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1-04 11:21:20自如

家和萬事興 (第二集)

 

2007年幸福人生講座企業營()—家和萬事興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二集)  2007/10/12  台灣中壢善果林  檔名:52-247-02

尊敬的諸位法師,諸位長輩、朋友,大家下午好。這一次我們辦的《弟子規》與企業管理,是第一次辦,很重要的是希望在整個企業界能推展倫理道德的教育,這個對社會的風氣影響會很大。因為現在企業界、商業界佔整個社會人口的比例是愈來愈多了,企業界能興起倫理道德教育,將對我們的社會產生很大的一個向善的力量。我跟 周泳杉 老師我們算是拋磚引玉,我們都很缺乏一些企業寶貴的經驗跟智慧。希望透過這一次,能讓更多有智慧、有經驗企業界的這些長輩、朋友們,能一起來投入企業傳統倫理道德教育復興的工作。

在我們整個幾千年的歷史長河當中,很多非常寶貴的教誨,像魏徵勸唐太宗的話當中,一開頭那一段話我們印象也很深刻。深刻在我們的老祖宗他們不只跟人學習,他們時時從天地萬物當中去反思,去得到啟發。我們很常聽到的一句是「滿招損,謙受益」,謙虛得到很大的利益。其實在我們讀到這句話的時候,第一我們要觀照自己,有沒有具備了謙卑的人生態度;第二,我們的孩子、我們的企業團隊有沒有具備這樣的態度精神,那才會受益。人要不謙虛,要不就是傲慢,一念之間禍跟福就分開來了,所以一念影響的層面是非常大的。因為思想決定行為、決定命運,一個人的思想決定一個人的命運,一個領導者的思想就決定了他團隊的命運,一個父母的思想也決定了他家族的命運。所以,古聖先賢他們謹慎在思想、觀念上,我的思想、觀念對不對。他們強調好學,因為要好學才有智慧,才不會把路給引錯方向。

老祖宗交代的謙虛非常重要,而我們也從他們的教誨當中看到,他們對於天地萬物都有謙卑的態度。有一次子夏問孔夫子,這些古聖先王堯、舜、禹、湯,他們確實德行可以與天地並列三才,他們到底是怎麼樣的心境達到這樣的道德修養?孔夫子回答「奉三無私」,奉行三個無私的精神。第一「天無私覆」,你看上天它平等的保護在這個地球上的萬物,它沒有說狗我保護,貓我不保護,哪個民族的人我保護,其他的人我不保護,沒有,天無私覆。「地無私載」,大地平等的承載萬物,甚至於是平等的化育萬物。所有的動物要吃一定是靠大地,植物的生長,長出這些果實,他才能夠去得到生理上的需求。所以大地為母,因為它滋養了萬物。「天無私覆,地無私載,日月無私照」,日月平等的照亮天地萬物,其實沒有別的,就是無私的精神。所以孔老夫子在《禮運大同篇》講,「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假如我們的團體當中,大家一心一意就是怎麼把團體的事辦好,不搞自己的私欲,不搞自己的對立派別,那事情變得很簡單。什麼事大家都好商量,對事不對人,絕對不因為自己的好惡,看誰順眼,看誰不順眼,讓團體有這樣的分別心存在,沒有。一心一意把事做好,那就省很多內部的消耗了。

我們從這段話感覺到,確實這些聖賢、祖宗們他從天地萬物學習。我們在《論語》裡面也感覺滿深刻的,你看夫子看到潺潺的流水,就說道「逝者如斯夫」。你們要配合一下,你們都入定了,你們定功那麼深,就我一個人在這裡嘰嘰喳喳,「不捨晝夜」,你看我們現在人把它改成「睡得真舒服,不寫作業」。這個改都流露出什麼?流露出現在人的傲慢,對於聖賢人沒有恭敬心。以前提到父母,恭恭敬敬,提到這些聖賢人都非常的崇敬,因為那一分崇敬,他的內心得大利益,因為他對聖人有恭敬心,聖人的教誨他會把它看在心裡面去。我們現在這些聖人的話都拿來開玩笑,他怎麼可以能會得利益?不要說開個玩笑是小事,這有可能都影響孩子的心性問題。所以我們今天真的是要把孔老夫子的這些教誨的真正含義要說出來,更重要的要怎麼?要演出來。當一個爸爸在那裡,來,爸爸背幾句《論語》給你聽,「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結果爸爸都睡到早上十點才起來,這個就反教育。自己假如把「一寸光陰一寸金」完全把它演出來,孩子一聽這句話馬上就印在心裡,那就是我爸!這個孩子就得很大的受用。因為德行感人至深,尤其是自己最親的父母演出來,他一輩子都不會忘記。

