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6-15 09:28:31自如

幸福人生講座—如何經營無怨無悔的人生(第十六集)

幸福人生講座如何經營無怨無悔的人生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十六集)  2006/12/21  台灣中壢善果林淨土寺  檔名:52-184-16
 

  尊敬的諸位朋友,大家好!我們剛剛提到我們要讓人對我們無怨,最重要的要從我們心地開始轉變起,去掉對他人的貪瞋痴慢疑。所以《弟子規》當中說「財物輕,怨何生,言語忍,忿自泯」,你看這兩句話就把家庭當中、人與人當中最常發生衝突、埋怨的兩個重點點出來了,多半是因為財物的問題,或者是瞋恨心,脾氣掌握不了,容易結怨。所以今天一個家庭當中能夠不為財富計較,這個衝突就減少了,甚至於是帶頭不計較財富,整個家庭的家風都會很好。還有言語忍,不吵架,甚至很多的長者他不亂罵人,而他那種不罵人反而更有威嚴。

  有位老太太她們家裡的人假如有做錯事了,她沒有罵人,她就不吃飯,她是整個家族最德高望重的老人,她一不吃飯,全家人都很慚愧、很緊張,所以犯錯的人就馬上自己道歉。比方有誰比較晚回來,她也不罵人,她就到路口去等,很晚了她也在那等,回來之後她也不罵他,「回來了」,老人家就緩緩走回來,下次都不敢晚回來。都是用自己的關愛當榜樣給這些後代的子孫看。比方假如大嫂跟小叔發生口角,我們會怎麼處理?這老太太一定叫自己的兒子去跟大嫂道歉,這都是人生的智慧。因為大嫂是嫁過來家裡的,假如這時候老太太不只沒有叫自己的兒子去道歉,反而跟兒子、跟小姑還在責備大嫂,那這個家庭就完蛋了,就麻煩了,那個之間的裂縫、嫌隙就出來了。但是假如當婆婆的人叫自己的兒子去跟媳婦道歉,媳婦會很感動,你看,這個婆婆都這麼替我們著想,把我們當自己人看。所以一個家庭當中一定要去掉貪、去掉瞋恚心。

  在宋朝有位女士叫崔少娣,當她要嫁到夫家以前,因為她的夫家總共有五個兄弟,她的先生是排行第五,前面四個哥哥都娶了太太,所以她有四個嫂嫂,結果她這四個嫂嫂常常吵架,甚至還會打架。她還沒有嫁過去以前,所有這些她的親戚們都在那裡很擔心,過去之後不知道會多慘,很擔心她。她也笑笑的沒說什麼,結果就嫁過去了。諸位朋友,假如你有女兒,對方有四個兄弟,娶的太太每天在那吵架還會打架,你敢不敢把女兒嫁過去?當然不敢。假如是這樣,最好是別嫁。但是假如女兒是學大乘佛法的,已經可以轉境界了,可以到那裡修普賢十願,那就沒什麼關係,去度這一家的人。所以古代的人只問自己有沒有做對,非常認分,他不會去看人家的過失。

  結果嫁過去以後,有什麼好吃的都先給嫂嫂吃,吃飯的時候都請嫂嫂先吃,自己後吃。一般的人都比較貪心,你看她不跟她們計較。我們不跟她計較就不衝突,我們跟她計較就對立,要恆順眾生。比方婆婆派一些勞動,崔少娣她就會說這個工作比較難做,我剛來的,我來做,一般的人都覺得我少幹點活好,但是她主動的幫忙其他的嫂嫂做事。一般婦人家比較喜歡談是非,那些大嫂都過來,某某,另外一個大嫂不好,或者誰不好,就跟她講。她也沒有回應,只是對她笑一笑。其實很有意思,一個巴掌拍不響,我們今天在那裡批評誰,對方假如沒接話,我們就不好意思再講了,其實人都有良心的。假如人家在這裡批評人,我們也在那裡一唱一和,那就愈談愈陷進去了。所以只要我們不搭腔,他一定講不下去,他一定覺得人家修養這麼好,我還在講,不講了。所以「好讒」。但是她傻笑,她不回應,慢慢的人家就不來跟她講這些了。

