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2-16 12:38:44自如

《弟子規》與佛法修學(第二十八集)

《弟子規》與佛法修學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二十八集)  2005/3/11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52-118-0028

影音網址:http://ft.hwadzan.com/jwplayer/player.php?provider=http&autostart=true&file=http://ft.hwadzan.com/media/flv/52/52-118/52-118-0028.flv

  尊敬的師父上人,尊敬的諸位法師,諸位同修,阿彌陀佛!我們早上進入《弟子規》第五個單元「泛愛眾」,泛愛眾的內容,用現在的名詞來講,就是如何經營好人際關係,最重要的要先懂得付出、懂得愛人,所謂「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有些朋友會說,我先生假如對我好,我一定對他好;我的朋友先對我好,我再對他好。這樣好不好?人生一直在那裡等,累死了,患得患失。當我們講一句好話給予他人,誰先受益?當這個好的話語在我們腦中產生的時候,我們全身的細胞已經都得利益了。所以確實利人一定利己,損人一定不利己,而且是損己。我們看到壞人的臉色怎麼樣?我們看演電影的時候,一看就知道是好人還是壞人。為什麼他的臉會變成這樣?不都是起了惡念以後,相由心生。自己身體搞壞了,而且又折掉了自己的福分,所以損人絕對不利己。當我們了解這個真相,應該用一分真心去對待任何一切人事物。

  我們早上也提到,一個人的愛心,一個人的關懷之心,一定是從家庭培養起,從對父母的孝延伸到對一切父母、一切長者的尊敬、恭敬。社會國家者,互助之體也,所有整個社會就是一個互助的團體,假如今天沒有各行各業的工作付出,那我們食、衣、住、行、育樂都將出現狀況。我記得在海口,我的背包背斷了,我走到一個車站門前,讓一位修理的工人幫我把它弄好,弄完以後我很高興,結果他說多少錢?他說一塊錢。一塊錢就把我們的袋子救活了,確實很感謝他,因為我們生活當中,確實需要很多專業的人來成就我們。所以我們也應該尊重每個行業,用一分平等心、恭敬心,當我們長輩有這樣的態度,下一代也會有這樣的恭敬心。

  有一班的學生,有一天就對老師說:老師,這個幫我們每天換水的叔叔很辛苦。有個叔叔每天來幫他們換飲用水,都是相當的重。學生就提議:老師,我們明天是不是應該謝謝這個叔叔?學生這樣的提議,老師聽了也很歡喜,就說:好!我們明天來謝謝這個叔叔。當這個叔叔走進來的時候,面無表情,好像每天都是例行公事一樣。學生一看他走進來,就集體對他說:叔叔好!他還是沒有回過神來,點點頭,後來當這個叔叔在換水的時候,所有的小朋友又說:謝謝叔叔,您辛苦了。這個叔叔馬上露出燦爛的微笑,從此以後,叔叔只要到了這一班同學的教室,馬上都是燦爛的笑容。所以當我們敬人,人會尊敬我們,當我們處處感謝他人,那人與人就會相處的非常和諧。

  我們生活當中只要遇到不同的人群,都應該給予尊重、給予肯定。記得在過年前夕,我們也會看到很多打工的人(打些臨時工的人)都會在郵局前面排得很長。這些朋友準備做什麼?要寄錢回故鄉給他的家人,雖然他賺得並不多,但是他也是時時念著要孝順父母,要奉獻他的家庭,我們也從中看到他們值得讓我們尊敬的地方。

  除了各行各業應該敬愛以外,我們也引導孩子,還有哪些人需要我們的關懷?諸位同修,在我們的社會當中,還有哪些人需要我們關懷?現在講的弱勢團體,比較沒有生活能力的這些人群。其實愛護弱勢團體的態度,在中國幾千年前的教誨當中就已經提到了。在《禮記.禮運大同篇》裡面,聖賢人給我們的教誨是「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代表期許我們一個人的心應該時時是為社會、為國家;而「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還有「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鰥寡孤獨就是人生比較困苦的人群,「鰥」是失去了太太,「寡」是失去了先生,「孤」是失去了父母,「獨」是老年喪失了孩子,還有包含一些身體肢體殘障的人,都應該我們帶頭來對他們多關懷、多尊重。當有這樣的態度的時候,整個社會就會彌漫著祥和之氣,只要社會風氣一轉,我們生活在其中也會其樂融融。