還有夫子,比方看到這些蒼天大樹,夫子說,「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彫」,看大家的眼神好像都已經還給老師了。你看都是從天地萬物,松樹,天氣這麼寒冷都不會凋謝,那就代表著我們人生縱使面臨多少的挑戰,我們為人處世最基本的孝心、最基本的道義絕對不有絲毫的動搖。那天地也是我們的老師,萬物也是我們的老師。所以 魏徵 先生見唐太宗一開頭,「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統統從萬物當中得到人生的啟發。我們的這些賢聖們,他們的謙虛都在他們的言論當中表露無遺。我們看到第一句,你看樹木「必固其根本」,當我們看到根本這樣的字眼,其實都要保持高度警覺。今天我們人生的經營沒有找到本,就變成本末倒置。不抓到根本,徒勞無功,甚至是一生都會覺得非常的感嘆,我那麼努力,努力有結果,怎麼沒有好結果?因為沒有抓到根本,本立道才會生,「君子務本,本立道生」,根本沒抓到,事業之道沒有辦法建立,家道沒有辦法建立。所以古聖先賢抓的都是事物的根本所在,根本抓到,事半功倍。

我們從樹上看出來,一個國家要怎麼經營的長久?就是它的根基要紮的牢。我們看到一棵樹長得參天大樹非常羨慕,其實真正能決定它能不能成為一個茂盛的大樹,是看不到的部分。哪裡看不到?根,它所紮的根的面積大過於它的樹蔭。當我們在羨慕別人家庭、別人事業的當下,很可能他真正的關鍵我們沒看到,就是他紮的德行的根我們沒看到。明明他的才華、明明他的能力就沒有我高,為什麼他的成就遠遠在我之上?因為成就跟福德成正比,沒有德行、沒有福分,縱使有再高的才華最後也可能是枉然。但是他沒有很高的才華,可是他很厚道,祖宗又有積德,因為他很厚道,所以人家來幫助他他都感恩,很多善人都聚到他的旁邊來,這都是我們要去分析得透徹的地方。

「欲流之遠者」,河川希望它能夠源遠流長,根源是它的源頭有沒有活水。有一句詩這麼說到,「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我們希望我們的家庭、我們的企業團體愈來愈清廉,愈來愈有德行,他們的源頭在哪?他們的源頭在我們的以身作則。所以唐太宗講的一段話,講到「君源也」,君是源頭,臣是接下來的中游下游。今天這個源頭污染了,想要中下游能夠清澈,不可能。你看唐太宗自己反省自己,要我自己好了,下屬才會好,他能成為一代聖君,這句話他的體會就很深了。

我們很冷靜去看,不只是看一個朝代,包含看一個家族,今天這個爺爺、這個爸爸假如表現不好,他下一代會不會好?有句俗話叫「歹竹出好筍」,對不對?這句話要更深入去想。奇怪,他的爸爸不好為什麼他會好?因為這就是我們傳統文化的力量。傳統文化,他不是只看到自己親生的孩子,長輩們都有一個態度,只要跟我同姓的這些後輩,我都有責任教他,不然會侮辱了我的祖宗。所以哥哥的孩子、弟弟的孩子,包含兄弟姐妹的孩子,他都會去照顧關心。他們沒錢,沒辦法讀書,這個長輩馬上拿出來支持他,很可能他的爸爸不成材,但是他的叔叔或者他的伯伯成材,他會照顧這個晚輩。所以「歹竹出好筍」是結果,要把原因找出來,不然我們會活得不清不楚;都是有原因在,才會有那個好的結果出來,都不是偶然的。我們冷靜來看看,為什麼現在下一代敗得那麼嚴重?看到自己兄弟姐妹的孩子愈來愈不好了,「那他家的孩子,不關我的事」。我們長輩的心境在往下,當然下一代就愈來愈不受教。所以最起碼,我們的心境要把整個家族放在心上,應該要有這個格局才對。