  再來「喜聽」,都喜歡聽一些張家長李家短。她的僕人也過來跟她講其他的主人怎麼樣怎麼樣,她就訓斥她的僕人,然後帶著她的僕人去跟她的大嫂道歉。諸位朋友,這麼做好不好?你說這樣太狠了吧!「待婢僕,身貴端,雖貴端,慈而寬」,但這個慈當中還含有要教導他。父母的慈愛當中最核心的就是要教育他,那個才能讓他一輩子受用。今天僕人跟著她,改天有可能嫁人,假如這個喜歡談是非,喜歡傳東家長李家長的習慣假如沒有改掉,那她對不起這個僕人,她沒有盡她君親師的本分。所以一定要把她教會了,她以後為人媳婦的時候才會有幸福的人生。所以一來教訓她的僕人、教導她的僕人,二來當她把僕人帶到另外這個大嫂面前,說她都講妳怎麼樣怎麼樣,我叫她不能講,其實這麼一做了,那個大嫂會覺得我做的壞事人家都知道,她也會不好意思,會收斂。

  所以一般的人喜歡貪小利,喜歡逃避一些工作,喜歡好說讒言,聽這些讒言,崔少娣都很有智慧的去應對。有時候她抱著大嫂的孩子,抱著抱著突然這個小孩就撒尿了,一撒尿就尿在她的身上,當下崔少娣歡歡喜喜幫他換尿片,一個嫌棄的表情都沒有。我們今天能不能抱著兄弟姐妹的孩子,然後一撒泡尿:「哎呀,怎麼這樣!」這個表情他的父母看到了也會很不舒服。人同此心。有位朋友還沒結婚以前,他是個男士,他還沒結婚以前,有一次他的朋友帶小孩到他住的地方,結果那個小朋友就拉大便,控制不住就拉下去了,結果他說那時候他的朋友帶孩子回去以後好幾天他都覺得很臭,走過去都聞到那個臭味,後來他自己當爸爸,他的孩子常常到處在那裡拉大便,他都不覺得臭。你看從這裡開悟了,悟到什麼?都是自己分別、貪著的心,自己孩子的再怎麼髒都不嫌棄,別人的孩子一髒就嫌棄,這樣怎麼能跟人相處得融洽,人家能無怨?都要視別人的孩子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樣,那你一定贏得非常多的朋友、親戚對我們推心置腹的情誼。真正會教孩子的父母,那真是視眾生如自己的子女,視子女如眾生。

  你看范仲淹先生他盡其全力幫助親朋好友、幫助窮人,但自己的孩子,四個孩子只有一套完整的衣服,誰出門誰穿,你看這麼樣照顧他人,反而自己的孩子比較吃苦,但是他的孩子可以直接感受父親那分仁慈之心,他這分仁慈就直接傳給了他的小孩,這叫有智慧。我們只疼愛自己的孩子,別人的孩子都不管他們死活,這樣的態度傳給孩子的都是私情私欲,他的私情私欲以後也不會念父母、念長輩的恩德,我們只是增長了他好惡的心,所以「寵子必驕,驕子必敗」。所以一切都要用智慧,不然到時候花了一大堆精神,孩子沒教好,他很怨我們,我們也很怨他,花了這麼多精神,結果他一點都不懂得孝順,所以「愛之不以道,適所以害之也」。

