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進中的狀態——穿透與連結
今藝術145 期 2004/10
「行進中的狀態」策劃展討論當代藝術發展的可能向度與變動中的應對方向,並不預設任何結論,本策劃展也無意概括關於此一主題及其創作類型的所有層面,也將不限定任何媒材形式,展覽本身匯集來自不同領域的「藝術家」與「藝術團體」或「藝術空間」,他們來自舞蹈、建築、音樂、攝影、音像及影像……藉由不同的藝術表現形式之間產生混合與交流,表現的手法已經與繪畫、物體、雕塑、行為、劇場、攝影、動畫拍攝及數位技術旄合流並進。直覺、本能的放縱與內斂、思考的精準;偶然、隨機與計算、策略的運用,本展覽的發表,是對於這類藝術創作的諸多面向提出一些介紹。
本計畫要從不同藝術的「行動」、「製作」與「展示」方式中尋找「個人」與「群體」調和的基調,自由穿透不同介面而連結不同領域並擴張物質空間在環境中的表情,尤其重要的是,本展覽所邀請的藝術家將以「穿透與連結」作為構想,因此展覽的人數與型態將會依「事件與時間的進展」與「藝術家之間訊息的交換」做有機的調整與連結,將介於混沌與秩序的中間地帶也是混沌與秩序的混合體。
「去中心化」的策展想法,除了展出者與策展人間的對話與互相形塑外,本策展期望透過多晶型的對話呈現互相滲透的過程,每個個體在平等與自發的狀況下互相連結。「行進中的狀態」本身就是有機的型態存在,主要包含幾個主軸,其一的空間元素:如何在物理空間裡安置就有多重對應考量,如何使建築既有之語彙成為作品建構的元素,裝置作品不是依賴敘事意義或效果氛圍來處理,多元的空間書寫除了滿足觀賞者的期待更邀請觀賞者共同創造情境,藝術的意義除了表現出創作者的思想與感情及創作者互相群聚的可能,更進而引發接觸這些活動或作品的人情感上的共鳴或省思;其二,則是時間行進的敘事面向,創造事件與情節發生,以及讓觀賞者流連在事件發生的特定時程當中共同分享創造過程,其三,藝術團體及空間透過成員及其不同的空間串連經驗產生的能量移轉的調整狀態。
「行進中的狀態」並不希望讓藝術去「將就」實際的展覽空間。相反地,也不希望讓空間來「服務」藝術,而是針對「南海藝廊」與「文化總會」之間所處的環境與藝術創作互利共生的態度。70年代,「另類藝術空間」或「獨立藝術空間」,作為一個「抗衡文化運動」力量,在北美及歐洲發源,亞洲目前方興未艾,今天台灣獨立或獨立藝術空間的生存及運作模式,一方面處於整個當代藝術發展網絡,受制於政府的文化、都市發展政策,以及經濟發展狀況;另一方面,獨立空間的運作又夾在建制化的藝術館、商業畫廊、教育機構、藝術家和社群的複雜關係當中,這類藝術空間以非營利及民間定位,立於政府或制式化了的藝術館之外,也疏離了商業畫廊。這股新的藝術能量,喚起另類的聲音之餘亦觸動了不同的藝術觀點,「行進中的狀態」的構想期望將以南台灣為主的幾個「另類藝術空間」或「獨立藝術空間」與藝術家的能量挪移到「南海藝廊」與「文化總會」,由藝術家穿透與連結這兩個完全不同屬性的空間場域。
儘管個體身處不同的社會空間,運作也各有不同,然而,當個體所連結的團體卻同時並存於台灣的當代生活中,把不相干的經驗結合起來,在隨機、紊亂無序之中,藝術家屬性認同的內在流動性,藝術家與藝術團體間的自由串連與能量轉移,從個人愉悅、焦慮以及奇幻夢想的私密宇宙,到集體的策略聯盟,「行進中的狀態」企圖以多元的速度對照與再現所處世界的多重想像與觀點,有的真實描繪、有的虛擬物種神話,當然也有形似烏托邦式願景。
上一篇:電影主題公園 昨第3度開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