第三句,我們剛剛講了,「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要用你的德行、道義給這個國家當榜樣。我們一看到經典當中「國、天下」這個字,我們就要想到「大道不器」,大的道理放諸四海皆準。一看到「國」,馬上再延伸更大的範圍,「天下」,它往下延伸有家族,甚至到個人的成敗都離不開積德,離不開給後世當榜樣。當上一輩的爸爸、爺爺做出不好的事情,下一代你去管他,他說「你管我幹什麼?你又不是我家什麼人,我爸爸都這樣了,你管我幹什麼?」是不是?他一想到長輩是壞的榜樣,他學壞去了,那就一代不如一代。但是假如父母、爺爺奶奶演的都是好榜樣,他很光榮,他覺得不能以我的行為侮辱了我祖宗的德行。小到家庭如此,大到一個朝代都是這樣,一個朝代的命運如何,其實開國的前一、兩個皇帝就決定了。忠臣出最多的是宋朝,大家去翻「忠篇」,王旦、王曾、寇準,一堆,都是宋朝。為什麼?因為開國的趙匡胤喜歡讀書,尊重讀書人,因為開國的皇帝尊重讀書人,後面都尊重讀書人。

讀書人最怕一件事情,大家知不知道?大家都是讀書人怎麼會不知道?最怕人家對他好,最怕人家推心置腹信任他、照顧他,他不回報自己難受,這是讀書人很自然的一種為人處世的心境。有個領導人問夫子,「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領導怎麼帶下屬,下屬怎麼對待領導?夫子兩句話講得很簡單,但是很關鍵。夫子回答「君使臣以禮」,領導人對待下屬非常重視禮節,禮遇他、照顧他,你不只對他好,他的家庭、他的下一代你都去想到,你都去關懷到。這個讀書人太感動了,所以「臣事君以忠」,他的內心裡面,「我這輩子就跟定你了,這輩子絕對不違背這分道義」。一個領導人是不是值得跟隨,可以從他身邊跟了多少老臣看得出來。假如他的身邊沒有一個超過兩年的部屬,部屬流動率太高,那很可能要注意一下。因為男怕入錯行,男眾要去選擇領導人、選擇公司也要有判斷力,你要看到這個身邊都是老臣,代表這些老臣都很敬重他、都很佩服他,他都很照顧他們,這樣的領導者值得跟。所以,「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這個順序很有意思,先講領導人,因為領導人的影響力比較大。君仁慈,臣自然就會忠。

父慈子孝,父母真正用智慧去慈愛孩子,孩子的善根啟發了,自然就孝順;但假如父不慈,子就很難孝。你說不對!現代的父母、夫妻竭盡全力愛他的孩子,怎麼會不慈?這當中就有個關鍵,這個慈愛是要有智慧的愛,而不是溺愛,我們剛剛講到「愛之不以道,適所以害之也」。我們面對這些經句要看得更透徹才行,絕對不是只是我們的想法而已,就透過這些經教的薰習、講解,我們的體會深度會夠、廣度也會夠。有一位老師給學生寫一個題目叫「我的媽媽」,是這個主題,但是讓學生自己訂題目,你怎麼去描述你的母親,你怎麼訂題目都可以。剛好有兩個同學最近母親生病去世,中學生,一個寫到「微笑的母親」,為什麼在她的心目當中母親都是這樣的一種展現?她的母親縱使得了癌症都是樂觀面對,所以孩子印象太深了。面對人生的挑戰,母親還是歡喜的去承受,甚至於在面對癌症的過程當中,把對人生的堅毅、堅忍同時給了她的孩子。所以什麼時候是教育?當我們面臨人生的一些狀況的時候,都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你看很多夫妻離婚,可能是父親對家庭沒有責任感,這個母親假如全部把家庭的責任給承擔起來,她沒有怨天尤人,她沒有哀聲嘆氣,她沒有抱怨,當下這分堅忍就傳給了她的孩子。可是假如這個時候她只是不斷的抱怨,不願意接受這個事實,可能這個家就完蛋了。我有好幾個同學,他們家庭都面臨這樣的情況,而他們的母親都是一肩扛起,一個抱怨都沒有。甚至於都不罵他們的父親,讓父親的尊嚴還留在孩子的心中,他畢竟是你的父親,不要把怨恨傳給下一代,讓他的人格不健康,這是沒有智慧的母親。所以,看要看得深遠才可以。後來他的父親都被他母親感動,回來懺悔,「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當母親是這樣承擔的時候,孩子一有成就了馬上孝順他的母親。我這些同學都給他媽媽講,「媽,你已經辛苦那麼久,我們會賺錢了,你不能再累了,趕快退休,要去跳跳土風舞,還是要去喝咖啡,還是要去讀書,你想幹什麼就幹什麼,你喜歡做的就去做,我們不能再讓你勞累了」。

