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2-22 11:20:39自如

《弟子規》與佛法修學(第三十三集)

《弟子規》與佛法修學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三十三集)  2005/3/12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52-118-0033

影音網址:http://ft.hwadzan.com/jwplayer/player.php?provider=http&autostart=true&file=http://ft.hwadzan.com/media/flv/52/52-118/52-118-0033.flv

  尊敬的諸位法師,諸位同修,阿彌陀佛!我們早上提到了,在人與人當中要懂得捨、懂得讓,處處能禮讓、忍讓、謙讓。這些讓的態度,我們都可以在五倫關係當中去觀照、去落實。我們看到父子之間,也要以禮相待,彼此之間,比方說父母在訓誡我們,「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這也是忍讓的態度。再來,父子之間也要懂得謙讓、謙虛,假如父母在孩子面前很驕傲,孩子會學到不好的榜樣。還有父母對孩子講:這個世界上沒有比你父親更聰明的了!這樣的話講出去,孩子也會很傲慢。

  再來,君臣之間我們當然要禮讓、要忍讓,也要謙讓,因為謙讓也能夠讓屬下對我們產生恭敬之心。而謙讓的風氣帶動起來,整個團體氣氛也會相當的好,彼此互相尊重,彼此互相肯定做事的價值,他的工作崗位,那樣就會一團和氣。再來,夫妻之間也是要做到禮讓、忍讓,還有謙讓,兄弟、朋友亦如是。所以我們要時時觀照自己,才能夠提起正確的態度。我們接著看下一句經文:

  將加人。先問己。己不欲。即速已。】

  當我們不希望他人對我們言詞上有毀謗、有批評,那我們也不應該去毀謗、批評他人;當我們不希望他人在行為當中冒犯我們、控制我們,我們也不應該去冒犯、控制他人。甚至於是起心動念,假如我們不希望別人有害我們之心,我們也不應該起害人之心。處處能這樣去對待他人,自然我們就能夠掌握做人的分寸。

  有隻狗剛好跑進了一個空間裡面,這個空間四面都是玻璃,牠一進去就看到一隻狗很凶,牠就馬上對著「牠」狂吠。結果一狂吠,四周所有的狗都也對牠狂吠,牠更不甘示弱,就繼續死命的在那裡狂吠。到最後結果如何?到最後牠累死了,那隻狗就這樣死掉了。從這個故事我們也可以反思到,當我們覺得周遭對我們都很不好,周遭的人都常常對我們發脾氣,其實我們要反觀回來,所有人所面對的人事物很可能都是自己心的反射。當我們常常以惡臉對人,這個鏡子回照回來,絕對都是惡臉向我們;當我們時時以笑臉迎人,也將得到別人笑臉對待我們。這個時候我們要靜下心來思考一下,到底周圍的親朋好友面對我們的時候是什麼樣的態度,什麼樣的臉孔?我們用這樣去思惟、去觀照,就知道如何再去修正自己,再去提升自己。

  我們到佛寺去,一進門,在天王殿看到彌勒菩薩,彌勒菩薩所表的意境是在教導我們什麼?看到彌勒菩薩的臉孔,就知道要笑臉迎人,成喜悅相;又看到彌勒菩薩的肚皮相當的寬大,他也告訴我們,應該生平等心,應該大肚能容。所以我們也時時以笑臉迎人,將會有不同的人生產生。當然,那個笑不能皮笑肉不笑,這樣會有反效果,要打從心裡笑出來。我們學佛人應該都可以打從心裡笑出來,因為這一生聞到當生成就的法門,這一生已經值回票價了,不求其他的事情,以後有的都是多的、都是撿到的,都會很歡喜。

  當我們以一顆寬恕的心對別人,人際關係一定會有很大的轉變,所以『將加人,先問己』。我們時時能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思考事情,應該「以恕己之心恕人,則全交;以責人之心責己,則寡過」,當我們能以寬恕自己的心去包容別人,一定會結交到非常多的朋友。諸位同修,我們一天寬恕自己幾次?多少次?這是個很大的數字,N次。但是別人假如犯過失,我們可能就很生氣,可能就跟他過不去,這樣太不公平了。所以我們換個角度,以寬恕自己的心來寬恕別人,那就很容易包容,很容易接納。進而我們再盡己的本分去幫助他、去引導他,那將會廣結天下之士。「以責人之心責己,則寡過」,假如我們以責備別人的這種心境,這種比較嚴苛的態度來對待自己,將使我們的過失可以不斷減少,所謂「德日進,過日少」。

