲的人就有高血壓,還有十幾歲就洗腎的,都有。你說什麼是生命、健康延長?這個都是表象的東西,實質上人的壽命愈來愈短,身體愈來愈糟糕。

  再來,我們這個時代特別喜歡講數字。你看現在我們的國家,教育普及率百分之九十八點九九,還是點多少,好看不?學歷都這麼高,那真是受聖賢教育嗎?學歷普及率這麼高,初中畢業幾乎百分之百。高中、大學,很多地方現在大學不用考,都可以進去,大學太多了。所以學歷是空前的高,可是他懂得做兒女的本分嗎?他懂得做人家下屬的本分嗎?這些做人最基本的他真的懂了嗎?你看離婚率愈來愈高,種種跡象都顯示不會做人,甚至高學歷犯罪的人愈來愈多,這樣的現象還值得我們拿著這個教育百分之九十八點九九在那裡炫耀嗎?那不是自欺欺人嗎?一個家庭,孩子學歷很高,卻不孝,對外不敢講,晚上自己流眼淚。人家說,「你孩子這麼會讀書」,還要忍著笑臉,是是是,裡面在流血。我們要的是實質人生的幸福,不是打腫臉充胖子。

  可是以前的人沒有高學歷,縱使不識字都懂得怎麼做人。請問大家,我們是要個個學歷好,然後夫妻常打架,孩子教不好;還是雖然沒有很高的學歷,可是相敬相愛,家庭和樂,請問大家要哪一個?標準答案!可是大家看,理雖如此,人現在苦苦在追什麼?追名逐利。甚至說坦白話,連學傳統文化的人都很難放下,雖然讀啊讀啊,在學校教書,「你假如讀個研究所,每個月薪水加幾百」,去讀了。當老師最重要的是薪水加幾百嗎?最重要是什麼?「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我們真懂做人的大道了嗎?真可以傳給孩子做人做事最重要的這些能力智慧了嗎?能解他人生的迷惑了嗎?這個最重要。所以「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那是什麼意思?是人那種欲望的魔太容易起來了。道德要慢慢的薰,所以為善終年不足,為惡一日有餘。學壞學得很快,學好得要一段時間的薰習才行。所以這個時候環境就很重要,「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要讓自己家裡、社區都是有倫理道德的環境,孩子才好在其中潛移默化、受好的影響,不然社會是個大染缸。所以里仁為美,孟母三遷,好的環境,這個境教非常重要。所以希望我們諸位學長發心,在自己的社區把傳統文化、倫理道德弘揚開來,好不好!

  我剛剛才高興,樂極會生悲。我自己是住大樓,我們家住的是二十七層樓的大樓,我們家住十二層。住大樓,尤其在地震的時候,特別知道地震的威力。我記得我那時候要準備,因為我已經辭掉工作準備要再考試,才能重新進入小學教師的行列。剛好我們家對面馬路,五十公尺,對面就是一所小學。我在那裡打如意算盤,我說讓我考上這一間,我這輩子就在這裡教到老。這很好,為什麼?你帶一個班,在台灣只能帶兩年,兩年你怎麼可以把一個孩子的德行完全紮根?把他的正知正見完全建立?這不是兩年能達到的。既然有緣跟這個孩子相遇了,要盡心盡力。假如我就住在學校對面,我所教過的所有學生,都知道他老師住哪裡,兩年我們盡力愛護他,他知道老師很為我著想,他以後人生撞個包就回來找我擦藥了。我就打那個算盤。然後想,平常禮拜六、禮拜天放假,我就在社區教《弟子規》,我們主動在社區裡帶動、付出。「人之初,性本善」,你付出多了,人家就響應了。這算盤打得不錯。

  結果我真的去考,一百九十一個人參加考試,有二十一個人入複試,就是筆試,好像是五題筆試。結果二十一個人當中,進複試只有一個男的,其他二十個都是女的。大家從這裡看到什麼?女子筆桿子特別厲害,男的寫不過女的,尤其女的字很工整,就佔便宜了,所以只有我進複試是男的。我記得要口試,還要試教,在台灣當小學老師不容易,得要過五關斬六將,關關不好過。結果試教還可以,因為我自己都教幾年書了。結果口試,坐了三個校長,我還沒進去以前,已經對著上天、對著當地孩子的祖先,我跟他講,「你們要保佑我,保佑我考上了,我一定盡心盡力在這裡教你們的孩子、教你們的後代」。我覺得我講完的時候頭皮發麻,挺有感應的。結果我還沒進考場,那個學校的老師看到我,「今天有男的進複試,我們學校最缺男老師了」,我在那裡想十拿九穩,就進去了。

