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1-17 00:35:33佐梵

獨家!!

 

 

這是三下的曲選期末大報告的一小部分。謝天謝地謝曲選~讓這個新聞臺更豐富啦。。。。哈哈!

這份期末報告就是傳說中,完成就可以大學畢業的最終試煉!怪不得我現在都沒上大學的感覺。。。。因為我已經拿到獵人執照了。

親身經歷後,我覺得這個最終試煉不是什麼滿漢全席,倒也不到小菜一碟,但絕對不超過百元熱炒。當然在完成的過程中還是每天靠杯靠母的,沒辦法~學生總是覺得自己手上在趕進度的報告是全世界最困難的,然後總有一堆牢騷可發,簡直比沒事可做,專門雞蛋裡挑骨頭的老人家還要煩人,依正常日子裡的我來看,我絕對會討厭在做報告時的我自己。

這份期末報告跟上學期的比起來(有興趣的:http://mypaper.pchome.com.tw/a10820g/post/1321840261),我覺得簡單輕鬆多了。上學期是分組報告(雖然分組的意思只是你的作業會跟其他9個人的放在一起交),而且「只要」分析六首曲,這學期是獨立作業,要好好處理的是一本完整的劇本(按照慣例,每個人抽籤抽到的都不一樣,當然跟你的學長姐也不一樣),表面看起來都是下學期會比較累,但這就跟準備大考跟課堂小考的感覺一樣,範圍小當然就往細瑣微小處著墨,單首曲的分析要一個字一個字來,像要徹查死因般的解剖一首曲的身體結構(我猜可能跟分析詩一樣,文學作品一經這樣的開腸剖肚,的確是死得難看),皮骨肉分離,個個擊破的工作量,連續六次下來真讓人又累又煩,但當面對的大範圍的學力測驗時,考驗得是你對概念的掌握與統整能力,所謂的「大局」(不是指統一獅隊擅長的一拳擊倒球風。。。。),下學期的報告將目標放大,大到一整齣劇本,著重的更多是整體的劇情走向、舞台呈現方式、價值分析等大方面,換句話說,它要的是你腦袋裡的想法,而不是你從工具書裡得來的交叉比對。不知道這是不是中文系的職業病,將腦袋裡的想法化作文字對我來說從來不是什麼苦差事(而且要多長有多長),我閱讀長篇累牘的文章也比看表格要來得省力多了。

另外一個讓我覺得做這份報告比較簡單的原因,就是標題所說的「獨家!!」啊~我抽籤抽到的劇本是畢魏(認識的舉手?)的《竹葉舟》(聽過的舉手?),兩個都舉手的請受在下一拜,並登上元曲神通王的寶座。如果你邊挖鼻孔邊納悶「那啥啊?」的,不要懷疑,就算中文系的都跟你有一樣的疑惑。話說這是我第三次抽籤才終於定案的結果,又不是玩抽鬼牌,為什麼要抽那麼多次呢?因為我前兩次抽到的劇本印刷狀況都不太好,專業一點的說法叫作「漫漶」,其實就是字體模糊或小到無法辨識,脫頁掉字缺段等問題,會讓我重抽就表示劇本的問題已經嚴重到文意無法連貫,一般現代書籍的印刷品質不會太差勁,至少不至於完全看不懂,但我太天真了,劇本《竹葉舟記》是收錄在朱傳譽主編的《全明傳奇續編》套書中(台北:天一出版,1996年10月),這是一套你上博x來買不到,連鎖書店看不到的一套書,就是那種學校或公家圖書館為學術研究而收藏的一套書,多數人一輩子也不會接觸到的一套書,為什麼呢?除了時代風俗變遷的原因之外,另外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這套書「很難看」,它是直接翻印自古代的刻本或抄本,以我的《竹葉舟》為例,該劇僅存有夢香堂抄本,《全明傳奇續編》所用之本為《古本戲曲叢刊》二集據影印本。總而言之,就還是清朝的抄本再影印過來,不管怎麼影印,抄本還是抄本,劇本內容看起來還是長這樣──

  

圖片來源: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Exhibition/Detail.jsp?OID=1215591

 