真的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可是當我們面臨這些挑戰是這麼樣的樂觀,這麼樣的有承擔,那是給孩子一生都忘不了的人格教育。人生不可能都是一盤好棋,但是雖不是一盤好棋,我們卻每一步都下得有聲有色,這給後世的精神意義特別高。這位學生,中學生寫的是「微笑的母親」,她的母親對她的責任,不只是跟她相處的時候,而是能看到當我不在的時候,我的孩子還是能很好。另外一個女兒寫的是「夢中的母親」,你看母親已經離開那麼久了,她都還沒跳出來。老師到他們家去家庭訪問,看到的是房子裡面東一個洋娃娃西一個布偶,孩子的心智還是很幼稚。自然而然這個人生的情境她沒有辦法跳脫出來,還在寫「夢中的母親」。所以,愛一定要是理智的愛。

我們剛剛提到,上一代有好的模範,下一代他時時都會效法,這個朝代就會興旺。因為趙匡胤尊重讀書人,他後面的這些子孫不敢得罪讀書人,讀書人就敢直接的把他的過失告訴他。而且他聽了以後很不舒服也不敢生氣,因為一生氣,旁邊的史官就記下來,趙匡胤的某個孫子、某個什麼還對大臣發脾氣。他記下來以後,每一天在那裡「我怎麼去見我的祖宗」,他會不好意思。所以再怎麼樣他都要忍下來,大臣批評他,他不敢回嘴,這就承傳下來。大家聽過寇準沒有?寇準是很正直的大臣,皇帝跟他開會,開了之後,皇帝聽了有點心煩,不想開會了,「明天再說,我要去休息了」。然後皇帝走了沒幾步,寇準馬上跑上去把皇帝的手拉住,「你給我回來」,然後叫皇帝「你坐下,你今天不決定,可能就有災民要餓死了,這是十萬火急,不容明天再議,坐好,來,我要報告了」。皇帝在那裡氣得半死,但是他也不敢不聽,這就是好的傳統傳下來。

明朝的忠臣最少,為什麼?因為明朝開國的時候對讀書人不尊重,拿著棍子當眾打屁股,杖責讀書人。這一棒打下去,讀書人的心都怎麼樣?都涼一半,「士可殺不可辱,這樣的皇帝,那我別幹了,我還是回去彈彈我的古琴,唱唱我的歌好了」,不來受這個污辱。明朝的忠臣特別少,少到什麼程度?少到明朝後面的皇帝甚至於連字都不認識,最後宦官當政,有沒有?你看明朝都是那些錦衣衛亂成一團。一個朝代如是,榜樣很重要,一個家族亦如是,我們有沒有積德義給我們後代當榜樣?

