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0-13 16:15:27CARESS.C果子

吠陀經三權分立


濕婆



吠陀經三權分立


「吠陀經」裡面的紀載,印度教三主神為梵天、毗濕奴、濕婆,


梵天是「創造」之神、毗濕奴是「維護」之神、濕婆是「毀滅」之神,
以現代的社會來形容,就是三權分立。



也是三權制衡,當兩者意見分歧的時候,要有第三者的意見才能達到平
衡,分權的目的在於避免獨裁者的產生。

所以以前的世代,就有這種觀念,也就是政治的意思,以至於讓這樣的
觀念成為了當前世界上多數國家普遍採用的一種政治制度。必須要先有
徹底的毀滅﹝濕婆﹞,才有機會建立起一個全新的觀念﹝梵天﹞,然後
再維護這世代所創造的新觀念﹝毗濕奴﹞,在當時印度教的觀念裡,印
度教信徒相信濕婆是宇宙創造之神,認為是濕婆最高位的神,因此,濕
婆代表的意義,在印度教徒心中的意義是非常重要的,"先有毀滅才會有
創造的開始"。其中阿凡達電影與此有關連性。

「阿凡達」英文為"Avatar",音譯是「梵天」在英文裡是"Brahma"、印
度文為"ब्रह्मा",也就是「創造」之神,在電影裡面「阿凡達」,是經過
基因改造而能為部分人類所控制的納美人身體,人類使用他們來同潘朵
拉星上的原住民展開交流,這即是星球生物之間的交流開創。

「潘朵拉」英文為"Pandora",希臘音譯文「Πανδώρα」,是為
「珠寶」之意,打開潘朵拉的盒子,代表人類的貪婪與慾望,為了錢財
而爭權奪利為了財寶而墮落享樂,而潘朵拉的盒子,最後的沒有飛出
去的,就是希望,意味內心中的最後一點光明,是否換回本性。

而「阿凡達」電影之中,與吠陀經有微妙相關之處。

2009年12月10日,《阿凡達》在倫敦舉行了預映,12月16日開始全球
,北美地區則在12月18日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