  誰開始來做?我們在《論語》裡面也提到,「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居住在一個很有仁德之心的地方很好,能夠增長自己的道德、學問。這個有仁慈之心的地方去哪裡找?現在好不好找?我們責無旁貸,「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從自己開始,從我們在社區當中懂得去撿垃圾,懂得敦親睦鄰。當這樣的風氣慢慢從我們轉動起來,就能夠喚醒很多人的這分善行。

  有個老先生他住在一棟公寓裡面,這棟公寓這些鄰居都老死不相往來。老先生有一天就對隔壁的人家跟他敲了門,然後就對他說:我的兒子寄了一籃的葡萄來,我吃不完,你們家有沒有一些盤子可以裝,我來分給大家。對面的年輕人就拿了一些盤子,然後裝了這些葡萄就開始分發到整棟大樓裡面去。本來也不是很認識,由於開始送這個葡萄,大家就開始有了交談,就熟悉起來。本來樓下的腳踏車大家都是排得亂七八糟,後來因為有了接觸,大家就開始互相尊重,腳踏車也自動排整齊。有些鄰居家裡的孩子找不到工作,剛好其中一戶他也是開公司的,熟了以後他也主動讓這個晚輩到他的公司去工作。所以就自然而然互動起來。

  人跟人假如沒有溝通就會愈來愈疏遠,假如有人帶動以後,事實上都能喚醒人這種人情味。後來有一天,這個年輕人遠遠看到這位老先生走在路上,迎面而來一個水果攤販,就對著這個老先生說:老先生,你還要不要再買一箱葡萄?這年輕人一聽,才了解到那籃葡萄不是老先生他兒子送來的,是老先生自己花錢買的。鄰里之間也要透過我們的真誠去帶動,所以諸位同修,您回去以後,就可以先來弘揚什麼?《弟子規》!要多請客、多送禮,來的時候請大家吃吃水果、吃吃餅乾,不到兩、三次,保證餅乾你也不用拿,水果你也不用拿,相不相信?絕對的,人心都是善良的。

  我們在海口推展中國文化,推展了一、二個月以後,每次下完課走進廚房,地上就有蔬菜、有水果,也不知道誰拿來的?諸位同修,為什麼不知道誰拿來的?我們平常給人家送禮,送禮的時候怕主人沒有看到我們送什麼,還要舉起來告訴他「這是我送的」,很怕別人沒有記住這個人情;受人之託,忠人之事,都是用有求的心在與人交往,太累了!而當我們是用無求真誠的心對人,別人也會希望不求回饋的付出,所以確實拿來的很多都根本不知道誰拿來的。而且他們也是歡喜讓這些東西又給所有的老師可以共享,這也是表達他們的一種感謝、感恩。所以「里仁為美」要靠每個人從自己的修身、齊家做起,進而很自然的把影響力擴充開來。

  除了這些弱勢團體需要愛,諸位同修,壞人需不需要愛?可惡之人必有可憐之處,我們都很明白,原因就在「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在海口我們遇到了一個監獄長,他主動來跟我們中心的老師吃飯,他就說到:我希望把監獄辦成一個學校,因為這些人這幾年都在這裡,假如能夠有好的教育給他,說不定可以重新做人。我們聽了心生歡喜,確實佛菩薩示現各行各業都有,連監獄裡面都有菩薩。我們也很熱忱給予他回饋,只要有什麼需要,我們中心老師一定全力支持。當然更重要的要跟他溝通,學校要教學要給這些監獄的受刑人,到底要從哪裡著手才能夠讓他的觀念轉變,讓他的德行提升。這個方法就有賴我們去引導,我們去分享。

