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介紹:《紙牌的祕密》
摘錄自:智邦生活館【立報】電子報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02.02.2004》
好書介紹:《紙牌的祕密》(The Solitaire Mystery)
策劃:編譯■宋嘉行(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教育與課程研究所博士生)
幾年前一個暑假回到台灣,有一天到師大路上的水準書局去逛,順便搜尋一些精神食糧。挑了幾本專業用書去結帳時,傳說中的神奇人物──書局老闆曾先生──半強迫半遊說的要我們一定要買一本書,叫《紙牌的祕密》。
他那溫柔而堅定的態度,熱心而渴望的表情,實在讓我很難拒絕;再加上書局裡的書價錢公道(定價280元的書只賣180元),曾老闆又是報紙上曾經報導過的傳奇愛書人士──他的書店經營哲學並不完全從商業觀點出發,而是站在知識愛好者的立場,常常用低於市價甚多的流血價「變相」半買半送──在在都讓我覺得必須採取實際行動來支持它的生存。
「才180元吧!」我想,便在老闆的三寸不爛之舌下,半信半疑地「同意」購買,於是袋袋裡就多了這麼一本原本不在計畫之列裡的書。「所有來買書的客人我都會向他推薦一定要多帶這一本回去,」似乎看穿了我的心思,曾老闆多加了這一句:「我保證妳不會後悔。」
花了幾個晚上的時間把這本《紙牌的祕密》看完,我要說,這位拍著胸脯保證的書店老闆是對的。對於有興趣探討「我是誰?我從哪裡來?」,卻缺乏耐性去消化厚厚一堆教科書的人來說,這本396頁的課外讀物顯得「輕薄短小」,但很引人入勝。很難想像這是高中老師所寫的書(這不免讓我想到我們的高中老師……),不僅沒有學匠氣,懂得如何說故事給青少年聽,說一個其實本質是很艱澀的故事給對「人」這種東西感到迷惑的人聽。
這位挪威老師喬斯坦賈德(Jostein Gaarder)在1994年曾寫過另一本類似主題的書,叫《蘇菲的世界》。1996年出版的這本《紙牌的祕密》,雖然號稱是前書的姐妹作,但除了性質皆與哲學有關之外,兩者在主題、敘事方式與內容鋪陳方面都不相同。正如作者自己所說的,《蘇》書談的是哲學和市集(市場)之間的緊密關係,《紙》書談的則是將哲學帶回人類的童年。前者是以一小女孩連續接獲陌生人來信的敘事方式,平鋪直述次第介紹歐陸整個的哲學傳統,依年代及人物有系統地概略介紹主要思想內容,讀起來故事性不強,猶如一本簡單的西洋哲學史,無怪乎書評將之稱為「台灣哲學界一致認為是目前最好的哲學『入門教科書』」。
而兩年後出版的這本《紙牌的祕密》則顯然多了強烈的故事性及趣味性,針對一個基本的哲學主題:「我是誰?」,做深入淺出的探討。即使讀者不欲從中獲得什麼哲學啟發,也能將之當做半本冒險小說,盡情沉浸在作者編織的一個不可思議的幻想國度裏,訝異其中魔幻寫實般的小說趣味。事實上,這兩本書在某種程度上,確實是相輔相成、相互輝映。如果說,《蘇》書是對哲學做介紹式的大題小做,《紙》書就是探索式的小題大做了。但同樣關懷的都是如何讓哲學這門世人眼中冷僻的學問,能更親近我們一般人的日常生活。
正如喬斯坦賈德自己所闡釋的,這兩本書同樣的使命,是要將哲學帶回它最早的兩個根源:市場與學校。對於哲學門外漢的我來說,這類的「哲普」,確實能吸引我想要登堂入室、一窺堂奧。尤其在大環境愈顯紛亂的今日,教人如何快速安身立命的「如何×××」、「○○守則」等速食書過度氾濫到顯得愚昧無知的時候,一本能夠用有趣的方式吸引讀者深入思考問題的書,便顯得極為不易,尤其當作者「只是」一名高中老師的時候。
本書結構內容----「外盒打開內盒的同時,內盒打開外盒」
套用書裏紙牌紅心么所「說」的話,本書中的寫實部份與魔幻部份正像二個相套但開處同一的首飾盒,彼此牽引彼此、彼此揭露彼此,乍讀之下真有分不清何者為虛何者為實之感。
主角小男孩父子遊遍歐陸尋找離家母親/妻子的故事主軸,穿插著小男孩獲贈之奇異小圓麵包書及其中海難魔幻島的第二故事支線發展,上下貫穿二百年的家族詛咒和離奇命運,不同時空卻詭異地交織纏繞,正象徵著人類尋求哲學啟發的艱苦歷程。父子倆旅行的目的地(母親/妻子現身之處)正是哲學的故鄉──希臘雅典,象徵了這是場尋根之旅──尋找母親,卻也意外地尋得從未知曉的家族歷史(尋得自身起源之根);更大的隱含是,尋得了人類偉大思想之母親、人類智慧之根──哲學。
小男孩最終尋得母親的結果,也正隱喻著他丑角(哲人)身分的自我發現,這「紙牌的秘密」終於揭露在這孩子的眼前。但作者最後讓這秘密消失在父母身後,也許是隱喻著,這人生的祕密,用成人的眼光是無法揭露的吧!