  所以崔少娣都從自己要求起。其實我們從崔少娣跟她的大嫂相處的過程當中,她的內心時時都放著做人的分寸,也放著古聖先賢最重要的教誨。假如她的內心裡面沒有「人之初,性本善」的信念,她能撐得下去嗎?她非常堅信人一定會被感動。再來,她也相信「行有不得,反求諸己」,要求自己,正己自然可以化人。結果後來才過了一年多,她四個大嫂就說了一句話,很感嘆的說,「五嬸大賢,我等非人矣!」我們家這第五個媳婦,五嫂真是個大賢人,我們四個人真不是人,我等非人,她們覺得跟她比起來,我實在是太差勁了,你看,「愧之,則小人可使為君子」。「三爭三讓,天下無貪人矣;三怒三笑,天下無凶人矣」,這兩句話崔少娣做得非常徹底,而且她是時時抱持著我德未修,感未至,人家爭,我們不跟他爭,讓他,慢慢的他就不好意思了,三怒,他很無禮,我們不跟他計較,還對他笑一笑,天下無凶人矣。這個例子給我們很好的啟示。

  另外在明朝也有一個媳婦,叫吳馮感化,這個馮氏她嫁到吳家去,結果她的婆婆脾氣很大,常常罵她,甚至有時候還會打她,但是她非常謙遜,默默的去承受,她也替她婆婆著想,因為她的婆婆是她先生的繼母,而且嫁過來以後就扶養她先生跟她先生的幾個兄弟,然後自己也沒生,所以她年老的時候覺得都沒有一個我的孩子,難免有些怨氣,所以都很能體諒對方,衝突就不見了。所以我們今天要調伏這個怒氣,首先很重要的,轉怒為恕,中國字非常微妙,怒,心變成奴隸了。你看我們一發起脾氣來,自己都掌控不了自己,那時候佛號也不知道去哪裡了,這時候說又認賊作父了,要馬上趕快回光返照。怒轉成恕,你看就差那麼一點點,把這個稜稜角角把它削掉,轉成恕,恕就是如其心,感同身受。

  其實說實在的,我們的心中還跟任何一個人有對立,那都已經不是在恕道當中。我們受持聖賢的教誨,你看孔老夫子一生的教誨,核心是這個「仁」字,仁愛。仁愛就是自己不能有自私自利的心,這個心是忠,沒有私心。所以仁愛對自己要忠,這個忠就是真誠,對他人要恕,要寬恕,所以你仁愛就表現在時時寬恕他人,替人著想。所以夫子的學生才說「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所以時時都有一顆寬恕別人、替別人設想的心,那是孔老夫子的好學生。而且恕心養到極處,一個人真正寬恕的功夫到了極點,見世間的人都沒有過失,為什麼?套一句《無量壽經》上的話,「先人不善,不識道德,無有語者,殊無怪也」,因為沒人教他。

  我們這一代那真是炎黃子孫最悲哀的一個年代,已經失去聖教有好幾代的時間。所以這時候說都是我爸爸沒教我,然後他爸爸說我爸爸也沒教我,然後他繼續往上追,有沒有意義?這個時代不要怪任何的人,這時候我們身為一個炎黃子孫都有責任,不怪任何人,只怪我們自己沒有趕快立身行道,趕快把我們祖宗、聖賢人的風範演出來,讓大家能起而來效法,轉變家風,轉變社會風氣,這才是我們應該有的態度。所以「以祖宗之心為心,天下無不和之族人」,我們的祖宗是堯舜禹湯、文武周公,我們現在以這些祖宗的心來想,他現在看到我們這些炎黃子孫變成這個樣子,他們難不難受?很難受。所以手心手背都是肉,他們現在最希望看到的是這些懂事的子孫趕快去把這些迷失的同胞們趕快把他們引到正途上面來,而不是又看著自己的子孫在那裡,我對,他們錯,在那裡互相指責。所以當我們了解到這裡,對任何人犯錯都是一種包容,甚至於看到任何人犯錯都會很不忍心,因為他們在糟蹋自己,他們在泯滅自己的自性,我們是不忍心他這麼做。