  假如監獄要辦課程,諸位同修,要從哪裡辦?你們要準備好,說不定回去就有人來找你。從哪裡開始辦?從《弟子規》。「為學者,必有初,小學終,至四書」,其實讀書是有次第的,德行的建立一定是從《小學》開始紮起。這個《小學》不是念書的小學,是一本書,是朱熹朱夫子編的,專門教導做人、做事、灑掃、應對、進退之禮,而做人首要又以孝為本。但是這本書離我們已經數百年,它的內容當中有些用詞跟我們現在的社會狀況差距比較遠。而清朝時候李毓秀李夫子,他重新以《小學》這本書內容的重點把它抓出來,然後以孔老夫子在《論語》裡面的一段話為綱領,把它編成《弟子規》。《論語》裡面提到「弟子規,聖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以這七個綱領再加上所有《小學》裡面的重點,編成了一千零八十個字的《弟子規》,他掌握了整個做人做事的綱領所在。所以只要要增長德行,我們就可以從孝道、從《弟子規》下手。

  壞人也需要我們好好去引導、去包容、去寬恕,他們才有空間改過自新。不然他假如常常受到排斥,很可能又會犯下更大的過失,所謂「揚人惡,即是惡,疾之甚,禍且作」。在去年發生一個很大的刑案,就是有個大學生叫馬加爵,他殺了四個同學,在輿論界、在教育界也造成很大的震撼,很多的討論。我也問了一些朋友,說馬加爵殺了四個朋友,你對這件事有什麼看法?有些人他會覺得,這樣的人趕快把他槍斃了。問一些從事教育的人,他們的態度就比較不是這樣,他們會覺得一個大學生還這麼年輕,都還沒有步入社會,為什麼會做出這麼樣違背人性的事情?諸位同修,為什麼?他還沒進入社會,他受到的是什麼影響?家庭影響,學校影響。

  我們從馬加爵來看,原因就在於他這些同學常常會譏笑他、會辱罵他,所以他的怨氣慢慢上升起來。等到忍受不了的時候,才會做出這麼殘酷的事情,所以他殺了四個同學。馬加爵沒學過《弟子規》,假如他學到「言語忍,忿自泯」,假如他學到「凡是人,皆須愛;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因為他的生命當中都沒有這些理智的教誨,所以遇到境界根本不可能提起這樣的態度,都是隨順憤怒、隨順煩惱。換另外一個角度看,為什麼這四個同學會得到殺身之禍?也是沒有學《弟子規》,「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說;揚人惡,即是惡;勿諂富,勿驕貧」。不要去瞧不起人,他們的傲慢惹來了殺身之禍。其中本來還有一個同學也應該是會被他殺害,結果這個同學逃過一劫,後來才了解到,因為這個同學曾經主動幫他盛過一次飯,他記在心上,這個同學才逃過一劫。

  所以再惡的人,他知不知道誰對他好,誰對他不好?他很清楚。當我們的孩子對人都是一片恭敬之心,他人生就會化掉非常多的惡緣跟災難。假如沒有學到這樣的恭敬心,很有可能在人生旅途會增添非常多的危機跟阻力。馬加爵已經被槍決了,但是我們為人父母、為人老師也要就這件事件好好來思考。孩子只要沒有理智,他的人生確實很難去走;孩子只要從小懂得恭敬,懂得有愛心,他的人生將會愈走愈寬廣。