  結果一進去,坐在三位校長前面,他問我的第一個問題,他說:你有行政經驗嗎?有沒有做學校的這些行政工作?我才進學校二、三年,都是帶班,哪有行政?我說沒有。你有帶學生比賽得過獎嗎?沒有。你有代表學校出去比賽得過獎嗎?我從小就沒什麼才華,說沒有。他問我好幾個問題,我都說沒有,我說完了,沒機會了。他問我這麼多問題,就沒有問我一個問題,你有沒有愛心?教書最重要的是什麼?愛的教育,你要有愛心!問了老半天,都沒問有沒有愛心,那學校要幹嘛的?學校是要去拿獎杯的?是要去比賽的?學校是要去教孩子做人的!大家注意看,本末倒置在種種現象當中都呈現出來了,重利欲,不重道義,看什麼事都先考慮功、利這些東西。所以就因為這樣,我就傷心的離開了我的故鄉。

  後來祖宗保佑,就跑到海口去了。所以大家要相信,只要自己還有一點愛心,希望為這個社會做點事,遇到的任何事都不要難過,叫「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人的福氣是自己的心感召的,不要因為當前的一些際遇,就在那裡喪志、抱怨,不行。而且那些境緣就是在考驗自己的心性。你考不上,難不難過?抱不抱怨?假如難過、抱怨,那這個心態就跟傳統文化不相應,我們就很難去跟大眾交流傳統文化,因為我們的心跟經典不相應。所以往往在遇到一些境界的時候,可能就是老天要稱稱我們的斤兩。「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因為假如我們去弘揚文化,自己煩惱一大堆,最後一定會影響別人。大家看,煩惱從哪裡來的?從愛憎來的。喜歡這個人,討厭那個人;喜歡這件事,討厭那件事;喜歡這個工作,討厭那個工作。一分別,一有好惡,就生貪著。一貪著,貪不到就生氣、就罵人、就跟人結怨,這些瞋、痴都是從貪來的,貪又從分別來的。

  所以每一個人都會有境界考試,考我們要放下分別、放下好惡、放下執著,對人要平等慈悲。好惡心放不下,給我們一當領導就麻煩,鐵定底下的人分黨分派。這是皇帝黨,這是太子黨,這是皇后黨,就分一大堆派。為什麼?「上有好者,下必甚焉」。我們一有好惡,底下的人就察言觀色,就開始分黨分派。所以要把私心打掉、把好惡打掉,才能真正和睦團體,然後去服務社會大眾。所以我們第一篇學的「禮運大同篇」,開篇就說「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要去私、去好惡,這樣才能選賢舉能。好惡心重的人,選不了真正好的人才,他心已經不正了,怎麼可能看人會準?心有所好樂,不得其正。

  所以剛剛也是跟大家共勉,環境重要,境教重要。這個時代從自己做起,和諧社會,從我心、從我社區開始做起。一月五號,我們邀請台灣耕心蓮苑創辦人陳瑞珠老師,她們做這個社區,到明年是十四年,做得非常好。我有沒有跟你們分享我上次到她們社區去?讓我非常感動。一個社區的委員,我跟他坐了差不多一個小時,兩百多個孩子在那裡學習,每一個孩子走過來給他「叔叔好」。他馬上叫出這個孩子的名字,然後還說到這個孩子家裡的情況是怎麼樣,他媽媽工作到九點多,都是跟著我們一起,我們看著他讀書,陪伴他,感覺整個社區就是一個大家族。突然過來一個孩子,一百九十公分,太高了,他跟他站著,那個主委已經很高了,還小他一個頭。他站在那個孩子面前很開心,又跟我講,這個孩子叫什麼名字,他說這個孩子十年前是什麼狀況,十年前他都還記得這麼清楚。他跟這些孩子沒有血緣關係,非親非故,可是整個社區的氛圍,所有的晚輩就是他們的晚輩,都要關心、都要照顧。

  他們還提到,一開始的時候,很多婦女反對讓她們在社區裡辦學。反對好事還是壞事?好事,真金不怕火煉。告訴大家,閩南話有句話叫「嫌貨才是買貨人」。就是你今天做生意,他在那裡給你挑毛病,這個還不夠好,那個不夠完美,給你挑半天,挑得你有點不高興,算了,不買就算了,挑這麼多。其實挑得愈苛刻的,反而就是一定要買的人。反而看一下、看一下,他不會買。所以反對得愈強烈的,可能她對社區就是愈有使命的人。她有擔心,會不會進來會讓這個社區不安寧?可是你的真誠真的讓她明瞭了,那個主委講,現在一大早起來幫忙洗菜、煮飯的,就是那些剛開始反對最強烈的人。因為他們現在社區有一個餐廳是他們整個社區共有的餐廳。所以沒有壞事,牛頓先生說,「作用力跟反作用力是相同的」。你們現在身邊親朋好友最反對《弟子規》的,只要你的德行現前,以後他是最支持《弟子規》的。其實沒有反對,只有還沒有了解,真了解了老祖宗這些法寶,哪有人不喜歡的!所以行有不得,反求諸已,皆思己之德未修,感未至。