這就是我說的「很難看」,手抄本的毛筆字是很漂亮,但字體常會忽大忽小,太小的自然就黑糊糊的一坨,最讓我不習慣的就是密密麻麻的一片沒有標點符號,標點符號這種東西啊~一樣是失去了才知道它的美好。。。。古代的抄本當然也不會有目錄、目次這種東西。可想而知,這種書籍對於已習慣精美印刷的現代人有多難入門,作這份報告要大量引述劇本原文,我敢說我在報告裡的引文絕對是《竹葉舟》的載體第一次變成電腦字體(如果不是第一次,至少也是被引用最多內容的),報告列印出來後,我又搶到《竹葉舟》現代印刷版本的獨家啦!(基本上,我們每一屆所作的曲選報告早不知道都能搶N個獨家了。。。。)獨家的另一個好處就是有很多漏洞可以鑽,反正老師也不可能真的去一頁一頁翻,有時候實在不耐煩,看不太懂的部分就跳過去不管了,但我可以本著我的學術良心發誓,我跳過去的部分都是對整體劇情沒有太大影響的地方,不然就是還有別處可以補充說明,不一定要引這一段。誰都不會希望自己花時間心血做出來的東西是本垃圾,我就算再偷懶敷衍,整齣《竹葉舟》還是前前後後徹底翻了十來遍,琢磨推敲一樣沒少,不然可生不出這50來頁的又一本大報告。(話說這是第4本了。。。。)


這邊貼的還是我最愛寫的「心得」,這是放在報告最後一部分──結語,是總評整齣《竹葉舟》劇本,我一如往常的寫自己想寫的,沒顧慮太多,因為從以往經驗來看,寫自己擅長的領域可發揮的東西更多,只要依然切和主題,深度有寫出來,老師通常都滿買帳的,高分就在不遠處。這也是我最喜歡寫報告的其中一個原因,沒有標準答案,一切各憑本事。

只貼心得的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大概只有這個心得文,是整篇報告中最沒有學術障礙的部分吧。。。。

 

以下原文 ↓

 

 

 

在經過對《竹葉舟》一番簡略的賞讀、分析之後,就其表現手法而言,我並不覺得這是一個好劇本,首先它的賓白無甚個人特色,看不出來角色身分的差異。再者──不知道這算不算缺點──就是女角刻畫的單薄,或許這整齣劇在作者畢魏的設定下就是以男角為主吧!大部分的劇作家,對於女性角色的描摹都令我有隔靴搔癢之感,稍嫌平面單調了點,不過如此想倒是以今非古了,姑且先不論。我覺得比較可能的原因是,這種劇情算是老生常談,其實劇中角色換成誰都無所謂,但是假托一歷史名人,一來知名度高,二來大家對該歷史名人的相關典故(以此齣所用的石崇而言,如鬪寶、綠珠殉情墜樓亡等)會有預期心裡,會想看看是如何在劇場中表現出這些經典橋段,兩者都可起到吸引票房的作用,而在此類「南柯一夢」形式的故事架構下,女性角色本來就不是重點,但既然此劇都要藉石崇來演繹了,大家耳熟能詳的石崇軼聞當中,綠珠便不可或缺,但她對整體劇情走向上的影響偏偏就不大,故作者對她的著墨也就較少,雖然覺得可惜(我覺得綠珠這一奇女子細細刻畫出來想必很精彩!),但作者這樣取捨的用意或許也是為了不要模糊焦點,所以我認為,女性角色的平面是否算是劇本一大缺點,還要再詳加細考才是。

 

劇情部分,《竹葉舟》的背景設定雖是設在魏晉南北朝,但絕對不可忽略作者當時所處時代對其作品的影響,看著劇中趙王、王愷、孫秀等人的狼狽為奸,最後終於成功撂倒石崇,就不禁讓我聯想到明代中葉之後,特別嚴重的黨爭,派系戰爭規模的擴張是主動,同時也是被動,這也是黨爭可怕的地方,即使你已遠離風暴中心,你還是不知道什麼時候會被掃到,石崇嚴格來說,會被趙王人馬所厭惡並沒有實質上的理由(強索綠珠僅是手段,不是原因),壞就壞在石崇這一方並沒有組成一個強而有力的集團得以相互支援,制衡趙王勢力,於是石崇就被犧牲掉了,原因也很簡單,我大權在手,你就等著吃癟。