  除了人要愛以外,我們還要愛什麼眾生?愛一切的動物。在西藏的草原上有很多的藏羚羊,有一天有個獵人他一睡醒走出來的時候,看到遠方站著一隻藏羚羊,他馬上就拿起他的獵槍做好瞄準的動作。這隻藏羚羊因為也知道自己跑不動,來不及了,所以站在那裡看著這個獵人,瞬間牠的雙膝就跪下去了。這個獵人也很驚訝,因為他打獵至今沒有看過這個場面,不過他還是扣了他的扳機,把這隻藏羚羊射死了。後來他把牠拿回來以後,剖開來一看,原來這隻藏羚羊的腹部已經懷孕了,懷了牠的孩子,所以牠這一跪是祈求他饒了牠的孩子。這個獵人看到這一幕,自己心裡也相當感動、也相當後悔,所以他就因為這個事件把他的獵槍丟掉,從此不再殺害動物。

  白居易先生寫了一首詩,提到,「誰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勸君莫打枝頭鳥,子在巢中望母歸」。人絕對不能因為自己的欲望,自己好玩就去玩弄動物、去傷害動物,這個果報會非常慘烈。佛陀也說到,若要世上沒有刀兵劫,除非眾生不吃肉,除非人不要去殘害這些生靈,不然只會冤冤相報,沒完沒了。我們用這分體恤的心也去感受到動物也會痛,動物也有牠的天倫之愛,我們不應該讓牠們痛苦,把我們的快樂建築在牠們的痛苦之上。

  有個獵人放了一個捕獸器,他要抓黃鼠狼,那天他就看到這個陷阱已經抓住黃鼠狼,當他就近一看,原來只剩下黃鼠狼的皮。他很驚訝,這隻黃鼠狼到底去哪裡了?他就順著留下來的血跡跟蹤過去,結果這隻黃鼠狼是使盡全力撕開自己的皮逃走。當他找到了黃鼠狼居住的地方,就近一看這隻黃鼠狼已經死了,倒在洞裡面,而牠的孩子正在吃這隻黃鼠狼的奶水。所以我們也看到,動物之間確實是有天倫,都會愛惜子女,還會孝順父母。我們應該彼此尊重,彼此學習。

  現在有些商人他會拿些小動物出來賣,小朋友一看很好玩,就買回家裡去,結果會怎麼樣?很多都玩死了,把牠玩弄死掉了,也不知道牠吃些什麼。所以,我們也要教育孩子不能去買這些小動物,因為我們愈買商人就抓愈多;我們不買,這些不法的商人他就沒有利潤,他就不會去做這件事情。

  在汕頭,因為是沿海地方,海產就特別多,殺業也特別重。在汕頭有家素食館,叫覺西園,當初這個覺西園要設立,它的目的就是希望讓更多的人能夠吃素,不要殺生,而且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夠聞到佛法,能夠破迷開悟。由於這樣的動機他們就開設了這家素食館。這家素食館一餐三塊錢吃到飽,而且菜色都是幾十樣菜,讓每個吃的人都歡歡喜喜,他們還常常變換菜色。本來一開始他們打算每個月虧個幾萬塊,最起碼能夠讓更多的人不要吃肉,又能夠看到這些佛法、聖賢學問。他們也抱持著假如一天五百個人來吃,有五十個人拿書回去,有五個人看,有一個人看進去,那就值得了。假如那一個人一看進去往生成佛,他這個店也值回票價。抱持著念念為眾生想的這樣的存心,就開業了。

  前一個禮拜還供眾,免費讓人家吃,一天都擠進上千人,一、二千人。結果從開幕至今不只沒有貼錢,還賺錢。一頓有五百個人左右來吃飯,而且還不只是我們佛教徒來吃,因為他們把整個房間佈置得很好,上面有基督教的教誨,還有伊斯蘭教的教誨,把老和尚多元文化的觀念也放進去。所以很多基督教他們開完會,幾十個人也一起到他們的餐館來吃飯。由於這麼多人吃,他們收入也都能夠維持得很好,而且剩下來的錢還可以再做三件事。第一件事是固定去放生,它的基金第一個拿來放生,第二個拿來印佛書、印聖賢書,第三個還可以去看望他們地方當中一些老弱婦孺,比較貧窮的人。