  我們剛剛講到「誡無垢」,血氣未定是戒之在色,「血氣方剛,戒之在鬥」,這個鬥就是好勝心太強,見不得人好。所以從小要教育孩子成人之美,懂得見人善即思齊。因為一個人好勝,就容易嫉妒別人好,這個時候他在團體當中會嫉賢妒能,甚至暗中破壞事情,這個造的孽太大了。尤其嫉妒賢德之人,讓國家、團體不能用到這麼好的人,他影響的面就非常大。所以有句話講到,「進賢受上賞,蔽賢蒙顯戮」。沒講過嗎?沒講過二十一次。為國家、團體推薦賢德之人,受君上,甚至於受老天最大的封賞。我們看到春秋鮑叔牙推薦管仲,鮑叔牙把管仲從監獄裡推薦出來,當自己的上司,當宰相,他不嫉妒,只要為國家好,他都歡喜。而鮑叔牙的後代,十幾世都是齊國的名大夫,他後代享很厚的福,叫「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可是嫉妒,秦國時候的宰相是李斯,當到宰相福報大不大?才華又高,李斯好像是編纂小篆的,這麼高的才華,可是嫉妒心沒去掉。他的師弟韓非子,道德比他好,他嫉妒,把自己的師弟害死在監獄裡面,讓這個國家就用不到這麼好的人。最後李斯跟他的兒子,被腰斬東市,他絕後了。蔽賢蒙顯戮,很明顯,沒多久、沒幾年就遭很慘烈的果報。所以一定要去孩子的好鬥、嫉妒心,不然他人生往後會遇到非常多的障礙跟境界。而一個人在修學的過程當中一定要去貪欲,不只是貪這些物質,包含貪名、貪權位,都要去掉。我們只問自己有沒有德行、能力能夠去擔任那個工作,絕不去貪求一個位置。貪欲要去掉,嫉妒心要去掉,貢高我慢這個傲慢一定要去掉。嫉妒、貢高不去除,這個道業、德行要上去太難了。每天看到不如自己的傲慢,看到比自己好的嫉妒,統統就被這些習氣牽著鼻子走了,那還在弘揚正法嗎?那就在弘揚裡面造罪孽了。所以格物修身是根本,才能真正利益得了他人。

  所以「誡無垢」,『思無辱』,慎思才不會招感來恥辱。我們看到這個「思」,大家想到什麼?懂得反思,懂得沉思,冷靜思考,在人生的每一個境界,當前要思考,過後要反思。而我們前一篇文章「諫太宗十思疏」,一個領導者他時時都要慎思在哪裡?在每一個境緣當中自己有沒有起貪。「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將有作,則思知止以安人」。你看,這個都是要伏自己的貪欲。「樂盤遊,則思三驅以為度」,不然玩人喪德、玩物喪志。他不能傲慢,所以「念高危,則思謙沖以自牧;懼滿溢,則思江海下百川」,有沒有海納百川的度量?懈怠懶惰出現了,「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要慎始慎終,不可以懈怠,行百里路半九十。還要伏得了自己發脾氣、太高興,太高興也不行。太高興了,「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今天太高興了,這個人沒有這麼大的功勞,封他一大堆,人心就不平。這麼小的功勞,就封那麼多,人心不平。脾氣起來了,「罰所及,則思無因怒而濫刑」,不要因為生氣了,判那個罪太重了,可能就殺了無辜的人都有可能。

  所以我們看,從「十思」當中再回到這篇文章,講得太好了,一開始就告訴我們,「存亡禍福」,其要在什麼?修身格物的功夫。伏不住貪瞋痴慢疑,怎麼可能會沒有災禍?甚至怎麼可能不帶災禍給他人?你看多少大忠臣,都是因為皇帝的懷疑,錯殺了這些人。接著講:

  夫不誡不思而以存身全國者亦難矣。】

  一個人處世的態度,不能夠時時警誡、時時慎思,而能夠保全自己、家庭,甚至於是保全國家的,那幾乎是不可能。所以這一點也告訴我們,人生要經營好家庭、事業,是沒有僥倖可言的,是不能放縱的,是要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一放鬆,順境就淘汰人,貪、習氣就染上了。所以:

  《詩》曰。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此之謂也。】

  這段話也出現在《孝經》裡面,「諸候章第三,在上不驕,高而不危;制節謹度,滿而不溢」。從這一段話我們可以知道,要守住富貴,要去驕傲、去奢侈,才有可能。諸候,一個國家的人民是受他領導,所以他一個領導者做不對了,整個國家的危害就非常大。所以我們注意看歷史,每一個朝代,它開國的那幾個皇帝很重要。比方漢朝文景之治,而文、景這兩位皇帝最突顯的就是他的孝道。《弟子規》講的,「親有疾,藥先嘗,晝夜侍,不離床」,這是漢文帝自己做到的。而大家回去翻二十四孝裡面,第一冊《德育故事》,孝最多的就是漢朝,因為他領導人做得好,上行下效。大家看忠臣最多的,在歷史當中留名的,哪個朝代?宋朝。你看岳飛、文天祥、范仲淹、司馬光,這些大忠臣,宋朝出特別多,因為宋朝開國的趙匡胤,宋太祖、宋太宗都非常尊重讀書人,他不污辱讀書人,他感激讀書人。你看趙普,半部《論語》治天下。而宋太祖、宋太宗,他們也很尊重學問,常常邊騎馬,一停下來有空就看書,很好學。尊重讀書人是因,感得讀書人效忠是果,帶頭的人重要!

  明朝不尊重讀書人,開國的皇帝還有在文武大臣當中,把大臣的褲子脫下來打屁股。當眾!把讀書人的心都打掉了,不願意出來了。所以明朝後期,很多皇帝都沒怎麼讀書,讀書人不願意出來了。到後面還有一點學問都沒有的就當皇帝了,很糟糕,後面就亂了。所以「以慎重之行利生,則道風日遠」。又是教導我們要恭敬、謹慎的行為來利益,這個生在家庭當中就是我們的後代子孫,這樣家道才能傳之久遠。我們要齊家,得有好的家規、家道、家學、家業,才能傳。我們自己現在捫心自問,我們現在的德行能傳多久?《了凡四訓》講「有百世之德者,定有百世子孫保之」,孔子他做到了。「聖與賢,可馴致」,諸位學長,你們立好目標沒有?要傳多久?立好了,待會走路都不一樣,都要有君子之風。這個再延伸到我們的企業團體,我們現在這個企業的商道、這個企業的文化,能讓這個企業傳多久?這個就是我們領導者的目標。像同仁堂,傳了三百多年,我記得是康熙那個時候就成立了,比美國建國多一百多年。三百多年的企業,他靠什麼?靠德義!思國家之安者,必積其德義。這三百多年來,國家有難的時候,他傾家蕩產都要盡一分,他一個老百姓的職責,是這樣才傳三百多年!

  所以諸位學長,學管理要去哪裡學?要找三百多年這些精神來學。告訴大家再找一家企業去學最好,這個企業的名字叫「中華民族」,這個企業已經五千年了,從那裡去學好!開玩笑,這也是企業,他現在企業裡面的人有十幾億人,夠大!包含我們現在有這個機會機緣,跟大眾推展中華文化、弘揚中華文化,我們所做、所行,對後面的人影響也非常大,我們不能不謹慎對待。所以一定要期許自己給家族、給社會民族帶一個好頭,有這樣的態度,就能夠敬慎的去處世待人。我們接著看下一篇:

  孔子觀於周廟。】

  他到了周天子管轄的地方。『周廟』,祭祀周朝這些歷代先王。剛好「周廟」裡面:

  而有欹器焉。孔子問守廟者曰。此為何器。對曰。蓋為右坐之器。】

  這個『右坐之器』就是人君,這個君王,他放在他坐的右邊的一個器具,主要是來提醒自己的。

  孔子曰。吾聞右坐之器。滿則覆。虛則欹。中則正。有之乎。】

  孔子講到,我聽說這個「右坐之器」,這個欹器,它太滿了就會翻覆,很少了它會傾斜,裝得適中它才會保持中正,不偏不倚,是這樣子嗎?

  對曰。然。】

  是這樣的。

  孔子使子路取水而試之。】

  孔子叫子路拿水來裝,來試試看。果然:

  滿則覆,中則正,虛則欹。】

  這是機會教育,剛好到周廟看到這個右坐之器。

  孔子喟然嘆曰。嗚呼。】

  嘆了一口氣。

  惡有滿而不覆者哉。】

  這個『惡』就是哪裡有,自滿了、太滿了、太驕傲了而不翻覆的道理?所以荀子講,「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敗也必在慢之」,這傲慢沒有不失敗的。我們剛剛一直提到的「十思疏」,「竭誠則胡越為一體,傲物」,就是傲慢,「則骨肉為行路」,所以傲不可長。孔子在《論語》裡面講,「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餘不足觀也已」。一個人的才能高到跟周公差不多,可是他有傲慢、吝嗇,那這個人不可能有大作為了。傲慢一起,自滿一起,道德學問就出現瓶頸,上不去了。所以這裡特別強調不可自滿。

  子路曰。敢問持滿有道乎。】

  子路也很會學習,抓住這個機會,夫子才說沒有滿了而不翻覆的。子路馬上接著說,那有沒有滿了一直保持的方法、道理?