  所以《三字經》前面幾句話對我們的人生太有啟迪了,「人之初,性本善」,我們這個信念堅定了,跟任何人絕對不會有對立,因為我們堅信他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都是因為沒有得到好的教化。所以這時候我們是盡一切可能,用我們的身教去扭轉他人生的劫運、厄難,表演的好,他可以被我們感動,所以恕心養到極處,真的見不到任何人的過失。我們這顆寬恕的心都提不起來,那我們修學大乘佛法就是有名無實,我們絕對不願意做個有名無實的大乘弟子。所以就是在一切境緣當中,我們絕對無貪、無瞋恨心。

  這個馮氏她的婆婆這麼對待她,她完全沒有任何的抱怨,甚至於她的鄰居已經看不下去了,跑過來替她抱不平,當下這個馮氏自己跑出去阻止她的這些鄰居。她的鄰居本來是要來替她說話,她馬上去阻止他,然後過去就告訴他們,我的婆婆沒有錯,是我自己德行不夠好,是我不夠孝順,你們絕對不能批評我的婆婆,你們也絕對不能說她的不好,揚她的惡,就把這些鄰居都勸退了。這些鄰居回去之後會不會說這個人真不領情,會不會這樣?不會,鄰居回去坐下來冷靜下來,她真是有賢德。

  她的先生有兩個弟弟也娶了太太,三個媳婦都被這個婆婆虐待,另外兩個妯娌已經活不下去了,兩個人找好要去自殺,結果這個馮氏趕快去勸她們,把她們給勸回來,然後說我們同心協力三個好好侍奉婆婆,用這顆真心去感動婆婆。所以這兩個妯娌本來是已經快走上絕路了,又被這個馮氏勸回來。而馮氏也像姐妹一樣愛護她們,而她們也以好像自己的母親一樣對待自己的大嫂。後來經過一段歲月之後她的婆婆也被她三個媳婦感動了。而且說實在的,她們的孩子看到母親這分至孝,她的家道鐵定從此就興盛起來。所以一個好的媳婦能夠扭轉一個家族的命運,我們常說的娶一個好的媳婦旺三代,那真是真實不虛。所以只要我們以這些聖哲人為榜樣,時時觀照自己我還有沒有貪瞋痴慢疑的心,有的話轉過來,慢慢就不會跟人結冤仇。

  我們講到如何經營無怨,無怨是不怨人,也不讓人怨我們,再來還要無悔的人生,我們想想人生如何了無遺憾,無悔?有句話就說到,「平心則無偏,盡心則無愧」,你看這兩句話其實就把無怨無悔的根本心境點出來,如何讓人無怨?公平的對待他人,不可以私心、不可以貪欲。我們在歷史上很多例子大家都耳熟能詳,有的七世、八世,甚至十三世都住在一起,整個族人幾百人,甚至上千的都有。他們為什麼能那麼和樂相處在一起?最重要的就是這個平心,對待一切的子孫平等對待。

  在明朝鄭濂他們家七代同堂,人數超過一千人,所以皇帝很佩服他。皇帝可能自己的家裡都搞得烏煙瘴氣,他們家居然一千個人這麼和樂,所以就頒給他「天下第一家」,然後順便拿了兩顆大水梨讓他拿回去,其實也是給他考試,看他是怎麼分這兩個大水梨。結果鄭濂回去之後,不慌不忙吩咐下去抬兩個大水甕過來,然後馬上把水梨擊碎,讓這些梨汁統統滲到這個水甕裡面,一邊一個,最後說「來,每個人都喝一碗」,很公平。而這個公平教導了所有的子孫,今天他自己的親生兒子也是同樣一碗,他學到的是父親很無私,離他已經好遙遠的,可能是侄孫子了,你看我們跟這個長輩離那麼遠,他對我們還是一樣愛護,感恩戴德,所以這整個家裡就很團結,這是七代同堂。

