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9-05 08:28:21CARESS.C果子
禪
宋代文人蘇東坡,才華洋溢,堪稱文壇上的奇葩,
他有一個相知甚篤的方外之交「佛印禪師」,
平時二人在佛學、文學上總不忘相互切磋,
但每次老是讓佛印禪師佔盡上風,
蘇東坡心裡總覺不是滋味,
所以百般用心,想讓佛印下不了台。
一天,兩人相對坐禪,
蘇東坡一時心血來潮,問佛印禪師:
「你看我現在禪坐的姿勢像什麼?」
佛印禪師說:
「像一尊佛。」
蘇東坡聽了之後滿懷得意。
此時,佛印禪師反問蘇東坡:
「那你看我的坐姿像個甚麼?」
蘇東坡毫不考慮地回答:
「你看起來像一堆牛糞!」
佛印禪師微微一笑,雙手合十說聲:
「阿彌陀佛!」
蘇東坡回家後,很得意地向妹妹炫耀,說:
「今天總算佔了佛印禪師的上風。」
蘇小妹聽完原委,卻不以為然地說:
「哥哥!你今天輸得最慘!因為佛印禪師心中全是佛,所以 看任
何眾生皆是佛,而你心中全盡是污穢不淨,把六根清淨的佛 印禪
師,竟然看成牛糞,這不是輸得很慘嗎?」
蘇東坡手拈一拈鬍子,黯然地同意蘇小妹的看法。
事隔多時,蘇東坡修禪定日漸有了功夫,
一次出定後,喜孜孜地寫了一首詩: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
立刻差書童過江,送給佛印禪師,讓他評一評自己的禪定功 夫如
何?
佛印禪師看過後,莞然一笑,
順手拈來一枝紅筆,即在蘇東坡的詩上寫了兩個斗大的字:
「放屁」
再交給書童帶回。
蘇東坡本料想佛印會給他諸多的讚美,
怎之一看回信中竟是斗大的兩個紅字「放屁」,
不由得火冒三丈,破口大罵:
但每次老是讓佛印禪師佔盡上風,
蘇東坡心裡總覺不是滋味,
所以百般用心,想讓佛印下不了台。
一天,兩人相對坐禪,
蘇東坡一時心血來潮,問佛印禪師:
「你看我現在禪坐的姿勢像什麼?」
佛印禪師說:
「像一尊佛。」
蘇東坡聽了之後滿懷得意。
此時,佛印禪師反問蘇東坡:
「那你看我的坐姿像個甚麼?」
蘇東坡毫不考慮地回答:
「你看起來像一堆牛糞!」
佛印禪師微微一笑,雙手合十說聲:
「阿彌陀佛!」
蘇東坡回家後,很得意地向妹妹炫耀,說:
「今天總算佔了佛印禪師的上風。」
蘇小妹聽完原委,卻不以為然地說:
「哥哥!你今天輸得最慘!因為佛印禪師心中全是佛,所以
何眾生皆是佛,而你心中全盡是污穢不淨,把六根清淨的佛
師,竟然看成牛糞,這不是輸得很慘嗎?」
蘇東坡手拈一拈鬍子,黯然地同意蘇小妹的看法。
事隔多時,蘇東坡修禪定日漸有了功夫,
一次出定後,喜孜孜地寫了一首詩: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
立刻差書童過江,送給佛印禪師,讓他評一評自己的禪定功
何?
佛印禪師看過後,莞然一笑,
順手拈來一枝紅筆,即在蘇東坡的詩上寫了兩個斗大的字:
「放屁」
再交給書童帶回。
蘇東坡本料想佛印會給他諸多的讚美,
怎之一看回信中竟是斗大的兩個紅字「放屁」,
不由得火冒三丈,破口大罵:
「佛印實在欺人太甚,不讚美也就罷了,何必罵人呢?我非
過江與他理論不可!」
誰知佛印禪師早已大門深鎖,出遊去了,
只在門板上貼了一付對聯,上面寫著:
「八風吹不動,一屁打過江。」
蘇東坡看後深覺慚愧不已,自嘆修行不如佛印遠矣!