  孔子曰。持滿之道。挹而損之。】

  這個『挹』,也是壓抑的抑,相通的字。就是懂得貶損、減損自己,人家讚歎來了,馬上謙虛對應,人家讚歎來了,馬上讓功於眾,他就不會自滿起來。所以『挹而損之』的方法才能持滿。

  子路曰。損之有道乎。】

  怎麼來減損而不自滿?這個方法道理怎麼做?孔子接下來這個話,對我們人生提醒非常大,每個人都希望富貴、智慧,種種人間好的福分都能保持,如何保持?接下來就是關鍵的教誨。

  孔子曰。高而能下。】

  自己地位很高,懂得卑下,懂得低下頭來,戰戰兢兢。大家有沒有想起我們上次最後的那篇文章,楚國的令尹,大家忘了嗎?孫叔敖,那個老人穿著喪服去找他,給他的教誨,都跟這些是完全相應的。『高而能下』:

  滿而能虛。】

  一個人不管在方方面面,比較充滿了,都能夠懂得虛心、謙卑下來。

  富而能儉。】

  有錢了,但不離節儉。只要有錢一奢侈,不孝子孫就會出現,而且他會比我們更奢侈,「上有好者,下必甚焉」。

  貴而能卑。】

  尊貴了,卻能夠卑下。其實人懂得卑下,才是真正顯得他高貴。我們看許哲女士,沒有什麼所謂社會的名位,可是你說誰不尊重她?人敬者真是真貴之人,不是說有了地位就是貴人。有地位了,沒有好好的在這個身分當中去愛人,表面對我們很尊敬,我們一走過去,人家在後面吐口水都有,在那邊罵,那哪是真正的貴人?所以知足者富,人敬者貴。「富而能儉,貴而能卑」:

  智而能愚。】

  有智慧,懂得收斂,不要太張揚,懂得大智若愚。在歷史當中有一些人很聰明,他可以看到事情會怎麼發展,然後他就給他自己的君王講,你以後一定會怎麼樣怎麼樣,講得很肯定,果然那個君王以後就吃了這個虧。可是因為他很早就給他的君王講,而且講得好像覺得他是神機妙算,後來他的君王就愈看他愈不順眼,每次我什麼壞都被他講中,最後就被君王找機會給殺了。那個就是太聰明,鋒芒畢露,有時候又不給人台階下,最後君王就請你下了。所以『智而能愚』,大智若愚。

  勇而能怯。】

  這個『怯』,不是膽怯的意思,這個「怯」是懂得慎重、懂得謹慎以對,小心謹慎。有一句格言講的,「何謂至行?曰:庸行;何謂大人?曰:小心」。這個話也是很有人生哲理,這至行,行是指德行。什麼樣的人是真正他的德行達到很高的?如何去觀察?從他,庸是指平常,最平常、最細微的事情去觀察,就像剛剛講的「莫見乎隱,莫顯乎微」。記得看我們師公,李炳南老師,他的學生對老人家行持的一些敘述。其中他的學生吃糖果,吃糖果包裝上面有一些字他很珍惜,很惜字,把字剪下來,愛惜字紙。結果剪下來之外,還怕這個紙上還會甜,因為他剪下來以後是要燒的,怕糖果紙上面有甜味,會有螞蟻去吃,這樣可能就會在燒紙的時候把螞蟻給燒死,所以連這個紙都要先去洗乾淨,不要招感來螞蟻。所以那慈悲的心,細膩到這麼小的細節,這個叫「何謂至行,曰庸行」。何謂大人?這個大人是德行好,而且能扛大任的人。君子可以大受,可以授予他重要的工作,他最重要的特質是什麼?謹慎,不是說大話的人。

  所以有一次,剛好孔子跟學生在一起,孔子對著顏回講,「用之則行,舍之則藏」。假如有國家願意用我們,我們一定會盡力的去推行聖賢的大道,治理好這個國家,用之則行。舍之則藏,都沒有人用我們的時候,我們也很安心自在的學習聖賢之學,也不會覺得懷才不遇,在那裡嘆息,不會,我們還是很自在。「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顏回是這樣。孔子也是說,「飯疏食飲水」,吃粗茶淡飯,「曲肱而枕之」,連枕頭都買不起,直接拿手當枕頭,「樂亦在其中矣」,他們有道義之樂。所以有機會盡心盡力,沒機會,也是自在,也是享受法樂。結果講到這裡的時候,子路在旁邊聽了,夫子說他跟顏回做得到這種人生的境界。結果子路就說,夫子,假如你帶領三軍去打仗,你會找誰跟著你一起去?大家聽懂沒有?子路很勇猛,武藝高強,所以給老師撒嬌一下,老師,這個時候你會帶誰去?孔子很有智慧,抓住這個機會點教育子路。孔子講,「暴虎馮河」,一個人空手打老虎,空手游過很深的大河,這樣的人,我不會找他跟我一起。「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這樣的人面對事情戒慎恐懼、不敢馬虎,方方面面考慮各個因素,慎重去做,深謀遠慮。這樣的人是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這樣的人才是真正的勇,那個勇不是匹夫之勇。所以這裡講到的『勇而能怯』。接著講:

  辯而能訥。】

  很有辯才,但是,這個『訥』就是言語比較遲緩,不是那種口才滔滔不絕的,他雖然很有辯才,但是他不輕易顯露。孔子在《論語》當中的敘述,就很能體會到夫子這樣的修養。夫子平常在家裡,因為住的附近,很多是他從小長大過程的長輩,或者是親屬,所以在尊長前,勿見能。孔子在家裡面的時候,一般不認識他的人,不會覺得他這個人有什麼特別,因為他也不多話。可是夫子假如到了朝廷去,那就是辯才無礙。因為到了朝廷,每一個決策影響的是整個國家的命運,這個時候夫子一定要把很多利弊得失都分析得清清楚楚,這個時候是辯才無礙。但回到家裡看到長輩,話很少。假如我們什麼時候話都很多,鐵定有問題;我們什麼時候話都很少,也有問題。這個叫該講的時候不講,不該講的時候又講,那問題就大了。所以現在很多團體開會,開會的時候沒人講,開完會好多人講,這個都是不符合規矩。該充分溝通的時候,那個時候該講都要講,為團體好,對事不對人。假如說我們在開會的時候講,都是人身攻擊,那也不對,對事不對人。大家講清楚,建立共識,有任何意見趕緊反映出來。反映完了,領導者有權力決策,決策了大家就配合,這個叫為人下屬之道。假如決策了以後出去還在放馬後炮,還在後面掣肘、搞破壞,這個都不妥當。所以這些處世的分寸,這個還是我們要好好的來體會、來學習。

  博而能淺。】

  學識很廣博,但內心裡面都覺得自己很淺薄。其實愈學他愈有覺照力,發現自己很多問題,甚至於見識愈廣,他愈體會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所以『博而能淺』。

  明而能闇。】

  很多事情,看得很明白,但是在該裝糊塗的時候可以裝糊塗。因為假如該裝糊塗而不糊塗,就會顯得刻薄、苛刻,這樣人家一接觸我們就很害怕,「這個人又要過來挑毛病了,趕快先去上個化妝室再說」。所以這樣的態度就是:

  是謂損而不極。】

  其實這所有的態度都跟謙虛是相應的,所以謙卦六爻皆吉,在這裡就顯現出來了。所以懂得『損』了之後,才不會到『極』,物極就會反,它才能持滿,才不會翻掉,不會太滿。所以:

  能行此道。唯至德者及之。】

  這個『至德』就是德行要到很好,才做得到這些功夫。

  《易》曰。】

  這是《易經》損卦裡面的內容:

  不損而益之。】

  它已經一直滿了,你不損它,還一直給它添加:

  故損。】

  為什麼?愈多了,自滿了,他就招來災禍了,所以反而受損。大家看,一個人傲慢了,旁邊的這些下屬,還給他煽風點火,他的災難來得愈快。所以一個人事事爭勝者,事事爭先的人,一定有人把他擠下去,一定有人會挫他的銳氣。好像有句成語叫做,是閩南話的,叫「惡馬惡人騎,赤兔馬遇到關老爺」。你看那個馬,赤兔馬是不是很厲害?遇到關公就把牠制住了;你惡人,最後遇到比你惡的人,給你下馬威。「方以類聚,物以群分」,自己不好的心念會感來惡緣,善就感善緣。

  自損而終。】

  自己懂得謙虛、懂得謙退,自己減損自己:

  故益。】

  反而得到什麼益處?可以持滿。他的富貴、德行都不會往後退,而且他能夠始終如一保持這樣謙退的態度,那就終身受益。

  我們看下一段講到:

  桓公曰。金剛則折。】

  金屬太堅硬,容易折斷。這個也是提醒我們,人個性太剛強,就很容易遇到一些障礙。我們看牙齒跟舌頭,牙齒特別剛硬,舌頭柔軟,請問牙齒的壽命長還是舌頭的壽命長?舌頭。老子的師父,曾經要走以前,就教育老子,其中就把舌頭伸出來。因為老子的老師年齡很大了,所以牙齒都沒了,舌頭伸出來你看,我是舌頭在還是牙齒在?舌頭還在,柔弱勝剛強,『金剛則折』。