記得今年初我們在平鎮高中剛好有一堂課,來了一位長輩,他的相貌非常好,長得是圓圓的,然後耳垂很大,基本上跟我是完全相反。我現在都要把耳垂拉一拉,因為要拉長一點。但是這個方法不好,保證拉出耳朵有問題,要相由心生,還是要調心比較重要,一看就是很有福報的樣子。這位長輩在底下聽課非常專注,他還馬上拿起筆來把一些經句記下來,那個態度很令我們晚輩感動,他都可以當我父親。後來這堂課完了以後,一下台,果不其然,他是父母官,桃園縣副縣長,范副縣長。他一上台來第一句話說道,「諸位朋友,我是范文正公的後代」。諸位長輩、朋友們,假如兩百年之後,你的子孫在一次會議裡面,站上台第一句話,「我是某某公的後代」,你在天之靈會不會覺得我這輩子沒有白來,有沒有?對,我們的視野能不能看到千年萬年之後的後代?有這樣高度智慧的祖宗,才會出有出息的後代。諸位長輩、朋友,您有沒有想過您的家庭家風要興盛多久?有沒有想過你的企業要興盛多久?假如我們都沒有這樣高遠的目標,請問我們每天往哪個方向?我們總不能工廠今天可以生存就好了。當我們的目標都是一天而已,一定做起來真的是慌慌張張,每天心裡都沒底,因為不夠有遠見。

范公他的視野在他在的時候他就有信心,他不只對自己有信心,他也對真理有信心,我所表演出來的德行,一定可以讓我的後代千年以上都不衰。所以范公講,「清蔭大庇」,我庇蔭我的後代,「期於千年」。范公在他的家門口種了兩棵松樹,我們想到松樹,夫子講的「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彫」。他告訴他後世的子孫,你們不管面臨什麼樣的社會狀況,要記得,你們的氣節一定要能保持下去,給世間做榜樣。種了這兩棵樹寫著「清蔭大庇,期於千年」,我種這個樹不是給你們乘涼的,是我這個清廉、道德的榜樣,要庇蔭後代可以達到千年以上,范公真的做到了。我們剛剛講說,「學貴立志」,諸位朋友,你們心裡已經想清楚你的家族跟企業要傳多久?你要想清楚,不然有一天你兒子跟著你在那裡散步,走在你後面說:爸,去哪裡?這個時候我們看看兒子:我怎麼知道?你問我我問誰?明天去哪我們都搞不清楚,那我們能把孩子帶到哪裡去?所以,心胸、格局非常重要,成敗的關鍵。

古人留一句話,「士先器識,而後文藝」,士是讀書人,我們看到這兩句都要很敏感,看到根本、看到先後,這個都是關鍵字。先後搞顛倒了,人生的結果也會顛倒。所以讀書人是先有「器」是肚量,廣闊的心量,「識」是智慧,見識要很深遠,而後才是強調他的才華,他的知識、才藝,這個先後順序不能顛倒。假如他沒有廣闊的胸襟跟見識,他只有才藝,這個時候這個才華會變成他人生的災難,他可能很傲慢。你看楊修,他很有才華,他都可以斷出來曹操哪裡會出錯。因為他太有才華,每次講都講得很準,最後曹操找機會把他怎麼樣?把他給殺了。

再來我們看看現在市面當中這麼多殺人遊戲,那都不是普通的才華能做得出來的,可是你看那個造業多重?讓多少年輕人都沉迷在這些殺人的遊戲當中。因為他沒有一種見識,我做出來這個東西對社會是好還是不好,他不管,他只想著我自己有沒有收入,有沒有錢。事實上這都屬於賺國難財,我們所從事的行業都在讓社會風氣墮落,全都在發國難財。發國難財保證殃及自己的後代子孫,這個道理要很清楚,「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結果現在的一個說法很顛倒,「只要能賺錢,幹什麼都沒關係」,大錯特錯,讓孩子去開那種網咖店,讓一些未成年孩子統統沉迷在那裡,完全毀了人生,這種錢能賺嗎?這種錢賺下去,家道鐵定敗。所以這個先後顛倒,培栽出來的孩子往往是家庭跟社會的災難。

曾經有一位也是公務單位的一級主管,他有兩個孩子,一個男孩,一個女孩,哥哥比較會念書,妹妹讀書讀得比較沒有那麼突出。諸位長輩朋友,當我們看到這樣自己的兩個孩子,你會怎麼照顧他們?一念之間是覺悟,還是迷惑,家道就然不同。我們是用好惡的心,還是用一顆平等的愛心,那就絕對不一樣。當我們是好惡,「這個哥哥給我真有面子,妹妹算了,扶不起的阿斗,她愛怎麼念就怎麼念,我好好栽培這個老大」。其實我們面對孩子、面對他人要有一個堅定的信念,「人之初」,大家這堅定的信念好像不大夠,卡,重來一遍。