  所以諸位同修,一般的人會覺得這樣的生意能不能做,假如是你,你敢不敢做?一般這個給普通的商人一聽:這種生意絕對賠錢。但是我們不能隨順世間看法,要隨順真理思考,所謂愈施就愈多。而他們面對一些流浪漢都免費給他們吃,而且給他們吃的東西不是剩菜,都拿新鮮的給他們吃;這真正在修平等心,沒有高下之心。他們當地的官員也都會到他們那裡吃飯,然後告訴他們,你們幹的是實事,為我們這個社會謀福利。結果他們當地地區的犯罪率有明顯下降的趨勢。

  一些初中生、高中生來吃,吃了以後還會主動把袖子捲起來,一起到廚房幫忙洗碗,所以這種良善的風氣確實是可以不斷帶動起來。還有當地的計程車司機免費載法寶,只要要載法寶,打一通電話給他,他就來了。然後他自己每天捐十塊來幫忙做這些好事,他自己計程車後面都會放著師父上人的法寶,只要坐車的人感興趣,他就在他的計程車上轉法輪,廣宣流布。所以確實,這個世間有太多的事需要做,需要我們去帶頭。師長也給我們教誨,別人要做的事情讓給別人做,別人不做的事,最缺乏的事情,我們要主動帶頭來做。他們護持了眾生不要再造殺業,同時也讓更多的人能夠遇到百千萬劫難遭遇的法緣,相信他們這個餐館一定會愈開愈好。我聽說好像馬來西亞已經要開分店了,這個好事希望大家能夠共襄盛舉,要相信「人有善願,天必從之」。

  對於動物要愛護,對於植物我們也應該愛惜,其實整個生物與我們人類是生命共同體。剛剛有一隻蒼蠅飛過來,突然讓我想到,我在一個山區教書,山上有蚊子。我們學佛就知道「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你把一隻蚊子殺死,就殺一尊佛,所以要平等對待牠,我們就歡喜供養牠。不過那時候因為我還沒有認識楊老師,楊老師說可以跟蚊子溝通,叫牠不要叮在一些會讓她很沒面子的地方,要叮在一些看不到的地方。果然隔天醒過來的時候都叮在這裡,還有叮在眼鏡托住的地方,剛好戴上去就看不到,還有叮在這個眉毛這邊,真是很好商量,精誠所至,金石為開。還有一次因為客人到他們家裡,她就對蚊子說:眾蚊子,這些是我的客人,你們不能撒野,要叮只能叮我。所以隔天問了這些客人說,昨天睡得好嗎?他們都說睡得不錯。

  我就在蚊子叮我的時候,我就開始念佛,觀想佛光注照牠,然後我就勸牠:你本來是真如本性,不要把自己搞得這麼墮落。結果你都不動的時候,牠會吸得很痛快,一次吸到底,然後飛走的時候也不大會癢;因為你很驚恐的時候,你也會驚嚇到牠,反而這樣會比較癢。牠吸完以後,就非常自在停在我的牆壁上。下完課我回到房間裡面,也看看牠,祝福祝福牠。結果兩天以後,牠還停在原來的位置,我就很納悶,兩天都不動,過去一看,牠死了,而且還黏在牆壁上。我真希望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樣我往生就有人可以拉我的右手,我再找一個人拉我的左手。

  因為在山上,所以非常多的鳥類,常常因為玻璃是透明的,很多鳥類牠不知道是玻璃,直接很快的速度就撞上玻璃,一撞就死掉了。因為我們學校這些學生都知道我在學佛,只要看到鳥的屍體一定會有三、五個小朋友快步跑過來,把這個屍體遞給我。我們都知道,人斷了氣以後,靈魂脫離開來要八個小時到十二個小時,但是我不知道鳥要幾個小時才會脫離。可是當拿到我們手上的時候還是熱的,我們趕快跑回房間,把牠放在念佛機的旁邊,開始幫牠助念。念完以後,因為我有課要上,我就會去上課,回來一有空就趕快幫牠助念。這個鳥牠只要是死於非命,牠的全身都是僵硬的,當我們幾個小時為牠助念下來,牠的身體都是柔軟的,等到柔軟以後,我們再把牠埋好。所以確實我們也從動物身上了解到,統統都是有靈魂、有知覺的,我們也用平等心對待牠們。