  革剛則裂。】

  皮革太硬反而容易裂掉。

  人君剛則國家滅。】

  『人君』太剛強,國家滅亡。這個剛強表現可能錯殺忠臣,可能窮兵黷武,跟其他國家打仗。

  人臣剛則交友絕。】

  人有時候太剛直,不通人情,不懂得體恤,最後可能身邊都沒有朋友。

  夫剛則不和。】

  太剛強就不和順。

  不和則不可用。】

  因為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跟人和不了,能力再強,也很難利益團體。團體常常就得處理他人事紛爭,今天又跟誰過不去了,這樣的話就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是故四馬不和。取道不長。】

  馬車,四匹馬不能很和順,配合得好,這個路也走不長遠。

  父子不和。其世破亡。】

  這個家道可能就要破亡,傳不下去了。

  兄弟不和。不能久同。】

  『不和』,兄弟就可能要分家,不可能長久住在一起。所以要戒剛強,要懂得柔和。

  夫妻不和。家室大凶。】

  我們看到現在離婚率這麼高,『夫妻不和』,而且毀掉的是下一代。下一代從小看父母不和,內心非常難過,衝突很多。而且父母都不和,他這一輩子要再相信人與人能和,就很不容易了。所以夫婦要為大局著想,為孩子一生健康的人格著想。以前為人父母、為人長輩都懂,幾乎所有的人都懂,都知道不要在孩子面前衝突、吵架。

  《易》曰。二人同心。】

  兩人同心:

  其利斷金。】

  團結的力量非常大,這個兩人,夫婦同心,這個家就要旺了;兄弟同心,門前泥土也要化黃金。

  由不剛也。】

  能夠同心,就是不剛強,能夠柔和,能夠設身處地,不強勢,不自我,不剛愎自用,才能達到「二人同心,其利斷金」。接下來:

  《老子》曰。得其所利。必慮其所害。】

  這個就是很謹慎的態度,面對事情,不能只看到它的利,還要先審它的害處大不大。我們現在這個時代所做的事情,很多都是求眼前利,未來的禍患大得沒法想像。比方我們工業發展這麼快,好像眼前大家都得利了,其實那個利也是假的。比方說現在物質這麼發達,我們要吃什麼有什麼,大家嘗到甜頭沒有?可是現在癌症一大堆,慢性病一大堆,從哪裡來的?吃來的。雖然科技很發達,但它缺乏一個仁慈的心。科技的東西沒有仁慈做基礎,出來的東西傷害人的身體、傷害人的心靈。你看現在這麼多電腦遊戲,不是從仁慈出來的,殺的東西一大堆,小孩子從小看,每個人暴戾之氣都很強。美國有一個好像是十幾歲的,也是大男孩,把他家裡的人統統都殺害了,因為他從小就是玩殺人遊戲。結果到警察局去,他一點那種惶恐都沒有,情緒都沒有,警察很驚訝,他說:你犯了這麼大的錯你都不知道嗎?他說:哪有什麼錯,待會他們就活過來了。就是他時間太長了,那種遊戲的刺激已經讓他整個身心狀況不是一個正常的狀況,完全活在一個虛擬的環境裡面。所以人現在都很短淺,只看眼前,我賺到錢就好了,都不知道他做的事可能會害了多少人。

  樂其所成。必顧其所敗。】

  一個人假如有成就了就開始沾沾自喜,他敗相也出來了。為什麼說少年得志大不幸?因為他『樂其所成』,覺得自己了不起,傲慢一起來,敗就要來了。所以「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守成不易,這個態度重要。

  人為善者。天報以福。人為不善者。天報以禍也。】

  老子這段話也很重要,提醒人,謹慎自己任何一個言動,都會招感來福和禍。他真明白因果報應,這個人就謹慎,不敢亂來。所以了解倫理道德,恥於作惡;明白因緣果報,明白因果教育,不敢作惡。

  故曰。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一個人在面對禍的時候,能夠沉穩、能夠反省自己,他的福就要來了。因為在他處理這個禍的過程當中,他身邊的人會佩服他的德行。由於他又反省自己,那會帶動大家都反省,積累了這次錯誤的經驗,成為他往後成功的墊腳石,所以『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人享福了、縱欲了,躲在後面的禍,緊跟著就來了。所以:

  戒之慎之。】

  要警誡、謹慎。

  君子不務。何以備之。】

  『君子』,這個『不務』就是不致力於謹慎、恭敬、小心這樣的態度,『何以備之』,他就很難防備人生的災禍。

  夫上知天則不失時。】

  上知天道就不失天時。比方農夫,他就懂得春耕夏長,這些天時。

  下知地則不失財。】

  知道大地在這個地方的性質,種什麼好,他就能獲得財貨。

  日夜慎之。則無害災。】

  日夜能誡慎恐懼,不掉以輕心,就不會有災禍。因為禍患往往起在很細微的這些地方。什麼地方?起心動念上。貪念起來了,它很細微,可是沒有警覺到,往後就會愈來愈嚴重,這個洞就會愈破愈大。所以俗話講,「小時偷針,大時偷金」。閩南話講的,「小洞不補,大洞你就很辛苦」。小的問題你都沒察覺,它會愈來愈嚴重。就像黃河的堤防,你一疏忽了,那一個小洞,最後就潰堤了。