孔子來到一片黑森林遊玩,他的弟子在他身旁讀書
他坐在大石頭上彈琴說唱,有一魚翁問道:
「那唱歌的人是什麼人哪?」
弟子們說:「聖人是魯國的君子,家族孔氏。」
魚翁問:「孔氏是做什麼的?」
孔氏弟子答:「他是講仁義樂禮,上以忠心事主,
下以感百姓,使天下太平的聖人。」
魚翁又問:「那麼他是有封地的君子嗎?還是諸侯的大臣呢 ?」
弟子們忙答:「都不是。」
魚翁搖搖頭說:「像他這樣辛苦也真是可嘆!
他恐怕離開大道會越來越遠哩!」
孔子知道後說:「那個魚翁是個有大智慧的聖人哪!」
忙追問魚翁:「剛才聽先生說的話好像沒說完...... 」
魚翁問孔子有什麼要求?
孔子說:「我很愚昧,想請先生再指教!」
魚翁說:「人有八種毛病憂患不可不理!
做不是你應該做的事叫做(zong摠).
人家不採信你的話,你又偏偏說個沒完沒了叫做(ning 佞)
揣摩順從人家的心意,去說一些人家喜歡聽的話叫做(ch an諂)
不問是非,只是附和人家的話叫做(yu諛)
喜歡人家的短處叫做(chan讒)
拆散人家的交情叫做(zei賊)
稱譽奸詐的人,排斥自己討厭的人叫做(te慝)
不分善惡,兩面討好,使人喜歡叫做(xian險)
這這八種毛病對外則擾亂別人,對內則傷害真我,
這是智者所不願接受的。」
孔子忙問:「那什麼是四種憂患呢?」
魚翁說:「好做大事以求功名叫做(dao叨)
妄做聰明擅自行事,只用自己的主意,不顧犯人家的這叫做 (tan貪)
看出自己的過失而不改,聽了別人的勸諫反而火上加油這叫 做(hen狠)
和自己意見相同的,就認為對,和自己意見不同的雖好,也 不說好,著叫做(jin矜)
一個人有四種憂患就很難和他談大道了!」
孔子聽後楸然變色,再三拜揖而去!
他坐在大石頭上彈琴說唱,有一魚翁問道:
「那唱歌的人是什麼人哪?」
弟子們說:「聖人是魯國的君子,家族孔氏。」
魚翁問:「孔氏是做什麼的?」
孔氏弟子答:「他是講仁義樂禮,上以忠心事主,
下以感百姓,使天下太平的聖人。」
魚翁又問:「那麼他是有封地的君子嗎?還是諸侯的大臣呢
弟子們忙答:「都不是。」
魚翁搖搖頭說:「像他這樣辛苦也真是可嘆!
他恐怕離開大道會越來越遠哩!」
孔子知道後說:「那個魚翁是個有大智慧的聖人哪!」
忙追問魚翁:「剛才聽先生說的話好像沒說完......
魚翁問孔子有什麼要求?
孔子說:「我很愚昧,想請先生再指教!」
魚翁說:「人有八種毛病憂患不可不理!
做不是你應該做的事叫做(zong摠).
人家不採信你的話,你又偏偏說個沒完沒了叫做(ning
揣摩順從人家的心意,去說一些人家喜歡聽的話叫做(ch
不問是非,只是附和人家的話叫做(yu諛)
喜歡人家的短處叫做(chan讒)
拆散人家的交情叫做(zei賊)
稱譽奸詐的人,排斥自己討厭的人叫做(te慝)
不分善惡,兩面討好,使人喜歡叫做(xian險)
這這八種毛病對外則擾亂別人,對內則傷害真我,
這是智者所不願接受的。」
孔子忙問:「那什麼是四種憂患呢?」
魚翁說:「好做大事以求功名叫做(dao叨)
妄做聰明擅自行事,只用自己的主意,不顧犯人家的這叫做
看出自己的過失而不改,聽了別人的勸諫反而火上加油這叫
和自己意見相同的,就認為對,和自己意見不同的雖好,也
一個人有四種憂患就很難和他談大道了!」
孔子聽後楸然變色,再三拜揖而去!