  其實很多的障礙不在外面,而在自己的一念之間。我們之所以會痛苦,往往都是求不得,只會要求別人,沒有要求自己。當我們能寬恕別人,而只看到自己的本分,整個人生態度就會不一樣。因為只要求,每天都患得患失,能看到本分就會天天盡心盡力;當我們天天盡心盡力,自己就會有所成長,就會有成長的喜悅。而在我們盡力的過程,愛人者人恆愛,敬人者人恆敬,依報馬上就隨著正報轉過來。

  在孔夫子的教誨當中,常常會提到如何做個君子。在《中庸》裡面就提到,「君子之道四」,君子有四個要去觀照的重點,「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夫子很謙虛,他說他這四點還沒有做到,其實夫子已經做到了。我們來看看,當我們要求孩子要做到的,我們首先先問自己,我們對父母有沒有做到對孩子的要求;假如我們希望孩子孝順我們,聽我們的話,請問我們有沒有做到聽自己父母的話,有沒有孝順父母。當我們這麼一想,就知道自己還缺少的是什麼。

  「所求乎臣以事君」,當我們希望我們的下屬能夠聽話、能夠努力、能夠盡忠職守;我們對於下屬的要求,請問我們自己在事奉領導人的時候,自己做到了沒有?所以時時能先看到自己的本分,這樣就能自我提升,又可以給部屬、給下一代當好榜樣;確實君子之風就是「行有不得,反求諸己」,都是要求自己。接下來,「所求乎弟」,希望弟弟怎麼樣恭敬我們,我們自己也要先想到,我們有沒有恭敬長者,恭敬長輩?「所求乎朋友」,我們希望朋友怎麼樣愛護我們,怎麼樣關懷我們,請問我們自己對朋友是不是已經先做到了?人事事可以這樣去思考,將會把人生很多的緣分都能夠圓滿,所以不要去要求他人,因為再怎麼要求,當求不得的時候只有自己痛苦。

  有個女士,她來聽完課回去以後,她就對她男朋友說(因為兩個人鬧彆扭,起衝突):那件事是我錯了,對不起!結果她男朋友聽到她講對不起,整個臉色非常驚訝,然後對她說:明明就是我不對,你還跟我道歉,那我不就不是人了嗎?所以我們不要常常看到別人過失,要反過頭來反省,我還有哪些不足?反而這個態度一提起來,身旁人的慚愧心都會被調動起來。所以「將加人,先問己,己不欲,即速已」。下一句:

  恩欲報。怨欲忘。】

  恩德我們要時時能夠記在心上,老祖宗給我們教誨到受人點滴,將湧泉相報。而我們每天也念著「迴向偈」,「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每天念一定要每天努力去做到,假如沒有努力做到,那就有口無心,有口無心就有罪過了。我們就是早上騙佛菩薩一次,晚上又騙佛菩薩一次,那不只沒有報恩,可能還犯了一些小過失。諸位同修,我們如何「上報四重恩」?父母恩、師長恩、眾生恩、國家恩。而這個國家的恩德不單指某個政權,更重要的是我們幾千年承傳下來的中國文化,那才是最真實的國家之恩。諸位同修,怎麼報?唯有成就自己的德行,你就是圓滿報答了四重恩。

  當我們在人生旅途上遇到了正法,很多愛護我們的人,不見得能夠馬上接受、馬上認同你,這時候你一定要堅決的把這條路走下去,而且要走得很有成就。當你走得愈有成就,才能讓身旁這些親友、疼愛我們的人能夠早一點因緣成熟,也能接受正法,接受佛法;因為他們必須透過我們的行持,才能感受到佛法的殊勝。所以在這個當中,我們也不要去苛求身旁這些親友都要認同你,都要支持你,因為畢竟走在前面的人要能夠忍受孤獨。有朋友就會跟我說:蔡老師,你這樣弘揚中國文化,會不會覺得很孤獨?我每一次聽到這裡都會哈哈大笑。會孤獨嗎?經書上說將我們真心奉塵剎,我們假如真心要為佛法、為眾生,可以與十方諸佛同一持名,十方諸佛跟我們就是同一個頻道,同一個存心,我們就是與十方諸佛做良師益友,他們時時都會在冥冥當中加持我們。