諸位長輩朋友,我們冷靜一下,人與人這一生能當親朋好友很不容易,按照機率學來講叫奇蹟。真的你看,整個地球上的動物有多少?生命有多少?那沒有辦法計算,不知道是人類總數的幾倍。所以今天地球上的兩個生命能相遇,都很不簡單。所以諸位朋友,你今天在路上遇到一隻狗都不簡單,那都是很難得的因緣。這時候牠假如好色,打的身體都受傷了,你要罵牠,你就是愚痴才變成狗,《弟子規》要用平等心去學,「善相勸,德皆建」。家裡的狗做錯了也要勸牠,「過不規,道兩虧」,當主人有義務要把牠教好,說不定牠下輩子就能當個有出息的人,是吧!

既然人與人相遇這麼難得,我們更應該要惜緣、要造緣,要造人與人更殊勝的因緣。今天如何珍惜這個緣?一定我們要用理智,我們要用智慧,這個緣會愈來愈好。但是假如我們沒有智慧,我們是意氣用事,我們是憑著自己好惡去對待對方,我們的緣只會愈來愈不好。我們很冷靜來想一想,我們這一輩子,我們的親朋好友跟我們的關係是不是絕大部分愈來愈好,還是覺得好像愈來愈撐不下去?假如覺得愈來愈撐不下去,那問題是我們沒有智慧去經營這樣的緣分。所以想要利益別人沒有那麼簡單,沒有智慧,一心一意照顧孩子結果還是溺愛他。我們的祖宗講得非常清晰,「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脩其身;欲脩其身者,先正其心」。你看都把源頭找出來,我們都在那裡想著結果,但不知道因在哪。誰不想齊家?誰不想治國?這個治國,在春秋戰國時代它就好像是一個小國一樣。那時候是八百諸侯,等於是現代企業裡面的這些大的企業,都等於是古代那些國家,底下員工都有上千人、上萬人,這個叫治國。

「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脩其身;欲脩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其實這段話可以一句話,這一句話解決了所有我們人生的問題,只要我們人生有狀況,在這一句話裡面絕對把答案找到。不見得人要看多少書才能明白,你真正了解、相信了,你就能把答案找出來。所以「物格」,一個人自己都變成,物是欲望,物欲,一個人都變成欲望的奴隸,他怎麼去利益別人?自己每天貪財、貪色,他能幫人嗎?他每天瞋,脾氣都伏不住,掌握不了情緒,根本掌握不了自己的未來,更何況是別人的未來?所以格物,要去掉貪、要去掉瞋,去掉壞脾氣、去掉傲慢,一個傲慢的人,家裡的人都討厭他,別人一看到他就離他遠遠的,他怎麼可能能利益人?

還有要離掉懷疑,當我們對人都不信任,那分意念都會讓人家自信心受損。一個父親看著孩子的時候都是「你假如有出息,我的頭剁下來讓你當椅子坐」,當一個父親都不信任他的孩子,他的孩子會好嗎?相同的,我們當一個領導的人,是那分相信「人之初,性本善」那種信任、那種欣賞的眼神,對一個下屬好,還是懷疑的眼神?那就差很多了。當我們把這些習氣去掉,「致知」這個知就是人本有的良知出來了,良知起來了很真誠,誠意正心。

所以,後面這一段很重要,「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脩」。這個「而后」是什麼?而后叫水到渠成,自然而然。而我們今天都找不到先要求自己的源頭活水,統統在要求家人、要求別人、要求部屬,就適得其反。一個人最大的福分是相信真理,老實去做,他人生就省了很多力氣。在如何正心當中,我們的心不能偏頗,不能偏失,因為一偏失就不公平,一不公平,家庭跟團體就會有怨氣出來。我們常常說,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這句話是不是事實?諸位朋友,這句話有沒有道理?有道理!請問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是結果,原因在哪裡?一個有智慧的人要把原因找到,原因改變了,很可能可以轉到什麼人生?人生如意事常八九,可不可以?可以!命運是掌握在我們的手上,命運是掌握在我們這顆心。