 

歷史上的石崇,是先得官,再藉著勒索打劫商旅而致富,但在《竹葉舟》力的順序是反過來的,石崇赴龍宮宴滿載而歸,後才行賄賈謐求得官職,這也讓我想到明代的特殊情況,明朝是中國封建制度達到極盛的時代,天下被認為是皇帝所有的,老百姓能夠生存,全賴上天以及統治者的恩賜,在這樣的思維底下,若一個人有富可敵國的資本可操作,統治者當然無法容忍,這也是中國曾經有很好的機會,但最後無法發展成資本主義社會的原因,而資本主義的萌芽恰好就在明朝,但政治上的限制也同時存在,畢竟資本主義仰賴的商業機制,需要法律、市場、交易秩序、甚至是人身安全、財產權都是統治者可以輕意給予,也是可以說奪走就奪走的,在這樣的歷史條件下,任何一個人賺得的利潤,無非只是從統治集團那裏分來的一杯羹罷了,所以《竹葉舟》中的石崇一但發了財,第一個想到的不是如何爭取人權、財產權,而是想趕緊找一個方法,讓自己附庸在封建制度的權力架構底下,想辦法讓自己成為統治集團的一部分,如此便可得到庇護並且分享權力,再發展下去,就是中國幾千年來無法根絕的貪腐集團了。

 

孫秀這個角色雖是歷史上真有其人,被歸類在寵臣一類,根據歷史上少量的記載,孫秀一直都是司馬倫的部屬,並沒有效力於石崇,但在《竹葉舟》中一樣有完全相反的劇情,孫秀先是石崇門客,後來覺得無利可圖,改投貴戚王愷門下,並最後害得石崇金谷園破,美人綠珠亡。這一設定也頗令人玩味,我覺得孫秀在這齣劇裡所反映的,就是明清時期惡名昭彰的「吏治」。歷史上根本沒說到孫秀的出身,此劇卻在第八折〈收秀〉一開頭,就讓孫秀自我介紹了一番,而跟劇中的孫秀相同,吏的身分是庶人在官,沒有官品,通常出身寒微,社會地位低落,卻因熟悉法典制度、判案流程而握有實際權力,但物質待遇仍十分微薄(呼應劇中孫秀投靠王愷的主要理由),許多吏由於教育程度不高,道德修養不足,其生存之道就是通過舞文弄法,蒙蔽官員,來達到貪污受賄,敲詐勒索,中飽私囊的目的。這也是中國歷朝老是喊著要「澄清吏治」,卻從未成功過的原因,這些惡劣的吏對於自己如同天降部隊的上司(即「官」)是沒有什麼感情的,而由朝廷派遣到地方的命官,猶如強龍難壓地頭蛇,對於吏的上下其手也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正好呼應了劇中石崇早就知道孫秀非善類(第十五折,孫秀欲暗殺參軍劉琨),卻也拿他無可奈何,導致最後命喪於孫秀的陰謀詭計下。

 

對我來說,《竹葉舟》最有趣的部分是它所反映的社會背景,而不是那些排場、曲文分析的,以上所述僅是我目前粗淺的觀察,再發展下去想必還能有更多有趣的比較,這樣的比較,也讓我們對於畢魏創作《竹葉舟》的宗旨有了不一樣的思考,我認為它並不只是單純的宣揚佛家鏡花水月畢竟總成空的教義,更多的是對從明末~清初,看似新朝新氣象的世界裡,腐敗扭曲的制度、政治黨羽間的互相傾軋對底層人民造成的痛苦沒有一天止歇,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下,赤裸裸的欲望追逐太盲目也太危險,最後得到的不過是一場苦果,已經沒有什麼是能確定的,那不如就死了這條心,但求全身而退。在《竹葉舟》裡,我看到的不只是曠達、懂得放下,還有對於荒謬大時代的譏嘲、無奈,令我掩卷之後深深嘆息。

 

 

 

P.S 我現在看完我這最後一段也很想深深嘆息。。。。怎麼會有這麼俗氣的結尾啊?這是什麼作文比賽的參賽作品嗎?我當時大概是太想結束整份報告,隨便丟個結尾就存檔了,後來每次看每次想捶心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