  文天祥在他的文章當中也有提到,「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風簷展書讀,古道照顏色」。當我們是跟古聖先賢、諸佛菩薩同一個存心,就可以去體會到,這些聖哲人的榜樣我們時時要去效法,所以「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風簷展書讀」,當我們在屋簷之下,看著聖賢的書籍、看著《德育故事》,我們也會覺得「古道照顏色」。聖哲人的這些風範就好像一道光芒一樣,照著我們的容顏,照著我們的心靈。所以常常在看《德育故事》都會看得痛哭流涕。

  我記得這一次在看「祖逖避難」,祖逖為了協助所有這些親黨能夠到安全的地方去避難,自己所有的家當統統拿出來,所有的車子都是供給這些老人家乘坐,自己是徒步行走。到了安全的地方,他馬上致力於整個人民的生活,如何讓他們安居立業;還把所有這些在荒郊野外的屍骨統統收集起來,一起來祭祀。這些做法都贏得這些親友鄉黨的認同,也非常愛戴他。當有一次祖逖找這些親黨一起吃飯,這些老人家年紀一大把了,拉著他的手告訴他,他說:我們這麼老了,能夠在這麼老的時間還遇到再生的父母,我們死都值得。你看一個人的真心讓別人感受到這樣的歡喜。

  假如我們的人生,都能真正讓所有有緣的人覺得非常的受益,非常的感恩,人生就可以讓所有的緣分都能夠圓滿。所以我們應該以這些聖哲人、跟佛菩薩當榜樣,一起以他們的行持為自己的行持,所以這條路絕對不會孤獨,但是我們也要有「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的態度。只要我們這一生能夠成就道業,那才是真正「上報四重恩」。

  在人生旅途當中,只要他人對我們有恩德、有關懷,我們一定要把它記下來,要把它放在心上,只要有機會就要好好回報親友,因為我們要演出知恩報恩才行。我在大學時代遇到一個好朋友,他讀的書很多,《孝經》、還有《地藏經》都可以背起來,所以長得非常書生相。我跟他認識以後,有一次在聽他談話,談到最後他用一句偈做結尾,他說到「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我那時候都沒有讀過佛經,可是當這一句偈講出來的時候,我突然非常的震撼;除了震撼以外,也搞不清楚是什麼意思。後來他要下電梯,剛好跟我同時下去,下去的時候,我就很衝動的對他說:度眾生成佛,你能我也能。我一講完,因為太唐突了,我這個朋友不知道怎麼回答我,他就有點尷尬,我怎麼會接這樣子的話。

  這個朋友對我的影響確實很大,我那時候只在念大四,他在一家大專教書。我去探望他的時候,剛好是晚上,剛好經過一個墓園,經過的過程他就告訴我,他說他可以感覺到,這些墓園裡面的亡者統統站起來跟他敬禮,因為他是盡心盡力在教他們的後代。這也讓我感覺教育很重要,教育很有價值。後來幸好佛菩薩加持,讓我生意做不成,才有機會走上教育的路。也很順利走了幾年,後來又遇到楊老師,帶我到海口開始推展中國文化。我也一直念著這個朋友的因緣,把那一句偈告訴我,後來我就親自拿了一尊地藏王菩薩像,差不多這樣而已,非常精美,我就親自去送給我的朋友。當他拿到這尊地藏菩薩,他也非常歡喜,然後對我說:禮旭,你是一直往佛道上走,我都快要沈淪到五欲六塵之中了。所以朋友有緣要處處提醒,處處提攜,當時候是他拉我一把,這時候我們也要拉他一把,互相提醒。