  在元朝八代同堂的張閏,張閏無私,他們家也是一樣很公平,所有的媳婦們紡織出來的成品統統放在一起,不用在那裡計較誰織的多,誰織的少,這是我織的,那是她織的,沒有那種分別心,大家一起努力,一起共享。不只是織的東西是大家一起共享,甚至於是誰的孩子哭了,只要哪個媳婦聽到這個孩子在哭了,就把他抱起來哺乳。無私到小孩子都不知道哪個是他媽媽,反正都是自己的孩子,一樣照顧。人家可以八世同堂,那樣的團結,你看這個平心則無偏,很有味道。

  再來,盡心則無愧,我們盡心盡力了那就無怨無悔,無愧於人。但是盡心還是不夠,盡心還要加上智慧。我們盡心盡力了,結果方法不對,人家怨不怨我們?還是會怨。所以人生要能無悔,要真有智慧,再加上盡心盡力,「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再來「行百里路」,要很謹慎,「半九十」。所以要用謹慎的態度來修身、來齊家、來奉獻社會,不然立名於一生,失之僅頃刻之間,一輩子盡心盡力修身齊家,替社會做了一些事,結果一不小心墮到財色名食睡,瞬間名譽全部掃地,這樣自己人生會抱憾終身。不只自己會抱憾終身,所有疼愛我們的人這一輩子統統抱憾終身。

  所以孟夫子講「事孰為大?事親為大」,我們人生最大的第一件事,侍奉,報自己父母的恩,事孰為大?事親為大。「守孰為大?守身為大」,今天我們孝順父母,假如不能對我們的身體、對我們的德行戰戰兢兢的保護,到頭來「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那個貽親羞比貽親憂更難受,你身體生病了三天痊癒了父母就不擔心了,但是很可能名節受損那一輩子父母絕對沒有好日子可以過,他會在那裡很遺憾我的兒子最後怎麼犯案了。所以當我們德行受損了,那很可能是父母以至於我們的老師、所有愛護我們的人一輩子的痛。所以「守身如執玉」,對待自己的名節就好像拿一個玉石,非常謹慎,深怕它掉到地上去。

  在大陸的湛江就有一個這樣的事件,那時候海關集體貪污,其中有一個海關主管他沒有貪污,他剛好是我們一個老師的朋友,他就很感慨跟他講,他說其實當大家在那裡貪污的時候他也動心了,他心裡想假如我貪了這一筆,我孩子去念大學的費用都有了,我進去關個幾年,應該還划算。哪有算盤這種打法的?你看有時候人一愚痴,真的是會犯下完全沒有辦法回頭的錯誤,會走上沒有辦法回頭的錯路,沒有辦法挽回的過失。結果就因為他當下起了一個念頭,他說我爸爸是小學的老師,現在已經退休了,我父親一生視名節比他的命還重,假如我今天貪污被抓到了,我可能是親手把我父親人生給毀掉。所以就因為這顆孝心,讓他沒有踏出那錯誤的一步。後來東窗事發了,他很多的同仁統統被抓進去關,所以他說道,就因為這分孝心,化解了我人生的這個危難,我現在還能在除夕夜、能在中秋節跟我的家人團圓,還能和和樂樂享受天倫,所以人生要很謹慎。所以「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頭已百年身」。

  當他在分享這一段的時候,我們也冷靜想想,其實他那個如意算盤絕對是打錯了,今天他假如真正犯案,他的孩子、甚至他的妻子,一輩子都抬不起頭來,讓他有個大學畢業又有什麼意義?甚至於貪來容易的錢,不肖子孫那花得可兇了。所以很多貪官他們的孩子到國外去留學,那個花錢跟流水一樣,結果父親被抓了,他們在國外一點都不傷心,反正錢我有了,一點也不感謝父母。因為你來得太容易,他已經整個人生都被欲望控制,都是貪婪。甚至於你今天貪污給他錢,他會尊重你嗎?他也瞧不起自己的父母。所以我們的身體、我們的德行是父母的、是我們兒女的,跟我們都是一體,是所有愛護我們的師長、朋友的,所以我們怎麼能夠不謹慎,不時時自我提醒、自我期許?這是一個比較好的例子,剛好有回頭了。