大家有沒有看過人生如意事常八九的人?太淒滲了,都沒看過嗎?都看不到原因在人心上,因為這個世間都在強調自私自利。你看還有那一句「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句話誰說的大家知不知道?有人更加夭壽,說「子曰」,那就愈夭壽了。這句話我知道是誰說的,就是那個很自私的人,還給自己找藉口,講這句話。還有一句話叫「英雄難過美人關」,這句話經典沒有,誰說的?我也知道,就是那個好色的人說的,還把英雄全部都拖下水,真是的。不過他沒學過《弟子規》,也不能怪他,《弟子規》說「倘揜飾,增一辜」,錯上加錯。你看以前某個很有名的明星,他自己外遇生了個女兒,還對著媒體說我犯的是男人都會犯的事情。受不了這氣,差點到台北地檢署按鈴申告,告他毀謗。突然想,「行有不得,反求諸己」,誰叫我不十來歲就出來講《弟子規》?誰叫我不去講給他聽?真的,我們的心要平,就天下的事情我們都有責任,我們都有責任去改善,這個心就平了。

所以,我們在修學的過程當中一定要把因找到,這是一個人建立理智的非常重要的關鍵,不然都被一大堆結果嚇得半死。你看現在人不敢生孩子,不敢結婚,有沒有?一大堆不敢,都是被數字給嚇的,也搞不清楚問題出在哪裡。

我們仔細的來看,不如意是結果,原因出在於人的自私心。一個人自私,與人相處不平,不平再提升,變成怨;怨還不解決變什麼?恨;恨再不解決(大家都沒什麼經驗,還好),禍就來了。人只看到恨,只看到禍,都不知道原因還出在自己身上。這一生能活得明白的人真的不多,全把責任往外推去。要走的時候還在那裡氣得半死,誰對不起我,誰對不起我,最後還不得好死,是吧!所以人生要明白,念頭一轉,從自私變成愛心,走的就是互助互愛的人生,走的是天下一家的人生,因為他沒有私心。諸位朋友,有沒有見過 許哲 女士?她人生如意事有八九,人家都不用買菜,冰箱都有菜,那個冰箱會變魔術,想不想學?想不想學不用買菜的方法?就是那顆愛心!你看記者問她,「你幫助了這麼多別人」。「我哪有幫助別人?他們都是我的兄弟姐妹,哪是別人?」你看那種心境不一樣,感來的人生境界不一樣。為什麼人家都跟我們算得那麼清楚?五毛、一角都算清楚,原因是我們太會計較,才感這個結果。而她無私的愛,感來的就是無私的回饋,連送菜來都不想讓她知道,增加她心裡的負擔。所以一念之間,人生截然不同。

我們有了這顆無私的心,這個心才正,《大學》裡面講,心有所好樂,不得其正,你喜歡這個兒子,討厭那個女兒,完了,這個家不能齊了;你討厭這個下屬,喜歡那個下屬,完了,這個團隊的不平開始形成,太和之氣不見了。好,這個父親沒有平等愛護他兩個孩子,最後會怎麼樣?欲知後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謝謝大家。

媚藥 2020-01-11 16:37:57

挺好~!


http://www.yyj.tw/

紅袖藏雲 2010-11-05 14:43:08

自如不用如此客氣
嘉文共賞自是智慧之舉
人的一生
無時無刻都要修持
認識自己要藉助別人的眼睛
謝謝您!
也祝福您智慧超群 平安喜樂
阿彌陀佛!

紅袖藏雲 2010-11-05 00:54:41

非常有哲理的演講
果真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小時不懂
及長, 才知箇中翹楚

世間人若各個如此修為
真是天下太平
此篇文章受益匪淺
謝謝了!

早安

版主回應
紅袖藏雲大德您好.阿彌陀佛
感恩您用心看完此篇演講集〈雖然不是我寫的〉
敬祝平安吉祥 福慧雙收 阿彌陀佛
自如頂禮
2010-11-05 11: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