  所以恩一定要報,怨一定要忘,當我們時時念著別人的怨,其實最吃虧的人是誰?就是自己!念怨的人是癌症的高危險群,因為心情不好,整個經絡都會受損,所以俗話說,原諒別人就是原諒自己。而且說實在話,這個世間有沒有平白無故受的災殃?有沒有?一飲一啄,莫非前定。所以遇到逆境、遇到惡緣應該生歡喜心,因為我們正在還錢、正在消業障,能夠這樣去轉念,怨就放下了。當我們不念怨,又以真誠對待對方,對方日子一久,不只不會再有怨,甚至於會愈來愈尊敬你;當他愈來愈尊敬我們,我們更有機會把當生成就的佛法介紹給他。

  我們要學習佛菩薩的態度,要做到「怨親平等」。這句話很有意思,怨在前,親在後,能夠有這樣的心境才能真正契入平等心,契入慈悲心。佛經裡面也教誨我們,「不念舊惡,不憎惡人」,為什麼不念舊惡?因為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現在的人失教都已經三代之久,他們自己在錯也是相當無奈,自己也不知道怎麼轉化習氣。所以我面對我那個學生,他提到的那句話,「老師!我很想改,但是我改不了」!這句話對我影響很大,他告訴我們,我們真正慈悲要去幫助別人,一定要有相當的耐性,相當的包容。

  我有個長輩,他在公司裡面表現的相當好,很多同事都很嫉妒他,他有沒有生氣?我這個長輩沒有生氣,他說:能夠被別人嫉妒,代表我們很有能力,所以不要生氣,要高興。沒有能力的人,還不會讓人家嫉妒。這些嫉妒他的人也常常障礙他,不過他都沒有放在心上。其中有一個對他障礙最多的人,後來遇到了一個困難,所有的同事都不願意幫助他,但是我這個長輩,因為他有能力,他就主動去協助他。結果因為協助他以後,這位朋友馬上就告訴他:我以前對你有哪些不是、哪些不好,請你原諒。後來兩個人就變成非常好的朋友。

  其實當對方處處在嫉妒別人,對方是在哪個地方?在地獄之中。我們怎麼忍心看他人在受地獄果報?當我們放寬心量,以德去感化,就能夠讓人從地獄到天堂,甚至於送佛要送上西天。當你以德去化人,我們就是給佛菩薩臉上貼金,這些朋友會說:學佛的人都這麼好,我也要學佛。面對惡緣,我們能真心誠意去轉化,相信成就了自己,也會成就了他人。所以「不念舊惡,不憎惡人」。佛陀給我們最好的示範,要透過教育讓人轉惡為善,轉迷為悟,轉凡成聖。面對惡人正是我們的職責所在,要盡心盡力,所以怨一定要忘,「恩欲報,怨欲忘」。

  報怨短。報恩長。】

  恩德我們要長久去服務、去奉獻,而怨要愈短愈好。『報怨短』,這個「短」不是你要把怨放一段時間,而是怨要趕快轉化掉,趕快放下。師長也教誨我們,念念要「活在感恩的世界裡」,轉念就能把怨消除掉。我們複習一下,應該怎麼樣把怨放下,轉成感恩?「感謝傷害你的人,因為他磨鍊了你的心志」;「感謝欺騙你的人,因為他增進了你的見識」,所謂不經一事,不長一智,被欺騙,帳也消了,智慧也長了。再來,「感謝鞭打你的人,因為他消除了我們的業障;感謝絆倒你的人,因為他強化了你的能力;感謝遺棄你的人,因為他教導了你應該自立」;最後,「感謝斥責你的人,因為他助長了你的定慧功夫」。所以要歷事鍊心,業也消了,道業也增長,能夠轉念就能轉怨為恩。能夠時時看到對方在成就我們,能夠契入看一切人皆是菩薩,唯我一人實是凡夫。

  諸位同修,我們冷靜想想,你這一生當中進步最多的時候,是順境還是逆境?逆境,對!所以我們應該感謝逆境、感謝惡緣。師長也期許我們,「處逆境,隨惡緣,不起瞋恚,業障盡消;處順境,隨善緣,不起貪痴,福慧全現」。諸位同修,我們面對師長的這些教誨,這都是他老人家一生的精華,這些句子我們要時時拿起來觀照,時時看看自己有沒有落實。所以,「恩欲報,怨欲忘,報怨短,報恩長」。我們看下一句經文:

  待婢僕。身貴端。雖貴端。慈而寬。勢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無言。】

  『待婢僕,身貴端,雖貴端,慈而寬』。現在還有沒有婢僕?比較少。其實這一句教誨最重要要以理服人,不能以強勢待人,家庭如是,團體如是,國與國之間亦如是。

  我們曾經聽一個小朋友講到,他說:我媽媽打我,我都忘記了;我爸爸打我,我每次都記得;下次我爸爸假如再打我,我要打電話報警。為什麼父母打,打出不同的結果出來?原因在哪裡?母親打,循著道理,是為了要教導他,所以『理服人,方無言』;但是父親動不動不高興了,叫過來罵一罵、叫過來打一打,所以『勢服人,心不然』。這個兒子假如長大,以後可能會有逆反現象,所以我們在家庭當中也要循著道理教育孩子。最好的方法就是建立家規,而《弟子規》就是最好的家規,能夠讓我們教孩子省很多的氣力。

  國與國之間絕對要以理服人,所以中國人強調的是「王天下」,這個「王」是表率的意思,當領導人應該愛護臣民,應該愛護所有的鄰國來當榜樣。當初在唐朝時候,很多的國家都跟我們非常密切的交往,中國也從來沒有去打他們。所以唐太宗那個時候被稱為「天可汗」,是不是唐太宗自己叫的?不是!是所有鄰近的這些國家封的,他代表全天下的天子、君主絕對都是以德行來感化鄰國。我們打開幾千年的歷史,所有用武力、用軍事、用高壓治理國家的朝代,長不長?都相當短。我們看到秦國只有十五年就滅亡了,而以德治天下的周朝綿延了八百多年。

  歷史是一面鏡子,我們可以從歷史了解到如何做人,如何治理家、治理國,能夠鑑往知來,所以我們讀史書絕對不能等閒視之。人往往犯的錯誤都跟歷史有沒有相關?幾乎都在重蹈覆轍,這是因為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從中國當中,我們了解到絕對要「理服人」。面對現今的世界,我們也可以冷靜來觀察,「勢服人」絕對「心不然」,「理服人」才會「方無言」。這次中國在中東一帶也有人被俘虜去,後來了解到是中國人把他放了,中東的人說了一句話,他說:中國人永遠是我們的好朋友。因為幾千年來我們從來沒有對外發動過戰爭,而美國人所曾經打過的仗,當地的人對他們是什麼態度?韓戰、越戰、阿富汗戰爭,還有伊拉克戰爭,他們有沒有得到當地人民的愛戴?沒有!甚至於愈搞愈糟。

  相信美國當初要出兵伊拉克的時候,他有沒有想到會是這樣的結果?沒想到。我們現在常常翻開報紙,一個禮拜不知道伊拉克都有多少的抗爭產生,所以美國的士兵可能在那裡天天都有傷亡。不只是在伊拉克本地他們美國人有危險,現在是連美國本土都要提高警覺。因為這一仗以強欺弱,讓所有的回教徒很內心不平,都起而要反抗它的強權。所以美國無形的敵人有多少?諸位同修,有多少?可能他們自己都算不出來。我們到餐館吃飯,可以輕鬆自在,他們可能在很多公共場所,每天都要有大批的警力在那裡偵查,在那裡維持安全。所以確實以強勢逼人絕對沒有好結果。

  不只現在他們很辛苦,美國中學生八千多個人做了一項心理測驗。測驗結果有百分之七十一的孩子曾經作過弊,百分之六十八的孩子打過人,百分之三十四的孩子曾經在商場裡面偷東西。然後這個測驗後面有一條叫做「你覺得你的品德高尚嗎」?測驗結果,百分之九十六的中學生覺得他的品德高尚。諸位同修,有聽清楚嗎?百分之七十一作弊,百分之六十八打人,百分之三十四在商場偷過東西,但是測驗結果百分之九十六的中學生覺得他品德很高尚。諸位同修,美國的下一代,他內心的道德標準是以誰為標準?「我」就是標準,上行下效!百分之六十八打過人,美國的下一代假如沒有管好,往後這些拳頭會打向哪裡?打到自己的家裡面去。所以中國人為什麼這麼重視家風?因為我們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學習的模樣,不得不謹慎。