  另外有一個非常知名大學的某個學院的院長,他還算是整個都市規劃的委員之一,你看那個學術地位跟政治地位都已經達到很高點,就因為好色,到色情場所被抓了,一被抓所有學術地位統統都取消。你看四十多歲,本來前途似錦,就因為不謹慎,搞成身敗名裂。而且這一敗,那是整個幾十年國家的栽培統統糟蹋了,然後父母、妻兒以後怎麼面對人生?還有他自己是一個學院的院長,他有幾千個學生,本來學生還把他當老師看,今天犯了這個錯,我們又怎麼跟學生交代?學生要對老師起信心不容易,但是要毀了對老師的信心卻是很容易。所以從事教育工作的人一定要潔身自愛,因為我們可能都維繫到整個教育界的名節。

  現在很多新聞報導某某老師做得不好,結果害得整個社會大眾對老師的看法一下子都一落千丈,這個造的業可不小。所以我們都維繫著整個我們這個行業領域的名譽。所以幹任何一行都要對這一行負責。今天有個醫生貪錢,草菅人命了,很可能整個醫學界的名聲也都會受到很大的影響。所以其實我們跟眾人是一體的,是吧?我們跟自己的父母、親朋好友一體,我們跟整個領域一體,我們跟我們的同胞一體。今天我們出去做錯事情,「那個台灣來的人怎麼都這樣?」把我們整個同胞的面子統統給丟光了,甚至也侮辱了我們整個炎黃子孫。再來我們是佛弟子,佛弟子的同參道友有多少?盡虛空遍法界,所以我們的名節跟盡虛空遍法界的佛弟子是一體,所以怎麼能夠不謹慎?我們做得不好,那就整個僧團都受到人家的誤解了。所以一定謹慎,才能讓我們這一生自己無後悔,也讓他人對我們沒有怨言,沒有後悔。

  所以人生要無悔首先要回到抉擇。人生踏出的腳步大小不是最重要,你這個方向踏錯了,到時候白努力幾十年也會很後悔,所以首先要會抉擇,而會抉擇要有高度的智慧才行,所以我們從智慧開始提升起。人生的路首先要分辨正確,路走錯了,再怎麼努力都是枉然。所以路休不看,而這個看當然是要用智慧去看,「路休不看就走,人休不擇就交,話休不思就說」,所以擇人生的路、擇朋友、擇言都要很有智慧、要謹慎。「事休不算就做」,你看我們很多人生在抱怨的時候,人生路走錯了、這個朋友交錯了、這個老婆娶錯了、先生嫁錯了、話講錯了收不回來了,搞得雞飛狗跳的,這不能怪別人,都還是要先反省自己,你看事業做錯了。所以這個事業,我們能選擇利他的事業、服務人群的事業,那行行都可以出狀元。但是假如我們只是那顆貪婪的心,哪邊賺錢快,就在那裡汲汲營求,到頭來一定會摔得很慘,這顆貪心一定會接到跟一些貪婪的人聚在一起,到時候這個厄難可能就會現前。

  這些抉擇要對絕對都要有智慧才行,而智慧透過我們學習佛法、學習中國文化。所以那時候我在開始接受師長的教誨,我都不急著趕快我要往右、往左,因為我已經撞得滿頭包了,沒智慧,工作才幾年,換了十幾個工作,心太浮躁了,沒智慧,把心靜下來,現在不急著要幹什麼,現在先學習增長智慧。很妙!當你的心靜下來了,當你的心真正依照師父的教誨,師父教誨當中最常講的一句話,六個字,「為佛法、為眾生」,這個人生態度很好,我們慢慢的以這樣的信念,為佛法、為眾生。這個為佛法、為眾生太好用了,就像一把尚方寶劍一樣,假如我們有什麼事情想不通,在那裡很煩惱,這個寶劍可以出鞘,「為佛法、為眾生」,這個信念起來了,「我知道該怎麼做了」,往往都是沒有想到這句教誨,還在那裡轉半天,在那裡是非人我搞半天,所以這把尚方寶劍可以斬斷我們三千煩惱絲,以後要幹什麼,只要為佛法、為眾生就對了。所以這樣的信念提起來了,也沒有去攀求,機會自己來了,為什麼?我們這顆願心真的有起來,緣分自然就感應,不用你刻意去攀的。所以今天我們去攀的時候,智慧又不足,攀到的都是隨業流轉。反而自己不貪了,不為自己了,真正希望往後的人生能為這個社會做一些事情,結果佛菩薩就滿我們的願。