  諸位同修,你們回去不要去找動物的屍體來助念,隨緣就好。不過佛法還是要靠我們去印證,信解行證。當我們印證到這一點的時候,對一切眾生都不會輕慢,甚至對於花草樹木也要恭敬。我們也曾經聽到大陸一位同修陳曉旭,她跟她先生有一天睡覺的時候,覺得房間裡面磁場怪怪的,她說:假如是有鬼神的話,你們讓電燈閃幾下,讓我們知道。確實過沒多久,電燈就閃了一下。他們夫妻很緊張,然後接著就跟他們說:假如有什麼需要就託夢告訴我們就好。結果當天就作夢,是很多小孩子的聲音,就提到他們是他們家前面的那些小草神,因為都已經快要枯死了,希望他們去幫他們澆澆水。隔天她走出門去看,果然他們家的花都開得很好,那些小草都快枯死了,因為她的父親只澆花不澆草。她趕快拿著水去澆那些草,她的父親還在旁邊說:不要澆了,草有什麼好澆的!

  所以一切這些樹木花草,很有可能都有樹神、花神住在裡面,天地之間的萬物可能都有神靈住在其中。我們讀《地藏經》也會了解到,山神、海神、樹神、川澤神、苗稼神,我們面對所有的萬物都應該用一個恭敬之心,不可怠慢。你看孩子到了大自然當中,吵吵鬧鬧,大聲小聲,這都是對眾神靈不恭敬,這都不好。我們也看過孩子他覺得好玩,拿著木棍就在那裡打樹。諸位同修怎麼辦?這是機會點,也應該給予他們一些引導,這個時候你走過去:樹怎麼可以打,真調皮!他就跑了,他下一次打不打?他下一次會更厲害,都在人家看不到時候打。所以要讓他了解到樹木的價值,他才不會去破壞。

  我們就在課堂上告訴學生,諸位同學,人可以三天不吃飯也不會餓死,但是人只要三、五分鐘沒有一個東西,命就保不住了。哪個東西?空氣。空氣裡面最重要的是什麼?氧氣。諸位小朋友,氧氣從哪裡來的?從植物的光合作用裡來。所以樹木每天提供你最重要的東西,它時時在保護你的生命,是你的救命恩人,你怎麼可以拿著棍子去打救命恩人?那實在太忘恩負義了。當我們用這樣的引導,讓他了解到植物跟他是息息相關,不應該去殘害、去破壞。所以確實都需要循循善誘。「泛愛眾」,要愛一切眾生。經句第一句我們來念一下:

  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

  確實我們人同樣生活在這個天地之間,萬物也同樣生活在這個天地之間,都是被大地所滋養才能夠得以生存。所以其實當我們在愛護一切萬物的時候,也是做到了孝跟悌。當我們愛護萬物,不破壞這個大自然、這個大地,大地就好像母親一樣,而它所滋養出來的萬物就好像兄弟姐妹,那我們也是落實了圓滿的孝悌之道。佛在《無量壽經》也期許我們,「常運慈心拔有情,度盡無邊苦眾生,我行決定堅固力,唯佛聖智能證知,縱使身止諸苦中,如是願心永不退」。阿彌陀佛他已經契入了眾生與他皆一體,所以他時時是抱著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深怕一切萬物受苦、墮落。我們既然依止《無量壽經》,也要學習阿彌陀佛的行持,對一切眾生都要盡力愛護,希望他們都能破迷開悟。

  所以面對蜎飛蠕動我們也應該處處關懷,剛好跟我們有緣趕快幫牠們做三皈依,念佛祝福牠們,迴向給牠們。我就曾經遇過一隻狗,我們在讀誦經典的時候,牠也會跑到旁邊來。當我們敲引磬以後,牠就會仰天開始發出吼聲,那種吼聲你可以聽出來牠非常的恭敬,而且每天都來做功課沒有缺席。有時候可能稍微忘記時間,當我們引磬一敲下去,牠突然覺得自己遲到了,就會發出很慘烈的聲音,一邊跑一邊在那裡叫。所以確實我們修行都是無始劫以來的事情,為什麼修行修到最後會到畜生道去了?

