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2-27 11:52:00黑騎士

北國雪域——雪臨

雪臨,雪臨了,雪終於來臨了。

盼了盼,望了望,祈求又祈求。

清晨,窗外終於飄了雪。

像——鵝毛、棉絮,在空中——。

我兀立窗前,靜靜地觀察她們。

第一次親眼實地看現在進行式中的雪飄。

在詩情畫意的情境裏,去想。

窗外的行道路上,行人來來去去,雪臨沒有破壞他們的作息。

人群中有老人、小孩、青少與仕女。

我特別留意群衆裏仕女的裝扮。

那藏在棉襖裏高挑的身材,剪裁合身的長褲。

長馬靴,走在雪地裏發出的“碦碦”,是印象中對北方姑娘的迷戀。

像鵝毛絲般的雪花,墜落過程中反復蒸騰,騰移於空中。

像棉花糖般的雪花,輕柔軟綿好像很好吃,卻又吃不到。

美!都美!

 

 

清晨的小雪下的短暫且稀落,像似大雪前的暖身,點到爲止而已,也給我準備過後幾天一飽眼福,先行鍛練眼珠子的覺察能力的機會,今天,雪沒有迎接我,我還在等待。

晚上陸友在五星級飯店有個“聖誕餐會”,邀我一起臨會,我們先行到飯店的游泳池游泳、進乾蒸房。我從來沒有想過會在零下十二度的情況下游泳,游泳池的水也不是溫水,雖然是在室内,還是讓我很惶恐下水,最後經不住大喊一聲后下水,引起這兒有經驗的人注目。

 

今天不是“聖誕節”,應該叫做耶誕節。所以晚上的“聖誕餐會”應該叫耶誕餐會,這是有區別的,也應該要堅持,你們不堅持我們堅持;我們不堅持我堅持。回想三十多年前,我們的國小、國中教育教導民族幼苗說:「(中國人)不過聖誕節,應該叫耶誕節。而西洋人講的聖誕節就是我們「行憲紀念日」。」也可以理解成威權統治下的黨化教育,要讓我們排洋、重視民族精神、維護政府及一黨專政的權威。教育首長的機會教育總是說我們的聖誕節是在九月二十八日,那一天是「至聖先師——孔子」的生日,一付唯我獨尊,擇善固執的古士大夫觀念,在那個年代是有説服力的。

 

三十年后的今天,那一段教條的每一句與名詞已不適用於多元化的臺灣社會,但我還是堅持說今天是耶誕節。一個西方人信奉的神在臺灣只有百分之三的信仰者;而剛從無神論解放出來的中國社會,相信信仰比例也不會超過前者。在以道、佛為傳承的華人社會,能輕而易舉地被稱爲「聖」?華人們恐怕要多多思考了,不要再輕易墜入商業行爲的迷惘之中,不要以訛傳訛。

 

在臺灣社會裏,寺、廟、宮等都是佛道諸神的殿堂,百姓有侍奉自己的寺廟宮的自由,諸神的誕辰也不盡相同,只要信徒們為自己的神慶生,都尊稱當日爲“聖誕千歲”,那麽我們既然沒有信奉那些個教,爲什麽要跟人家喊“聖誕”?中國社會輿論裏每天都在呐喊著華夏文明與古國為傲,極盡全力排除西洋的誘惑,卻在這個稱呼上掉入了陷阱,失去自我。

 

臺灣社會由於受到過去教育的薰陶,目前還有稱耶誕節的人士,慶幸。那麽今晚的“聖誕餐會”主題是“聖誕”,主持人口口聲聲稱說“聖誕”、“聖誕”、“聖誕”;還有網友閒都互道“聖誕快樂”;電視節目裏也以“歡度聖誕”為口語。何妨改爲:耶誕、耶誕、耶誕;耶誕餐會;耶誕快樂;歡度耶誕。從内心去找回民族自信心與價值。