  我那時候到台東池上鄉我在那裡住了七個月,住到第五個月,所以其實人的妄心、急躁的心很不容易調伏,調了五個月左右才慢慢平和下來。每天禮佛,每天給佛菩薩點油燈,終於慢慢點點點,點到最後自己的心稍微有點亮起來。然後那五個月就每天念《無量壽經》,就這樣慢慢的心比較安定了,結果機會進來了,當地有一個學校剛好老師生產請了兩個月的產假,結果那一年我們的法令規定要大學畢業才可以代課,結果法令一改,整個池上鄉附近找不到半個大學畢業生,結果我從高雄這麼遠跑到那裡接到這個緣,我就去教一年級的小朋友,就教了兩個月。

  教的時候可踏實,是滿累的,但是累得覺得這一天沒有空過。人生空過很難受,反而不空過了,雖然身體很累,但是內心很充實,躺下去很好睡,一覺到天亮,隔天又是一條好漢,繼續努力。也在那個當下感受到孩子是很受教的,我記得那時候剛好看到一些螞蟻死掉了,我就把牠埋一埋,被學生看到了,「老師,你在幹什麼?」一年級孩子都很天真,我說這個螞蟻入土為安,我把牠埋一埋。結果隔沒幾天我就看到幾個孩子圍在那裡,很認真,煞有介事,不知道在幹什麼,我說你們在幹什麼?他回說老師我們在埋螞蟻。所以覺得這個工作很有意義,就這樣我也就回來考師資班。一路走來已經有五、六年的歲月了,感覺也都很平順,都是佛菩薩保佑,佛菩薩安排。所以路要怎麼走我們不操心,好好提升我們的智慧,一切交給佛菩薩安排,那是真正最輕鬆、最自在的日子。所以方東美教授跟師父講「人生最高的享受」,就完全用一顆真心來跟佛菩薩交感,來跟往後自己的人生感應。

  「人休不擇就交」,出外靠朋友,同參道友對我們的影響都很大,所以交朋友也要很謹慎。今天我們定功還不夠,有些朋友有壞的習性,我們也會被感染,也會被弄得隨波逐流,這時候這樣的朋友我們也得敬而遠之,不能夠勉強。等我們定功到了,再來幫助這個朋友,不然我們想幫助眾生,結果最後都被眾生給度跑了。我們說「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你看這都是事業、還有一輩子伴侶重要的抉擇。所以今天我們在那裡擔心孩子以後的家庭、夫婦能不能幸福、事業能不能發展得很好,那都是打妄想,你煩惱那個有什麼用?能否現在提升孩子的德行、智慧,讓他有能力抉擇好的配偶,讓他有能力抉擇好的事業,讓他有能力跟隨好的領導。沒有智慧還會跟到不好的領導,還把他給帶壞的很多。所以我們看看現在年輕人入到社會,入了三年以後是比入社會以前單純、純潔,還是更複雜了,還是更懂事了?這都是很值得我們謹慎的地方。所以與其我們在那裡燒香拜拜,遇到好主管、遇到好事業、遇到好對象,不如更重要的,提升孩子智慧、判斷能力。如何提升孩子的智慧、判斷能力,我們下次再說。謝謝大家。

摘自:http://ft.amtb.tw/dv.php?sn=52-184-16&lang=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