  牠也很有福報,到佛寺裡來三餐都不用愁,而且牠很有善根,跟我們吃素都不挑食。剛好有一陣子牠們正值狗的發春期,很多的公狗為了爭一隻母狗,就咬得很慘烈,牠回來的時候整個嘴唇都裂開來。牠跟我是師兄弟,我有責任「善相勸,德皆建,過不規,道兩虧」,所以我就把牠叫過來,狠狠罵了一頓說:你都還搞不清楚自己為什麼墮到狗道去,就是太愚痴了!當我在講話的時候,牠露出慚愧的眼神,頭低低的。其實眾生很可憐,習性太重,自己明明知道不對,但是也很難轉過來。所以確實要有善知識教導,要有一群善友依眾靠眾。所以我們也隨分隨力來協助、來幫忙。我們看下一句經文:

  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

  一個人有德行的時候,自然而然他會名副其實。所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他的德行自然就會讓很多有心學習的人主動來跟他學習、參學。中國人最尊崇的就是至聖先師孔夫子,夫子為什麼值得我們尊重?我們要了解到夫子他是怎麼樣的存心,才會贏得眾人對他的尊重?夫子曾經就提到他有四件憂慮的事情,「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所以夫子每天擔心的是自己的道德沒有增長,自己所領會的道理沒有能夠好好的讓學生、讓眾人受益。聞義不能徙,當他知道道義的事情,他不能馬上去做,他就覺得不好受。不善不能改,當他了解到自己不好的地方,他就要趕快把它改掉,不然他就會很難受。這是夫子他每天憂慮的事。

  諸位同修,您憂慮的事跟夫子一不一樣?所以我們就可以了解到,為什麼夫子值得我們尊敬,念念自行化他,念念克己復禮。「學所以治己,教所以治人」,唯有透過教育才能夠真正徹底解決一個人人生的問題。所以夫子才說「學之不講」是不行的,唯有教育才能夠真正徹底幫助人。當我們以這樣的存心去處事待人,相信也能夠增長德行,也能夠贏得他人對我們的敬重;絕對不是因為長得很帥,『非貌高』。現在的年輕人都以什麼為偶像?都以長得很帥的為偶像,所以現在的青少年影星親,父母不親,這都是由於他們沒有機緣聞到聖教的原因。

  所以教育刻不容緩,不然孩子的認知會有相當的偏頗。我們從這裡也領會到,推展中國文化刻不容緩。我在一次中學演講的時候,也感受到這些中學生都很善良,當他看到我們是義務講學,他當場眼淚都掉下來。還有些同學聽完以後,他們的分享我們也很驚訝,有好幾個孩子拿起麥克風都說:我今天聽完以後,深深感覺我不夠孝順,我以後一定要再加把勁好好孝順父母。所以善根都是容易調動起來的,我們一定要趕快盡力扭轉社會風氣。

  『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才」是才華,而才華也必須奠基在德行的基礎之上,所以「德」擺在前面,「才」擺在後面。因為我們也發現現在有很多高科技的人才,因為沒有德行,都做些犯法、犯罪的事,而且影響面都很大。所以德才兼備,「德」一定要排在前面,這個「才」才能利人利己。這節課我們先上到這邊,謝謝!

 

文摘:http://ft.hwadzan.com/dv.php?sn=52-118-0028&lang=zh_TW

敬祝 諸大善菩薩 平安健康 圓滿吉祥

自如頂禮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