  中國人在這幾千年的歷史當中,從來沒有對鄰外的國家發動過戰爭,這也是歸功於古聖先賢的教誨。《中庸》裡面有提到,「凡為天下國家有九經」,教誨到一個人治理國、治理天下,應該由這九個方向來努力、來著手。這個「九經」就提到,「曰修身也,尊賢也,親親也,敬大臣也,體群臣也,子庶民也,來百工也,柔遠人也,懷諸侯也」。所以一個人能治理好天下,首要工作是什麼?修養自己的道德、學問,而修養道德當中要先對治貪、瞋、痴。所以在四千五百年前,老祖宗的教誨就與佛陀的教誨完全相應。

  「修身」一開始要從懲忿、窒欲,不能因為欲望去掠奪別人,然後對脾氣、瞋恚心要給予節制。所以古代的聖王是從這裡開始下手的,怎麼可能會去打人家。「尊賢」,懂得尊重賢能之人,為國舉才,選賢舉能。當一個領導者能夠重視品德、重視賢人,就會帶動整個國家向道德的風氣,所以尊賢。「親親」,能夠親愛自己的父母跟家人,也做好齊家的模範給臣民看。「敬大臣,體群臣」,絕對不會壓榨員工,虐待下屬,要以德服人。「子庶民」,對於人民要像自己的孩子一樣愛戴。「來百工」,對於所有的行業給予尊敬,希望能夠百業都能興盛,多鼓勵大家生產。

  「柔遠人」,對於遠方的人都是施予恩惠,歡迎大家來到我們國家作客。所以古代聖祖在世的時候,鄰近國家都很喜歡來朝貢。他們帶了十樣東西獻給皇上,皇上馬上拿三十樣東西讓他們拿回去,所以他們都很喜歡來朝貢。當然除了禮物之外,更重要的,中國文化非常有包容心,希望更多的人能夠受益。所以韓國也好、日本也好、越南也好,這些鄰近的國家都派大量的留學生到中國來,取這些寶貝,取這些聖賢的教誨。

  諸位同修,假如今天中國人正視、重視到自己的文化,自己的聖賢教誨,不只是韓國、日本跟越南會來學習,將會有什麼樣的情況?絕對是全世界的人都來學習。因為「人之初,性本善」,這句話不是中國人適用,而是所有的人類都適用。可是問題現在外國人苦於這個「善」如何開顯,「德」如何入門,他們現在找不到方法。諸位同修,方法在哪?《弟子規》!方法在孝道、在《弟子規》!只要他們了解到了,絕對會來中國學習。因為在古代交通不便,現在交通這麼發達,整個地球就是一個地球村。所以我們在澳洲辦的課程,也有相當多的當地人,還有其他國家的人來學,他們一聽都生歡喜之心。諸位同修,我們有責任盡地球人的一分子,盡世界和平的一份力量,應該「柔遠人」,以德來感化。

  再來,「懷諸侯」,對於這些封土的諸侯也都處處給予他們協助、關懷,這樣就以和為貴,家和萬事興。我們在紫禁城裡面看到三棟最重要的建築物,哪三棟?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時時養一個和諧的一種人生態度,然後時時循中道而行,時時又能保持這樣的德行。

  中國人因為有聖哲人這樣教導,所以不可能去侵犯別人的國土。可是現在很奇怪,為什麼西方人寫說有「黃禍」?說中國人可能會強大起來,會侵害他人,請問他這個推論從哪裡來的?從整個中國的歷史根本不可能有這個推論。西方斷章取義,因為元朝時代曾經有好幾個汗國都打到歐洲那裡去。所以我們要了解歷史,才能夠讓西方對我們的誤會能夠化解掉。當所有西方的人民了解到中國人的存心,他就根本不願意用武力來跟中國對抗;當人民了解到中國人的善良,自然而然他不願意打,政府也不可能對中國有軍事的對抗。這節課我們先講到這裡,謝謝!

 
敬祝 諸大善菩薩 平安健康 圓滿吉祥
自如頂禮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