達摩祖師經過一個地方,撿到一隻受傷的小鳥,祖師將小鳥
身上的箭矢拔去…
達摩祖師:「要知道今日成為鳥,全是前世造業,中箭受傷
,也是因果循環所致,你心中不要存有怨恨,我為你受三界
皈依,日後做人好修行,去吧!」
獵人來找尋他的獵物…
達摩祖師:「在找你的獵物,對吧?」
獵人:「對。」
達摩祖師:「你一箭能射幾隻獵物?」
獵人:「一隻,有時候運氣好的時候可以射兩隻。」
達摩祖師:「兩隻,那不就是一箭雙雕嗎?我看不止,如果
運氣好的話,有時可以射到懷孕的獵物呢!」
獵人:「對啊!那就不止兩隻了!」
達摩祖師:「我只可以射一隻,不過我射的那一隻,萬千的
眾生就可以得到安祥。」
獵人:「那一隻是什麼?」
達摩祖師:「就是你。」
獵人:「是我?我不殺生,還有別人哪!」
達摩祖師:「血肉淋漓味足珍,一般苦痛怨難伸,設身處地
捫心想,誰可將刀割自身。」
身上的箭矢拔去…
達摩祖師:「要知道今日成為鳥,全是前世造業,中箭受傷
,也是因果循環所致,你心中不要存有怨恨,我為你受三界
皈依,日後做人好修行,去吧!」
獵人來找尋他的獵物…
達摩祖師:「在找你的獵物,對吧?」
獵人:「對。」
達摩祖師:「你一箭能射幾隻獵物?」
獵人:「一隻,有時候運氣好的時候可以射兩隻。」
達摩祖師:「兩隻,那不就是一箭雙雕嗎?我看不止,如果
運氣好的話,有時可以射到懷孕的獵物呢!」
獵人:「對啊!那就不止兩隻了!」
達摩祖師:「我只可以射一隻,不過我射的那一隻,萬千的
眾生就可以得到安祥。」
獵人:「那一隻是什麼?」
達摩祖師:「就是你。」
獵人:「是我?我不殺生,還有別人哪!」
達摩祖師:「血肉淋漓味足珍,一般苦痛怨難伸,設身處地
捫心想,誰可將刀割自身。」
空智大師:「這位是達摩大師是吧?貧僧空智佛理膚淺想請 大師指點。」
達摩祖師看了空智大師一眼,沒說一句話,繼續喝茶。
空智大師問:「心、佛,以及眾生,三者都是空,現象的直 性也
是空,無聖無凡,無施無受,無善無惡,一切空,對不對? 」
達摩祖師看了空智大師一眼,大力的敲了空智大師的頭一下 。
空智大師嚇了一跳,問:「呃?你為什麼打人呀?」
達摩祖師:「你既然說一切皆空,那何來痛苦?看那看不到 的東西,
聽那聽不到的聲音,知那不知道的事物,才是真理。」
達摩祖師說完,便離開了。
空智大師被這一敲,敲醒了。僧眾想跑出去追問達摩
祖師為什麼打人,空智大師阻止了他們,然後跪在地上五體 投地
的跪拜。
僧眾們看見了便問:「師兄,你被他敲昏了頭了?」
空智大師:「不要再說了,言語無法說清,只有用心來感受 。」
達摩祖師看了空智大師一眼,沒說一句話,繼續喝茶。
空智大師問:「心、佛,以及眾生,三者都是空,現象的直
是空,無聖無凡,無施無受,無善無惡,一切空,對不對?
達摩祖師看了空智大師一眼,大力的敲了空智大師的頭一下
空智大師嚇了一跳,問:「呃?你為什麼打人呀?」
達摩祖師:「你既然說一切皆空,那何來痛苦?看那看不到
聽那聽不到的聲音,知那不知道的事物,才是真理。」
達摩祖師說完,便離開了。
空智大師被這一敲,敲醒了。僧眾想跑出去追問達摩
祖師為什麼打人,空智大師阻止了他們,然後跪在地上五體
的跪拜。
僧眾們看見了便問:「師兄,你被他敲昏了頭了?」
空智大師:「不要再說了,言語無法說清,只有用心來感受
和尚文益欲外出雲遊,向桂琛禪師告辭。禪師曰:
「人皆雲''三界由心生,
萬物因識起'',那我且問你 」,
說話間指著院中的一塊石頭:「你說說此石在你心內,還是在你心外?」
文益答曰:「在我心內。」
桂琛禪師笑曰:「一個四處雲遊的和尚,為什麼要把一塊石頭放在心內呢?」
文益語塞。從此打消去意,專心受教于桂琛禪師。
下一篇:法外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