本書主題:人類對生存的喜悅和好奇永遠都不會消失,時間毀滅不了赤子之心。
本書不像「蘇菲的世界」有清楚明晰的脈絡可尋,作者想要啟示讀者的「真理」(抱歉大膽使用這樣的字眼)是散見並隱伏在全書各角落。我看了二遍後嘗試爬梳出以下幾點:
第一,整個世界猶如一場大規模的紙牌遊戲,大多數人是可依照花色或點數來「進行分類」之下的牌(如梅花八或方塊九),只有少數人是無法進行任何分類,亦即無法有任何歸屬的孤獨的丑角牌(joker)。在通常的牌局裏是用不到丑角牌的,52張正規的牌按照牌戲既定的規則來運作、競爭輸贏、分別勝負。
第二,這53張牌在其中一個主人翁佛洛德的幻想世界裏都擬人化為長不大的侏儒,但差異在於那些可歸類的牌(也就是故事中的侏儒們)「沒有能力體驗人生最深層的奧秘,因為他們從不曾當過兒童的緣故」(p.366)。為了補足這種缺憾,他們大量飲用類似麻醉藥品的神奇飲料──「彩虹汽水」,以嘗遍人間美味。但這神奇飲料多服有害,侵蝕侏儒們原本就脆弱的心智,使得侏儒們「嘗盡世間百味,卻忘記自己有一張嘴巴」(p.303),感官需求的貪婪無饜造成知覺的鈍化和愚化,終至連自己的存在都無法意識清楚。魔幻世界中的52個可分類的侏儒對照出故事主線中的多數世人(並暗喻讀者中的多數人),渾渾噩噩終其一生,從不也無力質疑他們所生存的這個現實世界。
第三,而丑角卻是永遠不會長大的小孩,永遠用赤子之心對世界的奧秘產生好奇,因而擁有敏銳的心智與冷靜的頭腦,對自己、對眾人、對世界提出問題。這種人格特質當然是屬於哲學家類型之人,在書中提到的主人翁父子二人,以及所有到過魔幻島或知道魔幻島秘密者都是屬這一類人。然而丑角之人為數不多,作者用每52年方有一人得以品嘗一口彩虹汽水及傳承魔幻島神奇的隱喻,象徵哲學的智慧只能在少數心靈開放的人之間代代相傳。由古希臘時代的蘇格拉底、柏拉圖開始,「一代又一代,地球上永遠遊盪著一個不被歲月摧殘的小丑。」(p.376)
事實上,依照我個人的看法,書中也點出了另一類人,此類人擁有丑角的潛質,卻始終無法尋得真正的智慧,如故事中「離家出走尋找自我」的美麗母親愛妮妲,及魔幻島上的方塊三及方塊九。方塊三說:「我真想醒過來……可是我現在是醒著啊!」方塊九說:「我真想思考一個困難得讓我無法思考的問題,可是我辦不到。」也許這兩個撲克牌侏儒是少數喝不多彩虹汽水的人吧……所以會有少數接近清醒的時刻,發出如上哲學般的疑惑,然終究無法如同丑角般看清楚,整個牌局只不過是場自欺欺人的遊戲。
上一篇:北歐神話──眾神介紹
下一篇:各國的離婚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