  我們看下一段:

  曾子有疾。】

  曾子生病了。

  曾元抱首。曾華抱足。】

  兩個兒子在旁邊守候他。

  曾子曰。吾無顏氏之才。何以告汝。】

  曾子也很謙虛,他說我沒有我的同學顏子的才能和智慧,『何以告汝』,我拿什麼告訴你們?

  雖無能。】

  我雖沒有很高的才能:

  君子務益。】

  君子務必要利益人,利益身邊有緣的人。

  夫華多實少者。天也。】

  就是開花開得很多,反而它結的果實會很少。這個就是話說得很滿的人,往往不能實現的多。這個『天』就是自然的道理。

  言多行少者。人也。】

  說多做少的是一般的人。這個都是提醒做人的態度要務實,不可虛華,講大話。

  夫飛鳥以山為卑而層巢其巔。】

  鳥可以飛得很高,牠覺得山比牠矮,牠把自己的巢建築在山頂上。雖然牠有這麼高的能力,可以把巢建在山頂上,可是牠後面敗在哪?下面會提到。

  魚鱉以淵為淺而穿穴其中。】

  魚鱉做牠自己的洞穴,是在淵底,牠還往下鑽,牠們都有這些本事。

  然所以得者。】

  牠們既然有可以上山下海這麼高的能力,卻會被抓走,被這些獵人給捕獲,問題在哪?

  餌也。】

  貪吃餌食。所以:

  君子苟能無以利害身。則辱安從至乎。】

  就是不貪這些欲望,就不會自取其辱了。諸位學長,我們還有貪什麼東西沒有?還有放不下的,還有貪的,就會陷進去。就好像那個鳥被什麼騙去了?被餌騙去了。雖有在山頂上做巢的能力,還是陷入這個災禍。所以我們雖有明德本善,可是假如不革除欲望,這一生還是會墮落得很慘,所以恭敬謹慎重要!接下來這四點,對我們的提醒很重要。

  官怠於宦成。】

  當官的人,往往因為有點成就了,反而他就有點自滿、懈怠了。或者是達到某種職位,就開始享福了,就沒有真正為人民在謀福祉,叫『怠於宦成』。

  病加於少愈。】

  這個病會愈嚴重在什麼時候?稍微好一點,人就開始鬆懈,反而病更加重。而這個時候一鬆懈、一馬虎,反而病會病得更重,因為他還沒恢復又有這些病因進來了。

  禍生於懈惰。】

  剛剛講的『病加於少愈』,大家要好好看一下《壽康寶鑑》,這樣才懂得夫妻相處,怎麼照顧對方。禍從哪裡生?人一懈怠,一懶惰了,禍就容易生起來。

  孝衰於妻子。】

  人孝心往往有了妻子,在大陸有一句話叫「娶了媳婦,忘了娘」。說實在的,假如他真的娶了媳婦忘了娘,他也不是真孝子,他孝的深度還不夠。其實這個就是衰於自己的情欲了。我們在這些境緣當中能不能不隨順習氣,能保住自己的德行、保住自己的成就?

  察此四者。】

  細心體察這四個方面的道理。

  慎終如始。】

  謹慎的態度一直保持到最後,有這種態度的人才能辦得了大事,他穩重。只要有點功勞、有點成就就不可一世,一有錢就開始放縱自己,這個都是無法成大事的表現。所以:

  《詩》曰。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人都很可能有好的開始,但很少能夠到最後都是善終。就像我們修道一樣,一開始都很猛,但是能常保持,甚至是什麼?精進,每一年比前一年更用功,這個就非常難得,這個就一定能成得了事。好,這是幾篇敬慎的教誨,對於我們自身道德的保持、德行的保持很關鍵。因為一不謹慎,立名於一生,一個人保持他的名節一生,一不謹慎失之只傾刻之間,所以叫「一失足成千古恨」,就不好了。所以一個人要有敬慎,成就一個家道也要敬慎,謹慎為保家之本。而位置愈高,所做的決策影響的面愈大,愈要敬慎。所以公門好修行,一個國家的領導人,做對了一件事,功德無量,做錯了一件事,造的孽也就很大了。

  好,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到這裡。謝謝大家。

敬祝 諸大善菩薩 平安健康 福慧圓滿
自如頂禮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